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克标

时间:2023-12-26 06:46:02编辑:分享君

章克标的个人简介

章克标,1900年出生在浙江海宁,20岁时官费赴日留学。后来又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攻读数学。回国当过一段时间教师后,章克标决定向文坛发展。1926年他在上海与胡愈之、丰子恺、叶圣陶等人共同轮值主编《一般》月刊,同时与滕固、方光焘等人创办我国新文学早期著名社团之一的狮吼社。1928年章克标又进入开明书店,主编当时影响广泛的开明数学教科书以及《开明文学词典》。一年以后,他又参与创办时代图书公司,这个公司后来成为30年代中国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之一。章克标出任时代图书公司的总经理,并主编《十日谈》旬刊。后来他成为《申报》 “自由谈”专栏的主要撰稿人之一,跻身30年代中国杂文高手之列。

章克标 - 个人资料

章克标

姓名:章克标
原名:章恺熙
性别:男
生卒:1900~2007
文化程度:大学文化
职业:中国现代作家
出生地:浙江海宁
病逝时间:2007年1月23日凌晨1点45分
病逝地点:上海

章克标 - 基本概况

林语堂回国当过一段时间教师后,章克标决定向文坛发展。1926年他在上海与胡愈之、丰子恺、叶圣陶等人共同轮值主编《一般》月刊,同时与滕固、方光焘等人创办我国新文学早期著名社团之一的狮吼社。1928年章克标又进入开明书店,主编当时影响广泛的开明数学教科书以及《开明文学词典》。一年以后,他又参与创办时代图书公司,这个公司后来成为30年代中国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之一。章克标出任时代图书公司的总经理,并主编《十日谈》旬刊。后来他成为《申报》“自由谈”专栏的主要撰稿人之一,跻身30年代中国杂文高手之列,并与林语堂、邵洵美等人一起创办《论语》杂志的文化老人、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章克标于2007年1月23日凌晨1点45分在上海病逝,享年108岁。 章克标历任《狮吼》、《一般》、《金屋》、《论语》、《时代画报》编辑,浙江文史研究馆馆员。海宁市政协委员。
章克标于1923年开始发表作品。
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教材《算学原始掇要》、《算学的故事》,主编《开明文学辞典》、《文学入门》等,翻译外国文集、小说《恋爱四象》、《爱欲》、《水上》、《杀艳》、《菊池宽集》等十几部,发表过大量杂文、散文、小说。《文坛登龙术和风凉话》收入海派小品集丛,《一个人结婚》收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婚恋小说系列等,《九十自述》、《世纪挥手》等获省、市级奖项多次。个人获出版总署颁发的为出版事业作出贡献出版工作者证书。

