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可大师的个人简介
真可大师,字达观,号紫柏,世称紫柏尊者,是明末四大师之一。俗姓沈,江苏吴江人。十七岁时,辞亲远游,欲立功塞上。行至苏州,宿虎丘云岩寺,闻寺僧诵八十八佛名号,内心欢喜;次日晨,即解腰缠十馀金设斋供佛,从寺僧明觉出家。万历三十一年,京中发生了“妖书大案”,达观大师受到了牵连而被捕入狱。他因曾反对宦官征矿税,而引起了太监们的忌恨,在狱中,达观大师惨遭刑杖,于万历三十二年,惨死于狱中。
人物生平
真可出家后,常闭户读书。年二十,受具足戒。不久,至武塘景德寺闭关,专研经教,历时三年。后至匡山,深究相宗。万历元年(一五七三年)至北京,亲近华严宗匠遍融于法通寺,又从禅门老宿笑岩、暹理等参学。万历三年(一五七五年)至嵩山少林寺参谒大千常润。见常润上堂讲公案,以口耳为心印,以帕子为真传,不以为然,逐不入众。不久南还,至浙江嘉兴。时密藏(道开)钦仰真可的风范,特自普陀山来访,真可即留他为侍者。嘉兴楞严寺是宋代名僧子璇著经疏处,已久荒废,真可发愿重修,命密藏主持其事。
真可在万历初年,曾听法本(幼予)谈起袁了凡慨叹请经困难,有易梵夹为方册以便于印造流布的愿望,而法本自愿力弱难行。至是,真可为撰「刻藏缘起」,陈说刻藏利益,鼓励募刻全藏。得到陆光祖、冯梦祯等热心赞助,真可即令密藏筹备刻经事。万历十七年(一五八九年),方册藏始刻于山西五台山紫霞谷妙德庵,由真可门人如奇等主持。因山中气候严寒,不便刻经工作,四年后(一五九三年)南移至浙江馀杭径山寂照庵。他的门人桐城吴用先为他修复径山下院化城寺,作为贮藏经板之处,并施资刻经数百卷。
万历二十年(一五九二年),他游房山云居寺,礼访隋代高僧静琬所刻石径,于石径山雷音洞佛座下得静琬所藏佛舍利三枚。神宗生母李太后曾请舍利入宫内供养三日,并出帑金布施重藏之于石窟。后来他又与高僧德清(明末四大师之一)同游石径山,以皇太后所施斋亲赎还静琬塔院等,请德清为撰《复涿州石径山琬公塔院记》(碑现存云居寺)。并与德清共议续修明代的《传灯录》。旋德清被官厅认为私建寺院,谪戍广东,续修《传灯录》之愿未能成就。
万历二十八年(一六年),真可因对南康太守吴宝秀拒不执行朝廷征收矿税命令而被逮捕表示同情。他常慨叹著说∶"憨山不归,则我出世一大负;矿税不止,则我救世一大负;传灯未续,则我慧命一大负。"因而遭到一些宦官的嫉恨。这时他的门人为他的安全著想,想继写信劝他出都。不久京城发生了一项谣言,称神宗要改立太子,以挑拨起宫廷纠纷的妖书事件。神宗下令搜索犯人。忌恨他的人以太后曾因真可在石径山发见舍利而施资供养,逐诬他以滥用帑金之罪,捕之下狱。并诬陷他是"妖书"的造作人,但未得罪证。
万历三十一年(一六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圆寂于狱中,世寿六十一,法腊四十有奇。他的弟子们把他的遗骸浮葬于西郊慈慧寺外,后又移龛至浙江馀杭径山之寂照庵,以后又移葬于开山。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年)在开山前文殊台荼毗立塔。
成就及荣誉
明代四大名僧之一万历年间(1573 年),达观北游京城,拜遍融、笑岩等佛学大师为师,深得真传,学有所成后,出游全国的名山大川。达观大师主要师从于临济宗第28代传人笑岩大师,但他并不拘泥于一家之说,而是对佛教的各宗派采取了兼融并重的态度,广蓄博收,从而使他的学识十分渊博。在云游天下途中,达观在各大名寺遍览经书,万历十七年,达观大师开始在山西五台山的呈兴寺整理以前的经卷时发现大多是汉文中夹杂着梵文,很不便于阅读,因而决定自己创造出一种《方册大藏经》。这项巨大的工程后来完成于浙江省余杭县的径山,因而又称为《径山藏》。达观大师在佛教界有着极高的声誉,后人将达观与莲池、藕益、憨山合称为“明代四大名僧”。
御封潭柘寺主持万历二十三年,达观大师奉神宗皇帝朱翊钧之命,任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在此期间,由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出资,在达观大师的主持下,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达观大师与朝廷密切,经常奉诏进宫为皇室讲经说法,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潭柘寺与朝廷的联系。达观在潭柘寺除了讲经说法,整饬佛规外,还在寺内建造了“一音堂静室”,作为自己的静修之所。
作品
达观文思敏 (1545-1623),法名德清,字澄印,明代(1368-1644)"四大高僧"之一,俗姓蔡,全椒(安徽)人《紫柏尊者全集》30卷等,流传于后世。
相关-明代四大名僧
憨山大师。 明中叶,自明宣宗至明穆宗共一百多年,佛教各个宗派都衰微不振,自明神宗万历时期,佛教中名僧辈出,形成了佛教在中国重新复兴的繁荣景象。捷,才华横溢,写下了不少赞咏潭柘寺诗文,其中著名的有《妙严公主拜砖赞》、《送龙子归龙潭文》、《潭柘怀缪中淳》、《日暮龙潭即目》、《再游潭柘寺》、《题别潭柘》等,皆流传于世。达观大师一生著述甚多,他曾经续写了《高僧传》、著有《续灯录》、
莲池大师(公元1523一1615年),讳宏,字佛慧,号莲池。杭州仁和人,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十七岁补诸生,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邻家有一老妪,日日念佛名,大师问其所以,老妪回答:先夫持佛名,临终自在往生,故知念佛功德不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中国净土宗第九代祖师。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字振之。法名智旭,号西有,别号八不道人。 先祖汴梁人,后迁居江苏吴县木渎镇。父亲岐仲公,母亲金氏,持诵十年白依大士大悲神咒,梦见观音菩萨送子而生藕益。时维明朝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五月三日可思议。大师闻语感动,遂寄心净土,书藕益大师
。"生死事大"于案头以自警策。二十七岁丧父,三十二岁母亦永诀,大师决志出家修行,与妻子汤氏决别:"恩爱不常,生死莫代,我得出家,你自己保重。"汤氏洒泪说:"君先走一步,我自会打算。"大师作七笔勾词弃家,投西山性天和尚落发,其妻随后也削发为尼。 人棋地要可耕地可耕地可耕地 要信手拈来地一一人有你地非机动车区换夺遥使用手册左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