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8发布会

时间:2024-06-24 01:16:44编辑:分享君

蚌埠,怀远长坟离孝仪有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44.9公里起点:怀远县人民法院常坟...1.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460米,右转进入S225(旧)2.沿S225(旧)行驶80米,右转进入S2253.沿S225行驶10.0公里,右转进入S3074.沿S307行驶7.7公里,右转进入S225(旧)5.沿S225(旧)行驶9.7公里,进入G2066.沿G206行驶9.3公里,右转进入X0467.沿X046行驶7.5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终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角钢的厚度允许下公差是多少??按照国家标准.

热轧等边角钢厚度国标允许公差是1018。角钢俗称角铁、是两边互相垂直成角形的长条钢材。有等边角钢和不等边角钢之分。等边角钢的 两个边宽相等。其规格以边宽×边宽×边厚的毫米数表示。如“∠30×30×3”,即表示边宽为 30毫米、边厚为3毫米的等边角钢。钢材特征1、黑色金属黑色金属主要指铁、锰、铬及其合金。2、钢铁把炼钢用生铁放到炼钢炉内按一定工艺熔炼,即得到钢。3、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以外的金属称为有色金属,如铜、锡、铅、锌、铝以及黄铜、青铜、铝合金和轴承合金等。

宿州市埇区芦岭镇到怀远龙亢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127.3公里起点:芦岭镇1.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沿X057行驶7.8公里,左转进入S1012.沿S101行驶62.3公里,稍向右转进入津浦铁路货运立交桥3.沿津浦铁路货运立交桥行驶880米,过津浦铁路货运立交桥约890米后,直行进入宁洛高速公路4.沿宁洛高速公路行驶43.8公里,在怀远/龙亢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5.沿匝道行驶820米,朝蒙城方向,右前方转弯进入S3076.沿S307行驶5.3公里,右转进入X0467.蚌埠市内驾车方案1) 沿X046行驶3.7公里,左转进入X0452) 沿X045行驶21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终点:龙亢镇

一批零件,甲单独做8小时完成,甲做了两小时后,乙来参加,甲乙两人又合作了4小时才完成任务,乙单独做

甲乙合作完成了1-2/8=3/4的零件量
甲乙每小时完成3/4/4=3/16的零件量
则乙每小时完成3/16-1/8=1/16的零件量
所以乙需要1/(1/16)=16小时完成

如果本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追问,如果满意请点击右上角好评并“采纳为满意回答”
~如还有新的问题,请不要追问的形式发送,另外发问题并向我求助或在追问处发送问题链接地址,答题不易,敬请谅解~~
, 你的采纳是我服务的动力。
祝学习进步!


求Su-33舰载战斗机的资料!!!

