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声

时间:2024-01-05 02:11:58编辑:分享君

赵声的个人简介

赵声(1881―1911)原名毓声,字伯先,号百先,江苏丹徒(今镇江)大港镇人。民主革命党人。清末著名革命家。曾撰写七字唱本《保国歌》,秘密散发。1905年秋后,任江阴新军教官。不久辞职,随郭人璋到广西,任广西巡防营管带。后回南京任33标2营管带,后升为标统。他秘密传播革命思想,外联同志,积极策动反清武装斗争。领导广州两次起义均遭失败,他忧愤成疾,于1911年5月18日在香港病逝。民国元年(1912年)被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人物生平

他少怀大志,能文善武。17岁中秀才。光绪二十七年(1901)考入 江南水师学堂和 陆师学堂,开始接触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学说。1903年2月,东渡日本考察,与 黄兴结识,同年夏回国,任南京 两江 师范教员和长沙实业学堂监督,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曾撰写七字唱本《保国歌》,秘密散发。1905年秋后,任江阴新军教官。不久辞职,随郭人璋到广西,任广西巡防营 管带。后回南京任33标2营管带,后升为标统。他秘密传播革命思想, 外联同志,积极策动反清 武装斗争。
1906年春,在南京加入同盟会,更加注意扩大革命行动,于兵营内设书报阅览社,加紧向士兵灌输革命思想和启发 民族意识。翌年春到广东,任广东新军二标标统。一年后改任新军第一标统。后因联络革命党人谋举义事,被 两广总督 张人骏所疑忌,被迫于1909年3月弃职回归故里。宣统元年(1909)底再度返回广州,参与策划指挥 广州新军起义,率部在城中作内应,由于新军指挥 倪映典牺牲而军中无主,起义猝因 失去联络而失败。后脱险逃到香港。1910年11月,应 孙中山之召,与黄兴等再次筹划 广州起义,并被推举为统筹部副部长。1911年,南方各省同盟会会员汇集广州,发动 辛亥广州起义,赵为起义军总指挥,准备发动十路进攻,并亲率苏皖党人百人,进攻清军广州 水师提督署。后因其为广州城内官吏所熟识,不便先入城。27日,副总指挥黄兴率先发动起义,与清军激战一昼夜,终因寡不敌众而告失败。他于28日晨赶至广州已无法参战,被迫撤退。由于广州两次起义均遭失败,他忧愤成疾,于1911年5月18日在香港病逝。民国元年(1912)被 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 陆军上将。著有《保国歌》。
作为中国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赵声年轻的生命化作推翻封建、开启共和的惊天巨雷,为中华民族的崛起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画卷中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人物经历

任教两江师范创作《保国歌》

1903年,赵声应聘到南京的 两江师范学堂任教。课余,他秘密创作了《歌保国》。这是一篇类似 民间小调的文艺宣传品,共938字。歌词对于如何实现推翻清政府和建立新国家,以及新政府的基本施政纲领,提出了一些基本方针和若干措施。大意是:团结一致,各地区革命力量密切合作;禁 鸦片烟;破私见,立公德;加强武备,收回 国家主权;开办实业;普及教育;不盲目排外;加强宣传,渐开民智;强化中央政府, 民主选举议会;强调国家独立,力拒外国干预内政等等。《歌保国》是一篇以诗歌为载体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言书,堪与陈天华《 警世钟》、《 猛回头》及 邹容《 革命军》相媲美,是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革命文献。当时, 章士钊秘密印刷了数十万份《歌保国》,由曹工丞装入大口袋,沿长江步行 千里散发,引起了极大反响。《歌保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流传广泛,对唤起民众投身 辛亥革命起了积极有效的鼓动作用。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前夕的1911年10月5日,《 民立报》刊登了这篇战斗 檄文(该报一度为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机关报)。 1903年, 沙皇俄国违约,不撤走于 义和团运动时入侵东北的俄军,并向清政府提出7项无理要求,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12月,南京各新式学堂(包括军校)的学生纷纷集会、请愿,要求“请增武备课;练习兵操,养成军国民之体格;效死疆场,以御外侮”。1903年12月22日,南京“水陆师、高等师范、练兵学堂数百人,大会于 北极阁,赵声登上大会讲坛。与别的演讲者不同,他因势利导,进一步向听众灌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当局怕南京的 拒俄运动演变为反清革命,遂下令通缉革命党嫌疑分子赵声、章士钊,二人闻讯避走他乡。

