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华

时间:2024-05-01 13:13:46编辑:分享君

胡松华生平介绍

胡松华,出生于1931年2月,男高音歌唱家。北京人。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任华北大学第三文工团演员。1952年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任独唱演员。1962~1965年任该团艺术委员会副主席,兼合唱队长。1964年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任独唱,任音乐影片《阿诗玛》中男主角全部唱段。1965年任歌剧《阿依古丽》男主角。1972年任中央乐团独唱演员。他擅长的曲目有《赞歌》《塔吉克牧人之歌》《上去高山望平川》《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2019年6月,《赞歌》(蒙古族民歌,胡松华作词编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扩展资料主要作品:其代表作是1964年参加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时作词编曲及首唱的《赞歌》,成名曲是五十年代自编自唱的《森吉德玛》《丰收之歌》,久传海内外。至今罕见的是擅长演唱多民族歌曲的歌唱家,还能同时应中央歌剧院邀演洋为中用形式的大型歌剧《阿依古丽》,并成功地饰演了男主角阿斯哈尔,给新型歌剧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为中国首部音乐故事影片《阿诗玛》录唱了阿黑全部歌曲,为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音乐故事片《神奇的绿宝石》录唱了男主人达戈全部唱段,还为《雷锋》《祖国啊,母亲》《但愿人长久》《啊,摇篮》等20余部影片录歌。1980年创演了《胡松华、张曼茹独唱独舞晚会》反响强烈,并被中央电视台录制了该晚会的专题节目《并马高歌》。他创作、改编影响大的歌曲还有:《马背上的祝愿》《高原酒歌》《努尔哈赤的骏马》《重归阿佤山》《我家墙上挂满刀》、《欢腾的苗山》等。首唱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马儿呀快快跑》等。

胡松华有几个妻子

胡松华有一个妻子。胡松华的妻子张曼茹是我国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有着《草原上的热巴》、《东方红》等代表作,他们1960年结为夫妻,然而2020年5月3日的时候,妻子张曼茹因病去世,两人风雨相伴60年的婚姻终有别。张曼茹,又名张曼如,祖籍辽宁兴城,镶蓝旗满族。她1936年11月生于湖北武昌,国家一级演员。胡松华妻子经历1949年,她参加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舞蹈队,开始了舞蹈生涯。1952年,调中央民族歌舞团任独舞演员。1954年,由国家公派赴蒙古人民共和国国立音乐舞蹈话剧院留学,在蒙古舞蹈专家道乐古日苏荣的指导下学习蒙古传统舞蹈,在苏联专家卡巴耶娃指导下学习芭蕾舞艺术;兼修钢琴。在此期间曾饰演芭蕾舞剧《巴赫齐萨拉依泪泉》中女主角扎列玛获好评。1955年获蒙古人民共和国舞蹈比赛二等奖。195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归国调回中央民族歌舞团,担任独舞表演、编导、教学等工作。

