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电信是央企么?
大唐电信是央企,根据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简称“大唐电信集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一家专门从事电子信息系统装备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大型高科技中央企业。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控股的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于1998年在北京注册成立,同年10月,“大唐电信”股票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作为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产业骨干企业,大唐电信已形成集成电路设计、软件与应用、终端设计、移动互联网四大产业板块。
2022大唐电信还有未来吗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2022大唐电信还有未来。大唐电信未来一定会涨到二百五十元。原因一是按照公司市值估算,大唐电信市值应该在二仟亿以上,对应股价二百元左右。原因二是根据历史股价,19年和20年股价最高值均在19元以上,彼时大唐电信也是在脱星摘帽后所到达的价位。虽然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是会很像。且大唐电信在4月8号年报业绩公布后必会摘帽,注入的大唐联诚专营特种通信,目前局势大家都清楚,利好军工板块。因此大唐电信2022必将有一波行情,超过历史高点55元最终超过250元。【摘要】
2022大唐电信还有未来吗【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2022大唐电信还有未来。大唐电信未来一定会涨到二百五十元。原因一是按照公司市值估算,大唐电信市值应该在二仟亿以上,对应股价二百元左右。原因二是根据历史股价,19年和20年股价最高值均在19元以上,彼时大唐电信也是在脱星摘帽后所到达的价位。虽然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是会很像。且大唐电信在4月8号年报业绩公布后必会摘帽,注入的大唐联诚专营特种通信,目前局势大家都清楚,利好军工板块。因此大唐电信2022必将有一波行情,超过历史高点55元最终超过250元。【回答】
中国电信业为什么要重组?
重组要解决哪些问题?从整体看,在宏观层面上,中国电信产业实施重组的大环境是非常良好的,唯一的问题是重组具体时间的选择和把握。但是,我认为在微观层面或产业层面上,如果这次电信重组不能解决以下问题,必将成为一次失败的改革,并会付出高昂的改革成本。第一,如果不能解决电信市场失衡问题,不能在电信产业整体发展的同时消除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重组就将是一次失败的改革。我认为,国资管理部门片面强调公司重组(资本重组),而对业务的重组仅仅停留在固网公司与移动公司的购买与合并层次上,对购买与合并后产业如何发展,既没有产业层面的要求,也没有对承载公司提出明确的产业安排,由此,将重组的公司一方面坐等重组消息,另一方面又不敢有半点具体行动和准备。因此,当前要搞的重组,仅仅是一种没有过程的结果,过程是空的,仅仅是把几家公司重新拼凑。要使重组能够实现优化市场结构的目的,对电信公司全业务经营的规划与准备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而现实情况是: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两大固定运营商,对全业务的运营尚缺乏最基本的准备,对固网与移动业务的融合,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议论阶段,固网运营商的本地网老总们每天百分之百的精力都用在保收入保用户不流失上,对重组后干什么、怎么干根本无从考虑。因此,现在实施重组,事实上会使运营商面对全业务不知所措,在公司融合、资本融合、业务融合及战略目标上陷入混乱。第二,重组必须解决电信业有效竞争问题,而在目前情况下,迟迟不出台,监管部门存在严重的行权失效,即便固网拥有移动许可,有效竞争体制依然难以建立。在技术进步明显快于中国电信业体制改革速度的情况下,中国移动在新技术、新业务、融合式发展和战略等方面的战略,已明显超越其它运营商1-2年,而在以移动互联网为标志的3G准备上,2007年中国移动已经历了阵痛期,2008年,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网运营模式上肯定会有重大突破,而重组后刚刚获得移动许可的固网运营上,若希望在移动通信领域与中国移动竞争,特别是在语音业务(目前移动70%的收入来自于语音业务)上与中国移动竞争,基本没有可能;若希望在移动互联网上开展竞争,固网运营商的技术准备和资金投入也很难撼动中国移动。可以肯定地讲,在监管体制上如果没有必需的非对称管制手段,重组后要消除中国移动的一家独大及在新业务发展上的寡头垄断,是没有可能的,中国电信市场失衡情况将进一步加剧。
通信行业重组原因是什么?