  SU-33原名SU-27K,是由前苏联/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研制,早在1971年苏霍伊就已经考虑研制一种舰载型SU-27,最初的计划是为1160型航空母舰配套的常规起降、蒸汽弹射的舰载战斗机,但由于短期内无法完成蒸汽弹射器的研制,前苏联决定先建造采用跳台式起飞甲板的1143.5型“重型载机巡洋舰(aircraft-carrying heavy cruisers ACHC)”也就是现在的库滋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其预定可以搭载50架左右的作战飞机为前苏联的远洋作战编队提供防空任务,当年前苏联共考虑了三种舰载机,另外两种就是米格-29K和雅YAK-41,不过后来决定在库舰上用SU-27K和MIG-29K高低搭配,与美国航母上的F-14/FA/-18配合相当,而YAK-41准备替代原来四艘基辅级上面的YAK-38M战斗机, 1982年SU-27K的飞行试验平台T10-3首次在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前苏联海军航空兵训练中心的模拟跳台上进行首次起降。1983年马尔巴舍夫被任命为苏霍伊舰载机项目的总设计师,1984年前苏联正式要求苏霍伊研制SU-27舰载型战斗机,1985-86年苏霍伊设计局完成SU-27K的设计,1987年共青厂飞机制造厂(KNAAPO)完成建造首批2架SU-27K原型机,同年8月17日SU-27K首次试飞成功。1989年11月1日T-10K-2号原型机由前苏联著名的试飞员普加乔夫操纵成功降落在库滋涅佐夫号上,此举堪于其创造的那个著名的“普加乔夫眼镜蛇”动作相比。1990年KNAAPO完成生产型SU-27K,继续进行相关的试验,1992年由于前苏联解体,俄罗斯无法支撑两种舰载战斗机的研制,决定选择SU-27K,MIG-29K停止研制同时停止研制的还有YAK-41舰载机项目。1993年在北方舰队成立第279舰载机航空兵团(279th ship-based fighter aircraft regiment 279SFAR),到1994年该团已经接收24架SU-27K战斗机并在1995年成功搭载库舰进行远航,1998年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签署法令正式宣布SU-27K进入部队服役并赋予新的编号SU-33。但由于俄罗斯经济状况不佳导致俄罗斯航空母舰和舰载战斗机的训练及装备水平长期处于徘徊状态。
  SU-33的设计就比SU-27有很大的区别,由于库舰采用跳台式起飞甲板,因此要求飞机相应的提高飞机的起降性能,为此采用SU-33三翼面布局,这个布局可以视为常规布局和鸭式布局的结合目的在于在提高战机大攻角机动性能的同时消除鸭式布局在稳定性、配平等方面的问题。1977年苏霍伊就和前苏联中央流体研究所(TsAGI)联合研究三翼面布局,目标在于进一步提高SU-27在大迎角条件下的机动能力,三翼布局通过前翼和大边条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可控的有利的涡流,能够改善机翼表面的流场。从提高大迎角时的机翼及襟翼、平尾及方向舵的效率,试验表明鸭翼产生的涡流提高了飞机的总升力,在30度攻角数其升力系数由SU-27的1。79提高到2。1,另外三翼面在载荷分配上也比较合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翼根载荷因而可以减轻结构重量,另外比较吸引人的是三翼面比较容易实现直接力控制从而达到对飞行轨迹的精确控制。为了提高短降起降能力SU-33还加大了机翼前后缘襟翼,并采用了双开缝襟翼设计,这个设计是在机翼和襟翼之间增加一个大弯度的子翼,将机翼下面压力高的气流通过缝隙以较大的速度吹到襟翼上面,从而起到改善气流分离程度,增加机翼弯度的作用,可相应增加机翼面积,提高机翼的升力,从而提高飞机的短距起降和低速飞行能力。不过这也衍生了配平的问题,而鸭翼不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起到增升和提高襟翼作用。比如SU-33着舰着的升力就比常规布局提高了0。5倍。大大降低了着舰速度。不过小翼也增加了飞机的激波阻力,一定程度上影响飞机的高速飞行性能。
