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夏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诗句描写的是什么的战斗场面
1931年夏,毛泽东写下了“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词句,描写的是反第二次大“围剿”的战斗场面。“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出自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意思是:在十五天里,红军长驱直入,从苍茫的赣江到青翠的闽山,驰骋七百里,把来犯的敌人像卷席子似地一扫而光。扩展资料:《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此词创作于1931年夏。1931年4月,蒋介石不甘心于第一次“围剿”的失败,纠集二十万大军,对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大“围剿”。从江西吉安到福建建宁,东西八百里,布成一条弧形阵线,改变第一次大“围剿”中破产的“分进合击,长驱直入”战术,采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紧缩包围”的战术,向苏区步步进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1931年夏,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诗句描写的是什么的战斗场面?
1931年4月,蒋介石对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大“围剿”。毛泽东亲自指挥中央红军,十五天中(1931年5月16日至30日),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围剿’。”此次反“围剿”胜利之后,词人便创作了这一人民战争思想胜利的颂歌。《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毛泽东〔近现代〕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翻译:白云山顶的云层滚动,好像要凌空直立起来一样,山下的敌人狂呼乱喊,鼓噪而上,根据地的军民同仇敌忾,就连干枯的树木,老朽的树桩龃也齐心协力为红军助战。英勇善战的红军好像飞将军从天而降,无数的刀枪刺向敌人。在十五天里,红军长驱直入,从苍茫的赣江到青翠的闽山,驰骋七百余里,把来犯的敌人收拾得干净利索。国民党反动派泣不成声,“步步为营”的战术破产了,叹气又有什么用!《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鉴赏这是一首大气磅礴的战争史诗,是一曲慷慨壮美的人民战争颂歌。全词用入声韵,固然为词牌所规定,但诗人严守着密集使用入声韵的原则,也是服从了战场广阔、战事紧张、战局陡变的表达需要。密集入声韵繁音促节,紧锣密鼓,有如骏马奋蹄,红旗猎猎,奋迅铿锵,力扣人心。此词上片具体描写了白云山战斗的经过,下片概括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整个战役胜利的情况。全词气势雄伟,构思巧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具体描绘和概括叙述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