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的电路图

时间:2024-07-12 11:52:00编辑:分享君

家用电磁炉的电子元件图解

家用电磁炉的电子元件图解如下:电磁炉:又被称为电磁灶,第一台家用电磁炉1957年诞生于德国。1972年,美国开始生产电磁炉,20世纪80年代初电磁炉在欧美及日本开始热销。电磁炉的原理是磁场感应涡流加热。即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当磁场内磁力线通过铁质锅的底部时,磁力线被切割,从而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铁质锅自身的铁分子高速旋转并产生碰撞磨擦生热而直接加热于锅内的食物。电子元件:Electronic component,是组成电子产品的基础,常用的电子元件有:电阻、电容、电感、电位器、变压器、三极管、二极管、IC等,就安装方式而言,可分为传统安装(又称通孔装即DIP)和表面安装两大类(即又称SMT或SMD)。

求电磁炉设计图和电磁发热原理和图解 越详细越好

1.1 电磁加热原理
电磁灶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厨房电器。在电磁灶内部,由整流电路将50/60Hz的交流电压变成直流电压,再经过控制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成频率为20-40KHz的高频电压,高速变化的电流流过线圈会产生高速变化的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金属器皿(导磁又导电材料)底部金属体内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器皿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加热器皿内的东西。

1.2 458系列筒介
458系列是由建安电子技术开发制造厂设计开发的新一代电磁炉,介面有LED发光二极管显示模式、LED数码显示模式、LCD液晶显示模式、VFD莹光显示模式机种。操作功能有加热火力调节、自动恒温设定、定时关机、预约开/关机、预置操作模式、自动泡茶、自动煮饭、自动煲粥、自动煲汤及煎、炸、烤、火锅等料理功能机种。额定加热功率有700~3000W的不同机种,功率调节范围为额定功率的85%,并且在全电压范围内功率自动恒定。200~240V机种电压使用范围为160~260V, 100~120V机种电压使用范围为90~135V。全系列机种均适用于50、60Hz的电压频率。使用环境温度为-23℃~45℃。电控功能有锅具超温保护、锅具干烧保护、锅具传感器开/短路保护、2小时不按键(忘记关机) 保护、IGBT温度限制、IGBT温度过高保护、低温环境工作模式、IGBT测温传感器开/短路保护、高低电压保护、浪涌电压保护、VCE抑制、VCE过高保护、过零检测、小物检测、锅具材质检测。
458系列须然机种较多,且功能复杂,但不同的机种其主控电路原理一样,区别只是零件参数的差异及CPU程序不同而己。电路的各项测控主要由一块8位4K内存的单片机组成,外围线路简单且零件极少,并设有故障报警功能,故电路可靠性高,维修容易,维修时根据故障报警指示,对应检修相关单元电路,大部分均可轻易解决。
二、原理分析
2.1 特殊零件简介
2.1.1 LM339集成电路
LM339内置四个翻转电压为6mV的电压比较器,当电压比较器输入端电压正向时( 输入端电压高于-入输端电压), 置于LM339内部控制输出端的三极管截止, 此时输出端相当于开路; 当电压比较器输入端电压反向时(-输入端电压高于 输入端电压), 置于LM339内部控制输出端的三极管导通, 将比较器外部接入输出端的电压拉低,此时输出端为0V。

2.1.2 IGBT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u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简称IGBT,是一种集BJT的大电流密度和MOSFET等电压激励场控型器件优点于一体的高压、高速大功率器件。
目前有用不同材料及工艺制作的IGBT, 但它们均可被看作是一个MOSFET输入跟随一个双极型晶体管放大的复合结构。
IGBT有三个电极(见上图), 分别称为栅极G(也叫控制极或门极) 、集电极C(亦称漏极) 及发射极E(也称源极) 。
从IGBT的下述特点中可看出, 它克服了功率MOSFET的一个致命缺陷, 就是于高压大电流工作时, 导通电阻大, 器件发热严重, 输出效率下降。
IGBT的特点:
1.电流密度大, 是MOSFET的数十倍。
2.输入阻抗高, 栅驱动功率极小, 驱动电路简单。
3.低导通电阻。在给定芯片尺寸和BVceo下, 其导通电阻Rce(on) 不大于MOSFET的Rds(on) 的10%。
4.击穿电压高, 安全工作区大, 在瞬态功率较高时不会受损坏。
5.开关速度快, 关断时间短,耐压1kV~1.8kV的约1.2us、600V级的约0.2us, 约为GTR的10%,接近于功率MOSFET, 开关频率直达100KHz, 开关损耗仅为GTR的30%。
IGBT将场控型器件的优点与GTR的大电流低导通电阻特性集于一体, 是极佳的高速高压半导体功率器件。
目前458系列因应不同机种采了不同规格的IGBT,它们的参数如下:
(1) SGW25N120----西门子公司出品,耐压1200V,电流容量25℃时46A,100℃时25A,内部不带阻尼二极管,所以应用时须配套6A/1200V以上的快速恢复二极管(D11)使用,该IGBT配套6A/1200V以上的快速恢复二极管(D11)后可代用SKW25N120。
(2) SKW25N120----西门子公司出品,耐压1200V,电流容量25℃时46A,100℃时25A,内部带阻尼二极管,该IGBT可代用SGW25N120,代用时将原配套SGW25N120的D11快速恢复二极管拆除不装。
(3) GT40Q321----东芝公司出品,耐压1200V,电流容量25℃时42A,100℃时23A, 内部带阻尼二极管, 该IGBT可代用SGW25N120、SKW25N120, 代用SGW25N120时请将原配套该IGBT的D11快速恢复二极管拆除不装。
(4) GT40T101----东芝公司出品,耐压1500V,电流容量25℃时80A,100℃时40A,内部不带阻尼二极管,所以应用时须配套15A/1500V以上的快速恢复二极管(D11)使用,该IGBT配套6A/1200V以上的快速恢复二极管(D11)后可代用SGW25N120、SKW25N120、GT40Q321, 配套15A/1500V以上的快速恢复二极管(D11)后可代用GT40T301。
(5) GT40T301----东芝公司出品,耐压1500V,电流容量25℃时80A,100℃时40A, 内部带阻尼二极管, 该IGBT可代用SGW25N120、SKW25N120、GT40Q321、 GT40T101, 代用SGW25N120和GT40T101时请将原配套该IGBT的D11快速恢复二极管拆除不装。
(6) GT60M303 ----东芝公司出品,耐压900V,电流容量25℃时120A,100℃时60A, 内部带阻尼二极管。
2.2 电路方框图0969*
2.3

