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为我国绝无仅有的两位皇帝合葬墓,武则天墓在西安什么地方?位于陕西咸阳乾县北部的梁山上,建成于唐光宅元年(公园684年),神龙二年(公园706年)重新加固,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规模宏大,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实,乾陵因二帝合葬,陪葬品丰富,觊觎者众,而且有组织地、有规模地被盗挖盗掘过多次,只是陵墓在设计、建筑、加固方面技术过硬,武则天墓被盗过,没有人能够盗墓成功罢了!
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曾调动40多万大军,不分昼夜地进行挖掘,几乎搬走了半座山,但除只留下一条“黄巢沟”外,一无所获,最终在忙忙碌碌了数十日后无功而返,悻悻而退。
五代时期的军阀温韬也对此陵陪葬的物品垂涎三尺,有志在必得的意思!但每每兴师动众,大动干戈之际总会遭遇天气变化,暴风骤雨不期而至,据说是武则天显灵!几经惊吓后,温韬也不得不放弃!
近代,孙连仲也动用了一个团的兵力,运用爆炸技术强行突破,也只收获了一堆堆乱石,仍不能一睹则天大帝芳容,落下千古笑柄。
至今乾陵仍巍然屹立在梁山上笑看红尘。民间传闻,此墓修建时里面暗藏了诸多致命机关,而且陵墓依山而建,构造复杂,不易被破坏,这客观上为中华民族的文物保护作出了贡献 。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乾陵是唐代帝王陵墓中唯一没有被盗的一座。所以幽宫重启之日,必有珍贵文物重放异彩,使世人以饱眼福。 乾陵地宫的隧道(即斜坡道)口位于陵园某处,凿在自然石层之间。在棺撑放进之后,用大小不同的约l一2吨的石块叠砌闭塞,石块上面再用夯土填实。隧道剖面呈斜坡形,南面宽,北面窄, 实侧全长为63.10米,一般宽3.9米。由隧道南部向北21米处,宽4米。由隧道北端向南13.1米处,宽仅为2.8`米。随道除用石条砌成外,其上部全部用土夯实,十分坚硬。
夯土中加杂有大量石块,与白灰混合而成,还有少量的残小砖块、瓦片、木炭灰等。夯土每层厚为6一23厘米,夯土结构有平夯及圆锥夯两种,主要是圆锥夯。夯窝的直径为4一6厘米,窝深1一1.15厘米。隧道全用巨大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石块封砌,石块上面的凹槽嵌有铁细腰栓板,再用锡铁浆灌入与铁细腰栓板之间的缝隙内。隧道北部的一些石块上有凿眼,并穿有铁棍。
铁细腰栓板的栓拉较多,铁棍的栓拉较少。铁细腰栓板的作用使叠砌的石条栓拉左右不能移动。穿铁棍的作用是使石条上下成为一体。全部所叠砌石块由南到北共计39层。大多数石块上刻字,仅平面上刻的字有363个,这些文字分布在no块石头上。主要有:“焦才、合一、合三、元二、左二、开一、六十四、六十五、左五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百二十九、日、月、星”等,刻字笔画内涂有红色。在隧道两边石墙壁上露出红、绿等色彩,似为壁画。隧道北边石墙有用墨笔写的“中古社至,谓南居上”等大字。隧道内石墙的迭砌,是依山的自然形势砌筑而成的。
由于山势是南北斜坡,同时又是西斜坡,隧道内的石条由南到北逐渐叠砌39层。 关于乾陵未被盗掘的依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隧道内中部的边沿之处上部封石。在修建西兰公路时有群众发现石条并揭去数块。其他均排列整齐而未移动,并用铁细腰栓版和铁拴棍上下左右牵拉,空隙用锡铁灌注。同时石块的夯土组织也很完整,未被发现破坏迹象。 其二,在陵墓周围进行调查和钻探,于可疑之处发掘,惟有盗掘迹象 其三,陵墓时凿在石灰岩上,隧道口保存完好,再从别的地方另凿进去是比较困难的。 其四, 隧道内封石上所凿的凹槽, 有的上面没有栓拉铁栓板, 有的填满石灰代替栓板, 有的凹槽上部残损。《唐会要》卷二十一记载: “ 神龙元年武则天崩后, 十二月与高宗合葬于乾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