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瑜

时间:2023-12-17 12:45:01编辑:分享君

赵世瑜的个人简介

赵世瑜,出生于1959年8月,四川成都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乡土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代表作有《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全传》,《腐朽与神奇:清代城市生活长卷》等。先后获得第五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研究类)、第二届韩中青年学术奖等奖项。

赵世瑜 - 简介

赵世瑜,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乡土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出生于1959年8月,四川成都人。1982年2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和文学博士。1996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文学(民俗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史、民间文化史。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民俗研究》编委。

赵世瑜 - 主要兼职工作

兼任《史学理论研究》、《史学月刊》、《史林》、《民俗研究》、《中国历史学年鉴》等刊物编委,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第6、7届海淀区政协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材首批培养人选、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赵世瑜 - 代表作品

著作

《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全传》,古林文史出版社。
《腐朽与神奇:清代城市生活长卷》,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
《吏与中国传统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文化地理概说》,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想的早期发展,1918-1937》,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狂欢与日常――明清时期的庙会与民间文化》,三联书店2002年版。

译著

《剑桥插图本中国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
《神圣罗马帝国》,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欧洲史学新方向》,华夏出版社1986年版。

论文

《寺庙宫观与明清中西文化冲突》,《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4期。
《明清时期华北庙会研究》,《历史研究》1992年第5期。
《论中国传统庙会的狂欢精神》,《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社会史: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5期。
《国家正祀与民间信仰的互动――以明清京师的顶与东岳庙为个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明清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概说》,《史学月刊》2001年第2期。
《鲁班会:清至民国初北京的祭祀组织与行业组织》,《清史研究》2001年第1期。
《黑山会的故事:明清宦官政治与民间社会》,《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
《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
《传说?历史?历史记忆》,《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分水之争:公共资源与乡土社会的权利与象征》,《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Town and Country Representation as seen in Temple Fairs ,in Town and Country in China ,palgrave ,2002.
" Birthday Of The Sun ": Historical Memory in Southeastern Coastal China Of The CHongzhen Emperor’s Death ,in Time,Temporality,and Imperial Transition,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5

赵世瑜 - 主要成果

“明清华北庙会研究”(《历史研究》1992年第5期)
“论中国传统庙会的狂欢精神”(《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一个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选择: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中的顾颉刚与周作人”(《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第2期)
“江绍原与中国现代早期的民俗学”(《民俗研究》1998年第1期)
“庙会与明清以来的城乡关系”(《清史研究》1997年第4期)
“黄石与中国现代早期的民俗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中国现代民俗学初创时期的多学科参与”(《民间文学论坛》1998年第2期)
“国家正祀与民间信仰的互动――以明清京师的东岳庙与各顶的关系为个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明清华北的社与社火――关于地缘组织、仪式表演以及二者的关系”(《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3期)等。

赵世瑜 - 所获奖项

先后获得第五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研究类)、第二届韩中青年学术奖等奖项。

赵世瑜 - 谈民俗学与历史学

民俗学和历史学相联系的地方,在于它们都是一种有关传承的学问。钟先生以前曾强调过,民俗学不是古代学,而是现代学。但是我觉得民俗学虽然不是古代学,但它是历史学。这也正是民俗学区别于人类学的地方。它不仅仅要讲民俗事项本身的结构和象征意义,还要讲它是如何传承的。不能传承的事项民俗学是不关注的。
但这种传承又与历史学研究的传承不同。它关注的更多的是生活层面的东西。现在人们生活当中还存在的民俗事项是如何传承下来的,这种传承是如何在具体的事项中展演、实现的。比如一台小戏通过舞台的展演、父子、乡民之间的口耳相传等等方式延续到今天。历史学则关注文化在历史脉络中的演变。历史研究中对制度变化、思想流派等等传承的研究是历时性的,是从古至今的;而民俗学追求传承,是从今天往回看的,在某种意义上是逆时间的,它是以现存的民间文化为直接的切入点。历史学追求最终是一个历史哲学层面的东西,如社会形态、历史的演进是否有规律可循,其发展的推动力是什么,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处于什么阶段等等。不管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都最终要回答这些问题。历史学追求的是“通古今之变”,而民俗学的目的是了解民众的传承文化。民众的生活,这是从这门学科开始创立就认同的研究对象。历史学关注过去的一切:包括帝王将相、典章制度和重大事件,而这些不是民俗学关注的重点。

赵世瑜 - 考察活动

赵世瑜是一位年轻的学界精英,以立论新颖、考察翔实著称,多次应邀为中央领导讲课,是北京乃至华北地区历史研究领域里的领军人物。在博爱县唐村,赵世瑜考察了唐村李自奇墓碑、李氏始祖墓砖、李鹤林故居、王宗岳为李鹤林挂匾处、千载寺旧址,观看了东汉末年徐庶母亲写的千载寺养生残碑和北魏僧惠造像记文物。当唐村的老人们谈到现在还有近一百通千载寺残碑被埋在地下时,赵世瑜说:“要想办法把这些碑挖出来,建一个碑林,让国内外历史研究者都来研究。到那时候,你们的产业结构就会以种田为主转化为以第三产业为主,想不富都不行。”在李立炳的家里,赵世瑜一行观看了李立炳家的堂轴,李精白、普观做中人的地契,《李氏家谱》和李鹤林《太极拳谱》等文物。当看到这些地契都盖有图章时,赵世瑜说:“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要妥善保管。”赵世瑜一行还考察了西关清真寺、月山寺、寨卜昌王氏宗祠等。

上一篇:赵一丹

下一篇:赵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