2.3主回路原理分析
时间t1~t2时当开关脉冲加至Q1的G极时,Q1饱和导通,电流i1从电源流过L1,由于线圈感抗不允许电流突变.所以在t1~t2时间i1随线性上升,在t2时脉冲结束,Q1截止,同样由于感抗作用,i1不能立即变0,于是向C3充电,产生充电电流i2,在t3时间,C3电荷充满,电流变0,这时L1的磁场能量全部转为C3的电场能量,在电容两端出现左负右正,幅度达到峰值电压,在Q1的CE极间出现的电压实际为逆程脉冲峰压 电源电压,在t3~t4时间,C3通过L1放电完毕,i3达到最大值,电容两端电压消失,这时电容中的电能又全部转为L1中的磁能,因感抗作用,i3不能立即变0,于是L1两端电动势反向,即L1两端电位左正右负,由于阻尼管D11的存在,C3不能继续反向充电,而是经过C2、D11回流,形成电流i4,在t4时间,第二个脉冲开始到来,但这时Q1的UE为正,UC为负,处于反偏状态,所以Q1不能导通,待i4减小到0,L1中的磁能放完,即到t5时Q1才开始第二次导通,产生i5以后又重复i1~i4过程,因此在L1上就产生了和开关脉冲f(20KHz~30KHz)相同的交流电流。t4~t5的i4是阻尼管D11的导通电流,
在高频电流一个电流周期里,t2~t3的i2是线盘磁能对电容C3的充电电流,t3~t4的i3是逆程脉冲峰压通过L1放电的电流,t4~t5的i4是L1两端电动势反向时, 因D11的存在令C3不能继续反向充电, 而经过C2、D11回流所形成的阻尼电流,Q1的导通电流实际上是i1。
Q1的VCE电压变化:在静态时,UC为输入电源经过整流后的直流电源,t1~t2,Q1饱和导通,UC接近地电位,t4~t5,阻尼管D11导通,UC为负压(电压为阻尼二极管的顺向压降),t2~t4,也就是LC自由振荡的半个周期,UC上出现峰值电压,在t3时UC达到最大值。
以上分析证实两个问题:一是在高频电流的一个周期里,只有i1是电源供给L的能量,所以i1的大小就决定加热功率的大小,同时脉冲宽度越大,t1~t2的时间就越长,i1就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要调节加热功率,只需要调节脉冲的宽度;二是LC自由振荡的半周期时间是出现峰值电压的时间,亦是Q1的截止时间,也是开关脉冲没有到达的时间,这个时间关系是不能错位的,如峰值脉冲还没有消失,而开关脉冲己提前到来,就会出现很大的导通电流使Q1烧坏,因此必须使开关脉冲的前沿与峰值脉冲后沿相同步。

2.4 振荡电路
(1) 当G点有Vi输入时、V7 OFF时(V7=0V), V5等于D12与D13的顺向压降, 而当V6<V5之后,V7由OFF转态为ON,V5亦上升至Vi, 而V6则由R56、R54向C5充电。
(2) 当V6>V5时,V7转态为OFF,V5亦降至D12与D13的顺向压降, 而V6则由C5经R54、D29放电。
(3) V6放电至小于V5时, 又重复(1) 形成振荡。
“G点输入的电压越高, V7处于ON的时间越长, 电磁炉的加热功率越大,反之越小”。
2.5 IGBT激励电路
振荡电路输出幅度约4.1V的脉冲信号,此电压不能直接控制IGBT(Q1)的饱和导通及截止,所以必须通过激励电路将信号放大才行,该电路工作过程如下:
(1) V8 OFF时(V8=0V),V8<V9,V10为高,Q8和Q3 导通、Q9和Q10截止,Q1的G极为0V,Q1截止。
(2) V8 ON时(V8=4.1V),V8>V9,V10为低,Q8和Q3截止、Q9和Q10导通, 22V通过R71、Q10加至Q1的G极,Q1导通。

