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大绶

时间:2023-12-21 17:30:25编辑:分享君

诸大绶的个人简介

诸大绶(1523-1573),字端甫,号南明,汉族,山阴(今绍兴)漓渚人。明代官吏。嘉靖三十五年进士第一,状元,授翰林修撰,预修《承檀笾尽贰妒雷谑德肌罚B肌队览执蟮洹罚蟠悍伦筅偷拢僦晾癫坑沂汤杉媸潭裂浚溱治能玻小吨钗能补贰T棠伦谌战玻吩卮箸贰傲⒊患げ凰妫泄ㄖ薄S胂裘恪⒊潞住⒀铉妗⒅旃凇⑸蛄贰⑶蕖⒘帧⑿煳肌⒙拦馍炔⒑拧霸街惺印薄

详细资料

朝代:明

族裔:汉族

类别:文状元

生卒年:1523~1573

字:端甫号:南明

籍贯(古称):浙江山阴

籍贯(今称):浙江绍兴(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山阴县)

及第时间(中历):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

及第时间(西历):1556年

科别:丙辰科

名次:进士第一人

授官:礼部右侍郎

谥号:文懿

生平

诸大绶自幼聪敏过人,日诵千言,才思敏捷,状貌修伟。一天私塾老师出了一个对子:“泾渭同流,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语音未落,诸大绶应声对道:“炎寒异态,夏则饮水,冬则饮汤。”老师赞叹不已,称他将来必能大魁天下。

诸大绶21岁乡试第二,但会试屡屡不中,他毫不气馁,更加勤奋读书,夺魁时年已34岁,时人早已闻其大名,以为必定年长。诸大绶事亲颇有孝名,登第后,即迎生母、庶母于京邸,精心侍养,并请皇上加恩于生母。归省途中生母病故,按规定不得服本生,遂又上请世宗,破例服阙三年。

嘉靖四十二年(1563),预修《承天大志》,校录《永乐大典》成,升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读。不久任经筵讲官,其讲论技艺超出他人,深得穆宗青睐。大学士徐阶赞道:“诸太史乃真讲官”。嘉靖末年,诸大绶在翰林院供职时,曾设宴招待同乡著名才子徐渭(字文长),可徐渭入夜后许久才来。诸大绶问他为何姗姗来迟,徐渭解释说:“我在一士子家中避雨,看到墙上挂着一轴归有光的文章,此人可称之为今日的欧阳修,我反复诵读,难以离去,所以来迟了。”诸大绶见徐渭如此推重此人,忙命人去那位士子家,卷来归有光的那轴文章,与徐渭一起在灯下诵读。边读边称赞不已,一直读到天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诸大绶向参加会试阅卷的余编修推荐了归有光,并详细介绍他的文章风格,归有光由此得到提拔。隆庆元年(1567),诸大绶升为侍讲学士掌院事。隆庆四年(1570)又升为礼部右侍郎,备受穆宗宠信,因此穆宗去世,诸大绶竟哀毁骨立,形神交瘁致病,卧床不起。万历元年(1573)病故,享年51岁。赠礼部尚书,后追谥文懿。

诸大绶状貌修伟,生性笃实平和,为政三朝,不偏不激,乐于奖掖后进。但其过世太早,时人惋惜。

对师

为官时,曾侍穆宗日讲6年,深得信任。据志书记载,大绶“立朝不激不随,有公辅之望”。为人耿直,体贴民情,尊重乡贤,曾与京中绍兴籍官员通力协作,拯救徐渭出狱,免遭杀戮。大绶卒后,皇上赠吏部尚书,谥文懿。徐渭闻之,泣不成声,即撰写《哀诸尚书辞》一文,赞慕他的为人。诸大绶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山阴诸大绶一举夺魁,成为丙辰文科状元。授翰林院,曾侍穆宗日讲,史载大绶“立朝不激不随,有公辅之望”。与萧勉、陈鹤、杨珂、朱公节、沈练、钱鞭、柳林、徐渭、吕光升等并号“越中十子”,万历元年(1573年)救徐渭出狱。

其实,诸大绶的为人品质与其老师的教诲是分不开的,诸大绶自幼聪慧过人,有一天,塾师在讲如何做人的时候,忽然出了一个上句叫大家对:泾渭同流,清斯濯缨,浊斯濯足;一时间,教师里的学生纷纷议论开了,有的说了半句“大小异形”有的说“长短异形”。这是,一个富家家公子模样的学生站起来说:贫富殊途,穷则无权,豪则无情。说完后洋洋得意的笑了起来,这时,全班只有诸大绶一言不发,正在冥思苦想,他听到这个富家子弟这么一说,气不打一处来,时值炎炎夏日,诸大绶猛喝一口水,脑子中灵光一闪:夏天炎热就喝水,冬天寒冷就要喝汤,我们要饮水思源,老师出句的意思不就是要叫我们辨明清濯,养性修身吗?我不妨这样对:炎寒异态,夏则饮水,冬则饮汤。诸大绶的话音刚落,他的老师脸上顿时绽开了笑容,说,知我者,大绶也!其实,大绶的对句表面上是写知冷晓热,实际上是表明顺应变化、知晓道理的意思,并暗喻饮水思源,饮汤知暖而不忘师恩的真情。与那位只知道权利和金钱的学生相比,难怪其师高兴

墓葬

墓葬嘉庆《山阴县志》载,其墓在城西南三十里漓渚宝寿山九板桥。

著作

《诸文懿公集》

诗词:

谒孔庙

平生常念此心同,何幸亲瞻数仞宫?

身以周流回叔季,道从祖述契洪蒙。

纲常日月明天上,仁义江河沛地中。

仰止殷勤陈涧藻,鄙夫欲叩愧空空。

上一篇:赵令穰

下一篇:中国成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