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春节档的某部电影的某位男明星很火,火的原因并非是其在角色塑造上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在路演中的提问环节说话磕磕巴巴,对观众所提的诸如角色塑造,对角色的理解等问题一个都回答不上来。
不过这位明星艺人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却显得很稳,面色平静,丝毫不觉得尴尬和慌乱。
但是大家很慌乱,因为当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变得让人习以为常,那这种风气对普通人来说,意味着你所付出大量精力和时间成本所学到的东西,可能毫无价值。
艺人需不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而且但凡有人对文盲型艺人提出批评,就会有人跳出来说:人家年纪轻轻就是大明星,你呢?
这就很扎心了,你知道这话有问题,可却好像无力反驳。不过作为圈内以敢说敢干著称的马伊琍说的就很直接。
她就认为没有扎实的文化基础,想在艺术道路上具备竞争力,并有所成就,实际上是很难的。而且她提醒家长,不要太早让孩子放弃文化课而只专注于艺术技巧。
也许马伊琍的这些话不算言辞激烈,但在娱乐圈某些大佬级人物都对某些流量艺人极尽吹捧之能是的时候,她能发出这种声音,无疑要冒着得罪人的风险。
以当下娱乐圈的环境,让很多人认为,有个好皮囊,具备点三脚猫的技艺,就完全可以成为大明星。其实这是幸存者偏差让人产生的误解,更多不被人知的从艺者就如同照亮这些明星的燃料。
但大多数家长和孩子都看不到这一点,对孩子们来说,进娱乐圈不需要学习,能摆脱枯燥乏味的作业负担,感觉相对轻松。对家长而言,艺术是一门技术,正常情况下,再不济也算个能让孩子养活自己的手艺,而且有挣大钱的可能。
所以孩子在逃避困难,家长在用自己的积蓄赌孩子的未来。
这样的后果就是大多数学艺术的孩子除了会玩弄技巧,文化水平往往比较低下,在艺术道路上走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爬不过去的瓶颈。而家长在付出血本后,却迟迟看不到他们梦寐以求的回报。
这样的孩子大多更像工具,既是家长的工具,也是文艺界那些具备资源优势的流量艺人的工具。因为加工得再精美的板凳,有腿也不可能跑起来。
也许还有人会说,过去的戏曲演员不识字的多了去了,常香玉、赵丽蓉这些艺术家就是如此,但不耽误她们在艺术道路上走得很远。
这说法首先有种虚无主义的色彩,常香玉、赵丽蓉所处的时代环境已经不可能再出现是其一;其二是这种既具备个人天赋,又极为专注且努力的人,是因为在自己的业务水平上做到了顶尖水平,才会被人所知,否则她们可能连大名都不会有,最多只能在民间红白事中糊口度日。
唱歌、跳舞或者其他艺术技能当然是种本事,但如果只是停留在炫技的水平,缺乏对艺术的深刻理解,那就别期望上限很高。
因为文艺如果溯源的话,来源都是古老的祭祀活动,简单的唱跳都具备深刻的精神内涵。只知道摆那些毫无意义的妖娆华丽动作,或像被老鼠电到了滋滋乱叫,这就要么是山上的猴跑出来了,要么就是精神病院的围墙塌了。
但这如今已经或正在占据主流,当所谓明星连自己名字都能写成错别字,睁眼瞎如木偶一般占据着舞台中央的时候,文艺甚至不如跳大神更具魅力。
当某学霸人设的女明星把“莘莘学子”读成“辛辛学子”却一笑而过、云淡风轻、毫不愧疚的时候,有没有一种可能,将来“莘莘学子”就成了“辛辛学子”?!
马伊琍这种人太少,而且正在被挤向舞台边缘。文艺是否会死,或涅槃重生,这是个问题。也许看看中国男足,才会对文艺抱那么一丢丢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