统领第九镇33标

1905年, 南洋新军扩征。两年来在 北洋新军中开展兵运而未见成效的赵声赶回南京入伍,并回家乡广泛动员有知识的 热血青年参军。“ 故第九镇兵士,镇江人最多,而文明为陆军冠。”赵声因征兵有功,统兵有方,被第九镇统制(师长) 徐绍桢任命为第33标标统(团长)。赵声奉行“军事救国”方针,一心把部队造就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武装。他在军营设“阅书报社”,向官兵灌输进步思想和文化知识。他创作了一首充满爱祖国、爱驻地南京的激情的 军歌,以激励、鼓舞士气:“散步散步江南道,一幅画图位置英雄好。 钟山如 龙城如虎,长江匹练西北来环绕。 绿杨夹道杏 满城,锦绣江山锦绣何能较!国家恩我恩无限,生此带砺以慰我怀抱。吾侪何以报国家?愿将 赤血染上 青青草!”赵声常于星期日率部行军至 明孝陵,对着 明太祖遗像,“演说有明兴亡及满族凌虐事。言至痛心处,常放声大哭,闻者无不堕泪。于是兵士皆知祖国之仇,誓以死从烈士起义”。他自奉简朴,对贫苦士兵却慷慨解囊。说:“愿交天下士,罄我怀中藏。”对 军事训练,他更是常抓不懈。由于他“治军纪律严明,勤加操练”,“军士受其训练久,精锐整肃,遂为江南冠。”徐绍桢称赞说:“方今能扎硬寨、打死仗者。唯(赵)伯先一人耳。”赵声广泛联络第九镇革命志士,培植了 冷y、 李竟成、 柏文蔚、 林述庆、倪映典、巴泽宪、彭大松、 熊成基等一大批革命骨干。

加冕“长江盟主”

1906年春,同盟会“江淮别部”负责人 吴春阳奉命来南京发展组织。吴与柏文蔚、倪映典、胡维栋、 龚振鹏等“ 岳王会”(安徽秘密革命团体,会长为 陈独秀,总部设在 芜湖,南京设有分部)成员接头,经过秘密联络、酝酿,第九镇军官赵声、林述庆等人“暨陆师、将备、师范各校同志 密会于 鸡鸣寺,加入同盟会者数十人”。其中许多人原为岳王会成员。同志们推举赵声为同盟会的“长江盟主”,即沿江的苏、皖等5省的负责人。此决议上报设在日本东京的同盟会本部,得到孙中山的批准。于是南京的同盟会组织遂在 鼓楼之东某宅(一说在仪凤门内)设立秘密机关。 正当赵声酝酿起义之时,不料端方抢先下手,他得知赵声的部下放火焚烧了 玄武湖湖神庙中供奉的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 刽子手 曾国藩的画像,便想借此追究、兴大狱,并咬牙切齿地说:“33标皆革命党,可用炮轰!”后经徐绍桢劝说方罢休,但他坚令赵声退役。1906年6月,孙中山专门派人来请赵声去广东担任军事领导工作。

