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漫画

时间:2023-12-07 14:35:26编辑:分享君

漫画家们是这样描绘特朗普的

英国《周刊》,霍华德·麦克威廉

特朗普上任半年多来,屡屡成为世界各大杂志和其它媒体的封面人物。以特朗普作为讽刺对象的漫画家们,谈了谈他们是如何进行创作的。

《经济学人》,乔恩·伯克利

“这幅封面的灵感来自于特朗普在新闻发布会上避谈对右翼群体的谴责。我先用铅笔随笔画出尽可能多的跟这件事相关的东西,譬如纳粹标志、三K党的帽子、游行标语、雕像、燃烧的火炬,等等。我试着发现其中的关联,把它们组合成既能抓人眼球、又能凸显主题的图像。我想象着特朗普扔掉了狗哨、拿起了大喇叭,立刻就把它跟3K党帽子的形状联系到了一起。”

《新共和》,安德烈·卡里洛

“杂志希望我画穿着拘束衣的特朗普。我的构思如图所示,特朗普双膝跪地,呼吸困难,心神不宁。当一幅讽刺漫画的意义不言自明时,就不难理解,讽刺对于抨击(权力)滥用是一个多么有价值的工具。对于墨索里尼和(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也是如此,他们人格的荒谬程度难分高下。在这种情况下,一幅既容易理解、又能传达观点的漫画,立刻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传播媒介。”

《明镜》周刊,埃德尔·罗德里格斯

“《明镜》周刊有时会给我一些主题,让我做出评论。关于特朗普,我通常会用简单、生动、直接的描绘。我不希望观众因为多余的东西或特征而分心。我也不想用面部表情,我觉得没必要。我希望观众能用一种直接的方式来面对他们所看到的东西。我认为,我们艺术家和艺术总监,应该试图把我们眼中的世界如实地表达出来。在过去发生类似的事情时,保持沉默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经济学人》,乔恩·伯克利

“我们还能讽刺什么?三周前,俄罗斯在对我们暗中破坏;两周前,我们还在核战爆发的边缘徘徊;上周,我们对抗走上街头的纳粹分子。如果不是特朗普吸引了几乎全部注意力,我们的封面本该是疯狂的英国退欧,更不用说(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随便抓人、(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为了打击毒品而随便杀人。作为以讽刺为业的人,我觉得我已经跟不上形势了。但是,特朗普当局越像车祸现场,也就越有意思。”

《时代》周刊,埃德尔·罗德里格斯

“《时代》周刊向我约稿,在夏洛茨维尔的事件发生之后,让我创作一幅关于美国的仇恨的封面。我给艺术总监和编辑发去了十来个点子和草稿,他们认为这个抓住了他们的痛点。特朗普试图曲解语词的本意,对新闻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嗤之以鼻,甚至对三权分立的治国基本纲领提出质疑。为纳粹分子和白人至上主义者辩护一点儿也不好笑,所以‘讽刺’一词并不适用于我的这一工作;我希望大家对这个人要高度警醒,在我看来,这个人相当危险。”

英国《周刊》(The Week),霍华德·麦克威廉

“特朗普在镜头面前的种种卡通表情,给我们提供了正如我们所愿的素材。当他称主流媒体为‘美国人民的敌人’时,他那怒气冲冲的表情正是我画这个封面时所需要的,用我的三维立体写实画风来表现刚好合适,把读者放在了记者的视角上。很容易想象特朗普怒摔打字机的画面。”

《经济学人》,迈尔斯·多诺万

“艺术总监史蒂芬·佩奇提供了班克西(Banksy,英国著名街头艺术家,真实身份始终成谜)作品中的构思——一个闹事者正要投掷一束花。插画是传达概念的绝佳工具,照片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对于特朗普,每天都有那么多可以讽刺的东西,这是个黄金时代。我担心的是,特朗普成了编辑们的无脑选择。各种杂志基本每周都要报道关于特朗普的事情,尽管我认为政治和商业类杂志是印刷业中仅有的销量有所提升的领域——他们这么做一定有些道理。”

