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及其特征
1、傣族舞蹈的动作虽大多婀娜多姿,节奏较为平缓,但外柔内刚、充满着内在的力量。2、傣族舞既有潇洒轻盈的“篾帽舞”,也有灵活、矫健、敏捷,且充满阳刚之气的象脚鼓舞、刀舞、拳舞等。3、傣族舞感情内在含蓄,时而节奏快速多变,动作灵活跳跃,感情狂放而豪爽。4、傣族舞蹈特有的屈伸动律而形成的手、脚、身体“三道弯”的造型特点。5、傣族舞蹈品种繁多、形式多样。相关说明傣族舞蹈动作较为平稳,仪态安详,跳跃动作较少,“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脚跟至弯屈的膝,膝至胯。傣族的居地大多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傣族人民善於吸收来自四方的文化精华,并能融於本民族古老的文化中,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傣族舞蹈品种繁多、形式多样的特点。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傣族舞蹈
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及其特征是什么?
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及其特征:一、安详、舒缓的动律傣族舞蹈舞姿造型的“一顺边”与“三道弯”是经过多种优美的舞姿线条相融合的,表现出傣族舞蹈独特的安详、舒缓的动律。傣族人们生活环境犹如世外桃源,人们的生活淡然自得,白日劳作,晚饭后大家一起唱着歌、跳舞,一起分享一天的劳作成果与内心的喜悦心情。在傣族人们的心中,舞蹈是不可缺少的,舞蹈有如他们的生命,这体现了傣族人们与舞蹈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增强了舞蹈本身安详、舒缓的动律氛围。二、“一顺边”与“三道弯”的舞姿造型。“一顺边”与“三道弯”的舞姿造型不仅仅是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也是其他民族舞蹈的风格体现。由于傣族人民的生活环境的影响,所以傣族舞蹈“一顺边”的舞姿也源自傣族地区的劳动生活环境,人们劳动时手与脚同出一侧形成了“一顺边”的特点。这是傣族舞蹈的又一特色造型特点,然而作为傣族舞蹈舞姿的“一顺边”,又和审美情趣有关。此外我们都知道傣族人们喜欢动物,对孔雀、大象等比较崇拜,也因此傣族舞蹈的“三道弯”就是傣族人们对孔雀与大象图腾崇拜演变而来的,从古代对蛇鸟图腾到傣族的孔雀崇拜,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三、孔雀和象的意境。傣族人们长期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中,由于自然环境的关系,傣族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动物,如孔雀、蛇、大象等珍奇野兽。但是在众多的动物中,傣族人们最为重视的只有孔雀与大象。傣族舞的发源:傣族舞发源于云南。在众多老艺术家的努力下,民间大量丰富详尽的傣族舞样式被很好地保存、传承下来,并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傣族舞教材和舞蹈作品。傣族舞是傣族古老的民间舞,也是傣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傣族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流行面也很广,并各有特点。在歌舞之乡云南,民间保留着大量娱乐性、表演性、祭祀性等等原汁原味的傣族舞样式。而上海地区的傣族舞,在江南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的双重滋养下,形成了温婉细腻、古典雅致又丰富多变的独特风格。
民间舞傣族舞教案