2.6 PWM脉宽调控电路
CPU输出PWM脉冲到由R6、C33、R16组成的积分电路, PWM脉冲宽度越宽,C33的电压越高,C20的电压也跟着升高,送到振荡电路(G点)的控制电压随着C20的升高而升高, 而G点输入的电压越高, V7处于ON的时间越长, 电磁炉的加热功率越大,反之越小。
“CPU通过控制PWM脉冲的宽与窄, 控制送至振荡电路G的加热功率控制电压,控制了IGBT导通时间的长短,结果控制了加热功率的大小”。

2.7 同步电路

R78、R51分压产生V3,R74 R75、R52分压产生V4, 在高频电流的一个周期里,在t2~t4时间 (图1),由于C3两端电压为左负右正,所以V3V5,V7 OFF(V7=0V),振荡没有输出,也就没有开关脉冲加至Q1的G极,保证了Q1在t2~t4时间不会导通, 在t4~t6时间,C3电容两端电压消失, V3>V4, V5上升,振荡有输出,有开关脉冲加至Q1的G极。以上动作过程,保证了加到Q1 G极上的开关脉冲前沿与Q1上产生的VCE脉冲后沿相同步。

2.8 加热开关控制
当不加热时,CPU 19脚输出低电平(同时13脚也停止PWM输出), D18导通,将V8拉低,另V9>V8,使IGBT激励电路停止输出,IGBT截止,则加热停止。
(2)开始加热时, CPU 19脚输出高电平,D18截止,同时13脚开始间隔输出PWM试探信号,同时CPU通过分析电流检测电路和VAC检测电路反馈
的电压信息、VCE检测电路反馈的电压波形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己放入适合的锅具,如果判断己放入适合的锅具,CPU13脚转为输出正常的PWM信号,电磁炉进入正常加热状态,如果电流检测电路、VAC及VCE电路反馈的信息,不符合条件,CPU会判定为所放入的锅具不符或无锅,则继续输出PWM试探信号,同时发出指示无锅的报知信息(祥见故障代码表),如1分钟内仍不符合条件,则关机。
2.9 VAC检测电路
AC220V由D1、D2整流的脉动直流电压通过R79、R55分压、C32平滑后的直流电压送入CPU,根据监测该电压的变化,CPU会自动作出各种动作指令:
(1) 判别输入的电源电压是否在充许范围内,否则停止加热,并报知信息(祥见故障代码表)。
(2) 配合电流检测电路、VCE电路反馈的信息,判别是否己放入适合的锅具,作出相应的动作指令(祥见加热开关控制及试探过程一节)。
(3) 配合电流检测电路反馈的信息及方波电路监测的电源频率信息,调控PWM的脉宽,令输出功率保持稳定。
“电源输入标准220V1V电压,不接线盘(L1)测试CPU第7脚电压,标准为1.95V0.06V”。

2.10 电流检测电路
电流互感器CT二次测得的AC电压,经D20~D23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整流、C31平滑,所获得的直流电压送至CPU,该电压越高,表示电源输入的电流越大, CPU根据监测该电压的变化,自动作出各种动作指令:
(1) 配合VAC检测电路、VCE电路反馈的信息,判别是否己放入适合的锅具,作出相应的动作指令(祥见加热开关控制及试探过程一节)。
(2) 配合VAC检测电路反馈的信息及方波电路监测的电源频率信息,调控PWM的脉宽,令输出功率保持稳定
2.11 VCE检测电路
将IGBT(Q1)集电极上的脉冲电压通过R76 R77、R53分压送至Q6基极,在发射极上获得其取样电压,此反映了Q1 VCE电压变化的信息送入CPU, CPU根据监测该电压的变化,自动作出各种动作指令:
(1) 配合VAC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反馈的信息,判别是否己放入适合的锅具,作出相应的动作指令(祥见加热开关控制及试探过程一节)。
(2) 根据VCE取样电压值,自动调整PWM脉宽,抑制VCE脉冲幅度不高于1100V(此值适用于耐压1200V的IGBT,耐压1500V的IGBT抑制值为1300V)。
(3) 当测得其它原因导至VCE脉冲高于1150V时((此值适用于耐压1200V的IGBT,耐压1500V的IGBT此值为1400V),CPU立即发出停止加热指令(祥见故障代码表)。

