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三祝的个人简介
赵三祝,文成县龙川乡人,1938年出生,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瑞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领导。
基本内容
1979年,他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活动,已发表散文、散文诗、报告文学和电视文学剧本80多万字,出版长篇纪实文学《顶天立地瑞安人》、报告文学集《报春花》、人生感悟集《尘寰片语》。与人合作的6集连续剧电视《擒雕》、4集电视连续剧《明天的大阳更美好》和一批电视短片在中央及地方各级电视台播映后颇获好评,曾多次获奖,入载《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少年时期赵三祝:
早晨四五时,山里的公鸡将早行的人催到晨曦里。通往学校的小路上走来一位肩挑菜筐的初中学生,他身材矮小,有点瘦弱。扁担头挂着书包,筐里是夏令蔬菜,粘着露水的黄瓜和豇豆。他径自走向学校食堂,把蔬菜兑给厨房,将饭盒放在蒸屉里,跑往教室读书。他便是少年赵三祝。
冬日,地面霜冻未解,少时的赵三祝将仅有的一双布鞋脱下放在书包里,光着赤脚健步如飞跑到学校,在冰冷的溪水里将脚上的泥沙晃掉,再穿上布鞋。
“我一辈子不怕吃苦,这是从小养成的。”赵三祝说。
哥哥早已分家单过,两位姐姐也已离家,父亲抱病不能下地劳作,赵三祝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小学毕业,父亲向赵三祝灌输他的那句名言:“放下锄头,还有半年粮。”有着这样一种哲学挡道,加上家里没劳力这一铁打的事实,父亲拿着一把锄头告诉他:“以后就不要背书包了。”他强压着想上初中的梦想,别无选择,种田吧!
记得小学六年级时,校长就给赵三祝等学生讲《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桃园三结义等故事,他每次都听得十分入迷。辍学种田后,他便在村里立刻找到一本《三国演义》上册,很破烂的那种,每每吃完中饭休息时,就似懂非懂地翻几页。村中有一位算命先生,夏日里,赵三祝与伙伴们将先生请到树荫下,听他讲故事。这些也成为他早年激发文化兴趣的源头。
让人称奇的是,赵三祝的记忆力十分惊人。“第一天听先生讲故事,第二天我就能从头到尾重复一遍。”自此,他成了一个讲故事能手。
赵三祝人生转机源于他的一个谎言,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谎言,也是迄今为止惟一的谎言――他瞒着父亲偷偷地考上初中。当村人看到中学的“榜文”告诉父亲时,这位朴实的农民狠狠地扇了儿子一个大嘴巴,赵三祝一个踉跄栽倒在地上。在乡邻亲戚的劝说下,特别是分家的哥哥站出来承诺,以后帮着家里犁地,轻体力活由弟弟干,这才让老爷子勉强答应他去上学。
读初中时,整个村子里的书信都是赵三祝捉笔,他参加作文比赛屡屡获奖,奖品大都是一瓶墨水,周边村子里10多个初中生都很羡慕。“感觉很光彩,很有成就感。”至今,赵老回忆此事仍坚持认为,这些激励对激发他写作的兴趣有很大作用。
半耕半读上完初中,考上温州师范,终于可以吃上学校配给的粮食。赵三祝一下子长高了许多,他一年级坐第一排,二年级就坐在倒数第二排了。赵三祝笑侃自己178厘米的大个子要归功于当时每天的9大碗米饭。
现在他老了,被人们称为赵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