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㬎

时间:2024-01-05 17:36:51编辑:分享君

赵?的个人简介

宋恭帝赵显(xiǎn)(1271年7月2日―1323年),又称宋恭宗,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8月12日―1276年2月4日在位),宋度宗次子。他是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赵g的弟弟,宋末帝赵m的哥哥,即位前曾被封为嘉国公、左卫上将军等,宋端宗上尊号孝恭懿圣皇帝,元人上谥号恭皇帝。韩林儿上谥法宗章文敬武睿孝皇帝。宋恭帝在位期间朝政多由太皇太后谢道清代理;而谢道清政治上前期依靠贾似道,后来主要依靠陈宜中;军事上后期(秘密)诏令江万载摄行军中事。陈宜中屡次逃跑,江万载却尽心尽职,保护南宋小朝廷延续了三年,行程几千公里,直到山海战前为救宋端宗殉国。

人物简介

基础信息

宋恭帝赵显(xiǎn)(1271年7月2日―1323年),又称宋恭宗,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8月12日―1276年2月4日在位),宋度宗次子。他是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赵g的弟弟,宋末帝赵m的哥哥,即位前曾被封为嘉国公、左卫上将军等,宋端宗上尊号孝恭懿圣皇帝,元人上谥号恭皇帝。韩林儿上谥法宗章文敬武睿孝皇帝。

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四岁的宋恭帝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年号德v。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军国大权依然在贾似道之手。

当时蒙古的元朝大军己得中国北半部,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樊城的控制权之后,渡过长江向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进发。谢太后一面在全国通令“勤王”,一面向元军乞和。势如破竹的元军在击破各地的防线,相继降服了长江中游诸州。1275年,贾似道率领的3万大军在芜湖与元军对战大败,不久,谢太后和宋恭帝在全国人民的压迫下不得不杀死贾似道,不过为时晚矣,宋朝已寿终临寝,灭亡的形势已经不可避免了。

同年年中,元军已经占领了江东(今日的江苏省)大半的领土。

1276年1月18日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同年,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出城向元军投降。后来南宋残余势力在福建、广东抗元,最後在1279年,南宋年仅八岁的小皇帝赵m被元军逼的走投无路,只好跳海而死,南宋终于还是灭亡了。

宋恭帝被俘以后,被元朝封为瀛国公。到了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突然赏给19岁的宋恭帝许多钱财,叫他去西藏当僧人。于是当年的小皇帝宋恭帝成了高僧,为佛教界做出了许多贡献,翻译了不少佛教经文。

宋恭帝长大以后对西藏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八岁那年,在忽必烈的支持下赴西藏萨迦寺出家,法号和尊(lha-btsun)学会了藏文后,翻译《百法明门论》、《因明入正理论》这两部汉传佛教著作著作为藏文。

后来,也就是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宋恭帝知晓自己从前身份,便写道: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对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宋恭帝对当年元朝政府无理进攻南宋的谴责,因而触犯了文字狱。后来被元朝皇帝发现,大怒,遂下令赐死宋恭帝,死时享年53岁。

关于宋恭帝的结局,汉文《佛祖历代通载》有这一句:“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

生平经历

度宗于咸淳十年(1274)七月去世,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儿子:杨淑妃所生的赵g7岁,全皇后所生的宋恭帝4岁,俞修容所生赵m3岁。

谢太后召集群臣商议立帝,众人以为杨淑妃所生赵g年长当立,但贾似道和谢太后都主张立嫡子,于是宋恭帝被立为帝。恭帝此时年纪尚幼,因此由太皇太后谢氏垂帘听政,但朝廷实权实际上仍掌握在宰相贾似道手中。在理宗和度宗统治时期,宋朝的灭亡已经不可逆转,恭帝即位不满二年,宋廷就投降了元朝。宋室江山是太祖赵匡胤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最后又失于孤儿寡母之手。后人写诗讥讽道:

当日陈桥驿里时,欺他寡妇与孤儿。

谁知三百余年后,寡妇孤儿亦被欺。

孤儿寡母:南宋王朝的灭亡

宋恭帝即位之时,宋室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蒙古铁骑大举南下,局势失去控制,宋王朝的统治已经陷入了瘫痪状态。

咸淳十年九月,元军向南宋发起了总攻。十二月,伯颜率兵进逼鄂州,在青山矶击败宋将夏贵率领的鄂、汉守军,汉阳、鄂州相继陷落。伯颜留下部分士兵守卫鄂州,自己率领主力部队,以宋朝降将吕文焕为前部,继续东下。沿江城池的守将多是吕氏旧部,元军所到之处,这些人纷纷归降,唯理宗朝的礼部尚书、已辞官十几年的江万载不甘受侮,与兄前左丞相兼枢密使江万里毁家纾难,并由江万载带领江氏“三古”家族成年男人募组了几千义军从鄂州,一路对元军进行节节抵抗,但由于南宋长江沿线州郡官员和守军将领纷纷弃地投降和逃匿,义军势弱难挡蒙元兵锋,元军得以顺利地突破长江防线,于德v元年(1275)春攻克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兵临建康城下。

鄂州陷落后,长江防线洞开,南宋朝野内外大震,京师各界都把希望寄托于贾似道身上,呼吁“师臣”亲征,指望他能像理宗朝那样取得“再造”之功。贾似道不得已,在临安设都督府,准备出征。蒙军的一路统帅刘整原系宋朝骁将,理宗末年,贾似道在武将中推行“打算法”来排斥异己,刘整为其上司利用“打算法”迫害,被迫归降蒙古。贾似道对刘整的能力知道得一清二楚,由于惧怕刘整,(刘整当时并不在贾所迎战的蒙元淮东路军,而是在蒙元淮西路军,被江万载义军射伤,元军统帅伯颜趁机将他遣回北方养伤,不久即因忧愤箭伤复发而死)他迟迟不敢出兵,直到德v元年正月,听说刘整死后,他才高兴地说:“吾得天助也。”上表恭帝,请求出征。

贾似道抽调各路精兵10余万,装载着无数金帛、器甲和给养,甚至带着妻妾,离开京城,阵势绵延百余里(约相当于今天的40公里)。二月,行至芜湖,与夏贵会合。夏贵一见贾似道,从袖中抽出一张字条,上写:“宋历三百二十年。”言下之意,宋朝历时已近320年,国势已尽,不要为它丢了性命。贾似道心照不宣,点头默许。