2.12 浪涌电压监测电路
电源电压正常时,V14>V15,V16 ON(V16约4.7V),D17截止,振荡电路可以输出振荡脉冲信号,当电源突然有浪涌电压输入时,此电压通过C4耦合,再经过R72、R57分压取样,该取样电压通过D28另V15升高,结果V15>V14另 IC2C比较器翻转,V16 OFF(V16=0V),D17瞬间导通,将振荡电路输出的振荡脉冲电压V7拉低,电磁炉暂停加热,同时,CPU监测到V16 OFF信息,立即发出暂止加热指令,待浪涌电压过后、V16由OFF转为ON时,CPU再重新发出加热指令。

2.13 过零检测
当正弦波电源电压处于上下半周时, 由D1、D2和整流桥DB内部交流两输入端对地的两个二极管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产生的脉动直流电压通过R73、R14分压的电压维持Q11导通,Q11集电极电压变0, 当正弦波电源电压处于过零点时,Q11因基极电压消失而截止,集电极电压随即升高,在集电极则形成了与电源过零点相同步的方波信号,CPU通过监测该信号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动作指令。
2.14 锅底温度监测电路
加热锅具底部的温度透过微晶玻璃板传至紧贴玻璃板底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该电阻阻值的变化间接反映了加热锅具的温度变化(温度/阻值祥见热敏电阻温度分度表),热敏电阻与R58分压点的电压变化其实反映了热敏电阻阻值的变化,即加热锅具的温度变化, CPU通过监测该电压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动作指令:
(1) 定温功能时,控制加热指令,另被加热物体温度恒定在指定范围内。
(2) 当锅具温度高于220℃时,加热立即停止, 并报知信息(祥见故障代码表)。
(3) 当锅具空烧时, 加热立即停止, 并报知信息(祥见故障代码表)。
(4) 当热敏电阻开路或短路时, 发出不启动指令,并报知相关的信息(祥见故障代码表)。


2.6 PWM脉宽调控电路
CPU输出PWM脉冲到由R6、C33、R16组成的积分电路, PWM脉冲宽度越宽,C33的电压越高,C20的电压也跟着升高,送到振荡电路(G点)的控制电压随着C20的升高而升高, 而G点输入的电压越高, V7处于ON的时间越长, 电磁炉的加热功率越大,反之越小。
“CPU通过控制PWM脉冲的宽与窄, 控制送至振荡电路G的加热功率控制电压,控制了IGBT导通时间的长短,结果控制了加热功率的大小”。

2.7 同步电路

R78、R51分压产生V3,R74 R75、R52分压产生V4, 在高频电流的一个周期里,在t2~t4时间 (图1),由于C3两端电压为左负右正,所以V3V5,V7 OFF(V7=0V),振荡没有输出,也就没有开关脉冲加至Q1的G极,保证了Q1在t2~t4时间不会导通, 在t4~t6时间,C3电容两端电压消失, V3>V4, V5上升,振荡有输出,有开关脉冲加至Q1的G极。以上动作过程,保证了加到Q1 G极上的开关脉冲前沿与Q1上产生的VCE脉冲后沿相同步。

2.8 加热开关控制
当不加热时,CPU 19脚输出低电平(同时13脚也停止PWM输出), D18导通,将V8拉低,另V9>V8,使IGBT激励电路停止输出,IGBT截止,则加热停止。
(2)开始加热时, CPU 19脚输出高电平,D18截止,同时13脚开始间隔输出PWM试探信号,同时CPU通过分析电流检测电路和VAC检测电路反馈
的电压信息、VCE检测电路反馈的电压波形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己放入适合的锅具,如果判断己放入适合的锅具,CPU13脚转为输出正常的PWM信号,电磁炉进入正常加热状态,如果电流检测电路、VAC及VCE电路反馈的信息,不符合条件,CPU会判定为所放入的锅具不符或无锅,则继续输出PWM试探信号,同时发出指示无锅的报知信息(祥见故障代码表),如1分钟内仍不符合条件,则关机。
2.9 VAC检测电路
AC220V由D1、D2整流的脉动直流电压通过R79、R55分压、C32平滑后的直流电压送入CPU,根据监测该电压的变化,CPU会自动作出各种动作指令:
(1) 判别输入的电源电压是否在充许范围内,否则停止加热,并报知信息(祥见故障代码表)。
(2) 配合电流检测电路、VCE电路反馈的信息,判别是否己放入适合的锅具,作出相应的动作指令(祥见加热开关控制及试探过程一节)。
(3) 配合电流检测电路反馈的信息及方波电路监测的电源频率信息,调控PWM的脉宽,令输出功率保持稳定。
“电源输入标准220V1V电压,不接线盘(L1)测试CPU第7脚电压,标准为1.95V0.06V”。

