《寂静之声》这首歌想表达什么?
《寂静之声》,The Sound of Silence在1967年作为美国电影《毕业生》的主题歌,是20世纪60年代民歌二人组Paul Simon and Garfunkel的成名作。
这首歌想表达的是:
《寂静之声》旋律飘缓低迷,歌词充满了一种幻觉般的意境。细细听来,仿佛在诉说着年轻无助的一种宣泄。眼前似乎看到一个懵懂无知的女孩,独自一人行走在铺着鹅卵石的狭窄、清冷的小巷里,喧嚣的人群在她身后渐渐远去,前面是没有尽头的黑夜……歌曲如果说是属于民谣的话似乎太深邃,如果说随着强劲的乐曲而震荡的节奏是摇滚的话,却太细腻,音乐上它造就了类的中和体,这应该是它成功的重要原因。
这首歌本身就是一首绝妙的诗,结构严谨,翻译时要形、音、义兼顾面面俱到,实在很难,所以我只好舍去音韵的部分,尽力在文字转换的过程中保留原诗的形与义(内容与结构),待来日翻译的技巧精进时再重翻一次。现就这首歌的涵义,以逐段探讨的方式来挖掘它的深层意义。
这首歌共分为五段,段与段之间环环相扣,一气呵成。首段叙述主述者(The speaker)又来找黑暗这位老朋友谈天,把黑暗当作老朋友来倾吐心事,可见他向来孤独,而他在黑暗中独语或沉思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而此次要向黑暗老友说的是一个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幻影(vision)。把vision译成幻影是因为它时常在主述者的梦中出现,虽是那么虚幻却又那么真实。
次段道出了幻影的实境。在梦中主述者总是忐忑不安,独自一人走在鹅卵石铺设的街道上,由Neath the halo of a street lamp与 I turned my collar to the cold and damp这两句来看,那一定是个又湿又冷的夜。就在这样孤寂湿冷的夜,他被突如其来的霓红灯光芒刺醒了,而体验到真正的“寂静”。“light”原带有文明、希望、启蒙(enlightenment)等正面的意义,在此,保罗·西蒙逆转了这个形象。
第三段进入了幻影中的高潮。naked意为赤裸的,naked sight为肉眼,而naked light则是没有灯罩所发出来的光,因为直接所以很强烈。在如此强烈的灯光下,他看见了成千上万的人。这些人在谈话,但是谈话的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所以是talking without speaking;受话的一方则是左耳听右耳出,心不在焉,所以是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能把talk、speak、 hear、listen 这么常用简单的字汇作巧妙的并列而达到艺术效果,真不愧是民谣界的高手。这些人除了言谈空洞、心不在焉,更有人写歌来唱时,却唱得言不由衷,把歌唱得毫无情感可言,They do’nt mean the words they’re singing.写歌是一回事,唱的又是另一回事。people的歌声(voices),无法与自己写的歌(songs)产生共鸣(share)。虽然如此,但是却没有人敢正视这个问题,胆敢惊扰这样的沉默。
因此,主述者心急如焚,气愤的告诫他们“寂静”的可怕,因为寂静就像癌症会不断的蔓延扩散,直到把每个人都吞噬掉。他要每个人用心听听他的话,他才能拉他们一把,然而,却无人理会他。他的话就像无声的雨滴落在沉默的井底,激不起一丝涟漪。
就这样人人依然故我,对著自己塑造的霓虹神(Neon God)膜拜、祈祷。这里的霓虹神与第二段的霓虹灯光互为关联,标志(sign)的意义呼之欲出。直到此段第五行的subway walls 与第六行的tenement halls,真正的意思终于显现。地铁(subway walls)常是流浪汉(hobo)的归宿,而廉价出租公寓(tenement)顶多是比贫民窟(ghetto)好些。霓虹灯与之对照,形成强烈的对比,它代表资本主义的文明也代表其糜烂的物质享受。在第二段时,保罗西蒙就用了一个隐喻(metaphor)来逆转light所代表的正面意义,使之变为眩惑人心的渊薮,因为霓虹灯光刺得(stabbing)让人看不清楚方向,也因为人们贪恋物质享受而忽略了周遭该关心的事物,因此,霓虹神乃拜金主义之标志。就在主述者力图拨乱反正却徒劳无功时,霓虹标语闪出了警讯,标语写著:“先知的话写在地铁的墙上与公寓的厅堂”。先知(prophets)并不是宗教里所提的能预知未来的人物,而是那些流浪汉与贫民。他们常把心里的怨言与不满,写在地铁的墙上与公寓的厅堂,然而这些心声就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淹没了。
歌词:
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
I’ve come to talk with you again,
Because a vision softly creeping,
Left its seeds while I was sleeping,
And the vision that was planted in my brain
Still remains
Within the sound of silence.
