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其二,从共通的科学发声规律中,努力寻找到通俗唱法声音个性的依据。也就是说,每演唱一首歌曲时,从发音、共鸣部位到气息的流动等诸方面,为通俗歌曲的演唱寻找到合理性。改变纯模仿或盲目用嗓的习惯,从感性的用嗓方式转变...
通俗唱法是什么概念?它有什么特征?欢迎阅读参考下面的文章,一起来了解和学习关于通俗唱法的相关知识吧。 一、名词解释 通俗唱法(又名流行唱法)始于中国二十世纪30年代得到广泛的流传。其特点是声音自然,近似说话,中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一般使用假声。很少使用共鸣,故音量较小。演唱时必须借助电声扩音器,演出形式以独唱为主,常配以舞蹈动作、追求声音自然甜美,感情细腻真实。 二、语言特 征 通俗歌曲中的语言,以质朴为本。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许多歌曲直接反映社会生活中不同层面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多以平白如话、直抒情怀的方式出现,一般不过多地修饰雕琢。近来,散文式甚至完全口语化的歌词也有出现,使得通俗歌曲的演唱艺术也增添了新的样式。但是,绝大部分歌词仍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文学性。 吐字清晰是通俗唱法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中国的通俗歌曲中,普通话为通俗唱法中的主流,这包括大陆创作的歌曲,一部分港台歌曲以及用普通话演唱的粤语原创歌曲。演唱大陆创作的歌曲时,语音大多比较规范,讲究“出字、归韵、收声”的咬字吐字过程,字字清晰、质朴无华。粤语歌曲的演唱,则应有浓烈的南国风格,但语言不通亦难为内地观众所接受,于是有人将粤语译成普通话演唱,但由于语系不同,字音规律差别甚大,因而仍然难于达到粤语演唱的效果。 可见,语言之于通俗唱法的重要性。吐字清晰,归韵收声准确乃是通俗唱法的重要特征。也有一些曾经学习过美声唱法的歌手,往往不注意咬字的力度,或不习惯把字头(声母)重咬,而过多注意追求声音的效果,因而在转唱通俗歌曲时,便觉风格不浓、韵味不足,乃至大大削弱了歌曲的感染力。 三、发声特点 声乐演唱艺术是有共通发声规律的。通俗唱法的发声特点应有如下几方面。 其一,持通俗唱法者,应了解和熟悉科学发声方法的共通规律,努力改变自发式的用嗓习惯,将自己习惯的用嗓方式纳入科学发声的轨道。 其二,从共通的科学发声规律中,努力寻找到通俗唱法声音个性的依据。也就是说,每演唱一首歌曲时,从发音、共鸣部位到气息的流动等诸方面,为通俗歌曲的演唱寻找到合理性。改变纯模仿或盲目用嗓的习惯,从感性的用嗓方式转变为理性的用嗓方式。 其三,通俗唱法,无论其科学与否,作为一种用嗓流派早已形成,并为最广大的业余声乐爱好者所接受。由于它的普及性、通俗性以及独特的演唱个性,亦在各类大赛及专业声乐领域里占有一席地位。因而,不可否认,这种演唱方法必有它的独到之处,我们声乐界应予以关注。下面仅谈几点个人对通俗唱法发声特点的看法。 四、艺术特征 1.质朴的声音 通俗歌曲内容与形式的广泛性和平民化,使得其演唱者的普及程度亦十分高,也就是说,多为未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的人员。因此,通俗唱法的声间运用,大都接近自然形态,也就是一种质朴的本色的声音。即使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合了多种声乐艺术的发声方法,并且自身也在变幻升华,但其基本特征仍是质朴的。在现代社会,许多专业性质的通俗歌手已把通俗唱法的水平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都十分小心地保持通俗唱法的这一重要的艺术特征,从而使之既有别于已形成成套科学理论体系的美声唱法,又有别于饱含着丰厚的文化积淀的各种类型的民族唱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质朴的声音已不仅是一种天生的自然形态,也是通俗唱法为区分于其他唱法的一种刻意追求。 2.独特的韵味 韵味独特亦是通俗唱法重要的艺术特征。在业余歌唱爱好者中,大多并未接受过声乐训练,嗓音条件一般,但演唱通俗歌曲时,仍颇具艺术感染力,这正是因为通俗唱法的平民化与广泛性,造成一种纯真动人的韵味。这种韵味,可以是歌曲演唱风格质朴率直的体现;也可以是其独特的声音技巧,包括声音的控制与放开、强烈与轻柔的对比以及气声、哑声、嘶裂声、喊唱声等等的灵活运用;也可以是情感表达的本色与自然。总之,是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本色意韵。 3.夸张的表演 通俗唱法在表演中,除完成歌曲演唱一般要求节奏、音准及吐字清晰之外,还常运用声音或形体动作的强化来达到情感的表现,即往往借助于夸张性的表演,加上电声乐器的强力伴奏,更常把这种夸张的表演形式推至极致。这种表演所造成的氛围,已不仅仅是歌唱者自己投入,而是扩展开来,对周围的观众,具有极强的煽动性。这也正是众多的青年人为之倾倒的缘故。 4.自弹自唱,歌舞一体 通俗唱法的歌手一般都比较注意外部形体的表演。有的借助一样乐器(一般是吉它),自弹自唱,有的在歌唱的同时,配以舞蹈动作。