章克标 - 百岁老人

在沉寂了半个多世纪之后,章克标再度成为“海上闻人”。1999年1月13日,上海一家报纸曾用头版刊登了一位百岁

老人亲拟的征伴求侣启事和他的大幅彩色照片。“百岁老人征婚”成了当时上海人茶余饭后的话题。“不好意思,我一不小心变成新闻人物了!”―――百岁老人章克标诙谐地说。看过《文坛登龙术》,看过《文苑草木》 ,知道他是郁达夫的朋友、金庸的中学老师。来到海宁不会想不到去看看章克标先生,可再一想(当时已经)九十九岁的老人,定然眼花耳聋,口齿不清,说不定还耽于病榻,也就断了这个念头。“他很清楚,还是去吧。”在章景曙、王学海两位朋友的一再劝说下,临离开海宁的那天上午,由学海兄陪同,我去拜访了章克标老人。这哪里是一位世纪老人,分明是一只活蹦乱跳的猴子。不光思维敏捷,连动作都那么利索。尤其是那份风趣,几经磨难仍未脱去早年人们批评的那种“轻薄”―――《鲁迅全集》的注释说他的《文坛登龙术》是以轻薄无聊的态度写的。
他住在海宁县城东北角的一座单元楼的底层,仅一室一厅,小到不能再小。一年前夫人过世,如今就他独自住在这里,洗衣做饭跑邮局,都亲自料理。听说老人新近完成了一部30万字的《20世纪一挥手》,记述他从事文学活动的经历。在书房兼卧室的里间坐定后,我们的谈话就由此开始。“改了名字了,现在叫《世纪挥手》。时间过得太快了,对我来说一个世纪,就像挥挥手那么快。我的下一部书叫《世纪回首》,回回首嘛。”说到“挥挥手”“回回首”时,他抬起胳膊挥挥手,扭扭脑袋,那模样是自信的,也有点滑稽可笑。就坐在他的对面,我注意到,他可真不像个百岁老人,腰身微微前倾,不显得衰弱,只让你觉得亲切。小小的脸盘,光光净净的,细细的皱纹似显不显,通常这样年纪的老人早该有的老年斑也难得看到。两只明亮的眼睛,虽说已有点深陷,仍可推想年轻时该是怎样的花哨迷人。这也就难怪当年郁达夫在追求王映霞时把他当作假想敌,邀他喝酒,一定要他保证不追求王才放心。除了才华可商究之外,以相貌而论,郁达夫绝不是他的对手。此事的过程,他在那篇《孙百刚?王映霞?郁达夫》里写过,据我的猜测,不会仅是郁的心病,怕孙百刚有明确的言说,要以此断了郁“恶追”的念头,要不郁不会那么认真的对待。“那时王映霞爱的是你吗?”“那时没有,后来他会爱我的。”这回答真是太妙了。“你觉得郁达夫这个人怎么样?”“他呀,是生在那个年代,却没怎么受了五四精神的洗礼,全是旧时代名士的作派。他和王映霞结婚,是把王映霞当作妾看待的。这一点上,他不如徐志摩,徐志摩是接受了五四精神的洗礼的,在爱情婚姻上是很认真的。”又谈起几个认识的文坛人物,他都有独到的评价,比如茅盾,说茅盾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对巴金的评价不低,但也有说辞,说巴金以说真话自许,不说假话是真的,只说真话却未必。只有对叶圣陶,他说那真是人品文品如一,没得说的。我们谈话中间,帮助老人对外联系的陈文忠先生来了。说起老人的生活,陈先生指了指床上的陈设让我看,一并排放着两个枕头,说他的夫人过世一年多了,他还保持着当初的格局。他平日不吃干饭,只喝粥,这是那些年在乡下养成的习惯。他们要为他祝寿,他总是推辞,说阎王爷已经把他忘了,一祝寿阎王爷想起了会叫他回去的。去年海宁的年轻朋友们为他过了个生日,事后他在《文汇报》上发了篇文章叫《白寿》,意思说这是“白的”,让阎王爷千万别当真。章先生静静地听着,微微地笑着。该离开了,我掏出名片递了过去,老人也赠我他的名片。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大的名片,有普通名片两张那么大,横书,姓名后面两个小字是他的字恺熙,地址下面是他的联系人陈文忠先生的地址和电话。据陈先生说,是章先生要求印这么大的。看着名片白净的背面,我请老人签个名。也不戴眼镜,就着桌子,他写了“石山先生作我他山之石章克标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十日”三行字,笔划流畅,一点都不抖。“祝您老活一百―――五十岁。”我差点说成一百岁。“轻声说,别让阎王爷听见。”他压低嗓门,诡谲地说。送我们出门时,他连连鞠躬如仪,只有这点看得出他确实是个老派人物。

章克标 - 百岁征婚

曾以百岁高龄登报征婚而在社会上激起波澜的章克标老人,不久前与一刘姓应征者携手步入婚姻殿堂。章克标于1900年7月26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县庆云镇。1926年,章克标在上海与丰子恺、叶圣陶等人轮流主编月刊《一般》而步入文坛。章克标于1999年1月13日在《申江服务导报》上登出一则“征伴求侣启事”,应征者纷至。经过八个多月的慎重考虑,老人终于选择了这位57岁的东北籍退休干部刘女士,章克标还为眉清目秀的爱妻取名为“林青”。