业绩不均
由于中国移动希望业务多元化和国际化;中国联通进军第三代移动;中国电信发展趋缓;中国网通、中国吉通业务单一;中国铁通大力发展市话等业务所取得的业绩不均衡,故此,这些主要运营商和新兴运营商要进一步发展必然要进行合并和重组,以期望做大做强,与国外电信企业竞争。中国联通发展最快:据统计资料表明,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国联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了160.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2.5%。长途通信和数据通信成为中国联通业务和收入新的增长点。
中国移动希望业务多元化和国际化: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业务收入达到627.1亿元人民币,比2000年同期增长16.4%。中国移动重点培育GPRS和移动梦网、接入这两个业务增长点。宽带无线接入(尤其是3.5G固定无线接入)也是中国移动发展的重点。
中国电信发展趋缓:中国电信在今年1~6月份,累计收入873亿元,增长5.8%,较上年同期下跌13个百分点。移动电话、IP电话等抢走了电信高含金量业务,导致中国电信此类业务出现负增长。大力发展新的业务增长点:ADSL和FTTX+LAN用户,但效果不如预期。无线市话(即小灵通)因为政策不明确和建设费用高昂使得中国电信左右为难。
中国网通的主营业务是出租光传输线路和IP电话:作为网通重要客户的主要运营商大力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光传输网络并不断建设VOIP,使中国网通的日子不是很好过。
中国吉通的业务更单一:主要是IP电话,竞争的加剧使中国吉通没有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中国铁通大力发展市话:但由于初装费的取消影响了其发展速度。故此这些新兴运营商与主要运营商的合并和重组成为必然。
打破垄断
国家计委和体改办拆分中国电信的初衷就是打破垄断。
为了打破垄断,国外电信企业已有过类似案例。日本的电信改革曾与中国有相似的情况,从1982年开始,日本邮政省着手拆分NTT,按地域横切。但几年过去后,日本政府发现这一方案并没有起到打破垄断的作用,许多电信运营商都抱怨东、西两公司的接入费用过高,明里暗里阻碍着新运营商的进入,外资电信也向世贸组织投诉日本电信的壁垒过高。电信行业确实与其他行业不同,高质量的电信服务必须基于完整的网络建设和稳定的网络运行,因而电信公司要尽可能的做大,才能实现规划的科学合理,互联互通的方便运行,维护运营费用的降低。电信运营不可能由很小的企业独立运作,而小企业也没有电信运营能力。20年来,虽然存在着中国电信的垄断,但是这种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适合了电信运营企业自然垄断的特点,所以中国电信业的主要问题是服务质量问题和价格问题。
专家观点
国家体改办经济体制研究所副研究员史炜:此次传出的拆分方案我认为有可取之处。目前在改革当中存在3个不对称的因素:第一是电信企业运营的市场化进程和企业内部管理的市场化水平的不对称;第二是市场化的发展和市场的监管不对称;第三是集团总公司和各分公司管理的不对称。只有将拆分、重组和市场化配套的改革同时进行,这样的拆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产业部邮电研究院研究员杨培方:目前媒体所披露的这个中国电信拆分重组方案只能说是一个次佳的方案。方案给中国电信业带来的整体效益要优于不拆或者拆分得过细。根据电信业的一般经验,比较理想的局面是使电信寡头们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寡头在经营时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有意错位经营,在行业整体上突出专业化大公司的发展趋势,中国电信如果不拆分,很显然是无法建立这样的有效竞争机制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韩德强:这是一个令人失望的方案。中国电信南北拆分以后,南北在各自的领域继续垄断,交叉进入成本太高。形成的局面是在中国一南一北有两家庞大的固网运营商,在铁通还很弱小的时候,这两个巨头之间不会相互竞争,而是相互勾结。现在传出的方案既无竞争理念,又无民主化管制的理念,它只可能是不同电信产业利益集团斗争和妥协的结果。从历史经验来看,产业结构没有什么长久的,没有必要为这一次的重组而伤心。重组后电信运营商被整合、被收购的可能性增大。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阚凯力:这一方案有百害而无一利,首先它不但不解决任何问题,而且行将葬送我国近年来电信体制改革的许多重大成果,甚至威胁到整个电信业的基本正常运行。目前我国电信业的最大问题是需要建立公平有效竞争,而其核心在于中国电信利用市话大搞垄断延伸。但是,目前这种方案对垄断延伸不但完全没有任何限制,反而使南北电信在继续拥有垄断市话的同时把经营范围扩大到了移动通信。