贾似道到达前线之后,率后军驻扎于鲁港,命大将孙虎臣统领前军屯驻在池州下游的丁家洲,夏贵率战舰3500百艘横列江上。贾似道深知蒙古军队的勇猛,不敢与之正面交战,仍然幻想走开庆元年(1259)同忽必烈讲和的老路,因此下令释放元朝俘虏,送荔枝、黄柑等物给伯颜,希望通过称臣纳币求得和平。但此时元军的目标在于灭亡南宋,称臣纳币已不能满足元人的贪欲,求和的请求被断然拒绝。两军交战,伯颜连续突破孙虎臣、夏贵两道防线,直抵鲁港,宋军大败,死者无数,江水为之变赤,贾似道仓惶逃到扬州。

贾似道位居平章军国重事、都督诸路军马,度宗尊之为“师臣”,众臣视之为“周公”,却如此不堪一击,时人讽之曰:

丁家洲上一声锣,惊走当年贾八哥。

寄语满朝谀佞者,周公今变作周婆。

贾似道战败后,成为众矢之的,朝野上下出现处死贾似道的强烈呼声。谢太后却认为,贾似道勤劳三朝,不能因为一朝之罪,失了对待大臣的礼数,(赵匡胤立宋朝时定下礼待文人士大夫的规定,宋朝320年文臣被杀者仅伪楚皇帝张邦昌一人而矣,所以不杀贾并不是谢特别开恩有意包庇,而是制度使然,并不是谢个人之错。)仅将贾似道贬为高州团练使,循州安置,并抄没其家产。行至漳州,贾似道于木棉庵为监押官郑虎臣所杀,结束了其擅权误国的一生。

经过鲁港之役,南宋部队损失惨重,士气严重受挫。伯颜继续沿江东下,德v元年十月,元军自建康分三路向临安挺进。伯颜亲率中军进攻常州。常州地处交通要道,扼守临安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伯颜在此投入了20万军队,常州知州姚、通判陈等奋勇抵抗。伯颜驱使城外居民运土填充护城河,甚至将运土百姓也用作堆砌材料,最终筑成环城堤防。十一月十八日,元军总攻,两天后常州城被攻破,元军进行了野蛮的大屠杀,上万人被害,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幸免于难。常州大屠杀产生了蒙古入侵者所希望的震慑作用,随后,当元军逼近平江(今苏州)时,平江守将未经接战便献城投降。

随着蒙古铁骑的逼近,临安府内人心惶惶,大批人试图逃离都城,尤其是朝廷大小官员,为保身家性命,带头逃跑。同知枢密院事曾渊子等几十名大臣乘夜逃走。签书枢密院事文及翁和同签书枢密院事倪普等人,竟暗中指使御史台和谏院弹劾自己,以便卸任逃走,御史章未上,二人已先逃跑。太皇太后谢道清严厉谴责了这些不忠之臣,下诏说:“我大宋朝建国三百余年来,对士大夫从来以礼相待。现在我与继位的新君遭蒙多难,你们这些大小臣子不见有一人一语号召救国。内有官僚叛离,外有郡守、县令弃印丢城,耳目之司不能为我纠击,二三执政又不能倡率群工,竟然内外合谋,接踵宵遁。平日读圣贤书,所许谓何!却于此时作此举措,生何面目对人,死何以见先帝!”然而,太皇太后的谴责在蒙古铁骑的威胁之下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根本不能激起内外官员为宋室而战的信心。德v二年正月短暂的休战后,仅有6名官员出现在朝堂上。官员的逃跑瓦解了军心、民心,使宋王朝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皇室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擅权误国的贾似道已被罢免,此时朝廷如果能够振作起来,任用贤臣,局势或许还可以扭转。但恰恰此时,朝廷却犯下另一个严重的错误,即任命陈宜中为相。在陈宜中的主持下,宋朝终于陷入万劫不覆的深渊。陈宜中是一个狂妄自大、欺世盗名的两面派,惯于提出冠冕堂皇的高调言辞,谴责任何妥协退让的主张和行为。陈宜中本为贾似道所援引,贾似道兵败以后,他却率先提出处死贾似道,以提高自己的声望,毫无廉耻。统帅禁军的殿前指挥使韩震提出迁都建议,他竟然私自将其骗到自己家中杀害。陈宜中私自诱杀韩震,几乎引起南宋精锐之师――殿前禁军的军变,谢当机立断,急调江万载接掌殿前禁军,才平息对立双方的危机。

陈宜中长期通过这种哗众取宠的表演和豪言壮语来获得权势,提高自己的威望,但事实上却是一个优柔寡断、冒充抵抗英雄的胆小鬼。德v元年春夏之交,战事最为激烈的时候,朝野内外纷纷要求他亲往前线督战,他却犹豫畏缩,不肯出城。显而易见,陈宜中不可能为宋朝冒生命危险。七月份,他离开临安,逃到了远离前线的南部沿海地区,要求朝廷在这一地区给他安排职务。他拒绝朝廷派来请他回朝的命令,太皇太后无奈,亲自给他的母亲写信。在他母亲的干预下,陈宜中回到了都城任职。太学生对陈宜中的逃跑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抨击,指责他畏首畏尾、胆小怕事,是一个言过其实的两面派,是和贾似道一样的误国之臣。

陈宜中当国,行事摇摆不定,徘徊在和与战之间,不能作出决断。他口头上喊出各种豪言壮语,实际上却懦弱怕事,没有与元军决一死战的勇气和才能。德v元年年底,局势在他主持之下,朝着越来越不利于宋朝的方向发展,除了彻底投降以外,已没有其他回旋余地。文天祥、张世杰提出迁都到东南部地区,以图背水一战,胆小的陈宜中否决了这项提议,一意求和。德v二年正月十八日,谢太后派大臣杨应奎向元军献上降表和传国玉玺,哀乞伯颜念上天好生之德,对宋朝皇室从宽处理。元朝要求与宰相面对面会谈,陈宜中被这种要求吓破了胆,便再一次抛弃了太后和年幼的皇帝,于当天夜里逃离了临安。

