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嘉敏

时间:2023-12-22 19:02:20编辑:分享君

赵嘉敏的个人简介

赵嘉敏,男,1973年生,东西网创始人、译言网创始人之一。2006年,赵嘉敏、张雷、赵恺三名曾在美国硅谷工作的工程师,正式创办译言网。2007年4月份在中国北京注册译言公司。2009年赵嘉敏辞去译言网CEO职务;2009年12月,创办东西网(dongxi.net)。

赵嘉敏 - 人物简介

2007年5月,34岁的赵嘉敏离开美国Oracle公司回到北京,正式开始译言的创业之路,此时赵嘉敏已经阔别北京7年。赵嘉敏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然后赴美国南加州大学求学,现在拥有运筹学博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2006年12月10日,改版后的译言网正式上线,它的口号是“发现、翻译、阅读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赵嘉敏在译言上的称呼是“拙尘”。

进入译言的首页,看到很多MENU,比如2008北京奥运、戴尔英语奥运翻译大赛和很多兴趣小组。很多的翻译作品都是第一时间的,让人受益和体会到共享和协作的价值。比如汶川大地震中,译言5月14日就翻译国外关于地震方面的手册,并人们在网上自由下载。9月3日Google发布 Chrome ,译言当天就推出Google Chrome实用手册中文版,并提供在线浏览服务。

2007年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从零到百亿:Facebook创业故事》(即《Inside Facebook》,作者是 Karel M. Baloun )让译言名声大振,相信很多人都是通过这本薄薄的册子知道译言和更深入的了解Facebook。赵嘉敏也回忆道:“这本书出版后,译言网的浏览量和注册用户都迅猛增加,但这本书没有赢利。”而2008年的汶川地震时由译言号召集体协作翻译的《地震搜救手册》又使公众了解了译言和译言的Wiki平台,译言网的浏览量和注册用户再一次攀高。

译言有很多著名的译者。张文武就是译言上的高产译者之一,他在译言上的称呼是“铁蜗牛”,是译言最早期的“人肉翻译机”之一。2007年帮助译言把《Inside Facebook》一书印刷出版。后于2008年4月加入译言团队。Lawrence则是译言上受人敬仰而又令人敬畏的翻译高手,被称为“坏翻译终结者”。

对于《从零到百亿:Facebook创业故事》这本书,赵嘉敏回忆说,“我们前后共校对了5遍,因为20多位翻译者对文字、文章风格和质量等问题理解不一样。所以最后我们必须由一个人统稿,保持行文的流畅,逻辑的连贯和文风的统一。其实,统稿的工作量也十分浩大,不比初期的翻译轻松。因为一本书的每章都不是独立的,都是有内在有机联系的。所以,以后如果计划翻译一本书,我们计划只请一位作者翻译,比如列入我们翻译计划的《失控》,我们就确定由某位作者翻译。而汶川大地震中翻译的关于抗震救灾的每本手册都是独立的,互相联系并不大,所以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手册最适合集体协作翻译。”
截止到2008年8月份,译言的注册用户总人数约为4万,搜索引擎带来的流量能占将近一半,其中百度来的流量大于Google。

赵嘉敏 - 人物经历

2009年12月10日凌晨消息,对于被称为互联网盗火者的翻译网站译言来说,今年最后一个月过的很不寻常:先是内容违规关停整改,后是原创始人成为竞争对手。不过随着新版页面曝光,译言涅磐重生的日子似乎已并不遥远。

译言(yeeyan.com),号称是“中文互联网上日更新量最大”的翻译网站。然而进入12月,译言毫无征兆的突然关闭。三天之后才官方才出面上海租车解释称,网站运营涉嫌违规,“译言网需要暂时关闭服务器,并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此后,译言网将首页改成博客形式的临时页面,并借此与用户保持交流。

然而关站远不是译言这个月里唯一的麻烦。12月8日译言发出声明,主旨是对“原班人马另建网站”的传言予以否认。声明中指出有“新站”侵权刊载来自译言社区的内容,且没有标注出处,译言准备就此起诉相关责任人。

对于不知情的用户而言,这个声明有些突兀、令人琢磨不清。

实际上,上述声明中那个让译言恼怒的“新站”,是12月4日凌晨刚刚上线的翻译网站东西网(dongxi.net)。而东西网的创办人之一,正是译言网的创始人,曾经被外界注册香港公司看作是译言网代言人的赵嘉敏。

2006年,赵嘉敏、张雷、赵恺三名曾在美国硅谷工作的工程师,正式创办译言网。2007年4月份在中国北京注册译言公司。

其中赵嘉敏2008年4月开始担任译言网的总经理。据赵嘉敏的描述,他在2008上海租车年下半年开始推动译言商业化进程,到2009年中,基本解决了译言的生存问题,并建立了稳定且持续增长的现金流。