  SU-33采用的发动机为SU-27的AL-31F发动机的改进型AL-31K(亦称AL-31M3)。与原型发动机相比其主要提高了在海上高腐蚀环境下的使用性能,前苏联从1976年开始研制AL-31F涡扇发动机,结构为4级风扇加9级压气机,分别由高低压涡轮驱动。尺寸为;长为4。9米,直径1。3米,重量1750公斤。最大推力72。6千牛,加力推力122千牛。推重比为7。SU-33的航程为3000公里。作战半径超过1000公里。从发动机的推力指标下看SU-33虽然气动布局较之SU-27有较大进步,但亦衍生出重量增加的问题,比如增加了鸭翼及操纵系统。另外从陆基战斗机到舰载战斗机的转变的系列措施也不可避免的增加飞机重量,包括加强起落架,机翼折叠机构等,据说SU-33相比SU-27增加重量超过2吨左右,这样SU-33的重量增加但发动机推力却没有得到应用的增加,必然会部分抵消气动布局带来的提高。这个从能量机动的基本公式;单位重量剩余功率=[(推力-阻力)/重量]*速度就可以看出,面临同样的问题还有印度的SU-30MKI战机,其重量比SU-27有同样较大增加(增加了飞行员、鸭翼和推力矢量喷口),但根据伊尔库特公开AL-31FP的消息其推力指标仍旧维持在AL-31F的水平。这样其机动性能就不易得到充分的发挥。
  SU-33的航电系统可能用朴素甚至简单来形容,其航电系统基本上来自于SU-27,包括其配备的SUV-33机载火控系统实际上就是SU-27的SUV-27的改进型,甚至基本指标均相近,主要解决了与航母编队的电磁兼容问题。SUV-33仍旧采用RLPK-27综合雷达瞄准系统,与SU-27相同,区别在于其雷达型号为NO01K,而光电瞄准系统型号为OEPS-27K,前者是SU-27的NO01脉冲多普勒雷达的改进型,NO01雷达由前苏联仪器仪表研究院研制(NIIP),1977年试飞测试,1985年设计定型装备部队,采用卡格塞格伦天线,并寄生有IFF天线,工作在X波段,具备高、中脉冲重复率(PRF),工作模式包括;远程搜索、多目标跟踪、间断/连续照射、和近距格斗等。
  RCS=3的目标上视搜索距离可达100公里,下视90公里左右。在TWS模式下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对最威胁的目标优先射击。由于SU-27的定义是纯粹的空优战机所以没有对地/海工作模式,NO01K与NO01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添加对海工作模式,可以导引KH-31A超音速反舰导弹。OEPS-27K所采用的36SH红外器件与OEPS-27也相同,区别在于其采用更好的算法和软件所以在工作距离比后者有所增加,由于后者的50公里增加到90公里左右。机载光电跟踪的引入提供SU-33的在恶劣电子战环境下的作战能力尤其在雷达故障和被干扰的时候仍旧能够保持对目标的掌握。电子战系统包括SPO-15电子告警系统和APP-50箔条/照明弹投放器,在翼尖挂架可以挂SORBTSIYA有源干扰吊舱。
  SU-33的座舱界面也基本与SU-27相同,采用ILS-31平显和SEI-31显示器在内综合显示系统并实现HOTAS技术,其他仍旧采用指针式仪表比较有特色的是其装备的SHEL头盔瞄准系统(HMS),飞行员可以将头转向目标可能的方向以此带到R-73导引头和OEPS-27光电系统进行扫描,飞行员转头角度和目标瞄准线坐标由系统的光学定位组件提供,其可以保证在+/-60度的范围进行目标搜索。从技术水平上说与西方第三代战机如F-15A基本相当。比不上F/A-18的全玻璃化座舱与F/A-18E/F的综合航电系统的差距更大。SHEL比JHMCS相比也显得比较简单。不过有消息说在98年代俄罗斯海军航空兵对SU-33进行升级,配备了新的航电系统包括采用两个LCD的座舱,并更新了飞行控制/导航系统,雷达也提高到双目标型,即具备攻击两个目标的能力并可以导引KH-59、KH-31P空地导弹及KAB-500KR/L精确制导炸弹的能力。在其双座教练/战斗型SU-27KUB上面已经采用综合航电系统及TK-2-27高速数据链系统。
