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如今已经是鼎鼎大名的厂牌。
不过,在它声名鹊起的时候,大众对它的认知还是以恐怖片居多。
而在它出品的恐怖片中,必然绕不开恐怖片界的奇才,阿里·艾斯特。
2018年,靠着一部票房口碑双爆的《遗传厄运》,他一炮而红。
《遗传厄运》
仅仅时隔一年,他便推出了又一次掀起讨论热潮的《仲夏夜惊魂》。
温子仁看了都说好的那种。
本以为他会再接再厉,乘胜追击,没想到,这一等就是4年。
等待是否值得?闲话少说,今天来聊聊这部期待已久的年度恐怖之作——
「博很恐惧」
2023.4.21.美国
博的异想世界
片如其名。
博,一个患有严重焦虑症的中年男人。
他生活在一个非常奇怪的社区里面。
这里好像一天到晚都在发生争执,人人都显得怪异无比。
尸体就那么明晃晃地躺在地上,没人管;
有人开枪跟放烟花一样,就是玩儿;
一堆人围观别人跳楼,开着摄像头,开心得像个孩子......
明天,是博父亲的忌日。
他得回家吊唁,顺便拜访一下母亲。
临走之前,他又来拜访了一下心理医生。
医生给他开了更新的药,叮嘱他一定要随水服用。
次日,怪事发生了。
临行之时,博又是忘了拿东西,又是被电线绊到。
等到门口一看,10秒钟之前还插在门上的钥匙,竟然也不翼而飞。
犹豫了很久,博还是决定向母亲请教一下。
要不要报警,自己到底要不要回去,他都做不了主。
然而,母亲听后,明显带着非常失望的情绪,让他不用来了。
焦虑症瞬间发作。
赶紧找药吃,然而公寓却不知为什么,突然停了水。
博想起医生强调多遍的叮嘱:记得随水服用。
上网一查,好家伙,性质还挺严重。
搞不好会当场暴毙。
虽然害怕家里进贼,但博明显更怕死。
他悄悄下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过街道,就像穿过战场,蹿进了对面的杂货店。
水是喝到了,可是,结账的时候,信用卡却突然用不了了。
口袋里一摸,身上的零钱也只有一点,差的不多,但还是差20美分。
一瓶水都买不起。
而另一边,他担心的事,不出意料地发生了——
整条街上的人,流浪汉,杀人犯,全都钻进了他的公寓,还把他反锁在了外面。
第二天,人去房空。
好不容易回到家里喘口气,却又劈头迎来了一波惊天噩耗。
他妈死了。被一个天花板上的吊灯砸碎了头。
博很懵逼,然而更懵逼的事还在后面。
洗澡时,他突然发现有个人正挂在浴室的天花板上,
声泪齐下地对他乞求道:“please,please”。
please啥?不知道,但,他突然就这么掉下来了。
在一个小小的浴缸里面,两个大男人翻来覆去,激情缠斗。
差点被淹死的博逮着机会冲出了浴缸,冲到了楼下,光着屁股大喊救命。
然而警察却满脸惊恐地不断警告他,“放下武器,不要动”。
可是博手上明明只拿着一个准备送给母亲的圣母像,自己也根本就没动。
眼看着警察就要控制不住开枪,博只能转头就跑。
没成想,慌不择路,一头撞上了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房车上......
恐惧的一生
以上,是影片的第一幕。
奇怪吗?后面还有整整四幕更奇怪。
房车夫妇好心带他回家养伤,答应带他去母亲葬礼。
却又总是被各种事情打扰,似乎有意将他留在这里。
最后,夫妇的女儿还现场表演了一波口吞油漆,当场暴毙。
逃到森林里,又遇到了一个奇奇怪怪的,只在森林里表演的剧团。
后来好不容易回了家,却发现母亲是假死。
最后,又逃进了一个奇怪的洞穴里,被迫接受了一场万众瞩目的审判......