另一方面,全国性电信业务的分散经营,各地各自为政,利益纷争,相互掣肘,哪还提得上效率与效益?目前这个方案不但没有把全国性业务集中起来,反而把它正式分为南北两块,使我国的全国性电信业务更难进行。第三,一南一北的强行分割,立即增加了许多电信业务的结算环节(尤其是跨南北的长途业务),使目前正常运行的全国性业务都将遇到障碍。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昕竹:横拆不如竖拆,竖拆不如不拆。如果是现在的横拆方案,也可以,但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如果是为了促进竞争的话,通过这样的重组是否能达到目的,这值得推敲。无论是横拆还是竖拆,如果只为促进下游业务竞争的话,意义不大。拆分以后,相互之间交叉准入的政策就要跟上,否则还是诸侯割据的局面。拆分方案表面上形成了几个实力大致均等的运营商,实际上,因为不平等拥有网络资源,还是不公平竞争,根本办法是解决互联互通,如果互联互通做好了,即使是小运营商也能得到发展,这里关键的问题是加强监管。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应该是放开准入和加强监管配套。
促进发展
事实上,无论怎样进行重组、拆分,短时间内其对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都不会太大,南方的中国电信要和北方的中国网通真正展开短兵相接的竞争,还需要两大电信企业完成内部整合。而由于本地网的问题,双方进入对方的领地还有一定的难度。当前的通信市场中,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是移动通信,今后市场发展的重点也会是移动通信,这就是联通同样拥有固定电话牌照,但却很少把精力放在固定电话上的原因。
以前,中国电信一直没有拿到移动牌照,无法进入这一市场,只能用小灵通进行抗争,但终究名不正言不顺,难成气候。此次重组,由于新电信和新网通都不再是巨无霸公司,这两大公司得到移动牌照就顺理成章了。一旦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拿到移动牌照,进入移动通信领域,每一地的移动通信市场将至少存在3个以上的运营商,竞争激烈的程度也会大大超过以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竞争压力大大增加。现在移动通信的定价还是过高,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这个价格能否守住已是很大的问题,也许消费者从电信重组中首先得到的实惠,不是来自固话业务,而是来自移动通信。
新电信和新网通都没有2G移动通信网,如果拿到移动牌照,进入移动通信领域后很可能不会再建设2G网,而是会直接采用3G技术,建设3G网络,这样会大大加快中国3G网的发展。
中国通信行业重组后的几个运营商很可能同时获得经营全部电信业务的许可。拿到新移动牌照的运营商将大力建设和发展2.5代或3代移动通信业务,在购买通信设备时,设备日趋先进、成熟的国内厂商的份额将比以前有所增加,对民族通信设备业的发展有利;新的移动通信业务加入使运营商的业务多元化发展加快,核心竞争力增强,运营商可以更好地应对WTO的局面;全部电信业务许可的获得将会降低运营商的运营成本,最终会使消费者受益,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电信产业重组的重组背景
1、中国电信第一次分拆,将移动、卫星业务分离出去,是中国电信体制改革的一次尝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专业化、分业经营是建立市场体制的重要思路之一,所以当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未来的竞争,特别是没有人能事先预测到几年后移动通信的飞跃式发展。但总体上看,第一次分拆是一次成功的改革。 2、中国电信第二次分拆,得失功过多有争议,但在当时诸如“入世”谈判、强化竞争等背景下,基本无力对分拆的后果予以充分的认识,更无人能预测到被指责为寡头垄断的中国电信在被南北肢解后,崛起的中国移动会成为更大的寡头。可以认定的是,恰恰是制定分拆方案的人由于缺乏对全球电信技术发展的前瞻性判断,以及对新的传输方式及手段对运营市场的“改造能力”或“颠覆”能力的认识,所以才简单地以改变存量市场作为分拆的唯一手段。 新一轮的电信重组,在改革背景、经济环境、国际环境、技术市场环境、消费市场成熟度等方面,均与前两次电信公司整合有质的不同。 3、在改革背景上,国家已明确提出对特大型国有公司进行深化改革,通过产权优化、管理优化及必需的约束机制,使国有公司有充分的能力面对市场竞争,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国际环境上,中国的快速发展、国民财富的积聚、人民币的升值及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使中国一方面正在由大国向强国转变,但另一方面,中国更面临着在高技术产业、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对峙及竞争。而电信重组的成功与失败,对中国在国际信息产业的地位及竞争能力至关重要。而重组是中国电信产业整体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国际化发展和企业创新的最主要途径。 4、在消费市场,中国的移动用户已接近6亿户,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比及的一个最大资源,也是中国发展3G,实施电信重组中可以充分利用的一个资源基础。
