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自由意志到底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时间:2023-02-18 11:37:42编辑:分享君

聊聊《流浪地球2》。下面有剧透。

刘德华演的图恒宇和女儿丫丫的故事线,是全片最打动我的一条线。

这条线动人有力量是因为主角人物,是真的在冲突之中做出了选择。

大家都告诉图恒宇,你该做「正确的选择」是什么——你女儿丫丫已经死了,人死不能复生,放下这个念想,放弃上传丫丫,用你已经拿到的地下城的名额,安心活下去。

但他不。就不。偏不。

在他心里,他可以去蹲监狱,可以去死,但也要上传丫丫。

他从来没放下过这个念头。他十年如一日的忍耐坚持和研究,等的就是数字技术能研究成熟到,他能放心把丫丫上传上去。

他在「遵纪守法」和「给丫丫完整的一生」明确选择了后者。

他知道代价,依然主动选择。

这是动人的。如果没有代价,选择就没有分量,也凸显不出来人物到底内心最刻骨在意的到底是什么。

说到这,想到片中另一条吴京演的刘培强的线。

这条线上,本来是有一个冲突的。

刘培强去当宇航员能换来一个地下城名额给年幼的儿子刘启,同时还有一个人可以作为刘启的监护人去到地下城。

当时他妻子韩朵朵患重病,岳父韩子昂身体健康,后者作为刘启的监护人是更符合理性的,片中也让韩朵朵自己说出让韩子昂带着刘启去往地下城的决定。

作为观众,我想知道刘培强怎么选。

如果此时韩朵朵还活着,但他按照韩朵朵的心意,就这样去执行了,他也好,韩子昂也好,实际上也依然会背负做出选择的道德歉疚感。

但片中直接安排韩朵朵在刘培强出发之前,在他们做出决定选谁之前,直接去世了。

在电影叙事中,这里原有的道德困境,人性拷问,价值冲动,一下子靠「角色死亡」没了。

这种讲述方式当然是更安全更讨巧更避免争议的,但也失去了一个让人物更丰富更有现实灰度和真实痛感的机会。

另外,在刘培强和韩朵朵的感情线上,有一个情节,弥漫着传统的那种「我是为你好」思维——

在太空电梯里,遇到恐袭分子那段,刘培强把韩朵朵锁在舱门的另一层,恐袭自己转身单挑恐袭分子,一打三。

我看到这里,内心就是:What?为什么不让韩朵朵参与战斗?

韩朵朵可是在平时训练当中把你打趴在地上,拿枪指过你头的好吗?就算你输给韩朵朵有你分神的原因,但韩朵朵和你一样通过宇航员选拔,战斗力显然位于一线。

你要保护人家,也要人家愿意被你保护啊。这时候,你们的第一身份是队友是战友,你和她的关系除了队友战友之外,就是你喜欢她。你喜欢她,就可以替她做决定了吗?何况如果你打输了,韩朵朵乃至全仓的人都会在爆炸中死去。

没法替对方承担后果,也要替人家做决定——这让我想到了很多中国式的家庭关系。

我爱你,我要保护你,而我要保护你的方式就是剥夺你自己去战斗的权利。人家是你战友,和你一样是有独立自由意志能替自己负责的成年人,不是小孩子好吗。

这段的后续剧情是,韩朵朵找到了机械臂,一拳把玻璃干碎,在恐怖分子按下炸弹前一秒的千钧一发之际解除了危机。

到这个地方,我其实希望能有一两句台词,展现一下刘培强对自己之前行为的反思,或者韩朵朵对刘培强「直接替自己做决定」的不满。

但没有。有点遗憾。其实多加一两句话,观感就会好不少。

包括目前我看到有网友争议的那句「五十岁以上的出列」,其实加一句「并且自愿去的」,变成「五十岁以上并且自愿去的出列」就可以避免很多争议。

在细微之处,凸显关照个体的自由意志,只会让个体的付出让牺牲更动人,而不是削弱。

因为个人意志是容易被集体意志吞没的。也正因为此,在书写一个为集体牺牲的故事时,特别需要细心刻画个体是在自由环境下做出的选择。

越是能明确是独立个体基于自由意志自由选择下的付出,才越具有真正打动人心的力量。

再说回图恒宇那条线,有一个点,看完两天了,至今想起,依然让我觉得无尽的悲凉和伤心。

就是去抢修互联网基站之前,让先锋队员写遗言。

图恒宇说谢谢你,我没有遗言,因为他不知道写给谁。

他爱的人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他的妻子,女儿都不在了。

他独自走向那可能的死亡,没有人需要他交代。

「我不知道写给谁」这样平淡的一句,此刻想起还是能让我落泪。

至于人工智能有没有自由意志。

当机器狗笨笨拼命挣脱其他队员的阻拦,不顾「你可是条军犬」的命令,一定要跳下飞机,去水下找图恒宇时,我已经大哭了。

自由意志什么时候诞生?

当一个生命,不管是人是狗还是其他,对他人输入的「正确」能够说不,这就是自由意志的第一步。

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但我不要。

我要的,我爱的,那是无法被对错得失衡量的存在。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天堂地狱,我皆甘之如饴。

不管如何,我为其奋不顾身努力过。

那努力便是我作为有自由意志的生命,活过的证据。

上一篇:《狂飙》:马上大结局了,九大吐槽点,会不会烂尾

下一篇:新的一年胡歌的喜讯,粉丝们替前女友感到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