陈宜中逃走后,蒙古铁骑已兵临城下,局面已无可挽回。谢太后秘密召江万载摄行军中事(即今之军委主席),带军暗中保护益、广二王赵与y等赵宋皇族人员以及杨亮节(杨淑妃之兄,国舅)、杨镇(谢道清之侄,宋理宗驸马都尉)等大臣和部分宫庭机构撤离临安,又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蒙古军营谈判。文天祥正气凛然,被伯颜扣留,谢太后又派贾余庆出使。

二月初五,临安皇城里举行了受降仪式,宋恭帝宣布正式退位。三月二日,伯颜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临安。元世祖下达诏书,要伯颜送宋朝君臣速往大都朝见,赵同母亲全氏和少数侍从离开临安,踏上前往大都的路程。谢太后因有病在身,并未同行,但不久也在元军的逼迫下启程北上。至此,延续了近320年的赵宋王朝正式结束。

家族成员

父宋度宗赵Q

母度宗皇后全氏

妻孛儿只斤氏(元公主,见拉施特《史集》之忽必烈汗纪、陈霆《两山墨谈》、谈迁《国榷》等)

妾 迈来迪(回回郡王阿儿P兰之裔孙,元惠宗生母),杂史传为瀛国公妾,後为元明宗所纳。

赵完普,长子,幼时出家为僧。至正闲徙居沙州。卒年不详。

後世盛传宋恭帝为元惠宗妥滋蓝浮T淖曾布告中外,引元惠宗乳母夫之言,称元明宗在漠北时,素谓太子(妥滋蓝┓羌鹤樱灬沆陡呃觯崆步T┟鞒跞巳ê庾陡晖馐贰罚藉の手萆剿拢ㄔ背剖炙拢凑乓大佛寺)时,封地位於汪古部旧地及居延一带的赵王曾以一回回女子与之(即顺帝生母迈来迪)。延v七年四月,回回女生一男子。时值元武宗长子周王和世[(即位後为元明宗)流亡西北,过甘州山寺,见瀛国公幼子,「大喜,因求为子,并其母载以归」。明代以後,此说遂成确论。至清代,四库提要认为此说乃宋遗民伪造,明人「附会而盛传之」,「以事实,渺无可据,实为荒诞之尤,非信史也」。」近时学者有谓瀛国公在移驻甘州之前,可能居於谦州吉利吉思地界(今叶尼塞河上游)。当时周王和世[自陕西至岭北过金山(阿尔泰山),流亡於察合台後王封地,地理上与谦州接近。

史籍记录

宋史本纪第四十七

瀛国公名?,度宗皇帝子也,母曰全皇后,咸淳七年九月己丑,生于临安府之大内。九年十一月授左卫上将军,封嘉国公。十年七月癸未,度宗崩,奉遗诏即皇帝位于柩前,年四岁,谢太后临朝称诏。甲申,兄g保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吉王,加食邑一千户;弟m保宁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信王,加食邑一千户。命平章贾似道依文彦博故事,独班起居。丙戌,上皇太后尊号曰寿和圣福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又诏以生日为天瑞节。戊子,命临安府振赡细民。辛卯,以朱T孙为京湖、四川宣抚使兼知江陵府。壬寅,诏抚三边将士。命州郡举遗逸。除浙西安抚司、两浙转运司、临安府见追赃赏钱。诏求言。

八月甲辰,诏乞言于老臣江万里、叶梦鼎、马廷鸾、留梦炎、赵顺孙、王?龠。李庭芝筑清河城,以图来上,诏庭芝进一秩,宣劳将士,具名推赏。加知鄂州李雷应守军器监,知太平州孟之缙尚书兵部员外郎,知江州钱真孙直宝章阁,知镇江军洪起畏直敷文阁。癸丑,大霖雨,天目山崩,水涌流,安吉、临安、余杭民溺死者亡算。甲寅,太皇太后以老不能御正衙,命暂以慈元殿为后殿。辛酉,作度宗庙。戊辰,以全清夫为昭信军节度使,谢堂检校少保,谢保康军节度使。马廷鸾乞骸骨归田里,诏趣之任。

九月丁丑,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王?龠乞致仕,诏不允。戊寅,发米振余杭、临安两县水灾。余杭灾甚,再给米二千石。己卯,似道乞免答拜,从之。辛巳,覆试文武举士人。壬午,覆试文武举士人。癸未,大元兵大会于襄阳。丙戌,丞相伯颜将一军趣郢州,元帅唆都将一军入淮,翟招讨将一军徇荆南。丁亥,大元军薄郢州。戊子,甲午,初开经筵。丁酉,天瑞节,免征临安府公私房赁钱十日。以金符十三、银符百给夏贵激赏奇功。己亥,试正奏名进士,赐王龙泽以下出身有差。壬寅,有星见西方,委曲如蚓。复州副将翟国荣遇大元兵,战烂泥湖,死之。闽中旱。

冬十月丙午,知达州赵章复洋州,加右骁骑尉中郎将。大元兵破渠州礼义城,知州张资自杀。丁未,饶州布衣董声应进《诸史纂约》、《兵鉴》、《刑鉴》,诏声应充史馆编校文字。癸丑,上度宗谥。广西经略司权参议官邢友龙击潮州、漳州寇,破之。乙卯,令州县行义田、义役。丁巳,友龙以下诸将各转官有差。大元兵攻郢州,都统制张世杰力战御之,遂去,由藤湖入汉。戊午,郢州副都统赵文义追战全子湖死,恤其家。庚申,赠翟国荣复州团练使,官其二子,立庙复州。壬戌,以钱百万给郢城屯戍将士。甲子,参知政事,陈宜中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大元兵徇沙洋城,京湖宣抚司遣总管王虎臣援之。丙寅,城破,虎臣与守隘官王大用皆被执。荧惑犯镇星。大元兵至新城。戊辰,总制黄顺出降。己巳,副总制仁宁出降。都统制边居谊力战,城破,赴火死。知复州翟贵以城降。闽中地震。