章克标 - 长寿之道

百岁老寿星

一个人,活至一百多岁,还能看书阅报,还能挥笔泼墨,且笔耕不辍,常常外出参加文事活动,这实在是个奇迹。这个奇迹的主角,就是著名海派作家,106岁的章克标先生。

章老20年代从上海步入文坛,至今已整整写作了80年矣。1900年生于海宁的章老,却十分迷恋上海。20年代来上海后,就与上海结下不解之缘。晚年带着新婚的妻子林青,索性定居于上海郊区南隅,过着悠闲、安静的幸福生活。他的脸型就是那么一副笑口常开的样子。他说小时读书时,同学就给他起了个“弥陀菩萨”的绰号,这样的叫法,自然没有恶意。这张笑脸,有时也会闹出笑话。“文革”当中,章老被打成反革命,经常挨斗遭批。一次,他站着作检查,被造反派勒令一声:“严肃一点,有什么好笑”。其实章克标压根儿就笑不出来,心里在流泪呢。旁人说:“他生就这副笑模样”。“好,笑面虎,心里更加凶恶!”于是遭来更严厉的批斗。对于养生之道,章老始终只说:“顺其自然”。他向来不做强身保健如打拳、气功之类的运动,亦不讲进补之类的营养调理,有啥吃啥。三年困难时期,他说草根、菜皮、糠秕都尝过。
章老钟情走路。他觉得,多走走路,倒是他的养生之道。从6岁上私塾,开始走路,常常走上3公里路才能读上书。因为走路多,时常走穿了鞋底。长大些亦去游泳,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水上走路。因为爱读书,就把体育锻炼的时间挤掉了。及至工作后,常去跳跳舞,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走路,是浪漫的有节拍地走而已。年轻时经常疾走,以至奔跑。现在则在室内踱踱步,或上上下下扶梯,悠悠慢慢地走路,亦不觉得疲劳乏力,只是要小心、谨慎一些。

长寿秘诀:30年吃粥

对于饮食,章老说他有30年的吃粥历史。可能因为年轻时胃不好,就特别青睐米粥。米必须是白粳米,香粳米更好。而且是纯粹的白米粥,不是八宝粥、腊八粥。下粥的菜不一定是酱菜、乳腐、肉松。大鱼大肉亦无妨,只是不用酸辣等刺激性调味品。以粥当饭,一日三餐,其乐融融也。陆游有诗云:“只将食粥致神仙”啊。章老说,“白粥清淡养胃,又易消化,我的长寿,与粥不无关系吧!”再回到笑脸,就是笑口常开,心平气和。“这也可以看出,我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章老接着说。章老的一生,总是与世无争。考试不争第一不去争状元。其他各种事情,亦从不与人去一争高低,竞争啊比赛啊都不去,亦不想孤峰独秀出人头地。章老自称不好斗,不会去做英雄豪杰。他的名片上最大的头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样的心态,这样的一种性格,可能是章老长寿的主要因素。这亦印证了中国“仁者必寿”的古语。不能不提的是,章老在百岁那年,因老伴仙逝,家中无儿无女,遂感到孤寂,在上海《申江服务导报》刊出“征求伴侣”的征婚广告,果然如愿以偿。贤惠的新娘是哈尔滨的林青女士。结婚6年,美满和睦。老夫少妻,不知是否长寿的一种普遍规律,抑或还是一种特例个案。此中奥秘,当值得人们进一步探讨研究。

章克标 - 老人病逝

早年曾当过金庸的老师,并与林语堂、邵洵美等人一起创办《论语》杂志的文化老人、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章克标昨天凌晨1点45分在上海病逝,享年108岁。去年3月他因为患脑梗、脑萎缩住进了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一直到去世。

章克标生前曾自述自己与鲁迅的笔战和误会。章克标与邵洵美一起编《金屋》月刊时,曾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写了一篇批评《呐喊》的长稿。其中有一个主要论点:“凡是一个伟大的作家,都有点神经病。”之后,章克标自费出版了一本《文坛登龙术》,鲁迅则以苇索的笔名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了《登龙术拾遗》一文,迁怒于章的友人邵洵美。

恰好章克标看到日本的《改造》杂志上刊载了鲁迅的一组杂文,就译了一篇《谈监狱》给《人言》周刊登载,并在译文前面写了一段附白,交代文章的来历。不料编者郭明(即邵洵美)在文章后面加了个注。附注里说“鲁迅先生的文章,最近是在查禁之列,此文译自日文,当可逃避军事裁判……”鲁迅以为注文也是章克标所写,非常愤怒,称章为邵家帮闲专家、投靠权门之辈,并写信给郑振铎申诉。章克标1935年就离开了上海,直到鲁迅去世几十年后,才获悉鲁迅对自己的误会。