  SU-33的武器配备相对简单,其标准武器包括GSH-301航炮,备弹150发,全机共有12个外挂点,外挂导弹包括中距拦射导弹R-27和近距格斗导弹R-73,其中R-27是前苏联在70年代研制的,1973年试射,1986年服役,特点可以在全天候条件下攻击不同高度、类型的目标,导弹采用独特的大面积舵面和反安定面,制导方式采用惯导加指令修正,末段半主动雷达照射方式,与传统的全程雷达照射方式相比,机载雷达只需在末段照射即可,提高电子对抗能力,R-27的型号包括R-27R(半主动雷达制导型)、R-27T(红外制导型)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增程型R-27ER和R-27ET,其射程分别为40和60公里左右。另外其他的衍生型还包括R-27AE主动雷达导引型,主要采用的为R-77配备的9B-1103M导引头,R-27P被动雷达导引/反辐射型其导引头来至KH-31P的L-111导引头。而R-73则是SU-27系列的招牌武器,其采用高机动外形和推力矢量喷口,具有高度的机动性能可以攻击12G机动的目标,SU-33的空地武器较为简单,精确制导武器只有KH-31A超音速反舰导弹,其是在KH-31P的基础上换装备主动雷达导引头制成。发射重量600公斤,射程90公里。其他均为普通炸弹及航箭,挂载方案包括16枚FAB-500炸弹、或者6个S-8航箭发射器等。
  SU-33是前苏联第一种固定翼常规起降作战飞机,具备里程碑式的意义,由于编队防空能力的扩展,可以让舰队在更远的海洋上执行作战任务.不过其跳台式起降方式虽然解决飞机的起飞问题,但由于这项技术的局限性其在复杂条件下的运用情况如高海情的条件下受到限制,另外就是这种方式需要较高的推重比这也意味着飞机无法以重载起飞,这就限制了其对地/海攻击的能力,这种方式另外的限制在于一些对专业飞机无法起降,如预警机和空中加油机等.尽管有消息说AN-74预警机曾经在库舰上进行过飞行测试,但有迹象显现其最终服役的是有弹射器的后继舰.而库舰配备的是KA-31预警直升机,由于其升限及机体空间限制,雷达作用范围及功能受到限制所以影响编队防空能力的整体发挥.所以西方观察家在对库舰进行长期观察认为”其代表前苏联海军在远洋作战能力的飞跃,但仍旧未能摆脱对岸基航空兵的依赖,尤其是早期预警及目标指示方面.”90年代东亚某国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在乌克兰考察瓦良格号也得出相近的结论. 就SU-33本身来说其在某些关键技术的薄弱也限制其作战能力的发挥,如前面所述SU-33比SU-27增重在2吨以上,但其采用的AL-31K发动机的推力仍旧与后者采用的AL-31F相当,这就大大降低其气动外形所带来的机动性能提高的程度.另外其航电系统与SU-27相比也没有明显的进步,其NO01K雷达与后者的NO01相比并没有实质的进步,功能比较单一,甚至不具备导引R-77主动雷达导引空空导弹的能力,航电系统功能及起降方式的限制又限制其武器挂载能力,这样其运用的范围又受到限制.就总体而言SU-33实际上仍旧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而实际上当年前苏联有进一步提高SU-33的计划即SU-33MK,其提高包括加大发动机推力,雷达升级为ZHUK-PH无源相控阵雷达.不过由于苏联的解体,整个计划没有进一步的落实.
  武器
  一门30毫米机炮。作为一种多用途的战斗机(战斗/攻击机),苏-33共有12个外挂点,可携带R-77主动雷达中程空空导弹,R-73M近程空空导弹、R-27ET和R-27ER远程空空导弹等多种型号的先进的空空导弹,具有超音速突防能力的Kh-31(AS-17)反舰导弹和Kh-41空地导弹等多种空对面导弹和常规炸弹等。