《综艺》(Variety),阿妮塔·坤兹

“几十年来,我一直在画政治题材的插画,但是这样的总统我还是头一次见。第一个被我下笔嘲弄的总统是卡特,批判得最厉害的是布什。我曾经希望不要画特朗普,我不希望他的形象占据我的脑子。但是《综艺》杂志希望我画一幅封面,仿照乔治·洛伊斯为《时尚先生》(Esquire)所做的尼克松的著名封面,我喜欢这个点子。我觉得在9·11事件之后,讽刺被侵蚀了;9·11之后很长时间,我的作品才得以在主流媒体发表。”

《新政治家》,安德烈·卡里洛

“我喜欢特朗普舔地球棒棒糖这个点子。我没有用什么特别的手法来处理他;我就是想让画看起来像他,又可以对他的人格有所阐释。必须承认,特朗普头发的卷曲、形状和颜色都很奇特,非常难把握。在我的画中,特朗普的人设从唐老鸭到纳粹变化多端,他头发的样子也跟着变化,取决于我是要强调他的愚蠢还是极端主义倾向。”

英国《周刊》,霍华德·麦克威廉

“当特朗普第一次与金正恩对峙时,我需要一个严肃的特朗普。老式的持枪决斗看起来是个不错的主意。每当有机会画特朗普的侧脸时,我都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的特征——头发的斜坡、突出的眉毛、前伸的嘴唇——非常有特点。金正恩则难画一点,因为可供参考的照片不多。幸运的是,从漫画家的角度来说,他们各自的发型在政界人物中是如此独特,识别度太高了。”

《滚石》,维克多·尤哈斯

“这龙卷风太有意思了。特朗普的横空出世,让许多漫画家都赚了不少;视觉评论重新变得激进而富有创造力,这是自约翰逊、尼克松时代以来几乎几十年未有的现象。我们的新闻周期充满不确定性。绘画还没完成一半的时候,一场新的危机也许就会来临,一切都得推倒重来。面对短暂的新闻周期和一个接着又一个的危机,漫画家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描绘一些简单的、面向设计的、符号化的图像。”

美国人怎么看待特朗普贸易战?这15张讽刺漫画一个比一个狠……

一起思考,成为更优质的人,戳蓝字加入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美政府围绕贸易问题隔空喊话,一个比一个调门高。美方大幅提高价码,摆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势;中国狠话频出,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本国利益。熟悉中国政策口径的人都能猜出,这句话只能出自谁口。眼看着,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贸易大战就要开打。

不过,与我们不同。美国这个国家,民间社会非常发达,官方立场完全无法代表、左右民间立场,特别是不同利益全体的态度立场。特朗普调门这么高,普通美国人对这场贸易战怎么看呢?公周从海外媒体精选十几张漫画,带大家领略一二。

1. 2016年,特朗普在竞选活动中对选民表示:我们赢定了!赢到最后,你们会厌倦胜利的!你会说,哦总统先生,我们赢太多了,我都头疼这事儿了。我会说,不,我们就是要赢,就是要赢得一切,我们要让美国重振雄风!

这个梗,一直被美国人调侃,如今用到了贸易战的场合。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惹恼了全球主要国家,包括自己的盟友(后迫使特朗普采取了盟友豁免政策)。大家黑洞洞的炮口对准17世纪英军打扮的特朗普,胜败岂不一目了然?特朗普先生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精神,值得钦佩。

2. 特朗普:你们“赢够了”的时候,告诉我。

3. 欧盟领导人婉言劝解特朗普,要做生意,而不是打贸易战。可特朗普先生听到“做”这个词,首先还是想到了“做爱”,真性情可见一斑。

这张图是讽刺特朗普与色情电影女郎斯蒂芬妮·克利福德的婚外情。2016年大选期间,特朗普团队向她支付了13万美元封口费,如今她站出来公开指认特朗普的龌龊行径。

4. 特朗普先生搬起一根钢柱作为武器,准备向中国人扔过来,却没想到首先把依赖中国市场的本国农产品行业打了个鼻青脸肿。大豆、水果、猪肉,这些行业从业者本来都是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却没想到成了特朗普贸易战策略的第一轮牺牲品。

