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宁环

时间:2023-12-24 06:34:42编辑:分享君

赵宁环的个人简介

赵宁环,字布汗、号文夫,现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著名书画鉴赏家、评论家、收藏家。

简介

成绩与肯定: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赵宁环先生诗集《响沙集》,日本关西华文时报、城市金融报、陕西日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文学伊甸园等,均刊登赵宁环先生诗歌及评论文章,赵宁环先生是在文学艺术界的实力派中青年作家。

赵宁环作品

用一行行短句探索五味人生,用最通俗的话儿讲人,讲心,讲事情,人间不能没有格言警句,于是记下的唯有心语。

但愿悄悄话宽了一方天空,一粒粒沙子有所用场,怎样的目光,有怎样的回答。

人生轨迹千差万别,很多事情,人们不得不这样或那样,寻求美丽,吟诗歌唱,道出了人们想说而未曾说过的话语,催人憬悟,发人深思,感人情怀。

人,给人的东西太多,进而有了:一队人梦中,一队人匆忙,一队人翻开历史……

城市

楼房,山峰般林立

街道,田埂样整齐

“背负晴天朝下看”

人如蚁,车如梭

城市之大,那叫一个多!

一种特色,总让脚步变得紧迫

人们,匆忙中,追赶着什么?

地铁,不堵车,

沿着台阶下,融入人群,挤进人堆人窝,

目光宁淡,耳朵里塞着mp3听着歌,

迎着滚梯上,奔向站点、楼宇和街巷里的院落,

喘息中,还不忘把口香糖嚼着

如今的生活,学会了更多包容与配合、寻找与奔波

如今的珍惜,变成一份工作、一部车和一处小小的居所

尽管大街上五光十色,

可浓浓的乡音,告诉这座城市我来了

无论穿着什么品牌、毕业于哪所大学

骨子里的东西,总会透过言谈举止显露出原来的本色

故宫殿脊上的乌鸦和峨嵋山上的画眉鸟

都在歌唱着自己的魅力与风格

叹息中

城里人少了些心胸的宽阔

乡里人多了些诚实的执著

今天,颂扬传统文化的可贵

构建和谐盛世的快乐

于是,有了珍爱历史的更多来者

有了于丹说《论语》,有了易中天讲《三国》

有了电视上的“护宝”“鉴宝”的红火

五千年民族智慧,依然闪烁、奇葩增色

我一次次问自己

现在的手,是否还能做出前人的奇特?

如果没有电脑和网络

请问,我还能做些什么

也许这是城市的脆弱

也许这是人性的退缩

时代告诫人们,要好好的活着

这个世界只有前进,没有那么多如果

我们传承先人的骨气与灵气、摒弃愚腐和糟粕

今天的故事,就是明天的传说

当嫦娥奔月不再是梦想

我对世界大声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祖国

她在传承、在开拓、在奔向伟大复兴的小康生活

我对城市说

不要惧怕外来的涌动者

他们在用汗水换取收获

用日夜劳作改变着自我,将打工仔改写成建设者

涌动的人头

把城市点缀得满满当当,风风火火,

城市、乡村共享着同一块蓝天、同一份成果,

耕者笑了、娃娃们笑了、老人们笑了,

整个社会的涌动者笑了,

这是真正的笑、实惠的笑、感恩的笑、幸福的笑

把笑带回家,这才是最大收获

回家的路,谁也挡不住

城市的候鸟呀,冬去春来,

城市因此而涌动、急迫,

瞬间,多了些什么,似乎又少了些什么

厚重的行囊总回报着厚重的生活

城市里的故事,总是那么多,

天高地阔,孩儿们围坐在火塘边,嗑着瓜子,点着头,

听爹爹讲述精典――

城里呀是星星、是月亮、是太阳、是条大河……

风雨绱徉

一切变得分明

一队人熟睡

一队人勿忙

一队人翻开历史……

把头低下 去写

把心敞开 去看

把爱置于心里 去做

生活给我们的很多

我们可不能

不假思索的活着

人生不象灯火

灭了可以再着……

总想敞开

总在犹豫

总是不能理解

总是不可宽谅

那属于别人

也属于自己

神圣的一点点……

新诗路正长

文学评论:赵宁环

诗,是灵魂的窗户,精神的彩极,人生的侣伴,进步的热浪。“五四”运动之后,新诗步入中国文坛,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涌现出一批遐迩闻名的诗人。我在上中学时代,就喜欢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的作品,特别是读了解放区著名诗人艾青、李季、阮章兢等前辈的诗作后,给了我极大的启示和鼓舞。工作之余,我也写几首小诗,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了一些作品。最近重温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使我受到了极大的教育,明确了许多道理,现将我在学习中对当前新诗的创作与欣赏方面的一些肤浅看法写出来,以请教广大的诗作爱好者。

