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除,辟,判,擢,拔在文言文中都是什么意思,区别在哪
bá①拔起;抽出。
《垓下之战》:“力拔山兮气盖世。”《鸿门宴》:“项庄拔剑起舞。”
②选拔;提拔。《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③突出;超出。
《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④攻下;攻取。
《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萃】1.指才能突出。
《三国志·蜀书·蒋琬传》:“琬出类拔,处群僚之右。”2.指唐代破格考核授予官职制度.《新唐书·选举志下》:“选未满而试文三篇,谓之宏辞,试判三条,谓之拔,中者即授官。”
【拔茅】指引荐推举。【拔薤】比喻铲除豪 ... 族。
苏轼《和方南圭寄迓周文之》:“拔已观贤守政,摘蔬聊慰故人心。”【拔尤】选拔超众的人才。
2. 除,辟,判,擢,拔在文言文中都是什么意思,区别在哪
bá
①拔起;抽出。《垓下之战》:“力拔山兮气盖世。”《鸿门宴》:“项庄拔剑起舞。”
②选拔;提拔。《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③突出;超出。《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④攻下;攻取。《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拔萃】1.指才能突出。《三国志·蜀书·蒋琬传》:“琬出类拔,处群僚之右。”2.指唐代破格考核授予官职制度.《新唐书·选举志下》:“选未满而试文三篇,谓之宏辞,试判三条,谓之拔,中者即授官。”
【拔茅】指引荐推举。
【拔薤】比喻铲除豪 ... 族。苏轼《和方南圭寄迓周文之》:“拔已观贤守政,摘蔬聊慰故人心。”
【拔尤】选拔超众的人才.
3. 文言文的翻译
苏轼传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人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又怎会不和范滂的母亲一样深明大义呢?”成年后,苏轼博通经学史学,写文章每天能写数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著作。不久又读《庄子》,叹道:“我当初有一些自己的见地,但总说不出来,今日读到这本书,发现这本书真是深得我心啊。”嘉佑二年,参加礼部主持的科考。当时社会上崇尚诡谲不合正道的文风,主考官欧阳修希望能(通过主持考试选人的方式来)挽救这种弊病,看见苏轼的《刑赏忠厚论》时,非常惊喜,乃想评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而以“《春秋》对义”一文(这篇反而是曾巩的文章)为第一。后参加殿试,中乙科。后苏轼通过写信的方式见到了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当避开此人,好让他出人头地。”听说这句话的人一开始只当是欧阳修的戏言而不信,后来才终于信服。
4. 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意思
1. 濯 [zhuó]
濯 [zhuó]
〈动〉
〈形〉
光明的样子 [clear]
钩膺濯濯。——《诗·大雅·崧高》
又如:濯秀(明净秀丽)
盛大 [grand]
王公伊濯。——《诗·大雅·文王有声》
颂声灵,赫而濯。——《清史稿》
(形声。从水,翟( dí)声。本义:洗)
同本义 [wash]
濯,洒也。——《广雅》
视壶濯及豆笾。——《仪礼·特牲礼》。注:“溉也。”
王乃淳濯飨醴。——《国语·周语》。注:“洗也。”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楚辞·渔父》
可以濯罍。——《诗·大雅·泂酌》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韩愈《石鼓歌》
濯清莲而不妖。(清莲,清净的水。妖:妖艳,妖媚。)——宋· 周敦颐《爱莲说》
又如:濯缨(洗涤帽带。指避世隐居或清高自守);濯磨(洗涤磨炼,以求上进);濯足(本谓洗去脚污。后以濯足比喻清除世尘,保持高洁);濯沐(洗涤)
涤除罪恶 [purify]
今上位者,洒濯其心,壹以待人,轨度其信,可明征也。——《左传》
淋;浇 [sprinkle]
大雨之中,城上军士都濯得眼不能开,头不能仰。——《荡冠志》
通“擢”。拔引[pull;extract]
以濯船为黄头郎。——《汉书·邓通传》
濯鹢牛首。——司马相如《上林赋》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