5. 特朗普的贸易战,打着保护本土工业和国家利益的口号。最终却难免损害本国利益,特别是航空、机械工业的庞大产业工人群体、农业从业者和低收入消费者。

6. 上半张图,特朗普说:贸易战很容易赢。下半张图……

7. 自寻死路。

8. 只顾开炮,不顾后果。特朗普不仅是大嘴总统,更是顾头不顾尾的闯祸者。

9. 特朗普先生,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10. 特朗普的竞选口号是“让美国再次伟大(重振雄风)”。目前看,这一口号在恢复冷战思维、推行单边主义方面,确实取得了显著进展。

11. 这张图,不仅讽刺了特朗普挑起对华贸易战,根本无力承担严重后果。还顺道讽刺了特朗普的奢靡生活。据统计,在特朗普上任后的166天里,他有35天是在自家高尔夫俱乐部度过的,当然,公款埋单。

12. 《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图。

13. 同样是共和党总统,真是一茬不如一茬。特朗普的行为方式,像个任性幼稚的孩子。不少人相信,俄罗斯通过网络手段干预美国大选,把特朗普送上总统宝座,是对美国选举制度的赤裸裸嘲讽。

14. 中美贸易互补性、依存性很强。特朗普希望通过贸易战遏制中国高新技术的崛起、平衡所谓贸易逆差,但实际后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殃及世界。

15. 最后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是推手自己。

公周说:之前写中美贸易战的一篇文章,刺痛了不少喜欢美国的朋友。他们相信,美国是这个世界自由民主价值观的圣地,是道义人权原则真正兑现的王道乐土。对美国的批评和警惕,不仅蠢得不可救药,而且往往带有五毛党的嫌疑。有几个读者愤愤给公周留言,“以你的水平,不该写出这样的内容”。

其实,公周很懂他们的思维和情感。从小沉浸在美式文化熏陶下,难免不对美国心驰神往。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在诸多领域都是世界领先的超级强手,在政治文明、民间社会建设和国际软实力方面,恐怕都不是今天的中国所能企及的。

然而,对美国的欣赏甚至赞美,不能抹杀中美国际竞争的现实性和残酷性。只要学会站在国家立场上看问题,就会发现与美国电影和课本不一样的视角思路。我们都是从纯真年代走过来的,最终都要长大。

《纽约客》漫画家出版新漫画集,集中讽刺特朗普

对外人来说,政治漫画,似乎不需太多复杂的构思和设计,好像一下子就能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但事实上,所有精彩的讽刺漫画走向发表刊登的道路,都是由大量的焦虑和不断遭拒的草稿铺就的。

前《纽约客》政治漫画专栏画家汤姆·托罗(Tom Toro)最近出版了一部漫画新书《小手掌》(Tiny Hands,这个书名当然也有所讽刺)。这本书多收集托罗为《纽约客》“每日漫画”网络栏目创作的漫画,并包含大量托罗的创作草稿,使人可以一瞥他那些辛辣讽刺的作品是如何被创作出来。

“我们标出了特朗普车队开进白宫的线路。”

托罗的创作草稿

大部分《小手掌》中的漫画都集中于一个题材:唐纳德·特朗普。长期围绕这一题材进行创作并不容易。特朗普是个争议性极强的人物,托罗不仅要每天都想出新的特朗普笑话,还要避免这些笑话让政见各异的读者太过愤怒、太过绝望,或者让读者看腻了特朗普那张大脸倒了胃口。

“这种时候,我多希望是希拉里赢得大选啊。”

托罗的创作草稿

另一个漫画家艾米丽·弗莱克在创作策略上也有相同的考虑。她比托罗更早为《纽约客》“每日漫画”栏目供稿,每次她都避免直接画出特朗普的形象,而尽量通过某些暗示的方式指代特朗普。“我对在漫画中直呼唐纳德·特朗普大名或者画出他的形象都极其谨慎,为的是别让读者日渐生厌,也避免我的作品看起来太过局限。”弗莱克说。

不过特朗普作为一个漫画题材还是让弗莱克颇为感激。“特朗普让人一看就像是求着你说 快来画我,快来画我 。他简直是时代给漫画家的馈赠。”弗莱克如是说。

“我只接受相信这届政府的记者提问。”