In restless dreams I walked alone
Narrow streets of cobblestone,
‘Neath the halo of a street lamp,
I turned my collar to the cold and damp
When my eyes were stabbed by the flash of
a neon light
That split the night
And touched the sound of silence.
And in the naked light I saw
Ten thousand people, maybe more.
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
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
People writing songs that voices never share
And no one deared
Disturb the sound of silence.
“Fools” said I,”You do not know
Silence like a cancer grows.
Hear my words that I might teach you,
Take my arms that I might reach you.”
But my words like silent raindrops fell,
And echoed
In the wells of silence
And the people bowed and prayed
To the neon god they made.
And the sign flashed out its warning,
In the words that it was forming.
And the signs said, The words of the prophets
are written on the subway walls
And tenement halls.
And whisper’d in the sounds of silence.
黑暗,老朋友,我来了
又想同你谈谈
突然有一种幻觉悄悄来临
趁着我入睡时播下了种子
那些个在我脑海中不停滋生的幻觉啊
还仍然滞留在寂寞之声中
在永无休止的梦里
我孤独地行走在
狭窄的布满圆石的路上
行走在路灯的光晕下
感到有点寒冷潮湿
于是我翻竖起衣领
那盏刺痛我双眼的霓红灯
划破了夜晚
触到了寂寞的音符
在那无遮蔽的灯光下
我看见成千上万的人
也许更多
人们无声地诉说着
人们无语地倾听着
他们写出一首首歌曲
却没有一个人去唱
没有人敢
惊扰寂寞沉睡时的轻梦
我说:你们这群傻子啊
难道不知道寂寞的癌细胞正在扩散吗
好好记住我教你们的话
握紧我伸给你们的手臂
可惜我的话只如同雨滴无声地落下
回荡在寂静的深井里
看人们朝着象征神圣的氖灯低头祈祷
而霓红灯广告牌却在讽刺地一闪一闪
发出这样的警告:
“先哲的预言就在地道下的墙上
就写在贫民们的住房里”
还依旧在一片祷告的寂静中喃喃地低语
寂静之声表达的是什么?
寂静之声表达的是:《寂静之声》细细听来,仿佛在诉说着年轻的无助。眼前似乎看到一个懵懂无知的女孩,独自一人行走在铺着鹅卵石的狭窄、清冷的小巷里,喧嚣的人群在她身后渐渐远去,前面是没有尽头的黑夜,歌曲如果说是属于民谣的话似乎太深邃,如果说随着强劲的乐曲而震荡的节奏是摇滚的话,却又太细腻,音乐上它复杂而迷离。创作背景:1964年,保罗·西蒙移居欧洲后,开始在巴黎和英国伦敦各种民间俱乐部中演出。返回纽约后,他与CBS的唱片公司签约,制作人为汤姆·威尔森(Tom Wilson),并且重新与他的老搭档加芬克尔合作。他们在1964年录制的专辑《Wednesday Morning》,其中包括歌曲《The Sound Of Silence》的销量不是很好,使得西蒙返回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