民间舞傣族舞教案 傣族舞是傣族古老的民间舞,也是傣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流行于整个傣族地区,以瑞丽县和耿马县孟定的孔雀舞为代表,而且有不少以跳孔雀舞为生的职业艺人,他们模仿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拖翅、抖翅、展翅、登枝、歇枝、开屏、飞翔……等等。那么傣族舞要怎么教学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傣族舞教案吧! 傣族舞跳出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和富于雕塑性的舞姿造型。他们的舞蹈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固定的`步法和地位,甚至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鼓语伴奏。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并掌握傣族民间舞的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律特点等,及在幼儿舞蹈中运用。为今后的幼儿舞蹈表现、创编、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一简介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1、风格特点:优美、灵活、朴实、矫健、含蓄 2、动作特点:舞姿具有雕塑性,下肢多保持半蹲状态,躯干和手臂保持 一定弯度,形成特有的“三道弯”。 二基本手形、手位、脚位 1、傣族舞蹈基本手形: ⑴掌形 ⑵冠形 ⑶爪形 ⑷嘴形 ⑸叶形 ⑹曲掌 2、基本脚位: ⑴正步 ⑵丁字步 ⑶之字步 ⑷点丁字步 ⑸跟点丁字步 3、基本手位: ⑴低展翅(单、双) ⑵平展翅(单、双) ⑶高展翅 ⑷双合翅 ⑸单抱翅 ⑹合抱翅 ⑺反抱翅 ⑻顺展翅 ⑼侧展翅 三基本舞步 1、平步 2、踮步 ⑴单踮步 ⑵吸踮步 ⑶碎踮步 ⑷跳踮步 3、点步 ⑴旁点步 ⑵点上步 ⑶点退步 ⑷点跳步 4、《孔雀舞》基本动作: ⑴走步:轻起重落 ⑵原地踏步掏手 ⑶踏掂步 ⑷原地屈伸、提压腕 ⑸抖肩吸垫步 ⑹退点步 ⑺过渡动作 ①圆场步后转,半圆蹲 ②吸水,抖肩,踏步翻身起 ⑻快板动作 ①姿态跳步 ②踏掂跑步 ③上步转身 四组合训练 1、傣族《手位组合》 2、傣族《舞姿步伐组合——孔雀舞》 3、傣族儿童舞蹈:《美丽的小孔雀》
傣族民间音乐舞蹈
思茅地区的傣族民间歌谣音乐分劳动歌和风俗歌两大类,通常是以“赞哈”演唱形式表现出来,以竹笛、瑟伴奏。
劳动歌:内容多反映日常劳动生活中的情趣,有《摘果歌》、《狩猎歌》、《欢乐歌》、《拾木头歌》、《打水歌》、《纺织歌》、《破蔑歌》、《穿牛鼻子歌》、《撒秧歌》、《十二马》、《叫魂歌》、《拴牛魂歌》等。
风俗歌;范围较广泛,包括爱情、婚姻、年节、疾病、丧俗、祭祀、贺新房等均有唱歌活动。主要曲目有《满月歌》、《起名歌》、《放牛歌》、《读书歌》、《升和尚歌》、《说亲歌》、《许配歌》、《拴线歌》、《招魂词》、《滴水歌》、《哭丧歌》、《哀比迈》、《赞高升》、《贺新房歌》、《引路歌》等。景谷傣族村寨流行《黄宁》唱调,内容广泛,由一人或二人唱,赛歌时富戏剧性。
傣族民间器乐有吹管乐器;弓弦乐器、打击乐器三类。
吹管乐:有瑟、葫芦丝、牛角号、木叶等。流行曲目有苍蝇搓脚、白鱼翻身等。
弓弦乐:有省、丙、牛角琴等。形似板胡,采用椰壳或“笃丙罕”(一种硬壳野果)或小葫芦做共鸣器,用笋叶蒙面,木棍作杆,竹子做码,安有弦档和两条金属弦,用马尾做弯弓拉,所奏曲调悠扬婉转、流行曲目有:“甩角龙”、“棱”等。“省”,形似四弦琴,供弹奏。“丙”,是形似三弦的弹奏器乐。“牛角琴”形似二胡,弦头为牛角。
打击乐:有象脚鼓、芒、锣、镲、嘎拉萨等。“嘎拉萨”是用19块长短不一的钢片制作的编琴,钢片打孔,用两条线穿拴木架上排列,用包牛牢的木棍敲打。
傣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孟连、景谷、江城、澜沧、西盟的傣族多套路象脚鼓、多套路刀舞、孔雀舞。孟连、思茅、西盟、澜沧流行马鹿舞。孟连、西盟流行多套路棍舞。孟连、江城流行多套路拳舞。景谷流行白象舞、大鼓舞。孟连流行鱼舞、蜡烛舞、猴子舞。西盟流行爱情舞。江城流行纱巾舞、蔑幅舞。舞蹈内容多与生产、生活、宗教祭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