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亮熙

时间:2023-12-14 19:08:30编辑:分享君

赵亮熙的个人简介

赵亮熙(?―约1905),字寅臣,四川宜宾人。咸丰十年(1860)进士,分入工部,因没有空缺,一直不能补职,人谓之“苦守寒窑王宝钏。”直到咸丰十八年(1868)才补主事,后升员外郎。曾多次以部郎身份为主考官。光绪十八年(1892)外放...

人物资料

赵亮熙(?―约1905),字寅臣,四川宜宾人。咸丰十年(1860)进士,分入工部,因没有空缺,一直不能补职,人谓之“苦守寒窑王宝钏。”直到咸丰十八年(1868)才补主事,后升员外郎。曾多次以部郎身份为主考官。光绪十八年(1892)外放处州任知府,七月到任。第二年调知台州。三年后,即光绪二十二年(1896)八月,台州知府任满,再次调处州任知府。

处事风格

赵亮熙“性刚直,风裁峻整,果毅有为”,文牍案卷必亲自披阅。处理政务只求合乎情理,不拘泥于现成的惯例。传说他审理案件常常不在府署大堂上,而在府衙前面的广场上公开审判,起到警示、劝诫、教化作用。他常常穿着便服,不带随从,一个人走街串巷,了解民情。“遇勤苦者,辄加奖恤”。民间传说,某天,他在厦河门外铜牌桥边见到一块地的毛芋长得特别好,便询问正在地里劳作的那位农民,听了农民勤劳耕作、细心管理的介绍,便赏了他两块银元。有个郊外的农民,每天一早挑柴进城卖,卖了柴挑一担粪肥回去,常常被赵知府碰到,每次都赏给他几文钱。这些事不胫而走,传为佳话。

赵亮熙关注教育,每逢书院课考,他把生员召集到府署,关门让每人写两篇文章、一首诗,第二天早晨交卷,他亲自校阅批改,评定等级次第。他劝勉生员“力学必以敦品笃行为先。训诲勤恳,无异父师之诏子弟焉。”处州距离省城遥远,每逢“宾兴”――清朝惯例,地方官设宴招待赴省应乡试的士人,一些贫穷的读书人,因没有路费,不能去赶考。赵亮熙设法为他们多筹路费,设宴为所有赴考之士饯行,“礼貌有加,士气咸奋”,增强了考生的信心和勇气。

赵亮熙“操守清廉,爱才若渴,”但是“严于嫉恶,见人稍不循礼法,”就当面斥责毫不宽容,因此,人们都忌惮他的威严。他管束和治理府中吏胥十分严厉,使得“蠹役奸胥望风敛迹。”

上一篇:巴神合同反脑残条款曝光

下一篇:富氧膜制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