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桓公知士(古文翻译)
齐桓公打算尊封管仲,向群臣下令说:“我打算尊管仲为“仲父(把他当父辈对待)”。赞成的人站到门的左边,反对的人站到门的右边。”东郭牙却到门中间站着。齐桓公说:“我要尊封管仲为仲父,并下令说:‘赞成的站到左边,反对的站到右边。’现在你为什么站到门中间呢?”东郭牙说:“以管仲的智慧,他能谋划(称霸)天下吗?”齐桓公说:“他能。”“以管仲的决断,他敢做大事吗?”齐桓公说:“他敢。”东郭牙说:“您知道他的智慧能够谋取天下,他的决断敢做大事,您就把国家的政权交给他。以他的才能,借您的基础来治理齐国,不是很危险吗(指篡位)?”齐桓公说:“说的好。”于是让隰朋治理朝内、管仲治理朝外相互辅助。
----------------《韩非子·外诸说左下》
2. 文言文管仲荐相的概述
仲父您的病,更加沉重了,国内百姓都已 经无法避讳这件事,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 呢?”管仲回答说:“以前我尽心竭力,还 不能知道可以托付国家的人选,如今重病 ,命在旦夕,我怎么能说得出呢?” 齐桓 公说:“这是国家大事,希望仲父您指点 我啊。”管仲恭敬地回答,说:“您打算让 谁担任宰相呢?” 他对于国政,细枝末节不去过问;他对于 事物,分外的不去了解;对于人,不刻意 去找小毛病。一定要我推荐宰相人选的话 ,那么隰朋是合适的。”
管仲回答说:“以前我尽心竭力, 还不能知道可以托付国家的人选,如 今重病,命在旦夕,我怎么能说得出 呢?” 齐桓公说:“这是国家大事,希 望仲父您指点我啊。”
管仲恭敬地回答,说:“您打算让 谁担任宰相呢?” 齐桓公说;“鲍叔牙 可以吗?”
管仲回答说:“不行。我和鲍叔牙 交情很好,鲍叔牙的为人清正廉洁, 刚直不阿,看到不像自己(那样正 直)的人,便不去接近人家;一旦听 到别人的过错,一辈子也不能忘记。 ”齐桓公说:“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 可以吗?”管仲回答说:“隰朋的为 人,对胜过自己的人贤人追羡不已, 对赶不上自己的人则劝勉不息,(常 常)以自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对赶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 翻译[第十四课]
不上自己的人表示同情;他对于国 政,细枝末节不去过问;他对于事 物,分外的不去了解;对于人,不刻 意去找小毛病。一定要我推荐宰相人 选的话,那么隰朋是合适的。”
3. 管仲贵公文言文翻译
从前,古代圣王治理天下,必定把公心摆在第一位,只要出于公心,天下就太平了。太平是由公心得来的。
(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为鲁国国君),将要赴任时,(向父亲)请教用来治理鲁国的方略,周公说:"(为政要考虑)利民而不要(只考虑)利己。"楚人遗失了弓箭却不肯去寻找,他说:"楚国人遗失了弓箭,(必是)楚国人得到它,又何必去找它呢?"孔子听到这话,说:"去掉'荆楚'这一国别就好了。"老聃听到孔子的话,说:"去掉'人'这一限制就好了。"所以说老聃才是最具有公心的人。天地够伟大了,生育了万物,而不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子女;使万物生长,而不把它们据为己有,万物都蒙受天地的恩泽,享受天地的利益,却不知道这些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三皇五帝的德政。
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去问候他,说:"仲父您的病,更加沉重了,国内百姓都已经无法避讳这件事,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
管仲回答说:"以前我尽心竭力,还不能知道可以托付国家的人选,如今重病,命在旦夕,我怎么能说得出呢?" 齐桓公说:"这是国家大事,希望仲父您指点我啊。"
管仲恭敬地回答,说:"您打算让谁担任宰相呢?" 齐桓公说;"鲍叔牙可以吗?"
管仲回答说:"不行。我和鲍叔牙交情很好,鲍叔牙的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到不像自己(那样正直)的人,便不去接近人家;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一辈子也不能忘记。"齐桓公说:"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可以吗?"管仲回答说:"隰朋的为人,对胜过自己的人贤人追羡不已,对赶不上自己的人则劝勉不息,(常常)以自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对赶不上自己的人表示同情;他对于国政,细枝末节不去过问;他对于事物,分外的不去了解;对于人,不刻意去找小毛病。一定要我推荐宰相人选的话,那么隰朋是合适的。"一国的宰相,可是个大官。当大官的人,不要只看小事,不要耍小聪明。所以说大工匠只注意总体设计,而不亲自挥斧弄凿;大厨师只着意调和五味,而不亲自拨弄锅碗瓢盏;大勇士只指挥战斗,而不亲自临阵斗殴,正义的军队只征讨叛逆而不骚扰百姓。齐桓公厉行公正;摒弃个人爱憎,重用(同自己有仇的)的管仲,终成五霸之首;而齐桓公徇私情呵护自己所爱,任用谄谀之人竖刀,以至死后尸身腐烂得蛆都爬了出来还不得下葬。
人小的时候愚笨,长大了就有了智慧。所以,聪明了却用私情,还不如愚笨却出以公心。天天喝醉了还想穿戴整齐,利欲熏心还想出以公道,贪婪暴戾还想成就王道,就是舜都不能做到。(何况凡人呢!)
