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树华的个人简介
真树华(1923D1948),原籍福建省浦城县,1923年5月出生于福州一个官宦家庭(其父真尧恭,曾任福建护法军少校参谋、浦城县县长、福建省国民政府财政厅和建设厅专员,省参议会议员)。1935年在福州前山小学毕业后随父到上海就读中学,...基本内容
真树华(1923D1948),原籍福建省浦城县,1923年5月出生于福州一个官宦家庭(其父真尧恭,曾任福建护法军少校参谋、浦城县县长、福建省国民政府财政厅和建设厅专员,省参议会议员)。1935年在福州前山小学毕业后随父到上海就读中学,期间参加声援北京“一二九运动”的罢课斗争。1937年9月回到浦城县立南浦初级中学读书,在闹市创办壁报(名为“街头教室”),宣传抗战救亡。1938年8月考入省立福州中学(时内迁沙县)。1939年10月参加民教工作团到浦城从事民教服务,期间团结一批青年在浦城城关及古楼、枫溪、西乡等边远山乡,自编、自导、自演小话剧、小歌剧、小演唱,宣传抗日救亡斗争。1940年春参与筹建书报社,组织进步青年读书会,并与限制书报社、读书会活动的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进行面对面的斗争。1940年8月结束“民教”后回到省立福州中学继续上学。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撰写文章揭露国民党消极抗战、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行径,并刻印传单广为散发。是年春,在外出散发《驱逐陈仪救福建》小册子时被国民党特务抓捕,押解到三元(今三明)的梅列集中营关押审讯,在其父亲真尧恭四处活动后得以交保释放。但因此被省立福州中学开除,转学到当时内迁顺昌县洋口镇的福州英华中学继续求学,期间潜心攻读进步书刊,调查社会现状,留下了10万余字读书笔记,也记录了他从一个爱国青年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思想轨迹。1943年9月考入福建农学院。其时,福建农学院内迁国民党的战时省会永安。当时的永安荟聚了东南各省的文化名流,号称“东南抗战文化之都”,进步文化活动十分活跃。真树华积极参加抗战文化运动,并与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此后在共产党员简印泉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194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福建农学院支部宣传委员。1947年2月任中共福州第一市委委员兼福建农学院支部书记。期间,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闽浙赣区党委城工部开辟“第二战线”,发动大规模的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运动。真树华悉心协调安排,成功组织福建农学院与福州各学校的学生爱国运动。1947年6月,受城工部派遣回浦城开辟工作,以浦城农业职业学校教师身份为掩护,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打开了浦城革命斗争的新局面。同年9月组建城工部浦城支部,任支部书记。为了筹集革命斗争经费,真树华把任教收入全部捐献给党组织,还从家中“骗取”钱和物资、变卖新婚妻子的首饰等,用于党组织的活动经费。1947年12月调任中共闽浙边地委机关总支书记,随地委机关参加闽北游击区的游击战争。1948年4月因“城工部事件”牵连,在崇安(今武夷山市)游击区受到审查并蒙冤罹难。1956年中共中央重新“城工部事件”后为被错杀的同志平反,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真树华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