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的火把

时间:2024-04-29 13:48:58编辑:分享君

白族人过火把节

   点燃快乐 白族人在拉萨过火把节   8月9日,吃完午饭之后,48岁的银匠母金富和家人一起开始扎火把。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五是白族的火把节,也是白族全年节日中除春节外最正式最隆重的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母金富的老家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草海镇母屯村,1996年跟着大哥和亲戚到拉萨做银器生意,一做就是19年。虽然拉萨离老家几千公里,但每年这个时候,在拉萨的白族同胞都会聚在一起过火把节。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母金富从老人那里听说是为了纪念柏洁夫人(也称慈善夫人)。传说1300多年前,南诏王皮罗阁为吞并洱海地区的其他五诏(小王国),设计以祭祖为名火烧松明楼,烧死五诏诏主。其中邓赕诏主夫人柏洁远见卓识,事先已预计不测,事后又忠贞不屈,为刨丈夫尸骨,十指皆刨出鲜血。   今年拉萨的白族火把节主会场设在北郊吉曲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停车场内。组织活动所需的费用由各家各户根据个人情况捐赠,母金富一家今年捐了60元。在主会场,竖起了高约20米的大火把,用木柴结结实实地捆扎起来,周围插上漂亮的小三角旗、红香,再挂上一些水果,有梨、苹果、葡萄等。火把的顶端还放置了三个红纸糊的“升斗”,寓意为“连升三级”,斗上分别写着“羊年大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母金富扎火把时,家人开始准备丰盛的晚餐,传统的“八大碗”有千张肉、凉拌米线、红肉、木耳、红藕炖腊肉等,如今大家根据情况因地制宜进行了改良。女儿母炳玉和女婿、儿子儿媳请了一堆朋友来家里过节,晚饭时足足摆了三桌。   晚上8点开始拜火把,由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磕头。然后是点火把:在毛巾上浇上油,绑在铁丝上,点燃后拉动铁丝到火把上,引燃大火把,列焰腾空、鞭炮齐鸣,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   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老少把从家里带来的小火把点燃,相互嬉戏,或高举在空中,或在空中划圈。火把在夜色中随风迸出火花,照亮了每张幸福的笑脸。   母金富不喜欢唱歌跳舞,他就站在旁边看热闹。女儿女婿、儿子儿媳早已融入欢乐的人群,围着火把跳舞。曲子换了一首又一首,火把不灭,音乐不断,舞蹈不停。   在拉萨过火把节虽不如老家热闹,程序也简化了许多,但气氛依然热烈。母金富回到家中,像喝了老家有名的鹤庆干酒一般有些兴奋,他希望今年是一个丰收年,自家生意越做越好。

白族人是怎样过火把节的?火把节又有何传说

白族火把节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白语称为“夫汪舞”,意为“六月狂欢”。在白族人心目中,它是仅次于春节的最隆重的节日。除了村寨竖大火把的集体活动,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佳肴美食、各种节日用品,嫁出去的姑娘都要回娘家团聚。火把节前,遍街卖的都是火把节的标志物——用竹篾彩纸糊扎的小升斗、小火把、纸火香袋以及专供妇女用来染红指甲的凤仙花根等等,节日气氛非常浓郁。 关于火把节的缘由,白族人认为主要是为了纪念柏洁夫人。传说一千三百多年前,南诏王皮罗阁为吞并洱海地区的其他五诏(小王国),设计以祭祖为名火烧松明楼,烧死五诏诏主。其中邓赕诏主夫人柏洁远见卓识,事先已预计不测,事后又忠贞不屈,为刨丈夫尸骨,十指皆刨出鲜血。故火把节时白族青年妇女都要染红指甲以示纪念。有的地区火把节当天小伙子们还要举行跑马活动,海东一带还举行赛船,都是为了纪念柏洁夫人顽强的抗争精神。 节日当天人们停止一切生产劳作,男女老少都着节日盛装,纷纷汇集到竖大火把的地点,在热闹的唢呐鼓乐声中忙着扎制大火把,老爷爷们演奏洞经古乐,老奶奶们齐声念诵经文。当家妇女便要带着孩子备上盐、米、酒、茶到田间焚香祝祷,祝愿五谷丰登。 每个村寨或片区都要共竖一株大火把,砍好一棵五、六丈高的火把树,通体用柴禾或竹子捆扎,插满五颜六色的小三角旗、红香,再挂上梨串、苹果、海棠等,称之为“火把果”。顶端还要饰以火把节的大型标志物——“连升三级”的“升斗”,上书“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字样。“升斗”顶端彩旗飘飘,拱托着一支振翅欲飞的白鹤。 火把竖好后,暮色降临时,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唢呐鼓乐队的护送下从本主庙取来火种将火把点燃。当熊熊烈焰升起之时,男女老少便载歌载舞绕着火把树转,孩子们争抢着烧落下来的火把果,意为迎祥纳福,青少年们个个手中舞起小火把,不断扑洒松香,飞出团团烈焰,互相追逐喷洒以示祝福,然后高举火把巡游田间。 按民俗学的观点,认为火把节是一种农事节日。白族自古为稻作民族,火把节乃稻谷抽穗时的庆祝活动。以火炬烧灭害虫,祝祷丰收。 明代白族学者李元阳在《云南通志》中记道:“六月二十五日,束松明为火炬,照田苗,以火色占农。” 此外,白族火把节也包含着一些具有生育观念的民族文化。如火把树要由当年生男孩的年轻父亲提供,竖火把的坑要由当年生女孩的父亲挖掘,大火把上挂满水果,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这一切都表明——白族火把节是一个源于白族先民生产和生育观念的古老节日。


彝族火把节的来历和传说是什么?

彝族火把节的来历故事:天上的神斯惹阿比和彝族的勇士阿体拉巴比赛摔跤,结果阿体拉巴把斯惹阿比摔死了,天神震怒,派了大批的蝗虫和螟虫来咬庄稼,庄稼被糟蹋得很厉害。阿体拉巴为了对付这些害虫,在农历6月24日的晚上率领彝族人举着火把去田地里烧害虫,庄稼才保住了,为了纪念这次活动,彝族人把这一天定为火把节。火把节的寓意:火把节的寓意是丰收,因为火把节在彝族是集祈祷丰收、祭祖、娱乐为一体的传统节日,其中核心内容是祈祷丰收。而火把节也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多个民族的节日,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火把节的风俗及寓意

火把节的习俗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火把节的寓意是丰收。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火把节的来历:按照拉祜族的民间传说来说,是指当时山上住着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这天,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火把节风俗:火把节是彝族、白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且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主要风俗有第一天会祭火,村里会宰牛杀羊来集体分享。到第二天传火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面,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第三天为送火,在夜幕降临,人人手里拿着一个火把,竞相奔走。火把节的传说: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男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男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给那男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上一篇:大黄老鼠皮卡丘

下一篇:sellot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