2.10 电流检测电路
电流互感器CT二次测得的AC电压,经D20~D23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整流、C31平滑,所获得的直流电压送至CPU,该电压越高,表示电源输入的电流越大, CPU根据监测该电压的变化,自动作出各种动作指令:
(1) 配合VAC检测电路、VCE电路反馈的信息,判别是否己放入适合的锅具,作出相应的动作指令(祥见加热开关控制及试探过程一节)。
(2) 配合VAC检测电路反馈的信息及方波电路监测的电源频率信息,调控PWM的脉宽,令输出功率保持稳定
2.11 VCE检测电路
将IGBT(Q1)集电极上的脉冲电压通过R76 R77、R53分压送至Q6基极,在发射极上获得其取样电压,此反映了Q1 VCE电压变化的信息送入CPU, CPU根据监测该电压的变化,自动作出各种动作指令:
(1) 配合VAC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反馈的信息,判别是否己放入适合的锅具,作出相应的动作指令(祥见加热开关控制及试探过程一节)。
(2) 根据VCE取样电压值,自动调整PWM脉宽,抑制VCE脉冲幅度不高于1100V(此值适用于耐压1200V的IGBT,耐压1500V的IGBT抑制值为1300V)。
(3) 当测得其它原因导至VCE脉冲高于1150V时((此值适用于耐压1200V的IGBT,耐压1500V的IGBT此值为1400V),CPU立即发出停止加热指令(祥见故障代码表)。

2.12 浪涌电压监测电路
电源电压正常时,V14>V15,V16 ON(V16约4.7V),D17截止,振荡电路可以输出振荡脉冲信号,当电源突然有浪涌电压输入时,此电压通过C4耦合,再经过R72、R57分压取样,该取样电压通过D28另V15升高,结果V15>V14另 IC2C比较器翻转,V16 OFF(V16=0V),D17瞬间导通,将振荡电路输出的振荡脉冲电压V7拉低,电磁炉暂停加热,同时,CPU监测到V16 OFF信息,立即发出暂止加热指令,待浪涌电压过后、V16由OFF转为ON时,CPU再重新发出加热指令。

2.13 过零检测
当正弦波电源电压处于上下半周时, 由D1、D2和整流桥DB内部交流两输入端对地的两个二极管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产生的脉动直流电压通过R73、R14分压的电压维持Q11导通,Q11集电极电压变0, 当正弦波电源电压处于过零点时,Q11因基极电压消失而截止,集电极电压随即升高,在集电极则形成了与电源过零点相同步的方波信号,CPU通过监测该信号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动作指令。
2.14 锅底温度监测电路
加热锅具底部的温度透过微晶玻璃板传至紧贴玻璃板底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该电阻阻值的变化间接反映了加热锅具的温度变化(温度/阻值祥见热敏电阻温度分度表),热敏电阻与R58分压点的电压变化其实反映了热敏电阻阻值的变化,即加热锅具的温度变化, CPU通过监测该电压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动作指令:
(1) 定温功能时,控制加热指令,另被加热物体温度恒定在指定范围内。
(2) 当锅具温度高于220℃时,加热立即停止, 并报知信息(祥见故障代码表)。
(3) 当锅具空烧时, 加热立即停止, 并报知信息(祥见故障代码表)。
(4) 当热敏电阻开路或短路时, 发出不启动指令,并报知相关的信息(祥见故障代码表)。

2.15 IGBT温度监测电路
IGBT产生的温度透过散热片传至紧贴其上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TH,该电阻阻值的变化间接反映了IGBT的温度变化(温度/阻值祥见热敏电阻温度分度表),热敏电阻与R59分压点的电压变化其实反映了热敏电阻阻值的变化,即IGBT的温度变化, CPU通过监测该电压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动作指令:
(1) IGBT结温高于85℃时,调整PWM的输出,令IGBT结温≤85℃。
(2) 当IGBT结温由于某原因(例如散热系统故障)而高于95℃时, 加热立即停止, 并报知信息(祥见故障代码表)。
(3) 当热敏电阻TH开路或短路时, 发出不启动指令,并报知相关的信息(祥见故障代码表)。
(4) 关机时如IGBT温度>50℃,CPU发出风扇继续运转指令,直至温度50℃, 风扇停转;风扇延时运转期间,按1次关机键,可关闭风扇)。
(5) 电磁炉刚启动时,当测得环境温度<0℃,CPU调用低温监测模式加热1分钟, 1分钟后再转用正常监测模式,防止电路零件因低温偏离标准值造成电路参数改变而损坏电磁炉。

2.16 散热系统
将IGBT及整流器DB紧贴于散热片上,利用风扇运转通过电磁炉进、出风口形成的气流将散热片上的热及线盘L1等零件工作时产生的热、加热锅具辐射进电磁炉内的热排出电磁炉外。
CPU发出风扇运转指令时,15脚输出高电平,电压通过R5送至Q5基极,Q5饱和导通,VCC电流流过风扇、Q5至地,风扇运转; CPU发出风扇停转指令时,15脚输出低电平,Q5截止,风扇因没有电流流过而停转。

2.17 主电源
AC220V 50/60Hz电源经保险丝FUSE,再通过由CY1、CY2、C1、共模线圈L1组成的滤波电路(针对EMC传导问题而设置,祥见注解),再通过电流互感器至桥式整流器DB,产生的脉动直流电压通过扼流线圈提供给主回路使用;AC1、AC2两端电压除送至辅助电源使用外,另外还通过印于PCB板上的保险线P.F.送至D1、D2整流得到脉动直流电压作检测用途。
注解 : 由于中国大陆目前并未提出电磁炉须作强制性电磁兼容(EMC)认证,基于成本原因,内销产品大部分没有将CY1、CY2装上,L1用跳线取代,但基本上不影响电磁炉使用性能。

