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移动音频商业化的迅速推进,网络广播剧的商业价值被发掘出来,对网络广播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策略和商业模式上。方昕提出,广播剧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的飞跃式提升,依托于以猫耳FM为典型代表的网络广播电台,一种亚文化的想象性声音景观正在逐渐形成。而当下广播剧行业更多出现了专业配音演员从事网络广播剧生产的现象,与消费文化、粉丝文化相结合。诸多学者对于网络广播剧发展的新现象进行研究,对网络广播剧声景娱乐与集群传播的传播模式 、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的生产模式 、精品付费的商业模式与多元化、全民化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很多研究者都关注到网络广播剧平台猫耳FM在网络广播剧商业化上的成功,作为首个尝试付费的网络广播剧平台,猫耳FM推动了网络广播剧的商业化转型,其头部IP《魔道祖师》的播放量已经超过4亿人次,同时猫耳FM和付费网络广播剧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付费转化率低、成本效益不对称、创作题材单一、圈层壁垒难突破等问题。尚玉在《猫耳FM广播剧内容运营策略研究》中阐释了猫耳FM的二次元品牌内涵如何推动网络广播剧青年亚文化走向大众。猫耳FM通过多种方式推动网络广播剧的商业模式走向成熟,将广播剧与社交紧密结合,建立声优粉丝社群,发展语音直播与声音社交,举办线下活动,增强声优与粉丝的连接。在制作端,与畅销网络小说合作寻找IP进行改编,与“729声工厂”“光合积木”“北斗企鹅”等专业配音团队合作完成广播剧的配音和制作,通过平台独播和付费收听获取收益,这也使得网络广播剧的制作从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迅速向PGC(专业生产内容)模式转变,形成了典型的网络广播剧商业化路径。目前网络广播剧的商业化还在不断探索,猫耳FM也以开发商城、售卖周边、举办线下活动、品牌合作等多种方式不断发掘网络广播剧的商业价值。
随着网络广播剧发展出丰富的商业模式,青年亚文化的内部正在转型,实质上是由基于同人群体的分享型与协作型亚文化,向基于文化消费的粉丝文化转变。从侧面显示出市场对网络广播剧青年亚文化的影响,这削弱了亚文化风格的独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网络广播剧青年亚文化的生存土壤。
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广播剧社团走向衰落,这种衰落是网络音频媒体发展的必然,音频媒体的野蛮生长与商业化的推进,破坏了原本属于青年亚文化群体的交往环境,一代青年人的成熟、离场,也使得广播剧社团走向衰落。随着用户转向移动互联网,更多样化的音频娱乐形式出现,加之YY等传统语音平台转向直播,过去的网络广播剧社团运营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媒介发展而丧失活力。商业化的成功使网络广播剧焕发出新的生机,但是商业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广播剧出现的问题,反而面临着新的瓶颈,即一方面缺少流量IP,另一方面精品广播剧耗资巨大,往往入不敷出。网络广播剧的核心特点在于青年群体的参与性,如今音频媒体生态趋于稳定,新的音频社交平台已经出现,如戏鲸客户端主打广播剧配音社交,将Pia戏植入移动端,打造更快捷、方便与沉浸的社交体验。网络广播剧在音频产品层面遭遇困境时,需要推动声音社交实践,培养声音文化的土壤,在此基础上重新激发青年群体的深度参与和创作实践,才是网络广播剧产业的生存土壤和动力源泉。这意味着发展网络广播剧需要综合前文提出的三种视角,不能仅仅将网络广播剧看作与有声读物、小说剧、传统广播剧一样的音频产品,而要看到网络广播剧作为社交实践与声音文化的独特价值。
作者:王天一
编审:柳昱堃 周玲 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