十一月癸酉,以朱T孙为京湖、四川宣抚使。丁丑,命沿江制置使赵醚步哂Γ颓偻蚣ど驼焦ΑN煲硗搅Υ钦愣安抚使、知绍兴府,诏依旧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赠赵文义清远军节度使,与其兄威武军节度使文亮共立庙扬州,赐名传忠。庚辰,以陆秀夫为淮东安抚制置司参议官。壬午,削诸班直溢额人。癸未至乙酉,覆试特奏名士人。丙戌,以王?龠为左丞相,章鉴为右丞相,并兼枢密使。似道自九月乞命左右丞相,至是从之。以张晏然兼京湖、四川宣抚司参议官。己丑至庚寅,覆试特奏名士人。壬辰至癸巳,如上覆试。甲午,括邸第戚畹及御前寺观田,令输租。丁酉,加安南国王陈日宁远功臣,其子威晃奉正功臣。十二月癸卯朔,命建康府、太平州、池州振避兵淮民。以隆寒,劳赐京湖及沿江戍守将士。甲胡,诏淮西四郡水旱,屯田未输之租其勿征。提举兴国宫吕师夔请募兵江州,诏知州钱真孙同募,尚书省以钱米给之。癸丑,大元兵攻阳逻堡,夏贵以兵力守,武定军都统制王达战死。乙卯,大元兵夜以偏师乘雪渡青山矶。丙辰,都统程鹏飞鏖战,被重创,归鄂州,都统高邦宪屯马家渡,弃舟走,被执。大元兵复攻夏贵于阳逻堡,都统制刘成以定海水军战死。贵败,沿江纵兵大掠,归庐州。朱T孙将兵至鄂州,闻鄂兵败,夜奔江陵府。己未,权知汉阳军王仪以城降。吕文焕以北兵攻鄂州。庚申,程鹏飞及权守张晏然以城降。幕僚张山翁不屈,诸将欲杀之,丞相伯颜曰:「义士也,释之。」诏钱塘、仁和两县民年七十至九十已上者,赐帛及酒米。癸亥,诏似道都督诸路军马,以步军指挥使孙虎臣总统诸军,所辟官属皆先命后奏。诏天下勤王。甲子,起李芾为湖南提刑。乙丑,以高达为湖北制置使兼安抚、知江陵府。诏:「边费浩繁,吾民重困,贵戚释道,田连阡陌,安居暇食,有司核其租税收之。」赠王达清远军承宣使。庚午,度宗梓宫发引至浙江上,俟潮涨绝江,潮失期,日晡不至。程鹏飞以北兵徇黄州,知州陈奕遣人请降于寿昌军。李庭芝以兵勤王。辛未,命州郡节制驻戍经从兵。

德v元年春正月癸酉朔,大元兵入黄州。甲戌,陈奕遣人下蕲州,并招其子岩于安东州。丁丑,知蕲州管景模遣人请降于黄州。戊寅,诏浙东邸第出米,减价粜民。壬午,葬度宗于永绍陵。大元兵入蕲州。癸未,似道以吕师夔权刑部尚书、都督府参赞军事,任中流调遣。乙酉,以陈宜中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吕师夔、钱真孙遣人请降于蕲州。丙戌,大元兵徇江州。知安东州陈岩夜遁。邳州降。知寿昌军胡梦麟寓治于江州,丁亥,自杀。戊子,知南康军叶阊遣人请降于江州。似道出师。知德安府来兴国以城降。夔路安抚张起岩与其将弋德攻开州,复取之。己丑,知安庆府范文虎遣人以酒馔如江州迎师。乙未,附度宗神主于新宫。以孙虎臣为宁武军节度使。戊戌,赦京畿罪。池州都统张林遣人请降于江州。大元兵入安庆,范文虎降,通判夏椅仰药死。是月,知达州鲜汝忠以城降。

二月癸卯,似道以宋京为都督府计议官,使大元军中。甲辰,以黄万石为江南西路制置使,加湖北制置副使高达检校少保。庚戌,大元兵入池州,权守赵卯发自经死。宋京如军中,请称臣、奉岁币,不得请而还。辛亥,赠刘成清远军承宣使。乙卯,五郡镇抚吕文福遣所部淮兵入卫,降诏褒之。丙辰,诏劳贾似道,命都督府岁举改官如史嵩之故事。己未,加张起岩福州观察使,弋德以下各转五官。庚申,虎臣与大元兵战于丁家洲,败绩,奔鲁港,夏贵不战而去。似道、虎臣以单舸奔扬州,诸军尽溃,翁应龙以都督府印奔临安。壬戌,大元兵徇饶州,知州唐震死之。故相江万里赴水死,通判万道同以城降。沿江制置大使赵谩⒅蚪洪起畏、知宁国府赵与可、知隆兴府吴益皆弃城遁。知和州王喜以城降。建康都统翁福出迎大元兵。甲子,大元兵至临江军,民尽去,知军鲍廉死之。似道上书请迁都。乙丑,下公卿杂议,王?龠言己不能与大计,遂去。张世杰将兵入卫临安,道饶州,复取之,其将谢元、王海、李旺、袁恩、吕再兴皆战死。江西提刑文天祥起兵勤王。丙寅,以天祥为江西安抚副使、知赣州,趣入卫。诏募兵。以谢堂为两浙镇抚使,谢至保宁军节度使,全永坚、谢并检校少保。戊辰,征两浙、福建诸郡厢禁兵之半入卫。湖南提刑李芾以兵勤王。知江阴军郑弃城遁,知无为军刘权、知太平州孟之缙皆以城降。己巳,大元兵攻嘉定九顶山,都统侯兴战死。以陈宜中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曾渊子同知枢密院事、两浙安抚制置大使兼知临安府,文及翁签书枢密院事,倪普同签书枢密院事。召王?龠为浙西、江东宣抚招抚大使,使居京师,以备咨访。遣大元国信使郝经等归。庚午,加夏贵开府仪同三司,令以所部兵入卫。令长吏给经过兵民钱米,一切勿征税。应编配、拘锁人,除伪造关会、强劫盗放火者,余悉纵之。放免浙西公田逋米及诸文武官在谪籍者,并放自便与叙复改正,放参亲民。加张珏宁远军节度使,昝万寿保康军节度使,张世杰和州防御使,令将兵入卫。陈宜中乞诛似道,诏罢似道平章、都督,予祠。赵与可除名,令临安府捕案之。招似道溃兵。辛未,右丞相章鉴遁。