歌唱家胡松华:初恋妻子病逝后,女儿引领他在悲痛中坚强

一次,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群英会上, 演员胡军压轴表演, 用美声唱法和意大利语演唱了歌曲《我的太阳》,赢得台下一片掌声。 大家都说:“还好胡军是在演艺方面发展,要是往歌唱方面发展,帕瓦罗蒂的饭碗也得受影响!” 其实胡军有这样的好嗓子是家族遗传的, 他的父亲胡宝善是国家一级歌唱演员, 大伯更是我国有名的男高音歌唱家、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胡松华。 01 从画家到歌唱家 1930年12月,胡松华在北京的一个胡同里降生, 他的父亲是名老中医,母亲是家庭主妇, 胡松华是长子,他还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 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父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 上中学前,父亲就将胡松华送去私塾,这是其他孩子都没有的待遇。 要知道那个年代老百姓大多不认字,能上学就不错了, 何况还是私塾那种私人教育场所。 可胡松华并不觉得这是父亲对他的偏爱,反而是一种遭罪。 每天下学回家,胡松华都会在父亲的监督下练习写字, 用毛笔写一百个大字,字迹要工整,不能有涂改, 对于一个才几岁的小孩来说简直是煎熬。 一旦让父亲发现胡松华写得不好或者偷懒, 父亲就会拿着他那一米长的大烟袋打胡松华, 那个时候胡松华的身上总会青一块紫一块的。 有时父亲也会让弟弟胡宝善陪着他一起写, 但对弟弟的管教会很宽松。 那个时候在胡松华看来他讨厌写字, 可也正是因为父亲的严厉看管他能写出一手好的毛笔字。 在胡家父亲是绝对的权威,孩子们不敢有任何脾气, 就连吃饭父亲都是单独享受一桌 美食 ,孩子们只能吃窝窝头, 这种情况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 后来胡松华七岁时,父亲让他学习国画, 还请来了赵梦珠、毓远先生来教他。 这两位都是国画大师,可以说父亲为了培养胡松华也是非常用心的,这一学就是13年。 期间,不光学国画还有西方画艺,就像当年达芬奇画蛋一样, 胡松华从花鸟鱼虫开始画起,他会到野地里观察这些生物的细节,然后再动笔。 父亲告诉他,不管是画画还是写毛笔字都要做到沉气、凝神、入境,所以每次胡松华都会从早画到晚。 有一次,他画完一副作品后,放下心神的一瞬间就倒地了, 家人赶紧请来大夫,原来是胡松华画得太用心,两天没吃饭导致的, 可也是这种精神,让胡松华的书画技艺炉火纯青。 高中毕业后,胡松华考上了华北大学,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广阔的天地。 胡松华的嗓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被华大文工队相中,邀请他表演话剧。 虽然胡松华的理想是当画家,但上台表演他也不排斥, 他的嗓音嘹亮,有一种震撼力,每次他上台都让观众们掌声雷动。 这段时间,胡松华也没忘自己的老本行,没有他的演出时,他会拿着画笔坐在台下为演员们画肖像, 没过几天,大家都知道华北大学有一个才子既会画画又会唱歌。 后来因为表现出色,1950年,胡松华被选入中央民族访问团, 这也是他艺术生涯的转折点,从此以后他开始正式的歌唱生涯。 父亲知道后很生气,一心想让他当画家,可儿子却跑去唱歌了,这可怎么办? 对于父亲的不赞同,胡松华也来了牛脾气, 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听父亲的,可这回他想自己做主。 胡松华要用实力向父亲证明自己转业的价值。 他开始学习各民族的文化背景,深入当地和少数民族百姓交流,学习当地歌唱的方法和腔调。 一年中,他有三百多天在外地,从云南到新疆,为边疆的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父亲也逐渐认清儿子的工作,这是促进各民族团结的大事呀,从那之后父亲也开始支持胡松华的工作。 有家人的支持,胡松华终于开始放开嗓子唱歌了。 在访问团里,胡松华拜女高音郭淑珍当老师,郭老师教会胡松华什么是美声和各种声乐技巧。 两人还用不同方法演唱了一首男女对唱《当民族代表》, 这首歌当年一度成为“话匣子”中的经典曲目,被循环播放。 02 与妻子60年风雨同舟 1953年,胡松华和张曼如在西南联大演出时相识。 那时胡松华23岁,张曼如17岁。 胡松华是刚刚踏入声乐领域的新手,张曼如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演员,青春年少的感情在演出那段时间逐渐擦出爱情火花。 因为唱歌过度,胡松华的嗓子发炎肿胀, 张曼如就把歌舞团发的柑橘偷偷留下来带给胡松华吃。 张曼如因为跳舞扭伤脚, 胡松华就大晚上跑出去挑一桶冰凉的井水,给张曼如敷脚消肿。 有时候路途遥远,车辆通行不便,他们只能骑着老乡家的马去演出, 张曼如很害怕,胡松华就教她怎么控制马匹,转换方向。 因为没有合适的鞋,张曼如的脚总会被马镫子磨破, 胡松华心疼得不得了,这可是未来舞蹈家的脚呀! 胡松华就专门骑马跑到镇上给张曼如买了一双马靴。 这也算是两人的定情礼物了。 在演出结束后,两人确定恋爱关系,可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 这回分开张曼如就要出国留学,胡松华也要去新疆了, 在分别之前,两人约着去骑马,在马上张曼茹问胡松华: “我不在的这段时间里,你会变心吗?” 当时胡松华说道: “这辈子认定你了,心里再也装不下别人。” 这也成了两人的爱情誓言。 在张曼如留学的那段日子里, 胡松华怕她在国外吃不惯,就让人帮忙为张曼如带去一大罐四川辣椒,张曼如是四川人,有了这个她会有胃口的。 当张曼如收到礼物时,发现里面传来腐烂的味道, 原来胡松华怕张曼如在国外吃不到水果就把团里发的苹果也放在里面一起带了过来, 可时间太长,水果都烂了。 可就算这样,张曼如仍感觉到了满满的爱意。 他们从相恋到结婚走过了七年的时光,但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却不长,他们属于不同的艺术部门,总是全国各地地演出。 