电信产业重组的重组方案
尽管1994年就已经成立了中国联通,但是今天回头来看,中国联通仍然是垄断的性质,而且由于联通的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都不足以改变电信产业格局,再一次对电信企业进行拆分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1999年2月,信产部开始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等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同时,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获得了电信运营许可证。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吉通、铁通、中国卫星通信7雄初立,也形成了电信市场分层竞争的基本格局。 2001年10月,中国电信南北拆分的方案出台。拆分重组后形成新的5+1格局,包括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以及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在这次拆分体现了两大原则:一是中国电信长途骨干网将按照光纤数和信道容量进行分家,其中北方十省与网通、吉通合并后的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占有 30%,南方和西部21省组成新的中国电信占有70%。第二个原则是本地接入网将按照属地原则划分,即北方十省的本地网资源归中国网通,南方和西部21省的本地网归新的中国电信。另外现网通在南方的分公司将继续存续,而新的中国电信也被允许到北方发展业务,这次重组暂时不涉及移动业务,而在重组过程中吉通公司消失。2004年初,国务院正式决定,铁通由铁道部移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管理,并更名为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有独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独立运作。至此,终于形成了电信六强争锋的局面并保持至今(2008年2月)。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加上3G时代牌照发放的因素,原有的电信市场格局需要做出新的调整。自2004年起,关于新一轮重组的讨论便以展开,此后传出多种版本的方案,但重组始终未能进行。在此期间,移动业务开始一步步蚕食固话市场。2007年9月,中国移动新增用户市场份额达到74.9%;增量收入市场份额 89.2%;利润总额市场份额72.5%,形成了新的垄断。相对的,固定电话用户则持续出现负增长。针对以上局面,信息产业部在2007年终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表示将积极推动电信企业全业务经营方案尽快出台。2004年5月,消息称有关部门正考虑采取“四合二”的电信市场合并方案,并实施“一固网商合并一移动商”的策略,以集中内地电信力量,从而达致做大做强,能与海外电信企业竞争的目标。具体方案为中国网通与中国移动合并,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合并。2004年,在4+2方案之后,又有传闻称中国政府目前致力于2004年内将全国运营商的数目减少至三家,即6+3的重组方案,具体操作为: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中国联通C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G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卫通=中国移动,联通将进行两网拆分。2005年7月,被称为“中国电信业第三次改革”的重组方案又传出大胆设想。此次的方案是:中国联通拆分G网和C网,中国铁通南北分拆,中国联通G网+中国电信+北方铁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C网+中国网通+南方铁通=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卫通=中国移动。2006年末传出电信重组的又一版本:将中国联通两网拆分,联通携GSM网络与中国网通组建新联通公司,并极有可能承建TD-SCDMA网络,同时也有望获得WCDMA的经营权;联通的CDMA网络将被拆分给中国电信,并由中国电信进行CDMA2000的建设。2008年1月,有消息称监管部门已经确定了电信重组的方案,拆分中国联通现有的C网和G网,其中,C网划拨给中国电信,G网与网通的整合成立由联通主导的新公司;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卫通则将并入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此方案很可能将是电信重组的最终方案。
中国电信业为什么要重组?