歼十战斗机的性能数据

西方按其划分战机的方法,将歼-10划分为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认为它是中国第一种装备部队的国产第三代战机、第一种真正兼有空优/对地双重作战能力的国产战机。 当今世界,空军战机配置先进合理的国家,均采用高低搭配的方式,如法国的“阵风”和“幻影”、瑞典的“雷”和“鹰狮”、俄罗斯的苏-27和米格-29等。其中美国F-15加F-16的高低配置方案,也为中国所接受,歼-10就扮演了低的角色,当然也或多或少地瞄准了F-16的设计。 在设计研制过程中,需要解决数字线传三轴静不安定控制、翼身融合、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这三个第三代战机的主要技术特征,工作艰巨。外界传闻比较集中的说法认为,这时中国从国外得到一些较重要的援助,以色列向中国提供了改进自F-16A的“狮”轻型战机的样机和技术资料,歼-10正是以色列战机“狮”的中国翻版。但事实上,歼-10的方案确定(1984年)与“狮”是同一时间,歼-10参考“狮”的说法并不属实。事实上,歼-10的很多技术来源于上世纪60年代设计的歼-9战斗机。研制背景 歼-10研制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正值冷战时期,因此其身上不避免的带有当时的痕迹,冷战期间,中国空中防御最大的威胁是超音速轰炸机,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现代超音速轰炸机如图-22M“逆火”拥有较大的航程和作战半径,并且凭借其完善的航空电子设备,在夜晚及恶劣气气候条件下在低空以复杂地形为掩护,进行高速突防,在深入上千公里纵深后用空地武器攻击我方重要目标,考虑到空地武器精度越来越高,威力越来越大,射程越来越远,可能少数轰炸机就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防御此类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在其边境或者我方近纵深地区就将其拦截,因此这就决定了我国空军歼击机应该具备良好的超音速性能,以能够快速飞,迅速抵达战区拦截目标。上世纪初80年代初我国研制了歼-8B型歼击机,该机主要用来拦截低空高速入侵目标,其最大时速可达M2,在我国首次配备了采用数据链的半自动化截击引导系统,大大提高了该机截击高速入侵目标的能力。 不过当时前苏联第四代歼击机苏-27已经装备部队,与以前的前苏制前线歼击机相比,该机航程远、机动性能好,火力强,机载设备较为先进,可以为轰炸机提供较长距离的护航任务,也就是说苏-27可以在预警机的支援下,在轰炸机前形成一道拦击线来阻挡我国空军歼击机对其轰炸机的拦截,而以歼-8B的各项性能来看,要想打破其拦击线非常困难,因此我国空军需要一种这样的歼击机;即具备良好的拦截性能,又要具备良好的机动性能,以便能够突破苏-27的防御,拦截入侵的轰炸机。这意味着这种歼击机与歼-8B相比,要有代的提升,包括气动布局、航空电子、机载武器都有质的提高。因此新型歼击机不但对于我国空军并且对于我国航空工业以至整个国防工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历程 歼十歼-10的项目验证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时由成都飞机公司和第811飞机设计所基于流产的歼-9型战斗机进行设计。原歼-9项目是为设计一种速度达到2.5马赫带鸭翼的三角翼空防型战斗机,其作战目标是原苏联的米格-29和苏-27。最初的计划要求,后来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1988年重新将这款新型战斗机的设计定位在一种采用新技术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上,以替换中国空军庞大的歼-6、歼-7和强-5机队,并有效应对当时同类型的西方战斗机。 虽然中国和以色列官方都否认双方在新型战斗机的研发上进行了合作,但普遍的猜测认为,在美国于1987年向以色列施压,促其放弃了国产“狮”战斗机项目后,以色列将该项目的先进研究成果转让给了中国。并且,非官方的中国媒体也声称歼-10/“狮”确实从一开始就是中以两国的共同研究项目。但是,考虑到两国不同的政治背景和歼-10与“狮”不同的作战需求,似乎又不能肯定双方存在过合作。因为,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空军追求的是空防型战斗机,而“狮”的设计重点是对地攻击,空战能力只是其次要考虑。同时,中国新型战斗机的设计尺寸要大于并重于“狮”,以充分利用其推力为12.5吨的发动机。“狮”采用的发动机是推力为9.4吨的普惠1120型发动机。除了以色列的“贡献”,装备了F-16A的巴基斯坦空军也有可能向中国提供了部分先进技术信息。 歼-10的首架原型机可能于1996年中期就首飞了,而中国官方报道的首飞日期是1998年3月23日。但实际上,在后一个日子上天的是经过重大改进的3号原型机。为向项目发展提供样机,共生产了五架供飞行测试的原型机(机号1003-1007)和两架地面测试平台(机号1008-1009).两架预生产型歼-10中的首架于2002年6月28日首飞成功。 