2.18辅助电源
AC220V 50/60Hz电压接入变压器初级线圈,次级两绕组分别产生13.5V和23V交流电压。
13.5V交流电压由D3~D6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整流、C37滤波,在C37上获得的直流电压VCC除供给散热风扇使用外,还经由IC1三端稳压IC稳压、C38滤波,产生 5V电压供控制电路使用。
23V交流电压由D7~D10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整流、 C34滤波后, 再通过由Q4、R7、ZD1、C35、C36组成的串联型稳压滤波电路,产生 22V电压供IC2和IGBT激励电路使用。

2.19 报警电路
电磁炉发出报知响声时,CPU14脚输出幅度为5V、频率3.8KHz的脉冲信号电压至蜂鸣器ZD,令ZD发出报知响声。 三,故障维修
458系列须然机种较多,且功能复杂,但不同的机种其主控电路原理一样,区别只是零件参数的差异及CPU程序不同而己。电路的各项测控主要由一块8位4K内存的单片机组成,外围线路简单且零件极少,并设有故障报警功能,故电路可靠性高,维修容易,维修时根据故障报警指示,对应检修相关单元电路,大部分均可轻易解决。

3.2 主板检测标准
由于电磁炉工作时,主回路工作在高压、大电流状态中,所以对电路检查时必须将线盘(L1)断开不接,否则极容易在测试时因仪器接入而改变了电路参数造成烧机。接上线盘试机前,应根据3.2.1>对主板各点作测试后,一切符合才进行。


美的电磁炉电路图.

美的电磁炉电路图如下:TM-S1-01A型电路原理图:TM-S1-01D型电路原理图ST2118型电路原理图电磁炉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厨房电器,当电磁炉在正常工作时,由整流电路将50Hz的交流电压变成直流电压,再经过控制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成频率为20-40KHz的高频电压,电磁炉线圈盘上就会产生交变磁场在锅具底部反复切割变化,使锅具底部产生环状电流(涡流),并利用小电阻大电流的短路热效应产生热量直接使锅底迅速发热,然后再加热器具内的东西。这种振荡生热的加热方式,能减少热量传递的中间环节,大大提高制热效率。

已知三相电动机功率5kw,电压380v,求电流 求完整计算公式。谢谢

三相电动机功率5kw,电压380v,电流为9.4A。由三相电机公式:P=1.732UIcosΦ得电流I=P/1.732UcosΦ=5/1.732/0.38/0.8=5/0.53=9.4A,cosΦ为0.8。电压为380V。扩展资料:影响电流的内部因素:导线自身的属性是影响电缆载流量的内部因素,增大线芯面积、采用高导电材料、采用耐高温导热性能好的绝缘材料、减少接触电阻等等都可以提高电缆载流量。1、增大线芯面积提高电缆载流量线芯面积与载流量呈正相关,通常安全载流量铜线为5~8A/mm2,铝线为3~5A/mm2。2、采用高导电材料提高电缆载流量如采用铜线替换铝线,同等规格下能提升30%载流量。在某些高要求场合甚至使用银线。3、采用耐高温导热性能好的绝缘材料提高电缆载流量虽然绝缘材料耐温能达到100℃以上,但通常考虑实际敷设条件及安全,都会降低允许使用温度,这在各个国家规定是不同的。电流三大效应:1、热效应导体通电时会发热,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热效应。例如:比较熟悉的焦耳定律:是定量说明传导电流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定律。2、磁效应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发现:任何通有电流的导线,都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3、化学效应电的化学效应主要是电流中的带电粒子参与而使得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中的电解水或电镀等都是电流的化学效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缆载流量

电磁炉电源模块接线

电磁炉电源模块一般有两路输出,一路5V,一路18V,加上地线一共接三根线。电磁炉板上的元件如果不是出现击穿短路,拆不拆无所谓,出现击穿短路的就要拆除。电源模块接入方法很简单,就是找到电脑板上的5V电源点和18V电源点,直接与电源模块的5V输出和18V输出分别连接,再接上模块的地线和电脑板的地线就行了。18V电源点图上标得很清楚,就是J6跳线,5V电源点图上没看到,还得自己仔细找。


电磁炉万能电源模块怎么接

接线方法:转换开关输入接电源火线,火线输出接交流接触器线圈A1,线圈A2接零线。交流接触器主回路控制电磁炉。万能开关的触点容量通常是很小的,不可以直接驱动电磁炉。需要加装交流接触器进行扩容。扩展资料:以最新技术及最安全的锂聚合物电芯生产出的最高质量安全品质的万能电源,将电量储存在蓄电池电芯中,更高更快的将电量传输到电子设备。随时实现可随充随用,边打边充.方便快捷,安全保护的优点,相比其他移动电源产品,安全性做到了最高. 不同种类移动电源核心部件,简要的来说有两部分,一是存储电量的介质,而是把其他能量转化成电量的介质。电源模块是可以直接贴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电源供应器,其特点是可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微处理器、存储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PGA) 及其他数字或模拟负载提供供电。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源模块