并且还有一个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说法是,国务院已经召开常务会议讨论电信重组事宜。如果不出意外,将就电信重组方案达成一个共识、并有望在两会召开前后宣布。在此,我并不想求证上述消息的真实性,而是要与业内人士讨论一个重要的问题:""三次重组的背景2005-2006年前谈重组,似乎关注的焦点是3G牌照的发放及不同标准的分配,这次重组是以三个3G标准如何布局为核心,所以海外在华的电信跨国公司最急;2007年谈重组,似乎关注的焦点是解决电信市场结构失衡问题,以消除中国移动一家独大为核心,所以中国的固网运营商最急;当前谈重组,似乎关注的焦点只有重组本身和时间表的制定,所以试图借重组大做文章的投行、券商最急。谈论电信重组已经有几年啦,谈得许多人已经疲惫不堪。历史绝对是一面镜子。中国电信第一次分拆,将移动、卫星业务分离出去,是中国电信体制改革的一次尝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专业化、分业经营是建立市场体制的重要思路之一,所以当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未来的竞争,特别是没有人能事先预测到几年后移动通信的飞跃式发展。但总体上看,第一次分拆是一次成功的改革。中国电信第二次分拆,得失功过多有争议,但在当时诸如"入世"谈判、强化竞争等背景下,基本无力对分拆的后果予以充分的认识,更无人能预测到被指责为寡头垄断的中国电信在被南北肢解后,崛起的中国移动会成为更大的寡头。可以认定的是,恰恰是制定分拆方案的人由于缺乏对全球电信技术发展的前瞻性判断,以及对新的传输方式及手段对运营市场的"改造能力"或"颠覆"能力的认识,所以才简单地以改变存量市场作为分拆的唯一手段。新一轮的电信重组,在改革背景、经济环境、国际环境、技术市场环境、消费市场成熟度等方面,均与前两次电信公司整合有质的不同。在改革背景上,国家已明确提出对特大型国有公司进行深化改革,通过产权优化、管理优化及必需的约束机制,使国有公司有充分的能力面对市场竞争,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在国际环境上,中国的快速发展、国民财富的积聚、人民币的升值及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使中国一方面正在由大国向强国转变,但另一方面,中国更面临着在高技术产业、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对峙及竞争。而电信重组的成功与失败,对中国在国际信息产业的地位及竞争能力至关重要。而重组是中国电信产业整体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国际化发展和企业创新的最主要途径。在消费市场,中国的移动用户已接近6亿户,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比及的一个最大资源,也是中国发展3G,实施电信重组中可以充分利用的一个资源基础。重组要解决哪些问题?从整体看,在宏观层面上,中国电信产业实施重组的大环境是非常良好的,唯一的问题是重组具体时间的选择和把握。但是,我认为在微观层面或产业层面上,如果这次电信重组不能解决以下问题,必将成为一次失败的改革,并会付出高昂的改革成本。第一,如果不能解决电信市场失衡问题,不能在电信产业整体发展的同时消除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重组就将是一次失败的改革。我认为,国资管理部门片面强调公司重组(资本重组),而对业务的重组仅仅停留在固网公司与移动公司的购买与合并层次上,对购买与合并后产业如何发展,既没有产业层面的要求,也没有对承载公司提出明确的产业安排,由此,将重组的公司一方面坐等重组消息,另一方面又不敢有半点具体行动和准备。因此,当前要搞的重组,仅仅是一种没有过程的结果,过程是空的,仅仅是把几家公司重新拼凑。要使重组能够实现优化市场结构的目的,对电信公司全业务经营的规划与准备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而现实情况是: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两大固定运营商,对全业务的运营尚缺乏最基本的准备,对固网与移动业务的融合,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议论阶段,固网运营商的本地网老总们每天百分之百的精力都用在保收入保用户不流失上,对重组后干什么、怎么干根本无从考虑。