4. 文言文《韩非子》中“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
管仲得了病,齐桓公去问候他。
桓公说:“仲父的病情加重,全国的人都知道了,我将把国事托付给谁呢?”管仲回答说:“过去我尽心竭力,尚且没能够了解这事,现在我病重活不多久了,我能说什么?”桓公说:“这是大事,希望仲父教诲我。”管仲恭敬地同意了,说:“您打算让谁做国相?”桓公说:“鲍叔牙可以吗?”管仲说:“不可以。
我与鲍叔牙是要好的朋友。鲍叔牙为人清廉正派,看比不上自己的人就不亲近他;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就会一辈子不忘记。
不得已的话,隰朋可以吗?隰朋为人,把比自己更好的人记在心里,模仿他们。向各方面不如自己的人求教,以自己之德比不上皇帝而感到羞耻,同情比不上自己的人;它对于国家,不是事无巨细,样样过问;他对于事物,有的就不去了解;他对于人,有的就不去接见。
不得已的话,那么可以选用隰朋。”国相是很大的官位,身处大官位的人,不应该在小的方面苛求,不应该在小事上动脑筋。
所以说,技术高超的木匠不亲自砍削,技术高超的厨师不亲自摆设餐器,大勇的人不亲自参加战斗,正义之师不做不合道义的事情。齐桓公执行公道,舍弃私怨,任用了管仲,所以成为“五霸”之首;不执行公道,偏袒所爱之人,任用了竖刁,所以死后蛆虫从尸体中随尸水流出在户外。
5. 求管仲遗言文言原文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将何以教寡人?”
管仲曰:“齐鄙人有谚曰:‘居者无载,行者无埋。’今臣将有远行,胡可以问?
桓公曰:“愿仲父之无让也。”
管仲对曰:“愿君之远易牙、竖刀、常之巫、卫公子启方。
公曰:“易牙烹其子犹尚可疑邪?”
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公又曰:“竖刀自宫以近寡人,犹尚可疑邪?”
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其身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公又曰:“常之巫审於死生,能去苛病,犹尚可疑邪?”
管仲对曰:“死生,命也。苛病,失也。君不任其命、守其本。而敢归巫,彼将以此无不为也。”公又曰:“卫公子启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哭,犹尚可疑邪?”
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父也,其父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公曰:“诺。
管仲死,尽逐之。食不甘,宫不治,苛病起,朝不肃。居三年
公曰:“仲父不亦过乎!孰谓仲父尽之乎!”於是皆复召而反。
明年,公有病,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
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矫以公令。
有一妇人逾垣入,至公所。公曰:“我欲食。” 妇人曰:“吾无所得。”
公又曰:“我欲饮。”妇人曰:“吾无所得。”公曰:“何故?”
对曰:“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乱塞高墙,不通人,故无所得。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下卫。”
公慨焉叹,涕出曰:“嗟乎!圣人之所见,岂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以见仲父衣乎?”
蒙袂而绝乎寿宫。虫流出於户,上盖以杨门之扇,三月不葬。
此不卒听管仲之言桓公非轻难而恶管子也,无由接见也。
无由接,固却其忠言,而爱其所尊贵也。《吕氏春秋》
6. 求翻译 古文
有臣向齐恒公议事,恒公说:把它告诉仲父(管仲)吧
又有臣来,恒公还是说把它告诉仲父(管仲)吧,如此三次。
在旁边的人说:第一次告诉仲父,第二次还是告诉仲父,当君主真容易呀。
恒公说:我没有得到仲父辅佐时难,现在已经得到了仲父,难道还能不容易么?
所以当君主的奔劳于寻求人才,安逸于得到贤能的人。舜任用许多贤者,自己并不做什么,然而天下却治理的很好。汤文王任用伊、吕,成王用周、邵。所以他们不用刑罚,不举兵伐,就是因为这些贤人。恒公用的管仲就有些不足了,所以只能称霸,而不能成为王。所以孔子说:管仲的才能太小了。幸亏遇到了恒公,可惜恒公没有成为王。至于英明的君主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所用的都是有大才能的人。有诗说: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就是说这个。
公季成给魏文候说:田子方虽然也是圣贤之人,但不像您是有封地的君主,您常常和他不拘礼节,假如再遇到比他更好的贤者,您又该如何呢?
文候说:像子方这样的人,并不是你说的。子方是仁人,仁人是国家的宝,智士是国家之器,博学通达者,一国之尊,所以一个国家有了仁人,那么众臣就不会再有争议。国家有了智士,就没有邻邦的忧患。国家有了博通之人,那么地位也就更稳固,并不是成你说的这样的。
公季成听后自已退到城外三日以请罪。
个人观点,许多地方直译不通,只能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