电磁炉的电路图

类似的电磁炉的电路图纸:
http://www.cndzz.com/info/2060-1.htm
http://www.go-gddq.com/show.aspx?id=406477&cid=407
http://www.go-gddq.com/show.aspx?id=406477&cid=407
http://www.go-gddq.com/show.aspx?page=2id=406477cid=407

电磁炉电路板简单维修方法
一、电路板烧IGBT或保险丝的维修程序 电流保险丝或IGBT烧坏,不能马上换上该零件,必须确认下列其它零件是在正常状态时才能进行更换,否则,IGBT和保险丝又会烧坏。

1.目视电流保险丝是否烧断

2.检测IGBT是否击穿:

用万用表二极管档测量IGBT的“E”;“C”;“G”三极间是否击穿。

A:“E”极与“G”极;“C”极与“G”极,正反测试均不导通(正常)。

B:万用表红笔接”E“极,黑笔接“C”极有0.4V左右的电压降(型号为GT40T101三极全不通)。

3.测量互感器是否断脚,正常状态如下:

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互感器次级电阻约80Ω;初极为0Ω。

4.整流桥是否正常(用万用表二极管档测试):

A:万用表红笔接“-”,黑笔接“+”有0.9V左右的电压降,调反无显示。

B:万用表红笔接“-”,黑笔分别接两个输入端均有0.5V左右的电压降,调反无显示。

C:万用表黑笔接“+”,红笔分别接两个输入端均有0.5V左右的电压降,调反无显示。

5.检查电容C301;C302;C303;是否受热损坏。(如果损坏已变形或烧熔)

6.检测芯片8316是否击穿:

测量方法:用万用表测量8316引脚,要求1和2;1和4;7和2;7和4之间不能短路。

7.IGBT处热敏开关绝缘保护是否损坏。按键动作不良的检测测量CPU口线是否击穿:

二、按键动作不良

用万用表二极管档测量CPU极与接地端,均有0.7V左右的电压降,万用表红笔接“地”;黑笔接“CPU每一极口线”。否则,说明CPU口线击穿。

三、功率不能达到到要求

1.线圈盘短路:测试线圈盘的电感量:PSD系数为L=157±5μH,PD系列为L=140±5μH。

2.锅具与线圈盘距离是否正常。

3.锅具是否是指定的锅具。

四、检查各元气件是否松动,是否齐全。

装配后不良状况的检查:

1.不加热:检查互感器是否断脚。

2.插电后长鸣:检查温度开关端子是否接插良好。

3.无法开机:检查热敏电阻端子是否接插良好。

4.无小物检知(不报警):检查电阻R301~R307是否正常。

R301~R302为68KΩ

R303~R306为130KΩ

R307为3.0KΩ

5.风扇不转;检查三极管Q2是否烧坏。(一般烧坏三极管引脚跟部已发黄;也可用万用表二极管档测量)