在胡松华30岁那年,张曼如不想让胡松华再等下去了, 虽然自己不着急,可胡松华的年龄已经大了,于是两人举行婚礼。 这个决定让胡松华很开心,相恋多年的女孩终于可以一直在一起了,张曼如也满心的期待嫁给他。 婚后不久张曼如就怀孕了。 胡松华很开心,他马上就要升级当爸爸了, 可这个时候张曼如要出演一场非常有难度的舞台剧, 两难之下,张曼如打算不要这个孩子, 在征求胡松华意见的时候,虽然丈夫心有不舍,可他还是尊重妻子, 毕竟他们还年轻,以后还有机会,妻子的事业不能耽误。 可不知道怎么这件事传到了周总理耳朵里, 他知道之后,非常生气,不能因为跳舞不要一条小生命, 他把舞团的团长训斥了一顿,张曼如和胡松华也终于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 婚后胡松华努力工作,他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多年, 学会很多民族音乐唱法,他还会编曲填词, 他的《马铃儿响来玉鸟唱》《阿诗玛,你在哪里》等一系列歌曲逐渐在全国唱响, 可真正让他的名声响彻全国的是在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演唱的《赞歌》。 2019年,这首歌曲被中宣部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首歌曲是在演出的前一天晚上,胡松华连夜创作的。 而在《赞歌》中担任领舞的正是妻子张曼如, 两人琴瑟和鸣,一唱一跳,配合无间,一时间被传为佳话, 说他们是一对珠联璧合的艺坛伉俪。 大女儿出生后又过了几年,小女儿也降生了, 胡松华和张曼如的工作忙,就让两边的老人帮忙照顾。 当时夫妻拿着死工资,虽然在全国很知名,可挣不了多少钱, 张曼如就下班之后亲手给孩子们做衣服、鞋子,胡松华也会帮忙, 有时还会学着妻子的样子一起做。 做完之后会放在一起点评,张曼如会嫌弃胡松华做的鞋子太丑, 颜色都不搭配,胡松华则会夸奖妻子做的小衣服好看,可以多做几件。 他们的日子虽然不富裕,但一家四口开心快乐。 就这样30年过去了,1990年胡松华退休了, 两个女儿也都成家立业了,老两口决定跟着女儿去珠海定居。 03 夫妻双双做“长歌” 退休后的老两口并没有清闲,反而是惦记着国家的歌唱演绎事业。 胡松华年轻的时候一直在各民族中游历学习, 他想要做一部纪录片描述这种感情,和张曼如说了后,老伴非常同意胡松华的决定, 于是两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开始了创作之路。 他们回到北京,为了筹集资金将祖宅变卖, 联系曾经的好友们,组织拍摄团队, 张曼如当起制片人,胡松华是导演和演员, 他们共同去走胡松华年轻时走过的路,从新疆无人区到云南小镇。 他们付出满腔热血和全部身心,共录制了近百首歌曲, 夫妻行程十四万两千里,拍摄三年,终于在1995年拍摄完成。 在拍摄期间,有很多次遇到经费不足的情况, 有的时候两人就一天吃一块面包度日, 在去雪山高原的时候,张曼如还因为身体不好,发烧39度, 但她忍着没告诉胡松华,拍摄完毕从雪山上下来胡松华才发现,赶紧把她送进医院。 他们的努力没白费,这部纪录片也让胡松华获得了 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可就在老两口开心的时候张曼如的身体越来越不好, 吃药住院成常事,每次胡松华都会陪着妻子一起去医院, 看着体弱的妻子他心理难受极了。 张曼如的心态却很好,这个时候他们已经风风雨雨走过了将近40年的岁月, 这比大多数的家庭都要幸福,现在他们只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张曼如知道丈夫很喜欢唱歌,虽然退休了,可丈夫还是想为歌唱事业发光发热, 她鼓励丈夫开办自己的音乐学院。 在妻子的支持下,2000年,胡松华在珠海成立“胡松华音乐艺术研究会”。 他们不收学费,只希望可以给热爱音乐的孩子提供一个成长的地方。 看着胡松华为了音乐事业继续奋斗,张曼如也燃起了梦想的热情, 两人将音乐学院开回北京,张曼如也开始为一些文艺团体创作舞蹈作品, 2009年,她还荣获了 “卓越舞蹈艺术家” 的称号。 可也是因为常年劳累,张曼如的心脏出现问题, 在为音乐电视片《环抱大天地》创作完舞蹈之后,张曼如晕倒在家里。 胡松华发现后,马上找人把她送去医院, 经过抢救转危为安,不过从那之后张曼如就药不离身。 没过几年,弟弟胡宝善又出了事。 胡宝善也像哥哥一样,长大后成为优秀艺术家, 还是国家一级演员,他的儿子就是著名演员胡军。 在2019年,胡宝善享年84岁在家中去世,走的很安详, 经历打击之后的胡松华,精神萎靡, 可在第二年,妻子张曼如经不住病痛折磨,也离他远去,这让他非常痛苦。 那段时间,两个女儿为了照顾父亲,将他接回珠海,她们轮流陪伴父亲, 胡松华一直觉得自己会比张曼如先走,可现实却这样残忍, 两人在一起这么多年,彼此都成为对方的习惯,这让自己怎么过下去。 这时女儿给了他动力, 您还有一个音乐学校,还有那么多学生,这也是妈妈希望您完成的梦想! 看着音乐学校努力学习的孩子们,胡松华逐渐走出悲伤, 他将对张曼如的思念化成教学动力。 今年胡松华已经92岁了,仍在坚持音乐教学, 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学有所成,胡松华也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们出现在舞台前。 在最近的一次活动中,胡松华带着他的几名学生上台, 当主持人问胡松华:“您有什么话想对您的学生们说吗?” 胡松华说到: “我们共同共勉,干国家事,做人中人。” 这是胡松华的父亲对他的遗训,今天他转送给他的学生们, 可见,胡松华老先生对这些学生寄予多大的期望。 不光如此,在胡松华92岁时,他和一众歌唱家们一起登上了2022年央视元宵晚会的舞台上, 虽是耄耋之年,但老人的声音依然高亢有力,振聋发聩,丝毫不输给年轻人,赢得台下阵阵掌声,向大家展示出了国家队的实力。 不论是胡松华还是张曼如,最让人敬佩的地方就是他们将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艺术事业,这是老艺术家们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赞歌原唱胡松华歌曲