出师未捷身先死

1911年4月,广州起义的失败,大批革命精英的损失,长久的劳累,使得赵声积劳积愤成疾。1911年5月18日,赵声怀着壮志未酬的悲愤溘然长逝,年仅30岁。

赵伯先事略章士钊著

壬寅冬,愚年二十一,挈弟勤士游学金陵。时 山阴 俞明震+,以儒吏长 江南陆师学堂,号得士,遇英年能文者厚,愚一小时,草“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论”数千言, 辞趣敏妙,为俞君激赏。既至校,知有赵声伯先其人,文章风义冠绝于堂,则大喜。引而亲之,相许备至。愚性和易而伯先豪纵,情反而爱至。有莫之为而为者,此为余交伯先之始。
伯先, 丹徒 大港人。而魁梧多力,相貌不类苏产,又激于意气,驰不霸,被酒大言,无所避就,尤与寻常 苏人异撰。伯先年十九为秀才,文名噪甚,顾抑塞不安于乡,浪游江、淮间,复无所遇。尝僦居南京僧寺,寺近陆师学堂,伯先偶代某生执笔,为俞君研诘得实,则亟延致伯先,特要入校,此伯先治兵学之所由也。
愚在校未久,辞赴上海,主《 苏报》,言革命,伯先循资完业, 曾一渡日本,考询军政,归两江师范学堂为教员,非其好也。时排满之论,起于江湖。愚喜 昌言,而伯先则谋济事,尝 秘草“七字唱本”激劝士卒,号《保国歌》,文辞肫至,读者莫不感泣,余为印布数十万份。湖北曹工丞且为 麻鞋负玻呤Ю锷⒅R皇背そ舷掠沃舴耍耸忠恢剑捌浯嗜袅鳎簧笪仁直室病
癸卯秋,愚潜反宁,为会于 北极阁。假借俄事,极论革命。南京学生咸集,为内地公开演说之 蒿矢,声势甚盛。顾伯先少之,以为徒招吏忌无裨于实。是夕,果为宁绅 缪荃孙举发,牒地方吏捕余,愚既宵遁。伯先亦坐是不安于校,则走长沙,同人羁为实业学堂监督,尤非其好也。又起北行,入观 禁城,潸焉出涕,更出 榆关,放歌无侣。适 保定有秋操事,伯先投某镇充队官,冀有所图,亦无大验。久之,反宁,任江宁督练公所参谋官。旋教练 江阴新军。
时道员 郭人漳好与革命党往还,党人亦欲倚以集事。伯先则随人漳入邕,年余,而志不逞。适本省拟行征兵制,伯先趋归,成之,以功 管带三十二标第二营,旋升 标统。恒为兵士阴述种族大义,满人 端方再为江督,壬酢2炔勘拔 湘乡 曾氏扶清灭 太平军不道状,因火后湖神座,毁曾遗像,一军尽欢,讦者指伯先为乱,端方将假是兴大狱,统制徐绍桢隐右伯先,得以身免。往就粤督张人骏于广州,任督练公所提调,旋 统带新军第二标。
时郭人漳为防军统领,势张甚。 廉州人士刘恩裕以抗税起兵,志士有从之者,人骏檄伯先率步兵一营,炮兵一队剿之。伯先以其机可用,大喜。则密遣人与恩裕计事,而约人漳为应。人漳告密,说浸传于外,伯先审事坏,而恩裕亦 下材不足言大计,乃驰告同志,使散去。并于阵中单骑往讽恩裕他窜。恩裕卒不之省,遮伯先击之。伯先不得已,挥兵进,廉事一战而定。伯先设宴廉之南郊 海角亭,与将士痛饮,席间赋诗,有“八百健儿齐踊跃,自惭不是 岳家军”之句。顾伯先隐痛益深,而人漳u疾益甚,日讦伯先于人骏所,适端方亦有来电,称赵声才大,而志不测,不可用,人骏惑焉。伯先不自安,弃职归,而终不能忘情于粤也。
复走香港,为倪映典密筹攻粤策,事败,映典殉.伯先乃往 顺德,谋再起,卒以 会党志异,省中又名捕急,因返港,躬耕以乐其意,时从者数十人,易散难集,又贫无所得食,留戌至艰,略师汉 赵充国遗意,相约租田而耕.伯先朝执锄,夕执笔,自食其力,并以食同人,若旷然有 遗世独立之思也。
扬州 熊成基者,伯先江南所部卒也。清西后母子死,成基骤起兵 安庆,事败,走海外,复谋刺 载涛于 哈尔滨,事泄,死之。伯先固不以国土期成基,至是乃 太息曰:“昔在南京俊士如云,若成基者,殊碌碌,今所成已如是,吾辈何面目见天下士”。闻者泣下。
番禺 汪兆铭刺载澧于京师。未中,下狱。伯先益愤励,起往南洋群岛稍备军实,还香港,设同盟会,伯先被推为总部部长,议以广东为发难地,分东西两军,取道北伐。西军经广东,入湖南,会师武汉,黄兴主之。东军贯江西,出 湖口,直下江南,则伯先为帅也。顷之,伯先所养士 邓明德,密布机关,陷于粤捕,死焉。夙计不得不变,则谋以一队 劫杀水师提督 李准。一队攻取督署,一队堵塞满营,一队占火药库、军械局。一队接应各路,一队进攻 兵工厂,队员皆同人自充之。新军一二两标届时策应,即各部署定。期以辛亥四月一日一举而取广州,黄兴为中总司令,先率同仁入粤。伯先与 胡汉民留守香港,至期会合。于是吴、楚、闽、粤、滇、桂、洛、蜀、越、皖、赣十一 省制才士乐赴国难,无所图利者,相继来集,临发前一夕置就高会,仰天而歌,群有死之之心焉。革命党人,于斯极盛。
会粤人 温生才自南洋袖弹归,击将军孚琦,殪之。粤垣大索,十一之士者,大抵不习 广州方言。又归自东京,服态殊异,易为逻者所得。三月二十日,均奉兴暂退令,纷纷旋港,伯先大惊。拟次日自行入粤规划。夜接兴电,谓事尚可为,促均更进,择又大喜。明日,全部以早晚轮渡分赴战地。伯先取晚轮,以晦日晨达广州,而事已前败。七十二烈士俱殉,世所传 黄花岗之役者也。伯先乡人宋建侯、石经武、华 逐电、 阮德山、徐胜西、封冠卿等六人均死之。
伯先甚痛,扶病赴顺德,谋再举,不就,擎枪自裁,遇阻未遂。乃奄奄经澳门归港寓,而伯先大病矣。 四月八日,腹痛不止,医者谓是 盲肠炎,非割不治。十七日割之,血黑色,肠有腐者。十八日晨,口吐紫血,势已莫救。十九日午后,神志忽爽,勉 侍疾诸君甚切至,并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 英雄泪满襟”之句。泪随声下。同人亦各复流涕, 张目曰:“吾负死难诸友矣!雪耻唯君等。”言讫,目闭而泪出不已,自是不复能言。翌日下午一时,遂逝。时辛亥四月二十日也。年三是有二。初葬于香港茄菲公园近山巅,碑曰:“天香阁主人之墓”民国元年,移葬 镇江南郊 竹林寺。
自伯先为将,以至死事,中更十年,愚由上海而日本,而 英吉利,以学自遮,不省国事,兹篇所纪,盖无一 役身与。耻何如也。伯先死耗,愚与长沙 杨守仁居泥北淀,共闻之,守仁至狂愤自沉其身。独愚 逡巡返国,逢民国纪元,事去伯先之死已半岁,自尔以来,国人所为,几无一不负先烈,而愚之自暴自弃,深愧死友尤不胜言。追念曩事, 怀惭何已, 谨状。

