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富先老

时间:2023-12-09 07:43:05编辑:分享君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问题一:如何看待我国未富先老的现象

1、我们已经习惯以“原始积累”来为今天对劳动者的苛待寻找借口,我们更对打着“中国国情”旗号的不公正无动于衷,每一个忍受着低工资和低保障的劳动者仿佛都是一座孤岛,我们并不关心他们的未来,但“ ... ”的经验恰恰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让劳动者一直贫穷下去,这种发展就没有持续性。
2、老龄化是进入发达国家的一个“关口”,我们已经置身这一进程之中。但如果我们最后收获的是萧条,只怕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正是对旷日持久的不公无声的报复。
3、没有办法让老龄化停下来或者退回去,也就是说是发展阶段造成了人口转变阶段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而非某一项政策造成,所以调控政策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更重要的是如果10年或20年后,我们的参照对象为高收入水平国家,和他们比我们并不老,甚至还相对年轻,最关键的是如何关闭未富先老的窗口。
4、先老意味着要素发生变化,劳动力贵了而资本相对便宜了,也意味着我们丧失原来劳动密集比较优势;而未富则是说,我们不会再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得到足够显著的比较优势,因此,我们面临着尴尬境地,这时比较优势不显著,我们需要进行选择。

问题二:中国为什么未富先老?

1因为中国的医疗水平提高很快,别的国家平均寿命从40提高到70需要几百年,中国只用了50年2中国的发展时间太短了,经济基础不牢,所以两方面造成的

问题三:如何应对中国未富先老问题

首先,改善人口结构,实行三十年的计划生育应该终止,甚至要向国外一样出台鼓励生育的措施,不然以现在的趋势,晚婚晚育甚至不愿意生育的人越来越多,最终的结果就是下一代甚至下两三代的人口严重不足,剩下的都是老年人,那时才是国家的灾难。
其次,国家财政连年增长,社保投入却不增长,补充养老金是势在必行的。
第三,国家应该统一养老金制度,实行平等、统一的标准,将公务员和普通人员的标准统一,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公平原则。
第四,在国家养老金投入没有增长之前,不能连年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不然的话一直都会是亏空。
第五,国家对个人应该大规模的减税,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六,养老参保应该是自愿原则,国家不应该抢劫个人帐户的资金来源,公司为个人交的部分应该还回个人帐户,维护 ... 信誉。

问题四:我国如何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才能解决未富先老的隐患? 不清楚

知道就成神了。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大财政投入,扩大保险覆盖面,发展商业养老保险

问题五:胡江云:中国是未老先富还是未富先老

胡江云:中国是未老先富还是未富先老?
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国内和国外学术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社会将出现未富先老;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社会将呈现未老先富。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前景分析,不能贸然下结论,需要全面考察和动态分析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动因复杂
学者采用最多的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单位总投入与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投入要素值的比例,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其增长率被视为科学技术进步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提高或对经济增长贡献多,就证明经济社会发展源泉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不是其他要素。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朱晓东(Zhu Xiaodong)教授2012年在《经济学展望》(《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上发表《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过去,现在和将来》(《Understanding China’s Growth: Past, Present, and Future》),其研究结果显示,1952-1978年期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为-1.07%,1978-2007年期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达到3.16%,TFP对人居GDP增长的贡献率在1952-1978年期间为-72.03%,1978-2007年期间为77.89%。这些结果显示,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暗含中国将是未老先富。
但是,计算TFP是有许多假定的,例如,通常假定其生产函数为固定替代弹性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Production Function)。因而,按照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 ... 就必然忽略掉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要因素,特别是经济发展中的规模效应,也没有考虑经济要素之间的组合效应。实际上,人类是生产等经济活动中的最重要要素,不仅组合劳动、土地、原材料、资本品、资金、技术等,而且将他们进行优化配置来实现生产,不同的组合就产生不同的效率。探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源泉,不要将劳动、劳动力成本与人类资源混淆在一起。
人口比较优势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依然是人、技术、规模等,作为要素核心的人类,可以对各种要素进行组合。从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口数量来看,中国具有较大的规模优势,并带来规模效应。1982年,中国参与经济活动的就业人数达到5.25亿人,2012年抽样调查的人口达到11.25亿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与中国相媲美。表1显示,1982年中国20-24、25-29、30-34、35-39、40-44年龄组的人员参与就业比例超过90%,甚至达到94%以上,20-59年龄组参与经济活动的人数总量达到4.1亿人,2012年抽样调查的20-59年龄组人口数量达到7.0亿人。从受教育程度和专业技术人员来看,中国也具有人口规模效应。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达到6.75百万人,在校数量达到2.11千万人,普通本专科毕业生达到6.25百万人,在校数量达到2.39千万人,研究生毕业数量达到48.65万人,在校数量达到1.72百万人,相当于一些大型发达国家的人口规模,这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他们成为中国新的比较优势,人口数量众多有利于人力资源市场充分竞争,而且其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发达......