章克标 - 知音子恺

1999年11月9日,丰子恺漫画馆在浙江桐乡石门镇落成开馆,九九老人章克标再一次走进“缘缘堂”,向他的老友丰子恺表达深切的缅怀之情。

章克标是海宁人,生于1900年7月,比丰子恺仅小1岁多。早年他在上海立达学园、开明书店与丰子恺同事,还与林语堂等人合办《论语》半月刊。他于1933年出版的《文坛登龙术》被人称为奇书,据说,丰子恺曾打算将其改编成连环漫画。

章克标结识丰子恺当在1923年至1924年间。那时,章克标应夏尊之邀也去立达学园教书,并主编一份立达学会刊物《一般》杂志。一个星期日的薄暮时分,章克标寻到了永义里丰子恺的家门。

子恺展示他的漫画小品给章看:“这些画都是在春晖小学时作的,开始只画了些小幅,抒发一些感情,有时也拿古人的诗句作画,表现一种思古情调,自己赏玩,也请朋友来观看。”于是,章克标看到了《子恺漫画》的最初稿本,都是以国画的方法画在普通宣纸上,大多以儿童生活为题材,天然情趣,惹人喜欢。章挑选了两幅,子恺微笑道:“我懂得你的趣味了,幽默、灵性,是吗”过了几天,子恺的漫画便出现在《一般》的封面上了,他还为《一般》撰写随笔之类的文稿,作了几幅插图。

约半年后,夏尊进开明书店,《一般》也就停刊了,夏邀子恺、克标入盟,出版青年刊物。丰子恺编辑音乐方面的书籍,章克标编辑中学生课外读物。子恺还作插图,仍画漫画小品。朋友将他的画稿订成小册子,互相传阅,随手在封面上题了“子恺漫画”几个字,册子传到《文学周报》主编郑振铎手里,他看了也欢喜,便以《文学周报》的名义出版了一本《子恺漫画》。不久开明书店也为他出了新版本,还多次重印。此后,夏尊、章克标将他的漫画列为青年读物和学生课外读本,先后为他出版了《子恺画集》、《学生漫画》、《人间相》、《漫画阿Q正传》等等。一次,子恺与章克标等人闲聊,章问他:“你的画构思巧妙、有趣,你是怎么画出来的”子恺漫不经心地回答:“我的女儿、儿子都是画中的主角,像孩子替椅子脚穿鞋啦,阿宝赤膊爬树啦,等等,都是随意而作。”1933年春,丰子恺用所得稿酬积蓄在老家桐乡盖造了“缘缘堂”,落成之日,章克标、夏尊等开明朋友前往观赏,做客。

抗战爆发后,丰子恺与章克标离散多年,直至1948年9月,章克标到台北联系开办开明书店分店,才与办画展的丰子恺相遇,两人同在台北逗留了两月,一同访旧友,同游阿里山、日月潭之后一起渡海至厦门……丰子恺说:“南国天气好,旧友多,真想在这儿安家定居了。”然而,当他听到解放军即将渡江的消息,又举家回到了上海。