作保国歌

赵声著名的革命宣传品《保国歌》,就是在这里撰写的。《保国歌》是用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七字唱词形式写成,全文共134句,近千字,辞语激昂慷慨,读之悲壮感人。它猛烈地抨击了治王朝专制模暴,对内残酷压榨人民,对外卖国投敌的 罪行,号召人们挺身起来进行革命斗争,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创建一个独立富强的民主共和国。
歌词开头,赵声以满腔热情的语调,召唤全国四万万同胞,热爱自己伟大的国家。
词曰:莫打鼓来莫打锣,
听我唱个保国歌:
中国汉人之中国,
民族由来最众多。
堂堂始祖是皇帝,
四万万人皆苗高。
嫡亲同胞好弟兄,
保此 江山其壮丽。
接下来他沉痛控诉满清统治者自入关以来,残酷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激发人们对满清王朝的极大仇恨。鉴于满清专制王朝的种种倒行逆施,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 不可饶恕的罪行,赵声号召:
我今奋兴发大愿,
民族主义大 复仇,
要与 普天雪仇怨!
不为奴隶为国民,
此是尚武真精神。
野蛮政府共推倒,
大陆有主归华人!
赵声的《保国歌》,言简意赅,寓意深远,体现了他的革命思想,《保国歌》中所指出的革命对像是满清封建专制于朝,同时反对外国侵略;所采取的手段和途径是 暴力革命;所依靠的革命力量是发动团结广大民众,最终所要达到的革命目标是实现民族独立,建立一个强大的民主共和国。赵声所宣扬的这些革命主张,在当时来说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革命历史使命的。它代表了革命党人所追求的目标,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是一篇杰出宣言诗。对于革命党唤起民众进行革命斗争,起到了巨大的宣传推动作用.这篇声讨清王朝的战斗檄文,是革命党人一份非常重要的宣传品,直到武昌起义夺取辛亥革命 最后胜利的前几天,一九一一年十月五日的《 民主报》上,还在刊登此文。

