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可颖

时间:2023-12-23 19:19:10编辑:分享君

赵可颖的个人简介

1956年7月14日生于北京,汉族。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白雪美术研究会副会长。1973年在京郊大兴县插队。1975年任六一八厂美工。1985年任北京经济报高级美编。1992年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

生平简历

1956年7月14日生于北京,汉族。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白雪美术研究会 副会长。

1973年在京郊大兴县插队。1975年任六一八厂美工。1985年任北京经济报高级美编。1992年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

艺术年表

1992年 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毕业;

2000年 油画作品《路》参加北京市美协成立二十周年展览――中国美术馆;

2000年 油画作品《话说当年》参加北京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五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览;

2001年 油画作品《瞬间·永恒》被评为第五届全国体育美展北京市入选作品;

2002年 油画作品《乡村小园》入选日本东京举办的《北京―东京白雪艺术作品展》;

2007年 油画作品《雅荷》入选北京市第六届新人新作展;

2007年 油画作品《滑旱冰的男孩》入选美好家园·和谐社区北京美术作品展;

赵可颖先生2008年油画展

诚意邀请各界艺术爱好者光临!

主办单位

北京市美术家协会

开幕酒会

2008年6月17日(周二)下午三点

展览日期

2008年6月17至22日

开幕时间

9:30―16:30

展览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帅府园)

咨询电话

010-68363589/65282022/13501036476

支持单位

北京扬霖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www.YANGLIN99.com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赵可颖先生,自幼习画。从充满童趣的临摹涂鸦到系统学习的素描、色彩;均表现出了特有的执着和热情。在经历了农村插队的磨砺和工厂宣传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可颖先生仍然坚持学习和油画创作。1985年进入北京经济报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工作之余笔耕不辍。曾于1992年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在20多年的美编岗位上,赵可颖先生广泛的接触了国内外的各种美术流派和艺术思潮。当然,实用美术的实践更是以一种特有的视角将可颖先生引入了一种单纯而多维的油画创作领域。

赵可颖先生将绘画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他把绘画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并非谋生的手段。赵可颖先生在绘画道路上与其说是艺术的追求者,不如说是艺术的苦行僧,为了心中艺术境界的达成,他几乎是在清修。正是这样一种对艺术的顶礼膜拜,在他的画中,我们可以窥见到他探索的历程,他的绘画形式主要是油画,题材涉足静物、风景和人物肖像,尝试各种绘画手法,孜孜不倦地锤炼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此次展出的油画作品,是他多年从事绘画创作的一次总结与展示,其中集中展示了在皖南的风情与山水。

谈到赵可颖先生的这批作品,不能不提到著名油画家洪凌先生,洪凌在黄山屯溪修建了一个大画室,洪先生的大部分创作诞生在这里,自己创作之余还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画界的朋友,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艺术沙龙。赵可颖先生与洪凌是多年的挚友,自然也成了这里的座上客,有一段时间赵可颖先生因迷恋皖南的山水,曾小住于此,创作了大量的油画风景和静物。

赵可颖先生的风景画,给人亲近的感觉,在他的笔下,山川、树木、房舍、天空被重新组合,丰富多样的构图展现了画家多样的心情,明亮的天空和强化了明暗反差的树木与民宅,充满了强烈的光照感和融融的暖意,使人产生亲身游历的感受。

他的静物也有独特的视角来阐释生活,静物的题材多以古典家具和花卉作为描绘的对象,多以写实的手法描述静态中生命的颤动,注重通过对客观空间实体的塑造,来支撑画面的构成结构,形成形体与色彩共同地担当画面结构的局面,画面中古典家具的古拙与内敛,反衬出了花卉的蓬勃与灵动。

从这些浓淡斑驳的视觉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艺术的体会,对心境的传达。在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氛围营造中竭力创造着雅俗共赏的视觉形象,创造着与观众之间的亲和力。每一张画儿都透出一种真诚 与纯朴,使我们自然联想到画家的为人,他用自己的画在娓娓道来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同时也在诠释着自身的人格品质。

我们真诚地祝愿画家,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实,不断创造出法乎其心的艺术形象,感染更多的人们,祝赵可颖先生的画展圆满成功!

许敏 张松岩

2008年5月

当代艺术家赵可颖先生的感悟随笔

《老憨的初恋―内心独白》赵可颖2007年写于北京;

十数年来,我画了很多画,及至开展在即,猛然醒悟似的意识到要重新认真地审视一下自己的作品。我画的内容比较庞杂,既有人物,也有风景和静物,兴之所至还做了些抽象、意象方面的尝试。总之,所涉及内容均是我由衷的兴趣所在。此时我想到歌德的一句话,大意是:题材人人看得见,体裁通过努力可以把握,唯有形式对大多数人是个迷。

前面说到我的画作数量不少,而更为重要的质量呢?老实说,心里没底,也恳切地希望借此机会能听到大家的指正。

回想到这些年的埋头苦干,着实体验了一把艰辛苦涩的作画过程,感慨良多,感悟颇深,觉得这画画儿好比参禅一样,真得是一层一层地悟……

众所周知,画画很大程度上属手艺活儿,靠技术、技巧,但更重要的却是和画家的整体紧密相关,诸如画家的心性、品格、操守、学养、教化、禀赋、甚至价值取向、世界观等都是密不可分的。无怪乎人们常说“画如其人”“笔格高下亦如人品”。