从2003年2月开始,至少七架(机号1010-1016),也可能是10架预生产型歼-10(可能没有装备雷达)陆续提供给了中国空军。其中的几架目前正由中国空军的作战部队进行作战测试和评估,而其余的几架则留在位于陕西阎良的中国空军试飞训练中心用于最后的项目发展阶段。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歼-10的四余度电传控制系统。四余度电传控制技术在西方国家已发展成熟并应用到他们的第三代和第四代战机上。而歼-10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在试飞时,没有因为这种电传控制系统而失事坠毁的战机,体现了歼-10可靠和优异的操控性。 据报道,歼-10的飞行测试于2003年12月全面完成,并获得了生产许可证。首批50架歼-10A可能已经开始生产。首个装备歼-10的战斗机团(可能归驻中国西南、印度当面的第44航空师)将于2005年底形成初始作战能力。估计中国将生产至少300架歼-10,但这一数量仍只能是其空军装备的数千架歼-6、歼-7和强-5中的一小部分。据称,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的歼-10月产量为两架。 作为单座歼-10A基本型的补充,一种双座的改型(歼-10S/AS)也于2003年12月进行了首飞。改进机加长了机身,以容纳后座舱和增大机内油箱的载油能力。改型机的外观特征表明该机并不是教练机,而是意在发展一种新的打击型战斗机,或者是歼-10的电子战和防空压制型号。 和印度的“光辉”一样,中国也计划发展新型战斗机的海军型(歼-10C)。据称,中国海军更希望装备一种双发动机舰载战斗机。因此,歼-10有可能重新设计,并使用两台俄罗斯克里莫夫公司的RD-93型发动机。考虑到海军型战斗机的采购量有限,因此该方案无疑效费比欠佳。中国海军为此更倾向于使用俄罗斯的苏-33,但也要看谈判情况。 除了满足中国空军自身的需求,歼-10(外销型)极有可能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但从目前来看,中国没有将歼-10推向国际市场的明显迹象,该机也没有在国际航展上露过面。总体布局 外界根据资料和设想图判断推测,歼-10是一种单发单垂尾10吨级中轻型空中优势多用途战机,采用国际上新一代战机流行的机腹进气、双三角中单翼加三角前翼的近耦合鸭式气动布局,其优点是既能发挥三角翼飞机高空高速的优势,又通过前翼增加升力,保证中低空亚音速格斗的机动性并大幅缩短起降距离。这些推测反映了歼-10的作战任务与“狮”有所不同:“狮”采用下单翼和固定式进气道,以战场遮断为主,夺取制空权为辅;而歼-10则是中单翼,带中心激波锥的二元可调进气道,强调低空空战格斗性能和高空高速的机动性,并兼有对地攻击性能。而且因为进气口前移,进气道略带S形(涡轮叶片不至于一览无遗,可以降低发动机的雷达反射回波),翼身融合体更加饱满,所以歼-10的隐身性能和内部油箱容量也更佳。推测认为,歼-10前起落架为双轮,考虑了粗暴着陆的需求。主起落架在机身下方,让出了宝贵的机翼下方空间,便于携带更多外挂武器,预计外挂点可达到11个。 歼-10外挂副油箱最大4100升(1500×2、1100×1)这些数据表明,歼-10除维持正常平飞外,还有足够的推力来满足执行各种机动动作的需要,使水平加速、爬升、盘旋等性能均有较大提升,甚至可以在空中格斗状态下毫不费力地垂直向上爬升。 歼-10在沿袭歼-9的鸭式布局基础上,采用了类似于“狮”式战斗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设计时的气动布局,但为了满足中国空军的要求而进行了修改,采用了中国新型战斗机最初设计时的大尺寸和大重量。 歼-10采用大三角翼加鸭翼布局(翼展比后者长一米多,翼面积增加15~18%)。同时,歼-10保留了“狮”(还有瑞典的“鹰狮”)采用的活动翼面技术:外翼前缘为机动襟翼,固定内翼在全动鸭翼的配合下产生绝佳的气动性能。常规飞机的水平尾翼位置被三角翼后缘的四块活动副翼所占据。翼尖部分没有设置用于轻型空空导弹的挂架,这一点与“狮”和“鹰狮”不同。 歼-10布局最为称道之处是它的翼身融合。通过精心设计主翼与机身中部结合处的曲面,既增加了机内容积(用于载油、装备,以及为尔后发展预留空间),也有效利用了它带来的空气动力增升效果。主翼后部机身两侧没有安排其他结构,这再次体现了翼身融合的设计理念,只是在尾喷管前端机腹下加装了两片外斜腹鳍。这两片腹鳍用于战机大迎角飞行时,配合高大的垂直尾翼保持飞机的稳定性。与“狮”相同的是,歼-10也设计了四片减速板,其中两片位于机身上部主翼后方,其余两片仅位于机尾下部腹鳍之间。 除了机翼,歼-10与“狮”的另外一处重大不同在于进气道。“狮”的进气道与F-16类似,为固定几何形状。而歼-10采用的是带中心激波锥的二维可调式进气道,这种带调节板的进气道布局与F-4“鬼怪”Ⅱ有些类似。只是歼-10将“鬼怪”的进气道平移至机腹下,由调节板(位置在边界层分离板的后方)构成进气道的前部,这为发动机提供了不同飞行状态所需的气流,更加适合高性能空空作战。此外,可调节进气道所增加的高效整流压缩能力(在1.5马赫时为5%,在1.8马赫增加至15%,在2马赫时为25~30%)极大地提高了飞机超音速飞行时的发动机推力,从而使飞机获得更好的爬升和高速性能。