因此,现在实施重组,事实上会使运营商面对全业务不知所措,在公司融合、资本融合、业务融合及战略目标上陷入混乱。第二,重组必须解决电信业有效竞争问题,而在目前情况下,迟迟不出台,监管部门存在严重的行权失效,即便固网拥有移动许可,有效竞争体制依然难以建立。在技术进步明显快于中国电信业体制改革速度的情况下,中国移动在新技术、新业务、融合式发展和战略等方面的战略,已明显超越其它运营商1-2年,而在以移动互联网为标志的3G准备上,2007年中国移动已经历了阵痛期,2008年,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网运营模式上肯定会有重大突破,而重组后刚刚获得移动许可的固网运营上,若希望在移动通信领域与中国移动竞争,特别是在语音业务(目前移动70%的收入来自于语音业务)上与中国移动竞争,基本没有可能;若希望在移动互联网上开展竞争,固网运营商的技术准备和资金投入也很难撼动中国移动。可以肯定地讲,在监管体制上如果没有必需的非对称管制手段,重组后要消除中国移动的一家独大及在新业务发展上的寡头垄断,是没有可能的,中国电信市场失衡情况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如果决策层应在重组前对非对称管制有明确的制度安排和操作手段的设计,比如,明确在"重组方案公布后的半年至一年之内,中国移动暂缓开展固网业务等",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和手段,重组也就很难实现"建立有效竞争"的目标。第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走完30年的历程,2008年应该是国有垄断性企业深化改革最重要的一年,也就是说,将要进行的重组,必须制定国有电信公司内部体制创新及改革的内容。但是,在目前的重组方案和思路中,对公司体制创新和改革的目标非常模糊。我认为,国资管理部门不要只看"资产",更要看"产业"。第四,重组后,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是3G产业的发展,而全力推进TD产业应是重组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目前国家在TD产业上,雷声大,雨点小,国家投资不足,集中优势攻克难关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如果TD的问题不搞好,盲目加快重组,只能使TD产业的发展雪上加霜。电信重组是一次事实上的产业革命,决不能被个别人、个别部门的利益所俘获,必须充分考虑和认识电信产业的长远发展和国有公司的深化改革,既要坚持重组的目标不变,更要审慎考虑重组的时间安排,否则将抬高电信改革成本,事倍功半,甚至破坏电信产业正常的发展环境。本人斗胆建议,2008年内实施电信重组,而实施的时间应在"两会"后的2-3个月,最佳途径是"两会"后2-3个月落实全业务,给运营商一段准备期,奥运会后正式实施重组方案。】
电信产业重组的重组意义
电信运营商的重组将促进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这有利于运营商在语音业务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时候,加大推广信息化产品的力度。推广信息化产品不仅可以增加运营商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及产品组合,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这对弱势运营商调整定位,提高竞争力非常有利。 电信重组肯定会加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由于语音业务发展速度减缓,未来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将主要来自于信息服务。与语音业务相比,信息服务肯定不会以单一模式提供,而是会形成多样化的产品,各运营商也会根据自己对市场的理解推出差异化的产品,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目前各运营商对政企客户的营销已开始形成各自的不同特色。3G牌照发放后,经过一年左右的网络建设期后,其带宽优势将体现出来,这有利于数据业务的推广,而信息化的数据服务将成为各运营商3G服务吸引客户的最重要内容。电信重组方案及高管变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