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举

时间:2023-12-29 07:58:54编辑:分享君

赵世举的个人简介

赵世举,男,1958年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武汉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站站长,兼任国家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语汇分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高等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中南分会副会长、中国辞书学会理事、湖北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等。

个人简介

基本情况   男,1958年生,1977年恢复高考时考入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从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修辞学、训诂学、语言学史、语用学、汉字与中国文化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同时又长期在系、院、校兼任行政工作。著述及对外交流   已出版《古汉语易混问题辨析》、《〈孟子〉定中结构三平面研究》、《汉语研究管见录》等个人专著合著十馀部,在《中国语文》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馀篇,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其中,有两项成果获全国性学术奖,不少成果被国内大陆和港台及国外学者引用或评论推介。曾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享受政府专家津贴,多次被授予湖北省优秀教师等称号。曾应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大学和学术组织邀请,多次赴国外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

主要论著目录

著作

1.《〈孟子〉定中结构三平面研究》(独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2.《古汉语易混问题辨析》(独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3.《汉语研究管见录》(独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4.《古汉语知识辞典》(与罗邦柱先生合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5.《新文化古代汉语》(主要撰稿人之一),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6.《中国语言与中国文化论集》(副主编),香港亚太教育书局1993。

7.《现代汉语》(参编,编委),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词汇学理论与应用》第3辑(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9.《言语与言语学研究》(合编),崇文书局2005。

10.《普通话培训测试教程》(副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1.《中国文学宝库·唐宋散文精华》(参编,编委),朝华出版社1992。

12.《汉语色彩知识趣典》(参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

论文

(一)词汇·训诂

1.《“和你”即“伙里/伙的”》,《中国语文》2004年第1期。

2.《从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看词的多形态和词义分析的多样化》,《词汇学理论与应用》丛刊第2辑,商务印书馆2004。

3.《基于语言与言语区别的词义分析问题试探》,《语言文字学论坛》丛刊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授与动词“给”产生与发展简论》,《语言研究》2003年第4期。

5.《也谈辞书的释义问题》,《辞书研究》2002年第2期

6.《试论汉语语义对立》,《湖北师院学报》1998年第5期。

7.《汉语对其他语言词语的吸收及其规范问题》,《湛江师院学报》1998年第2期。

8.《评〈诗经疑难词语辨析〉-兼议专书词语研究问题》,《武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9.《古汉语同形双音节词语的辨识》,《中文自学指导》1993年第11期。

10.《当代商业店名的构成类析及文化透视》,《云梦学刊》1999年第1期。

11.《雅学与文化论纲》,《古汉语研究》1993年第1期。

12.《黄季刚先生的雅学研究述略》,载《中国海峡两岸黄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中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

13.《雅学史初探》(上、下),《襄阳师专学报》1990年第2期和1991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2年第1期全文转载。

14.《历代雅书述略上》,《辞书研究》1991年第3期。

15.《历代雅书述略下》,《辞书研究》1991年第4期。

16.《<雅学概论>要略》,《语言文化学刊》1991年第12辑。

17.《<释名疏证>提要》,《襄阳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

18.《从<尔雅略说>看雅学的飞跃性发展》,国际会议交流论文,载《黄侃学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9.《<释名>提要》,《襄阳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

20.《<尔雅略说>浅论》,《襄阳师专学报》1996年第1期

21.《汉语词义的微观结构及其切分与描写》,Proceeding of CLSW-5 Recent Advancement In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published by COLIPS Publication Singapore. June 2004.

22.《关于汉语词汇系统宏观问题的初步思考》,《词汇学理论与应用》丛刊第3辑,商务印书馆2006。

(二)语法·修辞

1.《关于定中结构的指称问题》,《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

2.《汉语定语与中心语的语义关系试探》,载《语苑集锦-许威汉先生执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定语的语义指向试探》,《襄樊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4.《<尚书>和甲骨金文中人称代词的“格”问题》,《古汉语研究》1990年第1期。[日本神奈川大学大西克也《殷周时代の一人称代名词の用法をめぐって》一文把本文的观点作为重要一说介绍,并把本文列为参考文献。见日本《中国语学》第239期(1992年);又,中山大学陈伟武《出土文献之于古汉语研究十年回眸》介绍本文观点,见《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4期。]

5.《从<孟子>看语境对定中结构的制约》,《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2000年第2期。

6.《关于古汉语“定语后置”问题的新思考》,《襄樊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7.《关于汉语省略句的判定标准问题》,《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计算机工程》2004年第17期,李旺、李绍滋《基于DRT理论的汉语省略恢复研究》列为参考文献)

8.《关于<孟子>定中结构研究的若干问题》,《襄樊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9.《汉语句法分析问题漫谈》,《江汉论坛》1998年第10期。又收入《走向新世纪的语言学》,台湾万卷楼图书公司1998年版。

10.《从“之”字的用法看组合式谓补结构的形成》,《湖北大学学报》1998年增刊。

11.《古汉语助词“之”概说》,《襄阳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

12.《“以…为…”和“以为”的结构类型及其辨析方法浅说》,《襄阳师专学报》1988年第1期。

13.《浅论<语助>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襄阳师专学报》1987年第2期。

14. 《空位-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修辞学习》2003年第6期。

15. 《古汉语暗喻的表达形式及其特点浅说》,《修辞学习》1998年第6期。

16.《介词“给”考源》,《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二辑(国际会议论文集),巴蜀书社2006

17. 《洪堡特的汉语观与汉语语法特点的再认识》,世界汉语教学史国际研讨会(日本大阪2007)论文,载《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7年第2期。

(三)文字、语用及其他

1.《从信息社会对语言文字的要求,看汉语汉字的优长》,载《全国汉语汉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试论“篝”字及相关问题》,《襄阳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

3. 《“说”与“悦”关系辩》,《襄阳师专学报》1981年第1期。

4.《双语双方言运用的心态透视》,国际会议交流论文,载《双语双方言》(三),香港汉学出版社1994年版。

5.《古文化遗址价值论》(与郑远汉师合作),载《蒲圻三国赤壁文化论文集》,三国文化研究会1997。

6.《从语言运用实际看建立言语学之必要》(独撰),《长江学术》第八辑(2005)。收入《言语与言语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崇文书局2005。

7.《汉语第一人称表达的特点与先民自我意识的失落》,古汉语国际研讨会(法国巴黎2006) 论文,载该会议论文集。

8.《〈汉语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专栏弁言》,《长江学术》2007年第2期。

9.《对外汉语教学词汇主导法刍议》(独撰),《长江学术》2007年第3期,人大《语言文字学》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0.《试论“以德治国”方略的中国文化基础》,载《反腐倡廉研究》2001年第8期。北京市纪委、北京大学医学院纪委等多家网站转载。另外发表汉字学和评述性文章、著作序言十多篇,从略。

上一篇:赵丽华(梨花体)

下一篇:尼采i8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