章克标 - 作品欣赏

不要自由
许多人,要自由;口口声声地,也有不惜将热血去换取的。但自由是什么呢?生息在这地球上的东西,怎么会有自由?便是我们的双脚,要离开地面都不成功,况且这地球又是怎样狭小的一部分空间,拿全宇宙的广大来一想,我们将自愧渺小之不暇,又有什么脸来喊要什么自由呢?
我们是什么自由都不会有的,死是给了致命的威胁,一想到死,什么价值都完了,还有什么自由不自由!要飞我们没有翼膀,要潜我们缺少鱼鳖的鳞甲,跑想起来快不如马鹿,援木不如猢狲,角力不如牛,凶猛不如虎狼,贪财不如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嘿,贪官土劣也是人,我说错了。
不过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天赋的能力不厚,不能想怎样就做到怎样,所以自由云云,还以不要为妙。人类是根本不会有自由的,除非在母腹中未产的胎儿,还有几分自由可说,一出生到这世上来,自由早已不存在了。因为自由的成立,以生活为先决条件,现在解决生活的面包,还是成为重大问题的时候,谈不到自由。
这世界上的人,谁曾有了自由,谁曾有过自由呢?没有的。不过局限于一部分的自由,为法律所许的自由,那却可以有,譬如信教自由,言论自由等等。但是这些自由,有了又有什么关系。况且有许多人自由,便有许多人不自由,自由而可以有抵触,也不是好东西,比方人民言论自由了,官吏行为便不自由,人民信教自由了,传教人要强迫你信教便不自由,那总不大合适。
所以我想喊出不要自由的口号。我们全要合于规律,没有个人的什么自由。官吏不能自由捕杀人,不能自由搜刮钱财,不能自由违法殃民,人人都不能自由卖国,买日货,大家不能自由捐助航空救国捐,不能自由买航空建设奖券,不能自由跳舞游艺救国,这样中国社会情形,恐怕还可以好起来。我有时真会想历来中国是坏于太自由了,人人忘却了是社会的一员而只知道个人。将出现的新社会,一定不容许此种思想感情的。

章克标 - 后世评论

(郑重声明:本段摘自《海宁论坛》,可从参考资料第三条进入,原文收录,不代表互动百科和编者观点,编者注)

有关章克标的讨论,逐渐演变成为有关汉奸的讨论,这条线一路下来,也是必然。

1、人的一生很漫长。对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用简单的“好人”、“坏人”或者“汉奸”是很难定义的。拿章克标来说,我们可以把他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然后来判断他分别在哪个阶段是一个怎样的人。比如,在某个阶段,章是才华横溢的作家;但在某个阶段,章任伪《浙江日报》主编,鼓吹大东亚共荣圈,做了汉奸。这样来总结一个人的一生,比简单的“汉奸”两字评语更客观。

同样,对汪精卫的评判也该如此。他后期肯定是一个大汉奸,但早期是一个坚决的革命者,后来一直是国民党内声誉最好的领袖,也曾是一个抗日的主战派(比蒋坚决多了)。这些不能抹杀掉。对毛泽东也一样,不能因为他后期的错误就把他一生评得一无是处。要是我们这么做,中国的历史会变成什么了?应该避免这样的两极化思维。

2、对一个历史人物行为的评判,不能脱离他当时特定的时代氛围。东方白说,章当时做的这些事,和现在《浙江日报》主编们做的那些事,本质上有什么区别?老实说,要是脱离了时代氛围,这还真没啥区别。但当时可是抗日战争年代,是个你死我活的年代。在那种特定条件下,章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无疑大得多,不能用现在和平时代的眼光来看。章是否做过汉奸,那个年代的法庭比我们有资格说话。有人说那也未必公平,对,你也可以举出事实来翻案――就看你有没有这胆量了。

3、对汉奸的评判。这方面我很同意平医生的观点,很多时候一个人是否汉奸,属于一种政治伦理。伦理学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争执?因为它往往缺乏一个公认的评判标准,比如在死刑、堕胎和同性恋婚姻问题上。

一个人在敌伪时期做伪警察,维持治安;或是做清洁工,帮日本人打扫房子,这算不算汉奸?如果不算,伪警察局长、伪卫生局长算不算?要知道,日占领区越太平,日本人就越能腾出手来对付中国军队,从抗击外敌角度来看,焦土政策是最理想的。只要沦陷区有同胞留下,必然会有伪卫生局长。听说抗战胜利后,对汉奸的一个定义是:伪政府里科级以上的都是汉奸。那我要说,很可能某个汉奸其实什么坏事都没做。我这么说倒不是想为谁翻案,章也好,汪则更加,他们都已走得太远,我只想告诉大家,还有很多事是值得认真思考的。

其实想说的还有很多,先说这些吧。出于种种原因,对中国历史,我们都有太多不清楚的地方,值得再去研究。妄下一个评判固然痛快,但这是对后代不负责任的。在不能给出个完整的结论之前,不妨先把一个具体事物分割开来,先肯定能够肯定的那部分;对不确定的,尽量留下史料,让后代去评判吧。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比我们更聪明,也更理智。

上一篇:余额宝转出

下一篇:嫁给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