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南明

时间:2023-12-26 12:05:17编辑:分享君

赵南明的个人简介

赵南明,浙江省开化县人,北京开化人同乡会会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兼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一位被誉为“不图今年竹,但求明年笋”的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优秀管理者和勇于开拓的实干家及知名的生物物理学家。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先后承担重大自然科学基金及有关国家攻关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曾荣获“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教委科技进一步一等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10月,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基本内容

。人物资料

赵南明,北京开化人同乡会会员,1939年2月生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初中就读于开化中学,生物物理学家。衢州二中56届高中毕业。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78-1981年赴美国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美国加州大学物理系和医学院生理及生动物理系做访问学者,从事研究工作。历任清华大学生物物理研究室主任,生物系常务副系主任、系主任。1985年晋升为教授,1987年为博士生导师及国家教委生物物理重点学科负责人。1986-1992年任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主任,1987-1988年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访问教授,1993-1994年,聘为日本大孤大学访问教授,1994-现在,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兼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一位被誉为“不图今年竹,但求明年笋”的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优秀管理者和勇于开拓的实干家及知名的生物物理学家。

历任职务

赵南明在担任学校有关领导和教授的同时,还有许多学术兼职:1987年至今,兼任中国物理学会学术交流委员会委员;1993年至今,为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1996年至今,为中国-加拿大3x3生物技术计划中方协调人;1997年至今,清华大学中日友好医学研究所所长;1998年至今 ,清华大学百人人才引进计划评审专家组组长;1991年-1997年,曾兼任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7年至今,为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0年至今,为浙江大学兼职教授。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他长期从事生物物理领域研究,先后承担重大自然科学基金及有关国家攻关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曾荣获“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门市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称号,国家教委科技进一步一等奖,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10月18~19日,清华大学医学院赵南明教授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来自红色中国的留学生

“你是搞政治的吧?”一名台湾留学生发问。赵南明知道,他的意思是,大陆只可能派出从事政治工作的人出国留学 ,这明显是在怀疑他们的业务能力。学物理学的赵南明要求与学材料科学的这名台湾留学生就业务问题较量一番。

1978年12月28日,美国纽约机场。50名统一穿着深蓝色西装的中国人,行色匆匆,出现在“几乎找不到两个人的衣服一样”的美国人面前。他们大都在40岁左右,是中国在近万名候选人中选拔出来的业务骨干。他们大都毕业于“文革”前,有着完整的教育背景。当然,他们在政治上也相当可靠。

机场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在驻足观看,200多名美国记者蜂拥而上,扑向这批“神秘国度的来客”。

39岁的赵南明就在其中。他们是新中国向美国派出的第一批访问学者。

“我们第一批只有一个人因为家庭原因没有回来,其他49人最后全都回国。那个时候,如果不回来等于是叛国。” 赵南明说。

那是一个人才奇缺的时代。

红色中国留学生来了

坐了50个小时飞机的赵南明早已双腿肿胀,但仍然镇定。当时中美还没有直航,只能取道巴黎。在巴黎,他们早已经历过好奇的眼光。

“你们来干什么呢?”美国记者问。赵南明微笑不答。他没有使用北京大学外语系专门给他们制作的“锦囊”,那里面有一套应对美国记者的“妙计”。“大家都不愿意轻易回答问题。”赵南明说。他们当时还不知道,自己肩负着为邓小平访美预热的重任。

此刻,疲惫的留学生们最需要的是休息。更何况,行前一个多月靠一台盒式录音机听“900句”突击强化出来的英语能力,也还不能完全应付记者的提问。但感人的场面还是出现了,50名留学生中一位北京大学的教授与从台湾来的哥哥在机场见面,两人相拥而泣。

第二天,美国报纸纷纷报道:“第一批红色中国留学生到来”。“我们50个留学生,每个人的照片都上了报纸。”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华侨、普通美国人……纷纷向当时的中国驻美联络处申请,邀请留学生们做客。“有位老华侨,经常周六周日接我们去吃饭,还让他的子女教我们英语。”赵南明说,其实,他们都很关心国内的情况。

“由于华人当时在美国的地位很低下,而这次我们赴美留学,美国非常重视,这让许多华人感觉地位上升。”赵南明说,有个老华侨亲口对他说,中国可以不听列强摆布,虽然穷一些,但很让美国人佩服。

第一批留学生的特殊性显而易见。中国驻美联络处的官员当面对他们说,你们这批留学生都是“半个外交人”。

一个月后,邓小平访美。“我们亲自见证了许多重大活动。”赵南明说,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接待邓小平,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即被安排参加。

最让赵南明难忘的是,卡特夫人宴请邓小平夫人,他们居然也被邀请列席。留学生中有不到10位女性,在清一色女性的夫人宴会中,40多名男留学生很是“扎眼”。“我们从没见过这种场面。”赵南明说,由于对英语还不熟悉,他们在宴会上的交流并不是很顺畅。

“第一批红色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日子,同样不是很顺畅。

“你是搞政治的吧”