三月壬申朔,诏复茶盐市舶法。似道诸不恤民之政,次第除之,以公田给佃主,令率其租户为兵。殿前指挥使韩震请迁都,陈宜中杀之。震所部兵叛,攻嘉会门,射火箭至大内,急发兵捕之,皆散走。癸酉,都统徐旺荣迎大元兵入建康府,镇江统制石祖忠请降于建康。命浙西提刑司准备差遣刘经戍吴江,两浙转运司准备差遣罗林、浙西安抚司参议官张濡戍独松关,山阴县丞徐垓、正将郁天兴戍四安镇,起赵淮为太府寺丞,戍银树东坝。湖北安抚司计议官吴继明攻通城县,复取之,执县令以归。遣使召章鉴还朝。甲戌,以似道为醴泉观使。大元兵至无锡县,知县阮应得出战,一军皆没,应得赴水死。诏发兵戍吴江。乙亥,发兵戍独松岭、铜岭。诏谕吕文焕、陈奕、范文虎使通和议息兵。以王?龠为左丞相兼枢密使。闽中地复大震。丙子,下诏罪己。以陈宜中为特进、右丞相兼枢密使。罢章鉴官,予祠。侍御史陈过请窜贾似道并治其党人翁应龙等,不俟报而去。监察御史潘文卿、季可乞从过所请,乃命捕应龙下临安府狱。罢廖莹中、王庭、刘良贵、游汶、朱浚、陈伯大、董朴。责洪起畏镇江自效。丁丑,知滁州王应龙以城降。己卯,杖翁应龙,刺配吉阳军。命王?龠、陈宜中并都督诸路军马。加吕文福福州观察使。庚申,赠唐震华文阁待制。削万道同三官,罢之。壬午,复吴潜、向士璧官。知常州赵与鉴闻兵至遁,常民钱以城降。甲申,大元兵至西海州,安抚丁顺降。乙酉,知东海州施居文乞降于西海州。知平江府潜说友、通判胡玉、林镗以城降。加张世杰保康军承宣使,总都督府诸军。丙戌,知广德军令狐概以城降。徙浙西提点刑狱司于平江府。张世杰遣其将阎顺、李存进军广德,谢洪永进军平江,李山进军常州。丁亥,张德以下各转官有差。谢元等赠十官。有星二斗于中天,顷之,一星陨。己丑,滁人执王应龙归于扬州,杀之。加吕文福保康军承宣使,趣入卫。文福至饶州,杀使者,入江州降大元。庚寅,左司谏潘文卿、右正言季可、同知枢密院曾渊子、两浙转运副使许自、浙东安抚王霖龙相继皆遁。签书枢密院文及翁、同签书枢密院倪普讽台臣劾己,章未上,亟出关遁。知安东州孙嗣武以城降。雨土。辛卯,命在京文武官并转两官,其畔官而遁者,令御史台觉察以闻。阎顺战安吉县,复取凤平。张濡部曲害大元行人严忠范于独松关,执廉希贤至临安,重创死。壬辰,岳州安抚高世杰军洞庭中,大元兵攻之,世杰降。癸巳,攻岳州,总制孟之绍以城降。甲午,诏褒谕张世杰、阎顺,诸将各转官有差。乙未,免安吉县。

田租,有战没者,县令、丞恤之。丙申,顾顺攻广德军,复取之。以陈合同签书枢密院事。丁酉,赠边居谊利州观察使。戊戌,赦边城降将罪,能自拔而归者录之,复一州者予知州,复一县者予知县,所部僚吏将卒及土豪立功者同赏。罢章鉴祠官并夺宰辅恩数,曾渊子削两官,夺执政恩数,陈过、陈坚、徐卿孙各削两官,夺侍从恩数。赵与鉴追两官罢之,遇赦永不收叙。罢许自、王霖龙。令淮东制置司用标由。庚子,徙淮东总领所于江阴军。加吴继明阁门宣赞舍人。

四月壬寅朔,赠赵卯发华文阁待制。贬陈过平江府。雄江军统制洪福率众复镇巢军。甲辰,赠江万里太师,谥文忠,辍视朝二日。乙巳,大元兵入广德县,知县王汝翼与寓居官赵时晦率义兵战斗山,路分孟唐老与其二子皆死,汝翼被执,至建康死之。王大用赠三官,王虎臣赠两官,官其二子。丙午,大元兵破沙市城,都统孟纪死之,监镇司马梦求自经死。戊申,京湖宣抚朱T孙、湖北制置副使高达以江陵降,京湖北路相继皆下。张起岩提兵保飞山。己酉,命刘师勇戍平江府。辛亥,顾顺诸将各转三官,孟唐老赠三官。壬子,以高斯得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总统张敏与大元兵战丰城,死之。癸丑,赠五官,官其一子。阮应得赠十官。乙卯,以福王与芮为武康、宁江军节度使、判绍兴府。丙辰,王?龠来,令如文彦博故事,自朝参起居外并免拜。以枢密副使召夏贵提兵入卫。丁巳,总制霍祖胜攻溧阳县,复取之。戊午,赠张资眉州防御使,侯兴复州团练使。乙未,文及翁、倪普并削一官,夺执政恩数;潜说友削三官,夺侍从恩数。庚申,令狐概除名、配郁林州牢城,籍其家。知金坛县李成大率义局官含山县尉胡传心、阳春主簿潘大同、濠梁主簿潘大PO、进士潘文孙潘应奎攻金坛县,取之。镇江统制侯岩、县尉赵嗣滨复助大元兵来战,成大二子及大同等皆死,执成大以归。壬戌,大元兵攻真州,知州苗再成、宗子赵孟锦率兵大战于老鹳觜。癸亥,加知思州田谨贤、知播州杨邦宪并复州团练使,趣兵入卫。有大星自心东北流入浊没。乙丑,荧惑犯天江。提举太平兴国宫常请立济王后。丁卯,加李庭芝参知政事。戊辰,诏宜兴、溧阳民兵助战有功,特免田租。江阴民被兵,其租亦勿收责。庚午,大元兵至扬子桥,扬州都拨发官雷大震出战死。是月,常德、鼎、澧皆降。