即使同一个人对同一知觉对象也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除了具有一定广度的知觉阈值,假如受到当时的心境,情绪的影响也会出现知觉慵倦,出现主体对知觉对象或对应或错位现象。换言之,不可能总是在 清醒的状态。而规律、道、必然性才是超然在上的一种冥冥存在。

此外我还真切的体会到艺术构思很重要的一点是,迁想妙得。就拿我来说吧,虽然不懂音乐,但每每在音乐会上听到或高亢激越,或低回婉转,时而纵横捭阖,时而起伏跌宕的旋律时都给我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特别是很多乐器同时大幅度的动作演奏出来的声音却并不算大时,尤使我激动不已。那真是一种有效的控制、一种神奇的定力。这种优美的韵致极具抒情、轻盈、委婉、峭拔的形式美感。我会蒙太奇般联想到画面(油画画面)。虽坐在观众席上,却有如拿着画笔在画布上挥洒,莫非这就是通感、联觉?!看来世间万物皆有共通之处,都是彼此渗融的。更别说绘画本身了。

据说当年日本人的“浮世绘”在法国对印象派画家马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发现这种单线平涂的绘画对于束缚在立体的、面的形似上的西洋画是一种解放,于是印象派之后的画家,通过日本的浮世绘间接接受了中国风格的影响,马蒂斯和毕加索都把画平面化、开始脱离三度空间,从而丰富了西方画家的艺术语言,足见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兼容并蓄,何其重要。有容乃大嘛。

然而说的容易,做到却何其难矣!

有很多时候,我常陷入一种窘境.心里想象的画自认为高妙之极,真要是从自己的画布上呈现出来又艰涩无比。站在画布面前,手持画笔,一脸茫然,一筹莫展。焦虑沮丧之情难以言表。有时索性信马由缰的画,可又不能不遵循起码的形式构成法则,如均衡、对称、调和、对比、统一、疏密。还需注意冷暖,鲜灰,还应有单纯化、秩序化、律动化效果。真正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在画画上也难。

古人郑板桥有言“画到生时是熟时”确实很有道理。画画我体会到越到艰难的时候越要挺得住。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拼进去也时有意外的惊喜。激活内化水平的高低无疑是判定艺术家综合能力的尺度之一。

我的很多作品内容是皖南风景,不少静物还完成于黄山。能够亲耳聆听到风景油画大家洪凌先生的点拨、许敏老师的具体指导。使我尤感欣慰的是,直接观摩洪凌先生作画,使我眼界大为拓宽。他的作品浑穆秀拔、古雅老健、清逸芳润、疏朗放旷而神高韵远,率意而为却斯见其妙。无不彰显出他超凡的悟性,使观者感到一种追魂索魄的力量。

我的作品多数属写实类。对于画,人们欣赏的不是圆熟的技巧,而是直接生命的表达,是率真的而非做作。无论对于艺术品或大自然,在审美观照中,与其说看到了什么,不如说感到或领悟到了什么。我在从事创作时,有时深感写实,不足以尽艺术之长,也有尝试抽象变形的欲望。把各种形式因素抽象出来,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自然美转化为抽象美。加强装饰性、音乐性,强调主观意识的表达。特别是有些情况下的确是只有抽象才能完成,具象是难以胜任的。

画画应当常常自省才能不断提高境界。为人要有器识,“理”境高了,画自然会画好的。“行而上者谓之神,形而下者谓之器,佛家所谓“无差别心”则是最高境界 ―《石壶论画语要》。

我再重新审视自己作品时,还发现画面有些时候很需要做点减法,过犹不及。认识水平提高了,自然对自己过去的画生出了些许遗憾。通过学习和研究,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传达“是”的意义时,其实就包含对“不”的潜在理解,这样才产生了统一的整体。每一图像是基于这种能动的双重性,既对立统一。潘天寿先生有句话是“我落墨处黑,着眼处却在白”。所谓计白当黑,强调负形的重要作用,它不是实物造型后的剩余物。面对混乱的视觉冲击,人们的第一个反应是在最短的时间间隔内形成尽可能大的空间广度。画面的空间不是物体外表位置的科学透视图,而是感受的媒介。对感受图像的观者是一种能动的两向全景。同时还认识到任何一块色只有进入整体的色彩结构中才有表现价值。视觉不是对物体色彩的机械录制,而是对色彩整体式样的把握。

现代造型观是物体明确的主轴线的运动和高度简化的外形,而不是无休止的被动抄录,整体的结构图式取决于局部图形的简化和有秩序的组合。而局部图形越完善就越容易参入到整体之中去。色彩愈单纯就愈能进入到整体的色彩结构中。因此,不同色块的配置显得比色彩的本身更重要。绘画的目的不是为了图解文学主题,而是解决视觉表现的问题。形式问题的核心是空间观念。主观性的参与知觉形式在内容上比实际形式丰富,艺术的感觉就在于对那些实际形式的纯粹知识相对立的形式价值的明确理解。一切必须服从于视觉效果,一幅画的价值取决于集中在他上面的整体的空间暗示性的强度。重要的是在大自然中找到空间意图的表现,统一效果又在于把观者吸引到它深处的那种因素的统一性和力量。这些都是我将来画画时需要注意的。我之所以拉拉杂杂罗列和摘录如此冗长的理论,因为在我心里还揣着一个善良的愿望:那就是与其他同道共勉。

赵可颖 2007年

上一篇:qq名字大全女孩英文,韩文QQ网名大全,qq网名韩文带翻译,QQ英文网

下一篇:dnf2017五一套多少钱,dnf2017劳动节礼包多少钱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