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十首有哪些
分别是:《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长征组歌》在创作、排练、演出过程中,得到了周恩来、邓小平、贺龙、罗瑞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北京军区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指导,是倾注了领导、专家、群众心血的优秀艺术作品。《长征组歌》于1966年奉周总理指示,列为他率领的中国党政代表团赴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国随访艺术团的重要剧目,尔后曾多次复排演出,并摄制成音乐艺术片,成为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30年来的重点保留节目。长征组歌诞生记自问世以来,《长征组歌》就显示出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传遍大江南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长征组歌》是在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萧华上将,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患病休养期间创作的《长征组诗》基础上谱曲完成的。1964年9月至11月,重病未愈的萧华,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小楼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长征组诗》的创作中。萧华按照长征的历史进程,从极其复杂的长征历史中选取了12个最具典型性的事件,安排了组诗的整体结构。经过几个月的反复琢磨推敲,萧华终于完成了长征组诗的创作。初稿写出后,又经过近10次的反复修改,最终决定以毛主席《七律·长征》诗的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为这组组诗命题。1965年8月1日,《长征组歌》首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之后连续演出30余场,场场爆满,在上海、南京、香港的演出也获得了广泛赞誉。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长征组歌》诞生记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1到10是怎么排列的
按照顺序排列分别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整个组歌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歌颂了红军指战员艰苦卓绝、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颂扬了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几十年过去了,《长征组歌》已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其中的许多唱段家喻户晓,传唱至今。在这熟悉的旋律中,闪动的是真正的激情和最美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创作背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长征。红军超乎寻常的毅力,战胜了几十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越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经历十个省、约二万五千里的征途。终于到达目的地-------陕西省北部。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萧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作者是谁?
长征组歌作者是肖华。长征颂又名《长征组歌》由肖华创作,肖华参加长征时才十八岁,过草地时任红一方面军第二师政委;1964年9月任总政治部主任。1964年4月,肖华同志患肝炎到杭州疗养。他忆起那些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倒下去的战友,经常夜不能寐,往往夜里从床上爬起来奋笔疾书,写诗作词,激情和泪水湿透了纸背。为了创作《长征组歌》,肖华同志在杭州西湖水畔的一座小楼里,反复学习关于长征的论述,研读了古今中外的诗词歌赋,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体重减轻了好多斤。几个月后终于写出了《长征组歌》初稿,又反复征求意见,于1964年11月中旬基本定稿。长征组歌作者肖华介绍而鲜为人知的是,肖华不仅自己身体力行,用艺术创作来记录他曾经经历过的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而且,他走过的硝烟弥漫岁月中的传奇人生,也成为文学作品描述的对象。肖华在他22岁时的一段挺进冀鲁边区的经历,充满着传奇色彩,便被作家写进了三部头长篇小说。
长征组歌作者是谁?
长征组歌作者是肖华。《长征组歌》由肖华创作,1964年4月,肖华同志患肝炎到杭州疗养。他忆起那些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倒下去的战友,经常夜不能寐,往往夜里从床上爬起来奋笔疾书,写诗作词,激情和泪水湿透了纸背。详细介绍:为了创作《长征组歌》,肖华同志在杭州西湖水畔的一座小楼里,研读了古今中外的诗词歌赋,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体重减轻了好多斤。几个月后终于写出了《长征组歌》初稿,又反复征求意见,于1964年11月中旬基本定稿。1965年1至4月,战友文工团的晨耕、生茂、唐诃、遇秋四位作曲家合作完成了《长征组歌》的谱曲。战友文工团经过两个多月的排练,于1965年正式在北京上演,连演了三十多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