五月辛未朔,命宰执日赴朝堂治事。旌德县城守有功,免其民田租。癸酉,大元兵至宁国县,知县赵与?唐出战死。甲戌,淮安总制李宗荣、知庆远府仇子真将兵来勤王。乙亥,加苗再成濠州团练使,赵孟锦扬州都统司计议官。以洪福知镇巢军。丁丑,诏赵猛尘翊徒酢A跏τ鹿コV荩慈≈窗哺Т髦净д员唷⒆芄苈酱战死。戊寅,淮东兵马钤辖阮克己将兵来勤王,加左骁骑中郎将。己卯,赐婺州处士何基谥文定,王柏承事郎。加张珏检校少保、四川制置副使、知重庆府。庚辰,赠雷大震保康军节度使。辛巳,加刘师勇濠州团练使,其将刘圭以下各转官有差。戊子,赠潘大同等官,余有功人并转两官。辛卯,贬潜说友南安军,吴益汀州,并籍其家。罢李珏,送婺州。籍吕文焕、孟之缙、陈奕、范文虎家。甲午,饶、信州饥,令民入粟补官。罢市舶分司,令通判任舶事。淮东、西官民兵各转一官。丙申,诏张世杰、张彦、阮克己、仇子真四道出兵、遣使告天地、宗庙、社稷诸陵、宫观。己亥,劳军。吴继明复蒲圻、通城、崇阳三县,加带行带御器械、权知鄂州,令择险为寓治。赠鲍廉直华文阁,官其一子;赵与?唐直华文阁。

六月庚子朔,日有食之,既,昼晦如夜。昝万寿以嘉定及三龟、九顶、紫云城降。知叙州李演将兵援嘉定府,遂解归,战羊雅江,兵败被执。辛丑,太皇太后诏削尊号「圣福」字以应天戒。复魏克愚官,太学生萧规、唐棣并补承信郎。知嘉兴府余安裕坐闻兵求去,贻书朝中,语涉不道,削一官送徽州。徐卿孙削一官贬吉州。命侍从官已上各举才堪文武者五人,余廷臣各举三人,虽在谪籍,亦听举之。丙午,王应麟言:「开庆之祸,始于丁大全,请凡大全之党,在谪籍者皆勿宥。」从之。己酉,免广德军田租及诸郡县未纳纲解。王应麟缴还章鉴、曾渊子录黄,言韩震为逆,二人实芘之;且渊子芘翁应龙致有逸罚,又尝窃府库金以遁。庚戌,命削鉴一官,放归田里,渊子再削一官,徙吉州,诛翁应龙,籍其家。辛亥,铨试。甲寅,留梦炎入朝,王?龠请相梦炎,乞以经筵备顾问,陈宜中请相梦炎,乞祠,诏二相毋藉此求闲。以?龠为平章军国重事,一月两赴经筵,五日一朝;宜中左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兵;梦炎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兵。乙卯,诏求言。知叙州郭汉杰以城降。丙辰,疏决在京罪人。免引见。戊午,知泸州梅应春以城降。己未,以李庭芝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庚申,知富顺监王宗义以城降。王应麟复缴还曾渊子贬吉州录黄,癸亥,贬韶州。丙寅,吴继明诸将各转官有差。丁卯,朱T孙除名,籍其家。

秋七月庚午朔,江西制置黄万石移治抚州,诏还隆兴府。辛未,张世杰诸军战焦山下,败绩。甲戌,徙似道居婺州,廖莹中除名贬昭州,王庭除名贬梅州,徙曾渊子雷州。宁国吏杨义忠率义兵出战死,乙亥,赠武功大夫。丁丑,徙似道建宁府。太白入东井。庚申,加知高邮军褚一正阁门宣赞舍人,知怀远军金之才带御器械,知安淮军高福阁门祗候,知泗州谭与阁门宣赞舍人,知濠州孙立右卫大将军,赏守边功。壬午,太白昼见。诏饶州被兵,靖州,知州康玉劫之,通判张起岩入杀玉,复靖州。癸未,拘内司局钱饷兵。丙戌,令权籴公田租,每石以钱十贯给佃主,十贯给种户,其镇江、常州、江阴被兵者勿籴。庚寅,谪似道为高州团练副使、贬循州,籍其家。籴浙西邸第、寺观田米十之三。追复皮龙荣官。监司、郡守避事不即到官者,令御史台觉察以闻。辛卯,王?龠子嗾京学生刘九皋等伏阙上书言:宜中擅权,党似道,芘赵谩⑶彼涤,使门客子弟交通关节,其误国将甚于似道。宜中去,遣使四辈召之,皆不至。谢堂乞罢两浙镇抚司,不从。张世杰乞济师,不报。壬辰,下刘九皋等临安狱,罢王?龠为醴泉观使。癸巳,以夏贵知扬州,朱焕知庐州。甲午,遣使召宜中还朝。乙未,以陈文龙同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通判婺州张镇孙闻兵遁,罢其官。贬胡玉连州、林镗韶州,并除名。沿江招讨大使汪立信卒。丙申,削李珏两官、贬潮州。以开庆兵祸,追罪史嵩之夺其谥。戊戌,遣使召宜中还朝。

八月己亥朔,总制毛献忠将衢州兵入卫。辛丑,疏决临安府罪人。壬寅,右正言徐直方遁。加夏贵枢密副使、两淮宣抚大使,李芾湖南镇抚大使。总制戴虎破大南砦,转三官。加张起岩太府寺丞、知靖州,刘用以下立功人各转官有差。大元兵驻巴陵县黄沙。乙巳,吴继明复平江县。戊申,试太学上舍生。己酉,拘阎贵妃集庆寺、贾贵妃演福寺田还安边所。庚戌,刘师勇攻吕城,破之。癸丑,复《嘉定七司法》。丁巳,遣使召宜中还朝。加张世杰神龙卫四厢都指挥使,总都督府诸兵。戊午,加刘师勇和州防御使。荧惑犯南斗。赵淇除大理少卿,王应麟封还录黄,言昔内外以宝玉献似道,淇兄弟为甚,己未,遂罢之。甲子,以文天祥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乙丑,扬州文武官转两官。加吴继明湖北招讨使,朱旺诸将各转三官。

九月己巳,陈宜中授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左司谏陈景行请令讲官坐讲陪宿直,从之。辛未,加田谨贤福州观察使,杨邦宪利州观察使,趣入卫。己卯,陈宜中乞任海防,不允。辛巳,有事于明堂,赦。李成大被执,不屈死,壬午,赠五官。丙戌,命文天祥为都督府参赞官,总三路兵。会稽县尉郑虎臣部送似道之贬所,至漳州,杀之。大元兵至泰州,知州孙虎臣自杀,庚寅,赠太尉。免靖州田租。辛卯,徙李珏梧州。乙未,刘良贵再削两官、贬信州。张彦与大兵战败被执,以城降。

