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奎英(山东师大教授)的个人简介
赵奎英,女,1969年生,山东定陶人。山东大学文学博士,英国伯明翰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理论教研室主任。兼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体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认知诗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学学会、国际美学协会会员,“国际诗学与语言学协会”(PALA)中国方面联系人。主要从事西方美学、语言诗学、中西文论比较以及生态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
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理论教研室主任。兼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体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认知诗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学学会、国际美学协会会员,“国际诗学与语言学协会”(PALA)中国方面联系人。主要从事西方美学、语言诗学、中西文论比较以及生态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
出版著作
出版学术专著《中西语言诗学基本问题比较研究》、《混沌的秩序:审美语言基本问题研究》2部,参编、合著《美学与艺术鉴赏》、《文学概论》等著作、教材9部,并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学术月刊》、《天津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另有多篇诗歌、散文作品在《大众日报》等报刊发表。所发学术论文有2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新华文摘》、《哲学动态》、《文艺报》等转载、荐介或摘引。
参编著作
1、《中西语言诗学基本问题比较研究》(个人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混沌的秩序:审美语言基本问题研究》(个人专著),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
3、《美学与艺术鉴赏》(编委、参编,高等院校21世纪人文素质教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造型艺术鉴赏》,(编委、参编,高等院校21世纪人文素质教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中外美育思想家评传》(参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伟人的咏唱》(参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文学理论元问题的多维审视》(参编),齐鲁书社2005年版。
8、《文学概论》(合著,山东省五年制师范学校统编教材),齐鲁书社2004年版。
9、《文学理论实用教程》(参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主要论文
1、《海德格尔后期语言观对生态美学文化研究的历史性建构》,《文学评论》,2009.5. 《文艺报》(2009.11.17)“理论视窗”栏目荐介。
2、《文学语言的惯性新论》,《文学评论》,2003.4.(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10)全文转载;《文艺报》“理论视窗”(2003.9.23)荐介;《山东文艺评论丛书?文艺理论卷》(谭老哲、田川流主编,明天出版社2010年版)收录。
3、《试论文学语言的可逆性》,《文学评论》,1996.3.《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6.5)摘要。
4、《从中国古代的宇宙模式看传统叙事结构的空间化倾向》,《文艺研究》,2005.10.人大复印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4)全文转载。
5、《中国古代时间意识的空间化及其对艺术的影响》,《文史哲》,2000.4.《新华文摘》(2000.11)论点摘编;《哲学动态》索引;并受到专家学者来信好评。
6、《当代西方“反幻觉”诗学的语言哲学基础及批判》,《文史哲》,2005.6.
7、《从“文”、“象”的空间性看中国古代的“诗画交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1.人大复印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6)全文转载。
8、《诗?言?思:试论中国古代哲学言语与思维的诗化》,《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3.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0.8)全文转载。
9、《一个可逆性的文本:丰乳肥臀》的语言文化解读》,《名作欣赏》,2003.5.
10、《儒家名实观与中国传统文论的生成》,《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11、《原初诗性与特殊用法:20世纪西方诗学、美学语言观的两种基本倾向》,《文学评论丛刊》,第5卷第1期。
12、《论现象学美学方法的整体性》,《山东大学学报》,1999.4.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9.11)全文转载。
13、《“存在本体”与“生态视野”:试谈中国当代美学的前景与出路》,《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1.《中国美学年鉴》(2004)“成果选摘”摘录。
14、《试论文学语言的惯性与动势》,《山东大学学报》,1992.3.
15、《语言符号与审美》,《山东师大学报》,1996.1.
16、《论文艺美学的规范化与开放性》,《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2.《中国美学年鉴》(2002)“成果选摘”摘录。
17、《从儒家语言观看“文载道”与“诗言志”的歧异》,《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3.
18、《自然语言观与词物对应论》,《文艺美学研究》,2003年第3辑。
19、《中国传统叙事艺术的阴阳对反结构》,《戏剧丛刊》,2004.2.
20、《美学关注人的现实生存》,《文艺报》理论版,2003.9.16.
21、《动情的追问》,《读书》,1998.9.
22、《悖论与复调》,《名作欣赏》,2003.5.
23、《近年来现代西方美学研究大势》(与张梅花合作),《中国美学年鉴》(2002),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24《当代文艺学研究趋向与“语言学转向”的关系》原载《厦门大学学报》2005.6.《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1)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6.3)论点摘编。
25、《精神与生命的沉醉》,载《山东当代散文作家论》,泰山出版社1998年版。《山东文艺评论丛书?散文评论卷》(王景科、高永升主编,明天出版社2010年版)收录。
26、《论意境的空间性》,《戏剧丛刊》,2005.1.
27、《语言惯性与无意识》,《山东社会科学》,2005.6.
28、《后现代语言视野中的摄影文学》,《时代文学》,2005.3.