在华盛顿进行了三个月的英语强化训练之后,赵南明有两所学校可以选择。一个是加州大学,一个是费城的一所大学。到费城考察的经历,让赵南明至今难忘。

“在美国的香港人和台湾人根本不了解当时的大陆,可以说到了荒诞的地步。”赵南明回忆说。

在费城大学考察的赵南明碰到了来自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留学生。那一夜,“热情”的台湾和香港的留学生强留下了赵南明。“当时这就算是非常自由的表现了,过去,外访人员是不能一个人出去的,别说过夜了,哪怕是探亲也不行。”

台湾和香港的留学生们对中国大陆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是台湾留学生的问题却让赵南明哭笑不得。“他们看过大陆电影《鸡毛信》,于是就问我,u2018你们旅行是不是要有路条u2019?更荒唐的是,他们居然问,u2018你们的太太是不是上面分配的 ?u2019”

让赵南明惊讶的是,几乎所有的台湾和香港留学生都认为大陆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他们眼里,大陆的经济极其落后,“一个工分只能换一个鸡蛋”。赵南明不得不逐个解释,他承认大陆当时的贫困,但为大陆代表了中国独立的形象而自豪。

“你是搞政治的吧?”一名台湾留学生发问。赵南明知道,他的意思是,大陆只可能派出从事政治工作的人出国留学 ,这明显是在怀疑“第一批红色中国留学生”的业务能力。学物理学的赵南明要求与学材料科学的这名台湾留学生就业务问题较量一番,但对方没敢应战。

赵南明遭遇的怀疑还不止于此。

“这一个课题,你去算一算。”当他来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导师给了他一个任务。一个星期后,赵南明终于算出了结果,交给导师。而导师则漫不经心地从抽屉里拿出答案,对照了一下。答案是正确的。

这时候,美国导师们才真正确认,这些中国人真的是来学习的。

“虽然耽误了十年,但我们的业务能力还是非常优秀的。应该说,u2018文革u2019前中国的本科教育还是很扎实的。”赵南明感慨说。正因为如此,在逐步排除了语言障碍之后,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在业务上很快适应了美国的环境,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尊重,而不仅是礼貌客气。

重建清华生物系

在当时的中国,物理学是尖端科学,甚至可以说是机密学科。赵南明的专业正是当时的最尖端的工程物理。

谁也没想到,赴美半年后,他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抉择:把研究方向转至生命科学领域。“正是在美国的学习,导致了我的这次大改行。”

赵南明的留学生涯无疑表现优秀。留美当年他就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论文,也被邀请参加相关国际会议。

不过,赵南明发现,许多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家正在积极转向生命科学研究。科学的中心正在向生命科学转移。“研究经费最多的不是物理学科,而是生物学科。”

经过刚成立不久的中国驻美大使馆相关负责人的同意,赵南明决定改行,从事生物物理的研究。

“其实,大使馆并不要求我们只学习自己的专业,相反,他们鼓励我们学习的面宽一点。那个时候,大使馆比较不同意的事情是拿学位,他们认为那是一件丢身份的事情。因为我们原本就是以u2018博士后u2019的身份来到美国的。”赵南明说。

转投生物物理研究的赵南明,这时才发现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居然远离了科学的中心,没有设置生物系。“没有生物系的清华大学怎么能成为一流的大学!”1979年,赵南明复建清华生物系的建议书即从美国寄了回来。

谢绝了美国的挽留,1981年,赵南明回国,他要重建清华生物系。

清华曾在1926年成立生物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生物系从清华调出。复建生物系的困难可想而知,当年的生物馆已经变成了校医院,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一排简陋平房成了系馆,甚至连女厕所也被改建成了实验室。

“回国之后,我们发现政治上的变化很大,但科研经费与资金并没有什么变化。”赵南明说。

然而最大的障碍还是观念,不少人都在质疑清华重建生物系的必要性。赵南明为此专门撰文疾呼“清华不能没有生物系”。“应该说,我是幸运的。当时政治上相对宽松很多,这给了我机会。”

赵南明的起点定得很高。美国大学成功的管理机制,对他充满了吸引力。

他请来加州大学的华裔生物学家蒲慕明教授担任第一任系主任。这种在今天看很平常的做法,当时却相当罕见。赵南明自己则担任常务副系主任。

“现在,清华生物系的招生分数是最高的。”他不无得意。

孙子是“美国佬”

和许多清华老教授一样,年届七旬的赵南明也是“空巢老人”。一对儿女早已定居美国,两三年才回国省亲一次。

他经常动员子女回国,“中国的机会更多”。但儿女们却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国内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他们更加重视下一代。”

其实,第一代红色中国留学生要留在美国很容易。他们只在第一年用了国家的钱,从第二年开始,就已经是所在学校解决他们的经费问题了。而在他们回国时,学校都有挽留之意。

“当时最反对我们留下来的是美国共产党,他们认为我们就不该给美国人面子,到美国留学。”赵南明说,美国共产党当时贴出过条幅,上面写着“不回去就砸烂你们的狗头”。

赵南明认为回国是当然的事。“别看我们大部分人在u2018文革u2019中受过冲击,但我们在外边绝不说国家的坏话。”赵南明说。

赵南明6岁的孙子出生在美国。北京奥运会时,中国男篮与美国男篮对战,小孙子居然为科比加油。他说:“中国队打其他国家队的时候,我给姚明加油。中国队打美国队时,我给科比加油。”

“这个美国佬!”赵南明笑着说。

上一篇:五江

下一篇:增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