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仁的个人简介
赵仁(1909~1977年),原名胡悦心。山东栖霞人。少时,读私塾8年。民国21年(1932年)起,任小学教师7年。民国30年5月,参加革命。次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栖霞县民运部长、青浦县人民政府县长、中共松江地委组织部长、合作部长等职。1957年4月,调任中共松江县委书记、第一书记,兼任县政协主席。
中共松江县委书记
(1909~1977年) 赵仁,原名胡悦心。山东栖霞人。少时,读私塾8年。民国21年(1932年)起,任小学教师7年。民国30年5月,参加革命。次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栖霞县民运部长、青浦县人民政府县长、中共松江地委组织部长、合作部长等职。1957年4月,调任中共松江县委书记、第一书记,兼任县政协主席。
来松任职时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公布不久,他认识到松江是以农业为主的县,在他主持下,县委研究制订了本县“超纲要”(亩产粮食400公斤)的规划与措施。根据“治松必先治水”的历史经验,制订了水利建设规划,提出对松江三类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措施:低洼水网地区,加固圩堤,疏浚河道,预降水位;高旱缺水地区,利用原有河道,充分发挥戽水机具效能,引水灌溉;一般地区,利用原有设施,加快建设机电排灌系统。1958年,新开通波塘南段和新五建设河。1959年,疏浚沈泾塘、官绍塘、辰山塘、小斜塘、泗泾塘、走马塘等多条河流,使浦北洼地和新五泖田,通畅了入黄浦水道。60年代初,普遍疏浚全县河道,基本理顺了河网水系,实现了排灌机械化、电气化。每当水利建设遇到困难,赵仁都亲自过问,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予以克服。到1966年,电力排灌有效控制面积达56万亩,占全县农田面积98.5%。 他鼓励科技人员改革脱粒、扬水、耕作、收获等农具,并将外地先进农具引进本县,予以推广,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力。重视并大力提倡广积农家肥,在浦南、浦北各树立一个集体养猪典型,推广“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的经验。 1969年前后,调整加强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行政、事业、科研机构。并要求县委常委“抓一条线,包一个片”,带领机关干部分头下片,检查督促,一抓到底。几年来,足迹几乎遍及全县每个大队。1964年,松江终于实现了“超纲要”,粮食亩产达到402公斤。 赵仁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坚决,任务再难,也根据上级要求,发动干部群众去实现。每年粮食征购、水利建设等,都能按上级规定去办。决策果断,但事前能听取各方意见。一旦形成决议,即坚决执行。作风正派,与同志相处,坚持党的原则。工作中对某些处分错了的同志,事后发觉,能认错道歉。对干部缺点、错误,常当面批评,但事后不挂怀。有时发现上级对某些干部、群众,处置欠妥,敢于按组织原则向上级反映真情。生活艰苦朴素,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对别人也要求严格。坚持干部参加劳动制度,几乎每周都要到“点”上去调查了解,参加劳动,1963年曾在张泽“蹲点”劳动三个多月。下乡下基层,吃住在机关食堂或农家,不特殊化。一次在俞塘检查工作,为他准备的床被别人睡了,他不惊醒别人,在另一床上用两条被絮过了一夜。1959~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带头不吃肉,与群众共甘苦。当时设立了干部疗养所,他安排其他干部去疗养,自己一直带病坚持在岗位上。1962年,上级批准盖了几套设备较好的房子,安排其他领导同志去住,自己仍住在原来的房子里。对家人、子女严格教育,不搞特殊化。
关心群众疾苦
当时松江是血吸虫病流行区,为防治此病,多次号召、部署,结合兴修水利,消灭钉螺,取得一定效果。每年防汛、防台或逢大雨、大雪,不但亲自值班,掌握全县情况,而且在发生险情时,常亲往调查了解,予以妥善解决。粮食统购统销后,特别是3年困难时期,群众常有口粮不继的困难,他积极组织返销粮,调进薯丝、麦片等予以克服。并曾同意枫围、新浜等公社利用冬闲田,种植蚕豆,次年春,公私三七分成,以救春荒。有一年旧历除夕,他听说山阳公社有几户农民吃不上年夜饭,即派秘书前去,协同公社,落实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