舞蹈动作的选取或编排,都是根据歌曲的风格及情绪来设计,大部分通俗歌手,多只在唱的同时用手势或脚步的变化来辅助表演,而有的歌曲舞蹈性较强,就需要专门为之设计动作。通俗唱法的形体动作,多是借鉴现代舞的某些步态和身段,如霹雳舞、拉丁舞、的.士高及太空舞等等。通俗唱法的这一艺术特征,最能吸引青年人的参与. 五、唱法分类 1.低吟唱法 低吟唱法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从那时起,通俗歌手的演唱就已然离不开电声扩音了,他们的表演风格基本上都是手持话筒,嘴巴紧贴麦克风。由于话筒的运用,歌手们只需用说话般的音量轻轻哼唱,再通过电声扩大,听众就可以非常清楚地听到演唱者的音色效果。由于借助电声等技术手段,一些非常细微的变化与艺术处理就都能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这种唱法在声音的听觉上较为自然,所用音量不大,音域也不宽。同时它也需要过多的声音训练,但一定要吐字清晰、乐感好,并能巧妙地运用电声音响。如果离开了这种技术手段,演唱就失去了威力,声音就显得单薄了。因此,也正是由于这种技术手段的应用才为后来通俗歌曲演唱的继承与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民谣唱法 民谣唱法在世界各国的通俗演唱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只限于民族歌手,同时还包括一些摇滚歌手。民谣唱法朴实自然,贴近人们的生活,演唱中大多使用“本嗓”,不刻意追求声音的音色效果和共鸣。 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通俗歌曲及演唱在发展中逐渐走向了新的阶段。许多中青年作曲家将中国民歌音调与西方现代通俗音乐的写作手法融为一体,以中国民族文化和历史为创作源泉,创作出大量的属于我们自己的通俗歌曲。它往往强调吐字的清晰与口语化。 此外,不少民谣歌手偏爱用浓重的鼻音,也常在高声部的伴唱中使用轻柔透明的假声,使声音极具抒情色彩,亲切而温馨,并在不断的艺术实践变化中,日趋形成更加完美的、深受大众欢迎的歌唱风格。 3.港台唱法 港台唱法起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其一度被认为“阴柔有余,阳刚不足”。至六七十年代,在香港,通俗唱法模式越来越程式化,过于强调录音棚效果,音乐商人只重视选美包装,不重视提高通俗唱法的技能技巧,使得歌手能轻不能响,能柔不能刚,能低不能高,演唱技巧不够全面,音域也有限。 台湾歌手与香港歌手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追求独特的演唱特色和歌手自身的个性魅力。如赵传、张雨生、伍思凯、“动力火车”等,在唱法技巧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唱出了富有个性的风格、韵味和特色。顺子、张惠妹等女歌手,具有较为宽广的音域,并将欧美唱法中的先进技术巧妙地融入她们的歌唱之中。台湾通俗歌坛重视研究唱法,因此其发展较快。 在通俗歌坛上,港台歌星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在唱法上采用传统民歌中的小调的唱法,加上气声、轻声、柔声、吐字等,使声音甜润、含蓄、清澈,有纯情、淡雅的风格,以表现爱情、哀怨、抒情、轻松的舞曲和歌曲尤为见长。此外,在舞台表演上注重与观众交流,善于调动观众的热情,注意从服装形体上给观众以视觉美和造型美。这些特点是这一唱风经久不败的重要原因。 4.欧美唱法 欧美唱法起源于布鲁斯音乐,二百多年来发展成为流行、爵士、摇滚或它们的综合体歌唱形式。以唱法而言,它们的发声基础始终是统一的——低声区像“叹气”、中声区像“说话”、高声区像“喊叫”。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歌坛开始向技巧化发展,具体反映在音域的扩大、力度对比的加大以及表现力的全面性,歌手具有扎实的音乐基础和唱功,音域宽广、变化多端。 欧美唱法有着更为科学发声的基础,技巧上趋于完美,形成了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美学效果的发声体系。在演唱上,它用一种没有任何装饰的最为本色的、粗糙的、沙哑的、声嘶力竭的音质进行演唱,那刚劲有力、粗犷豪放的风格被渲染得淋漓尽致。在表演上,着重服装色彩,有着随便、现代、新奇、开放并独具一格的风格。 5.美国黑人歌曲 富有激情和即兴装饰是美国黑人演唱艺术的灵魂。在其演唱中经常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领唱者运用呐喊、尖叫、抽泣、呜咽、滑音、颤音、假声等富有装饰性的演唱技巧,并将一些简单的旋律片断即兴演绎发展成极为华丽并富感染力的乐段,由此产生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爵士乐出现后,美国黑人又创造出高度炫技的演唱方式,用一些没有具体含义的衬词,唱出多种复杂多变的节奏,或用人声模仿爵士乐队中的各种乐器的音响。如世纪90年代兴起的“饶舌乐”(Rap,以急速的节奏念出歌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些高难度人声表现方式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