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简介
门巴族简介
门巴族主要聚居在 ... 墨脱、林芝、错那等县。“ 门巴” 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门巴族有自已的语言,无文字。多通晓藏语,通用藏文。
门巴族聚居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东南,峰峦重叠,原始森林茂密。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在林芝、墨脱一带急转南下,形成肥沃的河谷地带,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四季常青,被誉为“ 青藏高原上的江南” 。过去,由于山川阻隔,对外交通十分困难,外界人很难涉足境,令人们十分向往。
门巴族的民歌曲调优美,流传久远。其中以“ 萨玛” 酒歌和“ 加鲁” 情歌最为奔放、动人。著名的诗歌集《仓央嘉措情歌》为六世纪 ... 喇嘛仓央嘉措所作。
门巴族主要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林业。
门巴族历史
门巴族人民生活在 ... 高原的门隅地区,自古就与藏族有着密切的联系。西元823 年设于 ... 大昭寺前的“ 甥舅和盟碑” 记载中提到的孟族,就包括门巴族, 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 ... 南部的喜玛拉山区繁衍生息,与藏、培巴等民族长期相处。早在西元7 世纪,吐蕃王朝的疆域就包括这里。门巴是这里的土著。在门巴族的发展中,吸收了藏族的血缘。 13 世纪,门隅做为 ... 的一部分,正式归入中国版图。17 世纪中叶以后,门巴族一直在 ... 政教合一的地方 ... 的统治之下。门巴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也兼营畜牧和狩猎。在封建农奴制度的统治下,生产力水准十分低下,采用刀耕火种的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非常贫困。1959 年 ... 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门巴族人民和藏族人民一起翻身作了国家的主人。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门巴族人民的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门巴族音乐
门巴族分布在 ... 自治区, 约有六千二百多人口。『 门巴』 是居住不同地域的门巴人自称。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 没有文字。信仰喇嘛教和原始巫教。门巴族人民创造许多优美的曲调, 有称为『 萨玛』,『东三巴』 的民歌及丰富动人的民间传说。
此首乐曲描写了门巴族小朋友在山间嬉戏的情景, 他们唱着山歌, 踏着山泉, 寻找着自己的世界。
门巴族礼仪
门巴族庆节
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 ... 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
门巴族婚俗
门巴族婚礼饶有风趣,婚礼前,新郎一方要带几竹筒酒上路迎亲,新娘途中要喝三次酒。新娘进屋后,新郎家要摆酒肉和油饼款待客人,届时新娘的舅舅要故意刁难新郎家,以考验男方的诚意。新郎家要献哈达、陪话,不断增加酒肉,直到舅舅满意后,才能开怀畅饮。婚宴上,新郎、新娘要轮流给客人敬酒,客人还要求新郎、新娘互敬对饮,并让他们当众比试谁喝得快,谁先喝完就预示着今后谁当家。门巴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
门巴族服饰
门巴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在 ... 的门隅地区和墨脱县,其南部与印度阿萨姆邦接壤,北部靠藏区,东南与洛渝地区毗连,西部与不丹为邻。由于山河阻隔,外人难涉,历史上曾将门巴族的居住地称为"隐藏地",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带神秘色彩的传说和神话。由于长期与藏族相处,在吸收较多藏族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妇女爱羊皮
少女披羊尾和四条腿俱全的小羊皮,成年后披牛犊皮或山羊皮,即便是婚礼上,盛装的新娘也要披一张好羊皮。