大事年表

1881年3月16日 赵声出生于江苏 镇江新区 大港镇。大港始祖赵子褫,父 赵蓉曾,母 葛氏。
1894年 因大港的 巡检司衙役无辜敲诈拘捕 乡民,赵声直闯巡检司,解救无辜 贫民,被誉为“义侠少年”。
1897年 赵声 学业有成,考中秀才。
1898年10月 离家出游,考察民情。
1901年秋 赵声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的江南 水师学堂, 投笔从戎。同年,插入江南 陆师学堂学习。
1902年年底 毕业于江南陆师学堂。
1903年2月 赴日本考察军政。
1903年夏 日本回国,在家乡创办了“阅书报社”、 “安港学堂”和“体育会”,集中培训 热血青年。
1903年夏末 应聘担任 三江师范学堂教师。在校期间,秘密编写七字唱本《歌保国》。
1903年9月 发起和组织了三江师范学堂、水师学堂、陆师学堂等校师生数千人,在 鸡鸣寺 北极阁举行集会,抗议 沙俄侵占我国东北的暴行。同年,应聘到 湖南长沙实业学堂任历史、兵操教师。
1904年6月 北上保定,投入 北洋新军,策动革命。
1905年秋 出任江南 南洋新军 督练公所参谋官。因出色的军事才能,深受上司器重,委以江阴新军教练。同年,任广西新军管带(营长)。
1906年 任暂编南洋新军第9镇(师)17协(旅)33标(团)2营管带。同年,升任33标标统。2月,加入同盟会,并被举为 长江流域同盟会盟主。冬,因鼓励士兵剪辫子,纵容士兵焚烧 曾国藩神祠画像,筹划起义,被削去兵权并离开队伍。12月,回任第9镇营中军官。
1907年春 策应 孙中山,赵声奔赴广东。任广东新军2标2营管带,旋即升任2标标统。
1908年春 任 黄埔陆军小学监督。其间以黄埔 陆军小学堂为基地,大力培植革命分子,积极筹划在广州发动新军起义。
1909年10月 根据孙中山的指示,赵声到达香港,担任 广州起义总指挥,并制定了具体的起义计划。
1910年 组织领导庚戌广州起义。
1910年6月 应孙中山先生电召,启程赴日会晤孙中山。
1910年6月底 孙中山、赵声、 黄兴在南洋 商决大举之策,赵声任香港同盟会会长。 中国同盟会总部从东京迁至香港并设总机关部,同志举孙中山为外部总长,赵声为内部总长。
1910年11月 参加孙中山在 槟榔屿召开的同盟会主要 领导人会议。
1911年1月 广州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成立,赵声任副部长兼交通课长。3月10日,在统筹部召开的“发难会议”上,决定赵声任起义总指挥。会后,赵声深入各先锋队中作战斗动员和军事辅导。
1911年3月29日 赵声率部赶往广州参加起义。由于先期到达广州的副指挥黄兴,运筹不当,起义失败。
1911年4月8日 赵声积劳忧愤,盲肠炎发作。面对失败后的消极局面,他不顾自己的病情,深切勉励同志说:“吾负死难诸友矣,雪耻唯君等”。
1911年4月19日 病情恶化,临终前连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4月20日下午13时,与世长辞,时年31岁。
1911年4月 以其弟 赵念伯长子俊庠为嗣。
1912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追赠赵声为上将军。4月,赵声灵柩由香港 迁葬镇江南郊竹林寺旁,建墓、立碑、树牌坊,彰显其业绩。
1926年 冷御秋等镇江地方人士,发起在镇江 云台山建设“ 伯先公园”,缅怀赵声的丰功伟绩。
1931年 “伯先公园”落成开放; 伯先路命名; 赵伯先铜像建成。
1992年 镇江市政府在赵声故里设立镇江 经济开发区,简称“镇江新区”。命名主干道为“赵声路”。
2006年 新区实现“三年大变样目标”修缮伯先故居。

伯先故居

故居为其太祖父留传,始建于19世纪中叶,占地923平方米, 建筑面积735平方米。故居为砖木结构, 坐北朝南,前后四进,东侧为厢房,第三进为楼房,设书房“天香阁”,整个建筑为中国传统江南清式民居风格。 赵伯先在此度过了童年和 少年时代,其 后裔也一直居住在这里。1999年12月,赵声故居被镇江市政府列为市级 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年久失修,故居损毁较为严重,也存在 安全隐患,2006年6月起镇江新区投入500多万元,按文物管理部门修缮如旧的要求对故居主体进行了修缮。如今,赵声故居已成为革命 教育基地和对外交流的窗口。

上一篇:5岁宝宝的食谱,5岁孩子营养食谱及做法

下一篇:0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