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人达的个人简介
赵人达 基本情况:男,贵州毕节人,1961年11月出生,工学博士,桥梁工程系主任、结构工程试验中心主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既有桥梁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全性评估理论;现代桥式及桥梁结构设计理论;结构非线性分析及组合结构行为研究
个人履历
赵人达:男,贵州毕节人,1961年11月出生,工学博士,桥梁工程系主任、结构工程试验中心主任、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90年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1993年2月至8月受国家教委委派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作高访;1994年10月至1996年12月应Eligehausen教授之邀,再度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作为期两年的客座研究。2001年1月7日至2001年2月25日应上海磁悬浮快速列车工程指挥部的邀请和委托,赴德国进行磁悬浮技术考察并参加轨道复合梁的技术转移工作。
现主要研究方向:
(1)现代桥式及桥梁结构设计理论与工程实践;
(2)既有桥梁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全性评估理论;
(3)结构非线性分析及组合结构行为研究;
(4)新型高使用性混凝土材料及其结构行为。
人物生平
1978年02月至1982年01月重庆建筑工程学院道桥系本科生
1982年02月至1984年09月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研究生
1985年03月至1990年08月西南交通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在职博士研究生
1992年02月至1992年06月上海外语学院出国培训部参加出国前外语强化培训
1993年02月至1993年08月德国斯图加特大学高访
1994年10月至1996年12月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客座研究
1984年09月至1986年07月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任助教
1986年07月至1990年12月西南交通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研究所任讲师
1990年12月至1994年07月西南交通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任副教授
1994年07月至今西南交大桥梁工程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4年11月至今西南交大桥梁工程系博士生导师
2001年01月至2001年02月应上海磁悬浮快速列车工程指挥部的邀请和委托,赴德国进行磁悬浮技术考察并接受磁悬浮列车轨道复合梁的技术转移工作
成就及荣誉
1991年12月被四川省教委表彰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1994年5月被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教育工会表彰为“成都市第二届高校、中专校优秀青年教师”
1997年被铁道部评为青年科技拔尖人才
1998年9月获西南交通大学“宏宇优秀教师奖”
2000年被评为1998~1999年度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
2000年被铁道部评为“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2004年8月被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聘任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八六三”计划)“高速磁悬浮交通技术研究”重大专项中第二阶段的线路轨道专业专家
2005年8月评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2005年7月被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委表彰为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社会兼职
桥梁工程系主任、结构工程试验中心主任、茅以升桥梁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从事教学科研情况
给研究生开设《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混凝土结构学》课;博士研究生《混凝土力学》课(英文教材);本科生《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专题、《桥梁工程I》课;指导在读硕士生(含高师硕士、工程硕士)20余名、博士生10余名。已经培养博士10余名。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5种,在所发表的论文中,“PPC 及RC梁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获中国铁道学会桥梁工程委员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990年, 广州,本人为第一作者);1994.10.,论文“基于内时损伤概念的二维本构方程”获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一九九四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并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学术论文;1995.5.26.,论文“钢筋混凝土及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软化”被评为成都市公路学会优秀论文,并在成都市第四次科技论文评选中被评为二等奖。科技成果、教学成果及奖励主要有:
“大跨组合体系拱桥设计施工关键技术试验研究”,于2007年4月10日通过四川省交通厅科技成果鉴定,鉴定专家一致认为“研究成果具有重大创新和突破,达到同类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本人在该项目中为第二负责人,排名第二,负责组合结构的系列试验研究。
“关于铁路混凝土梁桥斜截面抗剪强度和疲劳抗剪强度的可靠度设计方法研究”于1992年9月通过铁道部部级鉴定,鉴定专家一致认为“移动荷载对RC、PPC梁抗剪强度的影响的试验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人在该项目中承担移动荷载对PPC梁抗剪强度的影响的试验研究。
“高墩V撑大跨PPC铁路连续梁桥建造技术”于1998年3月在成都通过铁道部部级鉴定,鉴定结论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高墩V撑技术为国际领先水平”,本人为该项目中科研部分的负责人。
“大中跨度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PC)铁路连续梁的研究”于1998年7月在成都通过铁道部部级鉴定,鉴定结论为:“成果属国内领先水平”,本人为该项目中的主研人。成果于1999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12月)。
个人其它信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现代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与计算理论”于1998年12月10日在南京通过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的验收,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人参与了PPC无粘结异形板的试验研究。成果于2000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1月)。
“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荣获二零零零年度西南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证书编号:20000543)、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12月),证书号:2001032。
新世纪教改项目“土建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004年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五。
“体外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桥梁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荣获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No. 2004335-2
近5年已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有“863”项目2项、结合工程的重大(要)科研项目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