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长炳的个人简介
章长炳(1928年 -),男,汉族,字行之,安徽庐江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全国立即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五岁时入安徽抗日小学读书。老师大多数都是民族意识很强的学者,经常教导章长炳“抵制日货,抗日救亡,收复东三省”等等爱国主义知识,有时还讲授一些文天祥、岳飞、陆游、辛弃疾、史可法的爱国故事。
基本内容
抗战时期,在安徽国立中学读书,饱经战乱,遭受颠沛流离之苦,目睹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之惨状。弱冠,适逢淮海会战,蒋政权一败涂地,解放军即将挥师渡江席卷全国,于1949年春离开安大,投奔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先后在南京警备政治部文工团与华北特种兵部队从事文化教育与宣传工作,为提高人民军队的文化素质,鼓舞部队士气,有过一些奉献。
朝鲜战争爆发后,战火几乎烧到东北边陲,奉命随部队开赴朝鲜前线作战,先后在志愿军炮兵部队和战俘临时收容所工作一年有余。1953年夏在朝鲜平安北道清川江畔负伤,多亏志愿军医护人员尽力抢救,才幸免于难。停战后归国,被评为三等革命伤残军人。1955年从部队转业到北京市教育局,旋即被分配到北京二十一中学教书,因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等原因,“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下放五七干校劳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调入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在政协期间主要从事《文史资料选辑》编辑工作,与此同时,曾编辑《于右任文选》、《孔祥熙其人其事》、《中统兴亡录》和《纵横》双月刊等。在政协文史委员会期间,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与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前国民党高级将领)接触,如:宋希濂、杜聿明、黄维、赵子立、文强等,了解大量近政协委员亲见、亲闻和亲身经历的现代史的三亲史料。
1989年初在全国政协离休。1986年夏,经全国政协推荐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不久被委任为民革北京市委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1993年起又被任命为民革中央祖国统一委员会委员。1989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90年起在文史馆负责主编文史笔记丛书北京分卷――《京华风物》与《耆年话沧桑》两书。
1989年春,与全国政协常委宋希濂、赵子立将军暨全国侨联主席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张国基先生等共同筹组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历时四年,几经挫折,承蒙程思远副委员长等大力支持,终于得到中共中央统战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批准注册,章长炳被推举为该研究会的法人代表兼秘书长。
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先后在北京、广州、南京、澳门等地多次组织爱国主义学术研讨会,与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如何振兴中华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良策,使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不断在海内外扩大影响。2001年元月,应美国夏威夷大学的邀请,赴美出席“孙中山与中国之改造”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近一万字的学术论文,充分肯定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绩。在美期间,受张治中将军之女――全国政协常委张素我女士的委托,专程拜访张学良将军并赠送纪念品。
近年来主编的《百年风雨话沧桑》、《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成立庆典》、《爱国主义学术论文集》等书亦已相继出版。这些年,利用业余时间,在国内外的报刊上发表过一些作品,例如:
《轻烟散入龙虎山》发表在美国纽约《潮流》双月刊1988年第2期;《长江三峡工程之我见》发表在美国《北美日报》1986年10月14日;《北京市政建设面面观》发表在美国《北美日报》1986年10月18日;《龙虎山记游》发表在《人民政协报》1986年12月24日;《要留清白在人间》发表在《工人日报》1985年5月6日;《马寅初嘲讽蒋介石》发表在《纵横》1985年第2期;《孔祥熙及其子女》发表在《纵横》1984年第10期;《杨虎其人》发表在《人民政协报》1988年10月11日;《澳门归来话澳门》发表在《北京文史》1999年第2期。2001年9月中旬曾应邀出席北京大学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学术研讨会,同年10月初,又应邀赴台湾参加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论文《辛亥革命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