电磁炉电路图及使用配件介绍

自从电磁炉流行起来以后不少人就开始研究起电磁炉了,不同品牌的电磁炉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大致的构造都是一样的,了解电路图以后更清楚电磁炉的发热原理,另外在本篇文章中也会提到电磁炉需要配什么样的锅等问题,一起来看看吧。 一、电磁炉电路图 当一个回路线圈通予电流时,其效果相当于磁铁棒。因此线圈面有磁场N-S极的产生,亦即有磁通量穿越。若所使用的电源为交流电,线圈的磁极和穿越回路面的磁通量都会产生变化。 当有一导磁性金属面放置于回路线圈上方时,此时金属面就会感应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铁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 要使感应电流越大,则穿越金属面的磁通变化量也就要越大,当然磁场强度也就要越强。这样一来,原先通过交流电的线圈就需要越多匝数缠绕在一起。 因为使用高强度的磁场感应,所以炉面没有电流产生,因此在烹煮食物时炉面不会产生高温,现在非山寨版的电磁炉炉面都是使用了能耐高温的黑晶板,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烹煮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因为黑晶板会与锅具接触,会局部产生高温,所以在加热后的一段时间里,不要触摸炉面,以防烫伤。 二、电磁炉配件 电磁炉主要有两大部分构成:电子线路部分及结构性包装部分。 1、电子线路部分包括: 功率板、主机板、灯板(操控显示板)、线圈盘及热敏支架、风扇马达等。 2、结构性包装部分包括: 瓷板(新型电磁炉有用玻璃面板)、塑胶上下盖、风扇叶、风扇支架、电源线、说明书、功率贴纸、操作胶片、合格证、塑胶袋、防震泡沫、彩盒、条码、卡通箱。 (1)陶瓷板:进口高级耐热晶化陶瓷板。 (2)高压主基板:构成主电流回路。 (3)低压主基板:电脑控制功能。 (4)LED线路板:显示工作状态和传递操作指令。 (5)线盘:将高频交变电流转换成交变磁场(PAN)。 (6)风扇组件:散热辅助元件(FAN)。 (7)IGBT:通过低电流信号、控制大电流的通断(IGBT)。 (8)桥式整流块: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BD101)。 (9)热敏电阻件:将热量信号传递到控制电路。 (10)热开关组件:感应IGBT工作温度,从而保护IGBT由于过热损坏。 三、电磁炉用什么锅 电磁炉一般用的锅材质最好是铁的、不锈钢的、搪瓷的等等,直径在11CM以上底部平整最好;一般铝、合金、铜、陶瓷、玻璃、塑料、木头等都不可以用。放在电磁炉上的锅含铁量越多越好,锅的直径越来越好。而且,好的电磁炉,如果锅没有放正确,它会发出警报声的。 并非只有铁磁性金属器皿可以利用交流磁场加热,但只有铁磁性金属器皿情况下能量转换效率足够高,所产生的热力、温度足以作煮食用。因为铁磁性金属器皿的磁导率较高,有较浅的趋肤深度,在交流下因为趋肤效应,可以让高频电流流过的横切面积减少,等效电阻较大,有利于依靠涡流加热。若用非铁磁性金属器皿的话效率会低至不足作煮食用途。 所谓“铁磁性金属”是指可以磁化的金属,简单来说就是可以被磁石所吸引的金属,主要的金属有铁、钴、镍。一般钢或铁制的器皿就可以。日常生活中,绝大部份的不锈钢也适用于电磁炉,传统的陶瓷瓦煲并不适用,一般的铝制锅具也不适用。搪瓷器皿是由铁器皿外包搪瓷而成,因此可用于电磁炉。 电磁炉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 厨房电器 产品,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相信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对电磁炉电路图以及使用配件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一定能够帮助到你。

电磁炉的电路图

  了解电磁炉加热原理还是很有好处的,一是会有一些安全意识,二是万一出现什么故障也知道其中的一些端倪。现在电磁炉的实用已经很普及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看看电磁炉加热原理,也可以通过电磁炉电路图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电磁炉介绍   电磁炉又被称为电磁灶,第一台家用电磁炉1957年诞生于德国。1972年,美国开始生产电磁炉,20世纪80年代初电磁炉在欧美及日本开始热销。电磁炉附有温度控制器,可防过热,省电又安全。   电磁炉加热原理   电磁炉其实采用磁场感应涡流加热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通过含铁质锅底部的时候,就会产生无数的小涡流,铁锅本身就会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加热锅内的食物,这就是整个过程的工作原理。   在电磁炉运作过程中,开始的交流电压转换成了直流电压,在经过高频电力转换装置使直流电变为超过音频的高频交流电,这种转换的感应加热线圈,由此变成了产生了磁场,磁力线穿透灶台的陶瓷台板而作用于金属锅,这样锅里的实物就能被加热了。   好的电磁炉安全、节能省电、环保,但是在使用的时候还是要有一些要注意的问题,使用的'时候认真的看说明书,再使用完之后,只好还是放置好。      电磁炉具有升温快、热效率高、无明火、无烟尘、无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热辐射、体积小巧、安全性好和外观美观等优点,能完成家庭的绝大多数烹饪任务。   电磁炉结构   电磁炉又名电磁灶,是现代厨房革命的产物,它无需明火或传导式加热而让热直接在锅底产生,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是一种高效节能厨具,完全区别于传统所有的有火或无火传导加热厨具。 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成的电气烹饪器具。由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即励磁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部分组成。   电磁炉主要有两大部分构成:一是能够产生高频交变磁场电子线路系统(含电磁炉线圈盘);二是用于固定电子线路系统,并承载锅具的结构性外壳(含能承受高温和冷热急变的炉面板)。   (1)电子线路系统包括:功率板、主机板、灯板(操控显示板)、温控、线圈盘及热敏支架、风机、电源线等。   (2)结构性外壳包括:炉面板(瓷板、黑晶板)、塑胶上下盖等;   (3)说明书、功率贴纸、操作胶片、合格证、塑胶袋、防震泡沫、包装盒、条码、卡通箱。   1、炉面板:用于承载锅具,有进口和国产,国产A、B级已能满足使用要求。   2、高压主基板:构成主电流回路。   3、低压主基板:用于电脑控制功能。   4、LED线路板:显示工作状态和传递操作指令。   5、线盘:将高频交变电流转换成交变磁场(PAN)。   6、风扇组件:散热辅助元件(FAN),降低炉内元器件温度。   7、IGBT:俗称功率管,通过低电流信号、控制大电流的通断(IGBT)。   8、桥式整流块: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BD101)。   9、热敏电阻件:将热量信号传递到控制电路。   10、热开关组件:感应IGBT工作温度,从而保护IGBT由于过热损坏

上一篇:iphone手机报价

下一篇:n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