问题六:地理题,中国“未富先老”国情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背景
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供给也不再像以前一样丰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中国尚未进入可以用资本或者科技替代劳动的发展阶段,新的比较优势将不能及时显现出来,因此面临着“未富先老”的考验。
造成因素
第一由于当年建国一贯的策略,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造成50-60年达的人过多。人口庞大。
第二由于70年代末的计划生育,加上九十年代商品房的出现,抬高了房价,导致年轻人出生率锐减,加上医疗水平发展,加剧了劳动力和非劳动力的比例失衡。
第三21世纪初的大学扩招、教育投入资金不足,学校和企业没有衔接好,让大学生找工难,短期内无法达到稳定。从而加重了上一辈负担。
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

问题七:我国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带来了哪些问题?

说明医疗进步、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和经济发展的直接成就,也是公共卫生事业,例如饮用水卫生、克服营养不良、克服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以及降低母婴死亡率的结果。
这种现象首先导致养老保障压力较大。其次是医疗保障面临挑战。最后是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口甚大。

问题八:我国如何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才能解决“未富先老”的隐患?(政治经济学的题目)

目前年轻人现状:就业不稳,居无定所,老无所养

问题九:如何看待中国的未富先老的问题?

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不仅反映了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人口也同时老龄化这个一般规律,而且表现出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收入水平提高速度的特殊性。在过去的30余年中,中国在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方面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但是,中国的人口转变更是以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步伐推进。人口转变与人均收入提高之间的这种缺口,可以被表述为“未富先老”。
早熟的人口老龄化
国内外观察家们曾经不无担忧地预测,中国人口总数将超过16亿。但是,大多数人未能预料到的是,中国经历了异常迅速的人口转变,生育率下降的速度也大大快于其他国家,目前已经处于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行列。如果按照惯例,即把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的人口结构称作老龄化人口,则中国已经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了。
长期以来,中国规模庞大和增长过快的人口,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关注问题。国内外观察家们曾经不无担忧地预测,中国人口总数将超过16亿。但是,大多数人未能预料到的是,中国经历了异常迅速的人口转变,生育率下降的速度也大大快于其他国家,目前已经处于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行列。
根据2010年进行的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总人口为13.4亿,而且不再有人预测中国人口峰值会超过15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也从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0年的73.5岁。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也迅速提高,201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8.87%。如果按照惯例,即把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的人口结构称作老龄化人口,则中国已经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了。
从联合国2010年的估计和预测看,中国老龄化程度甚至更高。根据这个数据,201哗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4%,2020年将提高到13.6%,2030年为18.7%,2040年为26.8%,2050年则高达30.8%。
在进行国际比较的情况下(图1),可以看到,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生育率开始大幅度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也迅速降低,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就开始快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老龄化程度也一直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下一步,随着2015年前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并赶超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无论按照哪种排位标准,中国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例如,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中国目前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明显高出很多的老龄化程度,意味着中国人口转变的某种特殊性,可以称其为“未富先老”。
尽管发达国家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和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各国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也存在差异,但是,总体上来说,这些国家由于人均收入已经处在较高的水平上,技术创新也处于前沿水平上,社会福利制度比较成熟和完整,因此,主要依靠生产率提高驱动的经济增长仍然是可持续的,迄今也足以应对老龄化危机。中国应对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龄化水平提高的人口转变后果,关键在于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换句话说,由于人口转变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即便在生育政策调整的情形下,老龄化趋势仍将继续,已经形成的“未富先老”缺口,主要应该依靠持续的经济增长来予以缩小,并最终得到消除。
实际上,也可以通过图1来理解中国应对未富先老挑战的机理。从一方面看,以2010年为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老龄化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就是所谓的未富先老。从另一方面看,设想中国最早可以在2020年或者最迟可以在2030年成功......

问题十:(24分)材料一 《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已“未富先老”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

(1)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养儿防老”体现的“家”“孝”传统思想是维系家庭及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3分)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养儿防老”体现的“家”“孝”观念作为中华民族美德在世代相传中能长期保留着基本特征,对今天的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3分)③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养儿防老”观念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人和社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3分)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养儿防老”观念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应该继承和发扬“养儿防老”中“家”“孝”的中华民族美德观念。同时改造和剔除“养儿防老”中愚昧封建思想。开辟多种养老途径,不断推陈出新,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4分)(2)(11分)① ... 要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与宗旨,高度重视着力解决养老这一迫切的民生问题。(3分)② ... 应该履行组织 ... 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通过制定合理的财税金融政策引导和扶持企业等社会力量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开发更多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4分)③ ... 应该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养老待遇差距。(4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老龄化社会为话题进行设题考查。涉及的模块知识是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考生在回答第一问如何看待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时,首先要明确所运用的知识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这里其实就是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问题。正确看待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从传统的特征、如何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这里面涉及的特征是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才能起到积极作用;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还古为今用,同时结合材料进行适当说明即可。考生在回答第二问 ... 在养老问题上应该如何作为时,可以从 ... 的职能(这里主要是经济职能,发展通过制定合理的财税金融政策引导和扶持企业等社会力量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开发更多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养老待遇差距。)、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重视着力解决养老这一迫切的民生问题的角度进行论述即可。

上一篇:千焦和大卡

下一篇:赛艇运动起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