总而言之,整部电影看下来的感觉就是:
博很恐惧,我很懵逼。
不过,整部电影表现出来的“母子问题”,倒是十分明显。
这是导演阿里·艾斯特几乎所有作品里都会涉及到的议题。
从他还在拍短片的时候就是如此,三部长片当然也不例外。
第一个的名字就叫做《遗传厄运》,讲述家庭必将毁灭,分崩离析。
第二部,《仲夏夜惊魂》,讲述的也是失去家庭,孤独的个人如何一步步融入一个极端集体主义的社区里。
从这个角度看,甚至有点接上了第一部电影。
到了《博很恐惧》,则做得更加纯粹,他直接就拍了一对畸形母子——
片中,母亲从小便给博灌输他有遗传性疾病,射精就会死的概念。
这导致博活了大半辈子,还没尝试过爱情的滋味。
换句话说,母亲亲手阉了儿子。
除此之外,每当博有什么自己的爱好,母亲也总是会将其掐死在摇篮之中。
从第四幕中可以看出来,博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过疑问,有过反抗。
但每次他都被关进阁楼里的小黑屋,被强行矫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久而久之,他自己都信了这种屁话。
一切全听母上意愿,再也无法做出任何选择和决定。
但是,博的内心深处,仍然渴望自由,这是人的天性。
想要逃离母亲VS因为想要逃离母亲而产生的道德上的愧疚,催生了博的焦虑。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不想回家,却因为自己有这种想法而内疚。
这种焦虑从博的出生就开始了,即影片的开头,母亲令人窒息的紧张问话。
最后的结局,则是博穿过不可名状的隧道,来到一个状如子宫的洞穴。
其含义再明显不过了——
博确实很恐惧,恐惧了一辈子,最后在恐惧中死去。
真假难辨
恐惧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但,博所在的世界,所经历的人和事却不一定。
影片第四幕,博在母亲家里的员工照片墙上,发现了那对房车夫妇。
他们是,或者曾经是母亲手下的员工吗?
导演没有给出定论,而这给出了整部电影的两种可能。
第一种,正如影片中所说,这一切都是母亲的阴谋。
经营着商业帝国的母亲,凭借着强大的资源,给博精心设置了一场“楚门的世界”。
心理医生,街区邻居,甚至是房车夫妇,全都是母亲一手策划。
而博所经历的事情,则在现实中混入了他自己的幻想。
第二种,一切都是博的幻想。
导演完全规避了可以用来证明影片中为现实世界的证据。
所以两种说法都能解释,不过,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种。
整部电影有可能只是博在即将回家面对母亲时,极度焦虑下的一场梦。
母亲根本就没有死,只是博的潜意识在梦中“让她死了”。
在第三幕中,博在幻想中斩断了母亲束缚自己的那条假想的铁链。
紧接着第四幕,有一个镜头给出了母亲的死因——
吊灯掉落,只剩一条空荡荡的铁链。
这或许正是导演的暗示,博杀了他母亲。
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并不是依据现实逻辑,而是心理逻辑——
博不想回去,所以钥匙和行李不见了。
因为不想回去而内疚,所以母亲在电话里表现出了不满。
不想回去,所以被人鸠占鹊巢。
同上,而且这种内疚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催生出了母亲意外身亡事件。
而且,母亲生前说得明明白白,博不回家,她就不下葬。
这样一来,给了博必须回家的理由。
然后他马上就被车撞了。
整个故事就在博的这种纠结中缓慢向前推进。
所以他能幻想自己可能会有的未来,却又在最后一刻自我否定。
所以他能和儿时曾经爱慕的对象上床,却又直接给人射到原地升天。
所以他能够逃出母亲的家,最后却又划进了母亲的子宫。
因为这根本就是他脑中的小剧场所演。
影片的拍摄,也采用了很多心理式的手法。
上一个镜头还是白天,下一个镜头就突然跳到夜晚。
如果你仔细听片子里的声音,很多音效也会根据博的心理感受而变化。
导演想要的,就是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到博在这个世界中的感受。
对于母亲的恐惧,以及这份恐惧甚至波及到周遭,让整个世界都变得扭曲,夸张。
没有武器也要说你有武器,杀人狂满街流窜,到处都是流浪汉的尸体。
自由美利坚,枪击每一天?博所在的社区便将其放大了一百倍。
房车夫妇的收养,或许也隐隐透着中产阶级家庭的虚伪。
总而言之,影片的整体逻辑是自洽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影片有多好,甚至相比于前两部,本片的创新并不算多。
意识流的拍摄手法早就被拍过了很多,并非导演独创。
故事上,那些常常焦虑,或者有类似父母关系的观众,可能会感受得更深。
但对于其他观众,就多多少少有些接受无能。
《广岛之恋》(1959),经典意识流电影
相比于电影,更让人有感触的,可能还是A24的魄力与决策。
从以前只是一个在电影节物色搜寻小众精品的小厂,到开始自制,再到进军主流市场,A24靠的不仅仅是其独特有效的营销策略,更是它一以贯之的买片拍片理念。
绝不愿变得和众多好莱坞大厂一样,只拍那些同质化严重,看过即忘的电影。
独特,是它鲜明的标签,也是它得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利刃。
即便是赔钱,它也愿意投资给那些独特的导演们,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创作自由。
它当然也出过不少烂片,只不过那些片子被低调处理掉了,我们看不到而已。
不过,不论烂片与否,当你打开一部A24的电影,总像是在寻宝。
它可能让你摸不着头脑,可能让你觉得浪费了大好时光。
但,它绝对不会让你觉得无趣,偶尔还能发现振奋人心的宝藏。
只要能坚持这一点,A24的电影,就永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