这种进气道布局的不足主要包括隐身效果欠佳(这也是所有机腹进气道布局飞机的通病)、重量偏大且结构复杂(F-16为此增重80~100公斤)和生产费用增加,同时调节板的动力和调节系统还加大了飞机的维护负担。 适合超音速飞行的气动布局、强劲的发动机和可调节式进气道使歼-10最大速度能够达到2.2马赫,大于“狮”宣称的1.8马赫。歼-10的高超性能集中于空空作战,因此无论是执行空防还是截击任务都将是一把利器。推进系统 歼-10的首批生产型将采用久经考验的俄制AL-31FN涡扇发动机。苏-27家族也采用了AL-31FN涡扇发动机AL-31系列发动机,不过FN型增加了一个经完全重新设计的检修舱。这一检修舱的设置是标准的俄式风格,在最初的AL-31型号中位于发动机上方,还包括部分压气机上部机壳的外侧位置,但FN型的检修舱则调整到与西方战斗机发动机检修舱同样的位置,位于发动机和压气机下部机壳外侧的位置。 除了歼-10原型机和预生产型使用的发动机外,据称俄罗斯于2001年一次性向中国提供了54台AL-31FN(另有渠道报道说是100台)。这些发动机用于首批生产型歼-10。但俄罗斯拒绝向中国提供该型发动机的生产许可证。基于这个原因,中国正在研制可以替代AL-31FN的国产发动机。不过,即使所有的歼-10都将使用AL-31FN,中国也将寻求一种更加先进的改型,其最重要的技术要求当是配备轴向360度矢量喷管,以提升飞机的机动性能和发动机与机身有效配合带来的推进效能。这种发动机曾经在1998年的珠海航展上首次露面,俄罗斯明显是领会到了中国对发动机的潜在兴趣。实际上,被西方奇怪地忽视了的发动机矢量控制技术却在亚洲得到了广泛欢迎,它首先被印度空军装备的战斗机采用,接着是马来西亚,而现在可能是中国。 把目光投向未来,中国可能最终采用“土星”公司的AL-41型发动机。目前,该型发动机正在为俄罗斯下一代的战斗机进行研制。AL-41的体积可能与AL-31相同,但推力要增大30~40%。因此,AL-41可能成为未来歼-10型号的潜在选择,并使其具备与同在概念验证阶段的F-16Block60相同的作战能力。 目前,强劲且省油的AL-31FN为歼-10在空战中发挥高超性能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其无论是在高速、大爬升率飞行,还是在大过载机动时都勿须担心发动机停车。该型发动机由于油效比极高,因此使战机在执行远程渗透任务时同样表现不凡。加之歼-10具有容积达5000升的内置油箱,这虽然比加两个保形油箱的F-16要少700升,但战机仍能够在携带较大载荷的情况上达到一个理想的作战半径。歼-10还能携带三个副油箱,虽然目前尚不具备空中受油能力,但据悉中国已有开发歼-10空中受油能力的远期计划。 WS-10A“太行”涡扇发动机由于俄罗斯拒绝提供AL-31FN的生产许可证,而且考虑到中国一直在努力实现装备采购的国产化率,因此歼-10极有可能将在未来采用一种国产发动机,如黎明发动机公司生产的WS-10A。但目前知道的信息仅包括WS-10A的推力水平(与AL-31相近)和布局(双轴小涵道比并带加力燃烧室的涡扇发动机),并且黎明公司已计划在该发动机上加装矢量喷管。 技术性能 考虑到中国明显地将美国战斗机视为其主要空中威胁,加之美国的战斗机设计一直歼-10战斗机结构图强调夺取空中优势的能力,因此不难理解中国要将空空作战能力(包括进攻和防御)视为其战斗机发展的主要需求。同理,歼-10在结构设计上强调机动过载要达到9G(所有最新型战斗机都追求的目标),这无疑体现出中国空军要求这款新型多功能战斗机要在制空作战中技压群芳,至少要达到F-16最新型号的性能。 歼-10为放宽静稳度设计,并采用四余度线传飞行控制系统。这是中国战斗机首次采用这种当前最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中国空军使用一架经过特殊改制的歼-8Ⅱ技术验证机测试经过重新设计的线传飞控系统,这显示出歼-10的线传飞控系统应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产物。 歼-10极有可能同其他第四代战斗机一样,采用四重数位化线传飞控系统。使用四重系统而非三重系统的好处是可以允许战机在执行任务时出现两次故障。如果出现第二次故障,对于三重系统来说,将会出现好坏各一的局面,万一好的系统要向左转,坏的系统要向右飞,飞机将无所适从。但若是四重数位化线传飞控系统,好坏系统的比例仍是2比1,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飞机仍可正常飞行。歼-10的多个独立翼面,若皆由四重数位化线传飞控系统控制,那么当这些控制面协调动作完成机身转向时,可以让飞机在没有俯仰、倾斜的状态下上下左右转换方向。 由于需控制的翼面较多,已不可能再用人力和机械传动系统来控制,歼-10也可能相应地采用先进的四余度电传控制,通过传感器感受手对操纵杆的压力,转为电信号送往控制电脑,由电脑根据飞机实时情况计算出最佳控制量,并把控制信号送往舵面操纵系统,再调整飞机姿态。这样既减轻了飞行员的负担,又充分发挥鸭式飞机机动性,也保证了控制系统的冗余度和生存能力。雷达航电设备 歼-10的单座座舱为飞行员提供了良好的全向视野,这比以往继承前苏联设计风格的中国战机进步了不少。飞机的航电设备采用了符合西方机工程原理的设计组合:大屏幕抬头显示仪、三台液晶多功能平显,油门和推杆控制系统、数据存储系统、先进的自动航行和气象数据计算机和头盔瞄准具。