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蛟真的存在吗?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能发动洪水的海龙,又名蛟龙,由于蛟龙常被人们目击,而应为人知,蛟栖息在湖渊等聚水处,也会悄悄地隐居在离民家很远的池塘或河流的水底。隐栖在池塘与河川的蛟龙,一般会被称作“潜蛟”。蛟头有角,或即将生出角的鼓包,角是直而短,没有分岔。有退化的足,蛟一共有四只爪子,同古代皇帝着装上面的飞龙的爪子相似。
中文名:蛟;蛟龙
外文名:a flood dragon
拼 音:jiāo
分 类:龙
来 源:传说
地 区:中国
特 征:头尖,颈长细,爪处有薄膜。
1、蛟部首笔画
部首:虫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2
五笔86:JUQY 五笔98:JURY 仓颉:LIYCK
笔顺编号:251214413434 四角号码:50148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86DF[1]
2、蛟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虫交 汉字部件分解:虫交
笔顺编号:251214413434
笔顺读写:竖折横竖横捺捺横撇捺撇捺
3、蛟字词释义
基本字义
1、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发洪水的龙:~龙得水。
2、指鼍、鳄之类的动物。
详细字义
〈名〉
1、(形声。从虫,交声。本义:古代传说中能发水的一种龙)
2、同本义[mythical flood dragon]
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即蛟去。——《说文》
其中有虎蛟。注:“蛟似蛇四足,龙属。”
母龙曰蛟。——《抱朴子》
义兴水中有蛟。(蛟,这里指鼍、鳄一类的动物)——《世说新语·自新》
3、又如:蛟虬(蛟与虬。虬:古代传说中一种有角的小龙。亦泛指水族);蛟螭(蛟龙。螭:传说为蛟龙之属的一种动物);蛟兕(蛟龙与兕牛)
4、又有古书说是无角龙[hornless dragon]蛟,龙属。无角曰蛟。——《韵会》乘六蛟兮蜿蝉。——《楚辞·守志》。注:“龙无角曰蛟。”
5、又指小龙或母龙[young or male dragon]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楚辞》。王逸注:“小曰蛟,大曰龙。”
6、通“鲛”。鲨鱼[shark]胁蛟犀兕,坚若金石。——《商君书·弱民》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汉书·武帝纪》
7、又如:蛟革(鲨鱼皮);蛟胎(用鲨鱼皮制成的剑鞘);蛟鱼(传说中的人鱼)
8、通“鲛”。蛟人。传说居于海底的人[person resem bling tlood dragon]。如:蛟珠(传说蛟人所泣之珠);蛟绡(传说蛟人所织的丝织品。泛指绢帛)
其他释义
蛟龙,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发洪水的动物:投水搏~。中国古代的神兽,传说虺五百年为蛟,蛟千年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头上长角),千年为应龙(有翼)。蛟〈名〉:形声。从虫,从交,交亦声。
“交”本义指“(位置)相交”、“(位置)相错”,引申指“较量”、“比武”。“虫”与“交”联合起来表示“一种龙属的动物比武优胜者”。
本义:一种善武的水龙
同本义
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即蛟去。――《说文》其中有虎蛟。注:“蛟似蛇四足,龙属。”母龙曰蛟。――《抱朴子》义兴水中有蛟。(蛟,这里指鼍、鳄一类的动物)――《世说新语·自新》又有古书说是无角龙。蛟,龙属。无角曰蛟。――《韵会》乘六蛟兮蜿蝉。―
蛟是蛟,即鳄鱼。(周处除三害,说明确实有蛟,按照书中描写,蛟就应该是鳄鱼)
蛟:龙与鲲交合的产物。
4、蛟常用词组
1、蛟龙jiāolóng,[my thical flood dragon] 传说中能使洪水泛滥的一种龙
2、蛟龙得水jiāolóng-déshuǐ,[to have an opportunity to bring one's ability into full play] 蛟龙欣逢雨水。喻指君主得民心;英雄逢时大有凭藉、施展之机,所谓蛟龙得水之秋,自此一举,此后不复与诸君伍矣。——《北史》
蛟(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生物)
蛟是古代汉族传说中能发水的龙,由于蛟龙常被人们目击,而广为人知,蛟栖息在湖渊等聚水处,也会悄悄地隐居在离民家很远的池塘或河流的水底。隐栖在池塘与河川的蛟龙,一般会被称作“潜蛟”。
1、蛟生态能力