新诗与新意,新意与现实。

大地从枯黄的秋天复苏为春,使人们真正的感到了新意。我想新诗读后也应该有这种感觉才是。眼前一部分新诗似乎对“新”的回答单调了许多,一些作品好像故意略去了标点符号,然后就是错综排列、再加上点诱惑和费解的辞句,甚至打些深不可测的喻句,这样就以为是“新”了。我想,这种形式之“新”根本无法代替诗的意境之新。

我认为新诗应该从前人之“新”与当今现实之新和读者之“新”去构想,去创作。这样“新”也许就更丰满些,更成熟些。要想真正收到“新”之效果,当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新诗句是来自新环境下的现实生活的新观察,新思维,新认识的飞跃和新意境的归纳。越现实的东西,熟悉的人越多,这是一个常理,这里并不是提倡过去那种“俗谣土调”的顺口溜,而是希望新诗从内涵更深刻些,更能反映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浓缩出来的新诗句,不怕没有新意。

新诗不是宣泄,更不是华丽词藻的垒砌。

新诗,从诗句来说,应该具备那种:心的投射,光的普照,情的浓缩,火的燃烧之意念,点点滴滴蕴育着生命,是今日与历史撞击击中的火花。即是再短的诗行,也像早春里的小花小草一样,鲜美、可爱。

新诗感与捕捉新。

纵观当今诗坛,那些成功之作不都是充满了汗味和泥土的气息吗?不得不承认,好的新诗是有的!在《讲话》的五十年间发展的很快!然而这些好诗的字字行行,可以说是来自山谷,苦痛,心的颤抖,爱的理解,生活的热望。正是因为这样,作者苦中有乐,编者拍案叫绝,读者爱不释手。作为新诗来说,应该脱掉身上的纱幕,把听不懂,看不清、说不透的东西抛开,露出黄土的脊梁,山峰的棱角和沟坎的边际,如清流急湍,令人耳目一新。

黄河、长江虽都很古老,但次次游览都有新意。沟沟坎坎虽很陈旧,但细细琢磨却彰灵感。关键是用什么样的目光去探测,用什么样的精神去开掘了。

新诗之市场。

对于诗人来说,如同酿酒师傅对待自己酿出的酒一样,自品自尝往往觉得很美,但最终还是要拿出去要别人去品尝,多数人说好才算好。要使饮酒品诗的人数真正多起来,恐怕第一关就是质量和味道问题了。其次还要受到价格因素和市场环境的影响。新诗的创作与酿酒似乎有着相似的辛劳和特点了,从目前的新诗市场来看,潜力是很大,在当前社会生活水准条件下,写诗、刊诗、读诗的人逐日增多,但与我国总人口的文化层次相比较却是显得微不足道。随着我国人均生活水准的提高,人口素质的升华,新诗的市场是广阔的。

诗人苏金伞曾说过:“如果人人每天都能有时间读读诗,能有很好的情绪读读诗,这恐怕就到了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这就意味着诗的光明前途和诗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层次是有密切联系的。超越社会现实和一定历史阶段的诗之消化是不够现实的,即就是有,也不会被读者接受理解,被现实市场所容纳的。这就是强调诗的现实性和脉络感。诗的脉络就是读者、市场之脉络。“能有很好的情绪读诗”就是对读者观念与感情的倡导。“饮酒不知味,吟诗缺良知”,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因此,读诗既高尚又平凡。诗人摸清市场脉络创作诗句,读者揣测诗意而理解诗意取得真知,这就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如愿,才能有新诗之市场。

说到“市场”二字,作为诗坛来说不够被重视,因为“新诗与市场”很少有人将其放在一起来讨论。但其不然,诗一旦被发表或收入成册的书刊之中,书就是商品了。这种商品不过具备其它商品没有的特点罢了。关于诗书这一特殊商品的特点,那就是知识和精神的延伸价值,也就是历史价值。提到商品就有市场的概念,提到价值就离不开价格,作为诗书价格与诗之价值则是两回事。我认为诗诗无法用价格来衡量的。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诗书的价格与诗的价值往往会出现背离,甚至有时背离的幅度还很大,但最终诗的价值是大于诗书的价格的。这或许就是新诗的特有违规原理吧。新诗的新趋向,越来越明显,应该估计到这一点才是。

在社会主义时代,人们的功利要求和审美要求有着根本的一致性,在新时期诗歌创作无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因此,新诗凡是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也是能够被人民所喜爱和欣赏的。所以,只有在“二为”方向指引下,坚持“双百”方针,讴歌社会主义新时期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扎根现实生活中的本质与主流,才是新诗创作的正确道路。

上一篇:唐璜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赵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