文成公主的传说
相传文成公主入藏时,为避邪,披兽皮,途经门隅时将这张皮赐给了门巴族妇女,自此相沿成俗。
兽皮功用多
实际上这一风俗的来源可能更早,与门巴族的生活环境有直接关系。门巴族居住的门隅勒布地区气候潮湿、寒冷,身披兽皮,皮毛朝外,可挡风雨、防潮、保暖。再者,由于他们居住地区坡大路窄,人们擅背不擅挑,在背东西时兽皮可做垫物用。
妇女胸挂护身佛盒
妇女们盛装时均喜欢佩戴银质手镯、耳环、戒指,上嵌珊瑚、绿松石等各种宝石,戴白玻璃穿成的
项链,胸挂"呷乌"(盛放护身菩萨的银佛盒)。
门巴族与藏族关系密切,生活习俗方面受藏族影响较大,同时又具有自身特色。门巴族的服饰多采用氆氇为原料。氆氇是藏族 ... 衣服和坐垫的一种羊毛织品,种类多样,色彩傃丽,是门巴族生活中的必需品。
门隅一带男子喜戴一种叫“ 八拉嘎” 的帽子,用蓝色或黑色氆氇作帽顶,下部使用红色氆氇,翻檐处用桔黄色绒布镶边,并留一个缺口,戴帽时把缺口对在右眼上方。桔黄色颜料是用当地出产的一种草根 ... 而成。几种颜色反差鲜明,远远望去十分醒目。门隅男子多穿赭色布袍或氆氇袍,但比藏族的袍子要短小一些。由于坡大路狭,人们爱穿软底长筒靴,用红、黑两种色的氆氇镶配缝制。墨脱的男子很少戴帽子,常戴自编的斗笠防日晒雨林。穿的多是用棉麻自织的白色衣袍,赤足,腰悬砍刀或叶形小刀。
门隅的妇女也是穿袍服,外边围一块白色氆氇围裙。勒布、邦金一带的妇女,习惯在背上披一张羊皮或牛犊皮。传说这是唐朝文成公主进藏时来到山南留下的习俗,为了避妖邪,图吉祥。妇女颈上都悬挂着用松耳石、红珊瑚、玛瑙等串成的装饰品。她们穿的内衣叫“ 不布热” ,颜色多样,无开襟、无领、无扣子,只开一个圆口由头上套穿。外衣称“ 冬固” ,分长短两种,用红、黑氆氇做成。有的胸前挂上一个用金属制成的护身佛盒,内装佛像及经卷,叫做“ 噶乌” 。不论男女,都系一条长2 米,宽约6 米的红氆氇腰带。墨脱一带由于气候温暖,妇女都喜欢穿色白质薄的小上衣或无袖无领的褂子,下着花色裙子,配上项链、耳环,显得格外潇洒俊俏。
门巴族饮食
门巴族日食三餐,有些地区主食糌粑。门达旺地区、错那县、墨脱县等地以鸡爪谷加工成食品作为主食。门巴族还喜用荞麦面在薄石板上烤烙荞麦饼。大米的吃法与汉族相同,玉米和鸡爪谷则用来做成糊粥食用。肉类以牛、黄牛肉居多,也食猪肉和羊肉及猎获的野生动;食用 ... 习惯炖或制成肉干。
有些地区种植蔬菜历史悠久,品种有南瓜、黄瓜、白菜、番茄、洋白菜、辣椒、非菜等。
门巴族善用鸡爪谷、玉米、高梁等粮食酿酒。所有食具大都是木制,门巴族食工 ... 的木碗,已成为传统的手工艺品。
门巴族建筑
门巴族因为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南坡低而热的谷地,所以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子。住房一般都是就地取材,用木头、竹子、草、石块等建盖,既简单又适用。房屋多半是木顶、竹顶或草顶的两层小楼,外有晒台,用木板、石块或竹篱笆做墙。屋顶为人字形,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晚上睡觉时,在室内地板上铺上粗毛毯或者兽皮,和衣而卧。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方言差别较大。多数门巴人都能讲藏语。门巴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通用藏文。
门巴族村寨相对分散,十几户、几十户的村落,往往分几个居民点。房屋结构因气候差别而略有不同。
门隅一带的住房用石头砌墙,“ 人” 字形屋顶上覆盖木板,加压石板。房屋多为木顶、竹顶或草顶的两三层阁楼。以石块、木板或竹篱筑墙,屋顶多为“ 人” 字形。上层放草和秸杆;下层关牲畜;中层则是一家人的居所。
墨脱地区的门巴族人的住房以干栏结构为主,房屋与地面相距一米左右,人字形房顶,用蕉叶或木板覆盖,再用石板压顶。所有建筑门都朝东,因为他们认为太阳出来就照进家门,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门巴族习俗
门巴族狩猎是一种集体活动, 狩猎时自愿结伙,公推首领,首先击中猎物者,在分肉时要分得双份,其余人均一份。狩猎结束后,将肉割好、烤熟背回。如果猎物很多,则在离村较近的地方点火为号,召集村民共同来接应,进村后要将多余的猎物分给村人或共同聚餐。如果在归途中遇见行人,无论相识与否,都要赠达一份猎物,认为这样下次狩猎才有好运气。
门巴族好客,凡有客至,全家人携酒到村口为客人洗尘,并做好米饭、炖肉款待。宴请客人时,主妇要站立一旁,为客人斟酒,并保证客人的酒杯总是满的。如客人酒醉主人会很高兴,认为自己的真诚为客人所接受。客人离别时主家要执酒送到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