当然,政治讽刺漫画的创作还面临另一个挑战。托罗得面对频繁产生的新闻,这些新闻爆出难以置信的丑闻和危机,让昨天的新创作倒像是旧闻了。“丑闻与危机,政治动物的卑鄙和无能总相一致,这就跟遗传基因似的。”托罗说。

画特朗普漫画就像跟一个段子手共事一样,他总能不停地给你抖猛料——《小手掌》的导言里这么说。“太恐怖了,除此(画特朗普漫画)之外没有什么能让你整天离纯粹的卑鄙这么近,而且你还没觉得自己被毒害了。”托罗起初接下这份工作并非全出于自己情愿,只是自己所在的国家“选出了一个怪兽当总统”让他无法忍受,后来他觉得与其自己忍气吞声,不如通过某些方式表达并介入。

托罗一开始只是计划针对那可耻的就职典礼画些漫画,后来当他买好了去华盛顿的飞机票,当时的《纽约客》漫画编辑鲍勃·曼考夫(Bob Mankoff)就来问他是否愿意接手“每日漫画”栏目。于是托罗就提前把第一周的漫画画了出来,所以当他到达华盛顿呼吸“葬礼一般的空气”的时候,《纽约客》已经把他的特朗普漫画登了出来并一炮走红。“这样我就可以通过 每日漫画 栏目反击特朗普的恐怖统治,而且的确特朗普本身就提供了足够的漫画素材。”托罗说。

“等下,那只是一堆烧着了的垃圾。那边才是特朗普的就职演讲。”

“ 每日漫画 栏目就独特在它是政治漫画和《纽约客》漫画的混血儿,这就意味着比起那些杂志中的漫画, 每日漫画 更加尖锐而且更有话题性。”托罗说。虽则如此,“每日漫画”也得遵守漫画这种体裁的某些惯例。比如说,文字标签是不允许出现在漫画中的——“共同体CEO”几个字贴在工会上面,这种事是不可能看到的。一切都得通过画面来传达,自然得就像真实发生了一样。一碗堆在一起的烂糊的橙子和死了的金丝雀真的会像特朗普的脸吗?而且他的幕僚会在总统办公室里对着这碗东西做汇报?这也许不大可能真的发生。“但是我尽量把情形画得逼真,哪怕只是在一瞥之间。”但托罗绝不在画面当中附加文字标签。

为了画特朗普,托罗还特意开始在讽刺漫画中使用彩色,特别是用彩色突出特朗普那张脸上像小丑喷了橘黄颜料似的肤色,和那撮尿染了似的黄毛。“我觉得让特朗普的大脸在一片黑白中凸显出来非常有喜剧效果。他就是个万人厌的角色。”托罗大多将他漫画中的人物处理成面无表情的旁观者,就像猫一样脸上毫无波澜,这使得他的漫画看起来更有令人忍俊不禁的效果。

“很意外,你在对着一碗烂成糊的橙子和死了的金丝雀做汇报。”

托罗的创作草稿

当然,并不是所有托罗的漫画都能顺利刊登。托罗曾经画了一组“特朗普2020总统竞选”的讽刺海报,编辑就认为这组海报“太出格了”。比如其中一张海报把2020中的“0”画成了三K党的白帽子。

政治讽刺漫画家有时会收到恐吓邮件,大多发自那些保守主义分子和极右翼分子。不过托罗却说他从来不以此为侮。“我觉得这件事想起来还挺心酸的,保守主义分子实际上渴望从自由主义者那里获得认可,可他们缺少智慧和才能,只能斥诸威胁。如果他们所有的精力都能用来创造点有意义的东西该多好。”

每天都围绕着特朗普最新的恶行和失态搜肠刮肚,这的确听起来非常令人崩溃。有时为了放松,托罗也会花几分钟画点完全不同的东西。“画猫。”托罗说,“我总是通过画猫来放空我的大脑。猫是那么优雅、宁静、自足,它们对一切都不在乎。”

(本报道部分编译自《赫芬顿邮报》。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黄帅的第一任丈夫

下一篇:缅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