冬十月己亥,加张世杰沿江招讨使,刘师勇福州观察使,总统出戍兵。壬寅,宜中来。癸卯,玉牒殿灾。丁未,以梦炎为左丞相,宜中为右丞相,并兼枢密使、都督。城临安。辛亥,以张世杰为沿江制置副使兼知江阴军兼浙西策应使。丁巳,太白会填星。戊午,领户部财用常懋、中书舍人王应麟请立济王后。赠夏椅直秘阁。征绍兴府处士陆应月为史馆编校文字。壬戌,大元兵发建康,参政阿刺罕、四万户总管奥鲁赤将右军出四安镇,趣独松关,参政董文炳、范文虎将左军出江入,江阴军,丞相伯颜将中军入常州。荧惑犯垒壁阵。癸亥,张全、尹玉、麻士龙援常州,士龙战虞桥死,全奔五牧。朱焕至庐州,贵不内。焕归,复以为淮东制置副使。陈合坐匿廖莹中家资,夺执政恩数。甲子,尹玉战五牧,死之,张全不战遁。丙寅,趣赵谩⒄杂肟伞⒅K急Z型夤儆邢氨哉撸饕允槔瓷稀J窃拢钍佬抟越踅怠

十一月丁卯朔,铜关将贝宝、胡岩起攻溧水死,赠宝武翼郎,岩起朝奉郎。庚午,以陈文龙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黄镛同签书枢密院。命诸制司各举才堪将帅者十人,不限偏裨士卒,如不隶军中者,许投匮自荐。辛未,起居舍人曾唯辞官不允,去。癸酉,赠尹玉濠州团练使、麻士龙高州刺史,免张全、朱华临陈退师罪。丁丑,诏被俘将士能率众来归者,以人数补官,能立功者予节钺;诸阃以下官,以所招人多寡行赏。戊寅,大元兵破广德军。己卯,破四安镇,正将胡明等死之。召文天祥入卫。辛巳,曾唯削一官免。太白犯房。壬午,大元兵至隆兴府,黄万石弃抚州遁,转运判官刘盘以隆兴降。癸未,大元兵破兴化县,知县胡拱辰自杀。甲申,中书舍人王应麟辞免兼给事中,不允。大元兵至常州,招降不听,攻二日,破之,屠其城。知州姚、通判陈荨⒍纪王安节皆死,刘师勇溃围奔平江。乙酉,改宜兴县为南兴军。礼部侍郎陈景行辞官不允,去。丙戌,赠济王太师、尚书令,进封镇王,谥昭肃,令福王与芮择后奉祀,赐田万亩。丁亥,独松关告急,趣文天祥入卫。戊子,调民兵出守余杭、钱塘。己丑,独松关破,冯骥死之,张濡遁,邻邑望风皆遁。通判平江府郑畴遁,庚寅,通判王矩之、都统制王邦杰遣人迎降于常州。辛卯,大元兵趋抚州,都统密佑逆战于璧邪,兵败,死之。癸巳,以张世杰为浙西制置副使兼知平江府。甲午,权礼部尚书王应麟遁,黄万石提兵走建昌军。乙未,左丞相梦炎遁。丙申,遣使召梦炎还朝。赐余杭、武康、长兴县民钱,并免田租。郑畴降一官,罢通判。抚州施至道以城降。

十二月丁酉朔,诏许似道归葬,以其祖田庐还之。戊戌,复赵与可为都督府参议官,放李珏自便。己亥,赠王汝翼朝奉郎。庚子,以吴坚签书枢密院事,黄镛兼权参知政事。遣柳岳奉书诣大元军中,称盗杀廉尚书,乞班师修好。癸卯,以陈文龙为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赐谢堂同进士出身,同知枢密院事。甲辰,赠姚龙图阁待制,其父希得赠太师,陈葜北φ赂螅腈骷⒌钚拮<涡府告急,给封桩库钱为兵备。命赵与E戍缙云县。复季可官,令如龙泉县募兵。乙巳,以陈景行为浙东安抚副使,戍处州。起方逢辰戍淳安县。丙午,追封吕文德和义郡王。丁未,出安边封桩库金付浙东诸郡为兵备。大元兵入平江府。起吴君擢为太府少卿,提点临平民兵。遣使召梦炎、应麟,皆不至。戊申,张世杰入卫,加检校少保,降诏奖谕。王?龠薨,辍视朝二日。乙酉,括临安府州县马。庚戌,柳岳还。癸丑,遣宗正少卿陆秀夫、刑部尚书夏士林、兵部侍郎吕师孟使军前。诏吕文焕、赵孟桂通好。己未,方兴、丁广、赵文礼兵皆败归。庚申,以柳岳为工部侍郎,洪雷震为右正言,使燕祈请。大元兵破大洪山,知随州朱端履降。权吏部尚书丁应奎、左侍郎徐宗仁遁。癸亥,遣使召梦炎,不至。