29、《从汉语的空间化看中西诗歌空间形式的同异》,《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5.
30、《从复合与间距论摄影文学的性质》,《中国民族报》,2005.7.29.
31、《多一点问题意识,少一点学科焦虑》,载《中国美学年鉴》2005年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2、《论生态美学的困境与前景》,《厦门大学学报》,2006.5.《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6)摘录。
33、《道不可言与境生象外――庄子语言哲学及其对意境论的影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3.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7.8)全文转载。
34、《道言悖反与审美超越――道家语言哲学及其美学意义新探》,《厦门大学学报》,2007.4. 《新华文摘》(2007.21)论点摘编。被引用5次。《理论创新时代》(钱中文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7月版)收录。
35、《从“存在与时间”到“栖居与空间”――海德格尔的空间化转向及其生态美学意义》,《厦门大学学报》,2009.2.
36、《论生态美学的前景、困境与出路》,载王德胜主编《问题与转型》,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6月版。
37、《真功夫?卓视见?大视野》,载《中国文化研究》,2009.3.
38、《近年来杜威实用主义美学研究大略》,与万晓艳合作,载《中国美学年鉴》(2006-2007),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版。
39、《生态语言学及其对生态诗学、美学研究的意义》,载《中国美学年鉴》(2006-2007),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版。
40、《试论福柯的空间化转向与本质性写作》(8000字),载《天津社会科学》,2010.12. 《试论福柯的空间化转向与本质性写作》(15000字),载《思想与诗学》,史忠义等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1、《语言观念的修辞论转向与语言文化诗学研究》,《学术月刊》2010.9.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1.2)全文转载。
42、《关于语言诗学与文体学研究的对谈》,(与迈克尔?图兰合作),载《文艺报》2011年11月2日。
43、《语言的“复魅”与自然的“涌现”》,载《全球化视野中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曾繁仁、[美]阿诺德 ?伯林特主编),长春出版社,2011年5版。
44、《存在本体、生态视野与人文关怀:试论曾繁仁先生的存在论转向与生态美学、美育研究》,载《人文情怀?学术探求》,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45、《可信性、独立性、友善性》,《山东文学》,2011.12.
46、《海德格尔大道道说观的生态文化意蕴》,《学术月刊》,2012.8.
47、《修辞语言观与语言文化诗学研究》,《文艺美学研究》2012年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8、《修辞与伦理:莫言蛙的叙事修辞学解读》,《小说评论》,2012.6.
49、《文艺理论创新的立足点》,《文艺报》,2013.1.25.
50、《如何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文艺报》,2013.8.30.
51、《从生态语言学批评看“生态”与“环境”之辨》,《厦门大学学报》,2013.5.
52、译文《自然母亲的强暴?环境话语中的女性》([加拿大]泽伯拉?伯曼文),载《鄱阳湖学刊》,2012.4.
个人荣誉
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山东省齐鲁文学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中国新时期20年优秀文学理论论文奖”,“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优秀论文奖”等10余项奖励;并曾获“山东师范大学杰出青年”、“山东师范大学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独立承担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教育部和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2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参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教育部课题多项,并作为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主要课题组成员参与完成了《西方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
承担项目
1、独立完成《中西语言诗学比较研究》(02CZW003),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经费5万元。
2、主持《语言与生态》(09YJC751054),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经费6万元。
3、主持《西方自然语言观与当代生态诗学美学的语言哲学基础建构》(09CWX708),山东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经费2万元。
4、主持《生态语言学与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1213ZW007),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经费15万元。
5、主持《美学基本理论的分析与重建》(13JJD750011),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经费20万元。
获奖情况
1、《试论文学语言的可逆性》,1997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中西语言诗学基本问题比较研究》,2011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3、《从中国古代的宇宙模式看传统叙事结构的空间化倾向》,2007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4、《中国古代时间意识的空间化及其对艺术的影响》,2001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5、《中国古代时间意识的空间化及其对艺术的影响》,2002年获第三届“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
6、《文学语言的惯性新论》,2004年获第四届“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
7、《当代文艺学研究的两大趋向与语言学转向的两大变革》,2008年获第五届“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
8、《一个可逆性的文本》,2005年获第二届“山东省齐鲁文学奖(文学评论奖)”。
9、《试论文学语言的可逆性》,2001年获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评选的“中国新时期20年优秀文学理论论文奖”。
10、《文学语言的惯性新论》,2004年获“第二届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优秀论文奖”。
11、《从中国古代的宇宙模式看传统叙事结构的空间化倾向》,2006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2、《混沌的秩序:审美语言基本问题研究》,2004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13、2005年12月,获“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教学奖”。
14、2009年12月,获“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教学奖”。
15、2005年10月,获“山东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16、2006年5月,获“山东师范大学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17、2010年3月,获“山东师范大学u2018三八u2019红旗手标兵”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