虽然这些产品的提供商目前还不能确定,但头盔瞄准具已经基本能够确定将采用国产型号,由洛阳航空设计所设计生产。 歼-10采用采用国产JL-10脉冲多普勒雷达,搜索距离100千米~130千米,攻击距离80千米~90千米,可同时跟踪6个目标,并选定4个加以锁定摧毁;远期将采用国产相控阵雷达或俄罗斯“甲虫”、“珍珠”雷达。 中国的歼-11(苏-27和苏-30)装备了一种高性能的红外搜索跟踪和激光测距一体化系统,这为战机提供了完全被动搜索和跟踪能力。歼-10自然也有可能装备一种同样或者类似的系统。但在歼-10的原型机和预生产型机上看不到用于容纳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球状结构,似乎也没有其他的机身窗口显示有内置的该类系统。武器装备 歼-10装备了一门半埋入式双管23毫米机炮(俄制Gsh-23型机炮的中国版),位置在进气口下方前起落架左侧。歼-10的机身下设计了11个挂架:六个在机翼下、一个在机腹下中轴线上、其余四个为机腹下方两侧半共开工的串联挂架(与幻影-2000、“阵风”和F-15E的机腹挂架配置类似)。中国官方尚未公布歼-10的外挂载荷能力,但估计为5500公斤。 根据照片可以看出,歼-10的原型和预生产型机大多挂载两枚PL-8(以制“怪蛇”Ⅲ)近程红外制导导弹。歼-10的武器系统还将包括已经在歼-11上使用的俄制空空导弹(R-73近程和R-77中程主动制导导弹),以及中国的PL-12中程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歼-10也可以携带国产和俄制的空地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包括鹰击-8K反舰导弹和新型鹰击-9反辐射导弹),以及非制导炸弹和航空火箭弹。 据报道,用于歼-10的导航和目标指示吊舱正在研发之中,这些设备可能与机炮对称安置在进气道的右侧。最新改进型号歼-10B 该飞机是中国第三代歼-10战斗机的最新改型,它采用了与FC-1相似的蚌式进气道,放弃了传统的矩形进气道设计,在保证飞机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简化了设计,减少了进气道的活动部件,在减轻了飞机重量的同时,还降低了飞机的雷达发射截面。 加装了光电瞄准装置,与中国装备的歼-11和苏-27类似,该装置位于歼-10座舱的右前侧,包括红外搜索与跟踪传感器和激光测距机,可在无需雷达开机的情况下被动探测敌方目标,降低了己方飞机被探测的概率。 加装了电子对抗装置,分别是位于坐舱的两侧、发动机尾喷口的两侧的电线阵列,以及垂尾的顶端的电子舱,据信将主要用来进行电子对抗。技术和作战考虑 当获得有关歼-10的首批情报时,虽然西方国家知道它先进的气动布局和技术直接来自以色列“幼狮”战斗机,但还是认为它是一种轻型战斗机。实际上直到最近,大部分西方媒体在提供歼-10的评估数据时仍是基于“幼狮”战斗机的重量、尺寸和技术性能。 但在获得了准确的数据后,显露在人们面前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歼-10实际上是一种中型战斗机,在作战性能上类似于F-16C Block 50和幻影2000-5,或者更准确点说,就像单发的欧洲战斗机或“阵风”。因此,说歼-10与最新的F-16型号具有相当的作战能力一点也不为过,只是它的机身更大,并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歼-10最初的设计选择中,与当前西方战斗机设计思路不谋而合的地方得到了加强,特别是采用可调节式进气道。 歼-10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国产战斗机一样,当前最现实的问题是其航电设备和制导武器的发展进程和可靠性。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是数字线传飞控系统,它不仅存在着可靠性问题,而且在与满载现代航电系统的战斗机结合以后,它是否能够全面发挥潜能也将令人拭目以待。性能参数(预计) 机长:14.57米 歼-10战斗机三视图 机高:5.3米 翼展:8.78米 起飞重量:19277千克 全机空重:8840千克 发动机推力:132千牛 推重比:1.1 高空最大速度:2.0马赫 低空最大速度:1马赫 作战半径:1100千米(2008年珠海航展亮相2架空中加油型,但续航数据不详。) 最大航程:3500千米 载弹量:7000千克

一条线,弯弯曲曲的,是个长的特殊符号

~ 波浪号。用途:1、编程方面:析构函数(destructor) 与构造函数相反,当对象脱离其作用域时(例如对象所在的函数已调用完毕),系统自动执行析构函数。析构函数往往用来做"清理善后" 的工作(例如在建立对象时用new开辟了一片内存空间,应在退出前在析构函数中用delete释放)。以C++语言为例,析构函数名也应与类名相同,只是在函数名前面加一个波浪符~,例如~stud( ),以区别于构造函数。2、一般用聊天工具聊天时,中间喜欢加入"~"的这种说话方式,反映聊天者意味不明、暧昧、高兴等。3、也可以用来表示一个范围。比如:10~15、300~700个。4、是一种表情,无实意。

上一篇:梦幻游侠

下一篇:中兴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