德v二年春正月丁卯朔,大元兵自元年十月围潭州,湖南安抚兼知州李芾拒守三月,大小战数十合,力尽将破,芾阖门死,郡人知衡州尹谷亦举家自焚,帅司参议杨霆及幕属陈亿孙、颜应焱等皆从芾死。守将吴继明、刘孝忠以城降。宝庆降,通判曾如骥死之。陆秀夫等至大元军中,求称侄纳币,不从;称侄孙,不从。戊辰,还。太皇太后命用臣礼。己巳,嘉兴守刘汉杰以城降。庚午,同签书枢密院事黄镛、参知政事陈文龙遁。以谢堂为两浙镇抚大使,文天祥知临安府,全永坚浙东抚谕使。辛未,命吴坚为左丞相兼枢密使,常沃隆H瘴纾慈元殿,文班止六人。诸关兵尽溃。遣监察御史刘罘畋沓瞥迹大元皇帝尊号曰仁明神武皇帝,岁奉银绢二十五万,乞存境土以奉蒸尝。癸酉,左司谏陈孟虎、监察御史孔应得遁。荧惑犯木星。甲戌,大元兵至瑞州,知州姚岩弃城去。乙亥,以贾余庆知临安府。丙子,命吉王g、信王m出镇。丁丑,以夏士林签书枢密院事。己卯,加全永坚太尉。参知政事常懋遁。三学生誓死不去,特与放释褐出身。以杨亮节为福州观察使,提举吉王府行事;俞如为环卫官、提举信王府行事。大元兵入安吉州,知州赵良淳自经死。月晕东井。庚辰,签书枢密院夏士林遁。辛巳,祀太乙宫。癸未,升封吉王g为益王,判福州、福建安抚大使;信王m为广王,判泉州兼判南外宗正事。以留梦炎为江东西、湖南北宣抚大使。甲申,大元兵至皋亭山,遣监察御史杨应奎上传国玺降,其表曰:「宋国主臣?谨百拜奉表言,臣眇然幼冲,遭家多难,权奸似道背盟误国,至勤兴师问罪。臣非不能迁避,以求苟全,今天命有归,臣将焉往。谨奉太皇太后命,削去帝号,以两浙、福建、江东西、湖南、二广、两淮、四川见存州郡,悉上圣朝,为宗社生灵祈哀请命。伏望圣慈垂念,不忍臣三百余年宗社遽至陨绝,曲赐存全,则赵氏子孙,世世有赖,不敢弭忘。」是夜,丞相陈宜中遁,张世杰、苏刘义、刘师勇各以所部兵去。乙酉,以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丙戌,命天祥同吴坚使大元军。赐家铉翁进士出身、签书枢密院事,贾余庆同签书枢密院事、知临安府。戊子,知建德军方回、知婺州刘怡、知处州梁椅、知台州杨必大皆降。是月,知临江军滕岩瞻遁。

二月丁酉朔,日中有黑子相荡,如鹅卵。辛丑,率百官拜表祥曦殿,诏谕郡县使降。大元使者入临安府,封府库,收史馆、礼寺图书及百司符印、告敕,罢官府及侍卫军。壬寅,犹遣贾余庆、吴坚、谢堂、刘睢⒓翌缥坛淦砬胧。是日,大元军军钱塘江沙上,潮三日不至。

三月丁丑,入朝。

五月丙申,朝于上都。降封开府仪同三司、瀛国公。是月,陈宜中等立g于福州,后二年四月,g殂于?冈洲,陆秀夫等复立卫王m,后三年始平之。

赞曰:司马迁论秦、赵世系同出伯益。夫稷、契、伯益其子孙皆有天下,至于运祚短长,亦系其功德之厚薄焉。赵宋虽起于用武,功成治定之后,以仁传家,视秦宜有间矣。然仁之敝失于弱,即文之敝失于w也。中世有欲自强,以革其敝,用乖其方,驯致棼扰。建炎而后,土宇分裂,犹能六主百五十年而后亡,岂非礼义足以维持君子之志,恩惠足以固结黎庶之心欤?瀛国四岁即位,而天兵渡江,六岁而群臣奉之入朝。汉刘向言:「孔子论《诗》至’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喟然叹曰:大哉天命,善不可不传于后嗣,是以富贵无常。」至哉言乎!我皇元之平宋也,吴越之民,市不易肆。世祖皇帝命征南之帅,辄以宋祖戒曹彬勿杀之言训之。《书》曰:「大哉王言,一哉王心。」我元一天下之本,其在于兹。

高僧恭帝

宋恭帝出家学佛的地方是土番,即西藏。其后汉文史籍再也没有了记录,但在藏文材料中偶有踪迹。宋恭帝十九岁到西藏喇嘛庙里出家,得法号“合尊”,此后为了忘却昨日伤心事,潜心学习藏文,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何况赵家的人就是带着这种遗传的文化素养。不数年,宋恭帝已经在藏佛界暂露头角,成为把汉文佛典译成藏文的翻译家,并且还担任过萨迦大寺的总持,成为当时西藏的佛学大师,四处讲经、潜心研究佛学,一生如此。后来翻译了《百法明门论》,还有深奥的《因明入正理论》,在扉页留下了题字,自称“大汉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宝”,被藏族史学家列入翻译大师的名单。成为一段历史奇事。 关于宋恭帝的结局,汉文《佛祖历代通载》有这一句:“至治三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有人因此认为:“瀛国公是英宗至治三年被赐死于河西的。”但也有人以“赐瀛国公”是独立成词的,不是被赐死的意思。至少从文字上,看不出宋恭帝是暴死,后面“诏僧儒金书藏经”,更是渲染朝廷的礼遇之意。无论如何,元英宗至治三年,即公元1323年,宋恭帝才结束他作为喇嘛的生活,也结束了他47年的俘虏生活,这一年他54岁了。算下来,他在西藏定居了35年,其间再也没有踏入中原和那思牵梦绕的江南故乡!

三十五个春夏秋冬,在混合着雪水的清甜和酥油的暗香的土石寺院里,在星月流逝不见异同的诵经日程里,故国的回忆是否会偶尔袭上心头?是否一如当年李后主凭栏小楼“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怅然潇凉?是否一如先祖宋徽宗赵佶在五国城独覆冰雪“踏花归去马蹄香”之黯然追忆?当年幽禁李后主的宋太宗可曾料到他的子孙竟也有此归宿?一个在北海风霜,一个在西藏诵经?莫不是冥冥中李后主的刻意之为?高山峻岭的喇嘛寺庙里,席地端坐的僧侣,可知当年西湖的荷叶,临安的梅花?可知在哪一座寺院的油灯下?动佛珠的母亲,是不是真的被青藏高原的寒风吹散不知去向了呢?

相关传说

关于元顺帝是宋恭帝之子的传说:

有一个传说,当年朱元璋成立明朝,供奉历代皇帝时,一直纳闷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的像,怎么看都象个汉人,和宋恭帝长的相似。

后来发现元顺帝的母亲曾经去过西藏,呆了几个月,与宋恭帝讨教过佛学典章。后来阴错阳差,皇帝招她入宫,不久已有身孕,就是后来的元顺帝。

后来朱元璋就让元顺帝存于大漠,并不打算一定要剿灭他。

上一篇:魔域女神怎么唤醒

下一篇:织斑千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