原唱胡松华赞歌的歌词如下: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感谢伟大的共产党哎,恩情深似海洋。英雄的祖国屹立在东方,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各民族兄弟欢聚在一堂,庆贺我们的繁盛解放。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感谢伟大的共产党哎,恩情深似海洋。英雄的祖国屹立在东方,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各民族兄弟欢聚在一堂,庆贺我们的繁盛解放。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

胡松华的赞歌原唱

《赞歌》的原唱就是胡松华,之后由乌兰图雅、齐峰等人进行翻唱。《赞歌》是由胡松华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是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选曲之一。胡松华擅长的曲目有《赞歌》、《塔吉克牧人之歌》、《上去高山望平川》、《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胡松华在歌曲开头创写了四句无词的新长调,为了表达崭新情绪,只有突破故习,创造性地将蒙古族长调和短调“联姻”起来。后段音乐筛用了草原民歌因素融汇演唱。就这样,胡松华哼唱编写了一夜,天亮时便把作词、编曲的歌曲定名“赞歌”上交领导。经过紧张的乐队配器、编舞及合乐排练等,两三天后一遍通过。歌曲鉴赏:《赞歌》是一首单乐段的歌曲,前有引子,后有尾声。引子是蒙古长调,这段长调因为极其自由,而且没有实词可以作依据来判断音乐旋律的运动,所以一般的人还难以断其句法。只有熟悉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人才知道它是四个大句。引子以蒙古长调中特有的小三度显示其独特的风格,而宽广的气息和自由的节奏也充分展示了蒙古族人民豪迈奔放、不拘一格的民族性格。两小节的音乐节奏提示人们,音乐进入正常的节奏内容――短调。抒情的自由板式结束之后,具有舞蹈律动的草原抒情旋律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觉。尾声仍然是一个长调性质的段落,虽然只有8小节,但歌手表演时很少严格按照歌曲的规定去演唱,速度也十分自由。这里仍然不再有任何实词,而是用蒙古族特有的抒情衬词唱出,展示出大草原宽广的胸怀,也与第一段形成一个呼应关系。

上一篇:你在他乡还好吗

下一篇:《父亲》原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