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作者是谁?这样震撼人心的曲目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
《十面埋伏》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它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 《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传统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阴平楚》.本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行》.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其感人如此.”“日出弹琵琶,日落教琵琶,夜抱枕头梦琵琶。心情好,爱琵琶;气不顺,怨琵琶,腰肌劳损恨琵琶。”这首刘德海生前写下的打油诗,道尽他平凡而绚烂的琵琶人生。从艺七十载,身琴合一是常态,然而这次他真的走了,第一次也将永远与自己心爱的琵琶分离。这位民族音乐发展道路上的“爬坡人”,完成了自己的誓言,明知路没终点仍会一直爬下去,直到生命尽头。伟大的艺术家也常常伴随着争议。“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会”,青年艺术家如今常用的《十面埋伏》,仍是刘德海在上世纪70年代改编的版本。然而为外界所不知的是,这首让刘德海一炮而红的曲子,在诞生之初就遭到老一辈琵琶艺人的批评,被冠以迎合市场、不尊重传统、丢掉古谱韵味的帽子。回想这段往事,刘德海坦言:“最初的创作是非常叛逆的,把传统的东西也改头换面了很多。做了很多比较过激的东西。”“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艺术之美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或许有不同的答案,但坚守初心、精益求精、追求至臻至善的境界,或许是所有艺术家的共同之处。刘德海坚持做国乐的弄潮儿,在开创“未来的传统”的路上愈走愈远。这样的坚守在当时虽然未得到广泛认可,但经过时间的洗礼而愈显珍贵。那首曾被视为离经叛道的改编版《十面埋伏》,如今已经成为人们争相模仿的典范。面对时间这个最好的见证者,无数的传统成为陈迹,无数的叛逆正在酝酿成为新的传统。
琵琶曲《十面埋伏》,描述的是什么情景?
《十面埋伏》表现的主角是楚汉战争中的胜利者刘邦,全曲以汉军为歌颂的主题,乐曲着力渲染、刻画了汉军作为“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和奋勇杀敌的气概。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战败后在乌江悲壮自刎的项羽,乐曲站在同情和赞颂楚军的立场上,着力表现、展示了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以及楚军的英烈悲壮。乐曲着重于对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致描写、表达,旋律音乐悲怆而又细腻感人,注重人物感情的音乐刻画,全曲自始至终渗透着浓厚的悲剧氛围。拥军10万的项羽渴望绝处求生,统率10万大军的刘邦欲置人于死地,在短兵相接的激战中,两军直杀得天昏地暗、血肉横飞,尸横遍野。尽管项羽勇猛异常,但终究寡不敌众,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最后项羽慷慨悲歌,身负重伤,在乌江面对重重包围的敌军,毅然拔剑自刎。明王猷定(1598—1662)著《四照堂集·汤琵琶传》一文中记述琵琶家汤应曾奏《楚汉》:“……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斗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击声、人马群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成人如此。”文中所描写的《楚汉》一曲之情景、声色,与今之《十面埋伏》甚近似。由此可见早在十六世纪之前,《十面埋伏》已在民间流传。第一部分写汉军战前的演习,点将、列阵,大战前的准备。着重表现威武雄壮的汉军阵容。音乐昂扬有力,伴有鼓声、号角声,鼓声由慢逐渐加快,营造出大战之前剑拔管张的紧张气氛。第一部分共包括前五个小段 第二部分写楚汉短兵相接、刀光剑影的交战场面。它是乐曲的主体部分,音乐多变,节奏急促,在演奏上连续运用了弹、扫、轮、绞、滚、煞等手法,以描写激烈的厮杀、拼搏,惊天动地、动人心弦, 第二部分包括六、七、八三个小段落。 第三部分包括最后五个小段落,前两段写项羽失败后在乌江边自杀,低沉的音乐气氛与前面的高潮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乌江自刎”这须旋律凄切悲壮,塑造了项羽慷慨悲歌的艺术形象。后三小段描述汉军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的种种情景。
琵琶曲十面埋伏描述的是什么情景
琵琶曲《十面埋伏》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清楚地表现出了当时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是以楚汉相争的历史为题材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乐谱最早见于《华秋苹琵琶谱》。
乐曲整体可分为三部分,由十三段带有小标题的段落构成,分别是: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和得胜回营。该曲以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项羽垓下之战的史实为内容,用标题音乐的形式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虽为史实,却也不乏丰富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