然而一直不为外界所知的是,赵嘉敏今年9月已辞任译言总经理,随后离开译言。据赵嘉敏透露,11月原卫报中文编辑团队已筹划开通群体博客,此后由于域名问题的耽搁,最终东西网赶在译言关停整顿期间上线。

“我们并不想借什么风波炒作或上位,只是在做事情而已”,赵嘉敏称。

有资深译言用户对新浪科技表示,好在双方看起来都比较克制,相信纠纷最终能够得以妥善解决,“译言er(泛指译言用户)现在最关心的是译言何时涅磐重生”。

好消息是,译言的初始投资人、现任总注册香港公司经理陈昊芝昨日对外公布了一张译言新版页面的截图,这张图片显示新版译言的媒体属性更加明显,并加强了新闻速览的地位,整体风格和布局均与国外网站相仿。

陈昊芝表示,译言改版的工作在关停之前已经开始,目前完善工作还在进行当中。

放出截图显然意在证实译言的涅磐正在筹划之中。公开的声明中译言表示正积极准备社区上线,“我们将在短暂休整后与各位亲爱的译言er再次见面”。

赵嘉敏 - 译言网

译言的名字有两层含义:即翻译并传播。翻译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把翻译的东西放在互联网上发布的目的也在于传播思想,沟通理解,更好的阐释和化解文明之间的冲突。
中国互联网的里程碑式的人物keso在自己的博客中也认为,语言仍然是信息共享的一道巨大的鸿沟。因此想要共享知识库和人类的文明,语言便成为一大障碍。《纽约客》的专栏作家詹姆士.索罗维基将Web2.0的核心思想概括为“利用网络来发掘大众智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的是翻译让数字鸿沟变小,让人们增加了解,让世界变平。译言正是基于Web 2.0等开放,共享和集体协作的理念下,发现和翻译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文章和书籍。因为集体协作和译者的价值观相同,所以译言翻译的产品很多,这或许是译言贡献的社会价值所在。

赵嘉敏 - 发展之路

2年半时间,9万个注册用户,5000个译者,3万多篇译文,线上与线下出版的结合,与国际、国内主流媒体的内容合作……译言 (Yeeyan.com)点燃的协作翻译星星之火,是网络世界浮躁与喧闹之上的一片精神净土。标识语”发现、翻译和阅读中外互联网精华 “,凝炼出了译言促进社会知识生产与共享的公益使命,更让这个年轻的平台,赢得了来自用户,市场与同行们一致的敬意。

熟知国内互联网环境的人们,都不难想象作为一个以协作翻译、知识分享为主题的社区,在用户发展和社区建设方面的重重艰难。创始人之一赵嘉敏说”做总比不做好”。也许,这么朴素的一句,恰恰能够概括译言一路行来的坚持与努力。找到适合理念的人群,培养协作习惯,打造协作社区,稳步引入商业项目,接近盈利目标。译言的发展,给所有笃信网络协作价值的人们以希望。

两年多来,译言的社区发展良好。用户中有1/3的高校学生,1/3的公司白领,80%译者年龄在20-30岁之间,此外也不乏一些退休的老年用户参与。每周都有译文发表的用户数量在400-500人之间。

在这些良好的基础之上,译言如何实现自身的商业目标?这个问题既关系到未来网站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牵动关于如何在互联网上实现协作社区商业价值的思考。后者已经远远超越译言一个平台的范畴,而会在更大地范围内对知识社会的网络商业价值实现产生积极地影响。

在译言现阶段给出的答案中,包涵了三个领域:(1)和国外媒体的合作。例如今年译言推出的卫报中文版,既证明了国际主流媒体对社区协作翻译的认可,也为社区在版权基础上的协作翻译开启了崭新的尝试;(2)与国内媒体的内容合作。对新鲜专业的翻译内容的需求大量存在,译言在相关领域的经验和积累,都能确保他们有能力成为优秀的内容提供商。(3)线上与线下内容出版的结合。不过嘉敏强调线下出版的参与主要使是为了推广译言的品牌和增进社会影响力,译言的发展重点还是会放在互联网平台之上。

互联网使得大规模的社会化协作成为可能,嘉敏说,”译言只是刚刚开了个头”。作为开源翻译(open translation)的一份子,译言希望未来自身发展能够更加紧密地和国际创作授权改革相结合,真正在协作基础上建设一个成功的社区性企业。

上一篇:中国墙纸热线

下一篇:zju是什么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