蛟与龙非常相似,一般全长三米左右,个头大的宽度超过几米。模样很像龙,但角很短,甚至没有。蛟的颈子有着白色的花纹,而且背上有蓝色的花纹,胸是赭色,身体两肢像锦锻一样有五彩的色泽。有四只脚,为了划水前端就像很宽的桨一样,尾巴尖上有着坚硬的肉刺,蛟眼睛上眉部份,有突起的肉块在眼睛之间交叉,所以才会称为“蛟”。巨鳄一直被称作“蛟龙”,它与蜥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此,我们方可理解《述异记》中的如下一段传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这一传说的真实涵义应该是:古人认为蜥蜴五百年后可以长成为蛟龙,而蛟龙一千年后可以长成为巨龙。成形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古代阴阳学认为盘古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阴阳二气混杂从而化育了万物。 万物中阴阳比较平均的就演化成了人和虫。至阳者化为神,阳气高于人者化为山神或灵兽。至阴者化为虚空,阴气稍重者化身为草木。阴阳不平衡五行偏奇就出现鬼、妖。古代民俗中女以昱珀平五行辟邪,男以鹀趾均匀八字辟邪。
蛟常常会为了湖泊等地的控制权而进行争夺,强大的蛟龙能够夺得住起来较舒服的湖泊,而弱小的蛟则只能住在细小的池塘或者河流里,蛟龙常常会咬鱼,令渔民损失惨重,不过,传说只要把一只鳖放在鱼群,就不会有蛟龙来了。 蛟龙在冰冷的水中潜藏五百年后,就能够羽化成为龙升天而去,但也不是所有的蛟龙都能升天,其中也有一些流进了海里,成为龙王的部下,被迫过着不自由的宫廷生活。
2、蛟和龙的区别
龙是一种神物,蛟是一种动物,又称地隐。
1、尾巴不同:蛟的尾巴光秃秃的。与蛇的尾巴根本就没有区别。相传,一只老虎到思州一个水潭饮水,潭中的蛟龙(大概是龙的模糊集合对象之一湾鳄吧)认为这只虎侵犯了自己的领地,就跳出水面与虎搏战,结果渴虎不敌饿蛟,被“尾而食之”,即用尾巴击昏缠起吞吃了。苏东坡据此作诗道:“潜鳞有饿蛟,掉尾取渴虎”。
2、爪子:龙有两对爪子,但是蛟却只有一对爪子。
3、 角 蛟头上无角 ,或只有一直角。蛟龙的角是直而短,没有分岔,不像龙。龙是两只分叉的。
4、龙的眼睛是鼓出来的。而蛟龙则不是那样。
5、蛟是水龙,被认为是主江河的。 而龙是通称,如果有特指,应该是翻腾在云里,负责主雨的。
3、蛟传说故事
极大多数人都知道龙这名字。许多人能讲说它作什么形状。南方的泥水工人还能用毛笔在墙上或灶前画出一条“水墨龙”。然而世界上却并不曾有过这样的动物,它只存在人的想像中。有人会这样问:地球上没有龙,为什么中药铺里有“龙骨”出卖呢?曾经有人研究过,所谓“龙骨”是几种不相干的动物的化石骨头和牙齿。又有人可能说,想像中的龙也许是古人对于某种古代恐龙遗留下来的记忆。但恐龙生存的时代距离人类很遥远,二者没有碰过面,不可能有这记忆的。 可是想像的东西也不是完全凭空能够想像起来的,也须有一些依据,加上歪曲、假造和附会便成为一种并非实有的想像的东西。
夏季海面上会发生幅面较狭小的紧急的旋风;远远望去像有一条东西从云间挂下来到海面,看去像在扭动。俗叫“龙吸水”,指龙从云端下挂,向海吸水的意思。书上则称“龙卷风”。龙卷风是人们想像世上有龙的一种凭借。 有些石碑上面常常凿着龙,形状多少有些不同。有的简单些,有的复杂些。鲁迅早先住在北京绍兴会馆里的时候,有一时期,暇时经常抄碑帖。他曾经对我说过,碑上有种龙形是很像鳄鱼的。的确,有数种大形的爬虫,古代都给以龙的称号,如扬子江鳄古称鼍龙,蛟又称蛟龙。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想,鳄鱼这类动物是龙这想像物的凭借。综括起来说,龙的想像是由鳄鱼、“龙卷风”等形象而构成的。或者还有别的因素,但并无实物则是可以肯定的。
现今连带讲到蛟。旧时浙东俗说蛟是龙子。浙东多山,久雨以后,常有“山洪暴发”的事情。即山中积水突然大量冲下,叫“出洪”。有时把人、畜冲去。俗信蛟形如小猪,出洪时跟水流下,由江入海,后化为龙,飞升上天。这故事显然有点头尾不接。龙既常在云端,也常常住在海底(俗说龙宫在海底),为什么子却产在山中地层下面?但这种情况不足为奇,因为它并不是科学知识,只是无稽的迷信。
可是蛟却并不是想像动物,是有实物的。中国南部及马来半岛、菲律宾等处产一种巨大的蜥蜴类动物。身体很长大,大的达二公尺余。头部比较小形;颈部长,能伸缩。吻及颊部有横行黑色线状斑纹。四肢发达,体膨大。尾长,略略侧扁。记载上说,体呈暗褐色,背上有黄黑色斑,腹下黄色。喉部黄色,有黑点。舌端分叉,行走时,一伸一伸地吐着舌头。《本草纲目》上,李时珍说:“按裴渊广州记云:蛟长丈余,似蛇而四足,形广如楯,小头细颈……”形状的描写颇肖似(以下的描写不大像,故省去了)。它栖息在地面上、水中,或树上,吃小动物。卵生在树洞里。它能产卵,古人也已知道了,广州记上说“其卵亦大”。但又说它“能率鱼飞”,则又不对了。 这种动物北京动物园里也有,牌子上写的名字是“泽巨蜥”。这名称见于动物学大辞典上,是编者们杜撰的,大概因为它是蜥蜴类动物,又很巨大,且常栖息在沼泽地的缘故。但这名称显然不及原来的名字“蛟”的引人注意与感兴趣。
4、古人眼中的蛟
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即蛟去。――《说文》;其中有虎蛟。注:“蛟似蛇四足,龙属。”母龙曰蛟。――《抱朴子》义兴水中有蛟。(蛟,这里指鼍,鳄一类的动物。)――《世说新语·自新》
又如:蛟虬(蛟与虬。虬:古代传说中一种有角的小龙。亦泛指水族);蛟螭(蛟龙。螭:传说为蛟龙之属的一种动物);蛟兕(蛟龙与兕牛)又有古书说是无角龙,蛟,龙属。无角曰蛟。――《韵会》
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中医泛指腹内寄生虫。蛟是中国古代的神兽,传说虺五百年为蛟,蛟千年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头上长角),千年为应龙(有翼)。蛟,即鳄鱼。
作者:未知(文章完)温馨提示: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人人有责,它们不属于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