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士麟

时间:2024-01-06 13:03:17编辑:分享君

赵士麟的个人简介

赵士麟(1629~1699),字麟伯,号玉峰,云南省澄江县人,生于明崇祯二年(1629),清代官吏,历任贵州平远推官、浙江巡抚、江苏巡抚等职。幼时从师醒觉和尚。他天资聪明,读书过目不忘,经常手不释卷刻苦攻读,后来参加河阳县考,名列第一。顺治十七年(1660)庚子科中举,康熙三年(1664)甲辰科考取进士。吏部分派到贵州省平远县任推官(审判员),他大公无私,详查案情,惩暴安良。那时贵州发生的重大要案,都调派他参与审理,使他名声远播。

人物生平

幼时从师醒觉和尚。他天资聪明,读书过目不忘,经常手不释卷刻苦攻读,后来参加河阳县考,名列第一。顺治十七年(1660)庚子科中举,康熙三年(1664)甲辰科考取进士。吏部分派到贵州省平远县任推官(审判员),他大公无私,详查案情,惩暴安良。那时贵州发生的重大要案,都调派他参与审理,使他名声远播。

康熙七年(1668),调河北省容城县任县令。他认为要治理好地方,必须振兴教育,于是创立“正学书院”,以立志、辨学、正心、慎独为宗旨,教育民众立志立德,勤奋读书。容城当时政务偏废,摊派苛刻,赵士麟到任后尽行革除,并刻碑文以示永远遵守。凡有诉讼,不拘时日,随到随审,明查果决,秉公判处,政声远播。还发动民众修理文庙、城池、官厅、桥梁、道路,每年坚持济孤赈贫,抚恤鳏寡,积极发展农桑,使人民不受饥寒。

康熙十二年(1673),赵士麟调到京城任文选司主事,升稽勋司员外郎、考功司郎中,不久晋升光禄寺少卿、鸿胪通政,再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攻灭郑氏政权,平定台湾。他积极提出治理办法,上书说:“台湾去闽不远,地方千里,虽所处远近不同,皆可训化也。宜仿广东琼州例而变通之,设一府两县以治其民。设一总兵以镇台湾,设一副将以镇澎湖,以千里所产供驻防之需,柴草粮食,不可胜用,即稍有协济饷项亦无几,这样沿海守汛之兵可减。”清朝廷认为可行,批文交吏部会兵部照办。台湾建府设官如同内地,皆出自他的建议。

康熙二十三年(1684),赵迁升浙江巡抚,他到任视事后,博采群言,调查研究,避害兴利。浙江漕运(国家从水道运粮)从来经费浩大,弊病滋生。他深入调查,了解前因后果,采取措施,使数十年盘根错节的问题得以解决。又如杭州河道,淤塞200余载,民房潮湿,诸多不便。

他听到民众反映,毅然作为己任,先筹银数百两,以“回龙桥”为试点,进行精细核算,全部工程只需万余两。杭州城的官商民众,闻风捐助,他派属员按划地分工,各负其责疏浚,完工时实用银13 000余两。杭人称颂历代兴修水利,唐有白居易,宋有苏东坡,清有赵士麟。

康熙三十八年(1699),赵士麟染疾病逝,享年70有余。

巡抚任上

杭州地接西湖,市场繁盛,百货杂陈。不少贫民常向驻防旗兵官员借贷“印子钱”作为小本经营,由于利上加利盘剥,以致发生营兵军官马化龙等殴官、殴民,酿成大狱。康熙帝特旨严诛首恶,民欠债务由旗营将军与浙江巡抚照市息结算,时军民交哄十分严重。而旗营债款31万两,赵士麟感到十分棘手。这时接到继母万氏来信说:“吴三桂叛乱,你弟弟被杀,我万分悲痛!我家祖籍金陵,现在将澄江的房产、田地尽数变卖,准备回籍与你相处。”他读信后欣喜地说:“太夫人携金到时,可以代民偿债了结此案了。”于是,向将军商定次年四月偿还。届期太夫人到达,同意赵士麟义举,敲锣打鼓将2万两银子送到军营。

将军见银子字号是云南的,感慨地说:“公如此仗义,我辈当助成盛德。”于是让利还本,后来又减十分之六,共合5万余两。他发动杭城官商捐足此数,负债被关押的庶民,释放回家,颂声载道。

杭州为江南名城,房舍密集,每有火灾,后患无穷。他为防患创设救火兵200名,由参将统率指挥,发生火灾立即扑灭,不使其漫延,黎民作《五异政记》刻石记之,并建有他的生祠一院,表示感戴。

康熙二十五年(1686),奉调江苏巡抚,他到任后,“恤刑狱、厘钱法、兴水利、办学校、奖孝悌、尚廉洁”,人称善政。康熙二十六年(1687)调回京城,升兵部督捕右侍郎,旋升吏部右侍郎,转左侍郎。他大胆推荐贤能,不搞任人唯亲,致使官员不敢行私舞弊。

孝顺母亲

赵士麟自幼孝顺,对万太夫人问寝视膳、晨省晚侍的礼节,数十年如一日。当老夫人98岁,以闰月计为百岁时,康熙帝特御书匾额以赐,诰封一品夫人,也诰封士麟为特授光禄大夫。

作品

赵士麟从小喜爱书文,在北京作有《金碧园记》、《读书堂石刻》,回籍省亲时有《河阳山水记》,并附七律十首。他的遗作,现澄江尚存《复刀仲熊问河洛书》、《复潘明扬先后天问书》、《答苏绅公请讲学启》,《女,正义节传》、《张节母传》、《台湾善后疏》、《新建儒学尊经阁记》、《金碧园记》、《河阳山水记》。

历史评价

赵士麟自幼孝顺,对万太夫人问寝视膳、晨省晚侍的礼节,数十年如一日。当老夫人98岁,以闰月计为百岁时,康熙帝特御书匾额以赐,诰封一品夫人,也诰封士麟为特授光禄大夫。  康熙三十八年(1699),赵士麟染疾病逝,享年70有余。

故事

明末年间,爻怯谢照缘娜思遥渥诱允亏胱杂浊诶图蚱樱厦艉醚В蚣彝テ肚睿蘖┧潦椋依锘箍克粲吞稚睢

赵士麟一年到头足穿草鞋,肩挑油担,触寒暑冒风雨,不辞辛苦地走村串舍,行于乡野之间。但从没有忘记学习,还一路背诵诗文,遇到有学识的长者便从担中取书请教。就是在穷冬烈风,大雪深尺之下,足肤皮裂也不知晓。晚上归来,虽跋涉劳倦,也从未中途辍学。夜阑更深窗前还亮着一豆灯光。

城东华山上有个普照寺。相传,这座寺庙为元朝末年逃亡⑾鞣⑽囊袄柏┫嗨āJ庇筛呱丫蹯χ鞒郑慊鸱浅M

一天,赵士麟来到普照寺卖油,时值管理香火的和尚因事外出,老和尚醒觉禅师便来接油。醒觉和尚看到赵士麟的挑担里放着几本诗书和作文,便弯腰取过一本作文来看,感到文辞佳美,立意深远,就问他:“这是谁的作文?”赵士麟回答说:“是自己晚上在家的习作。”和尚大喜道:“我还以为你是个卖油人,原来是个有见地的读书入呢。”接着就问起赵士麟的家庭和个人经历。老和尚为他的勤苦好学所感动,相信赵士麟是个有作为的人。就对他说:“你白天卖油,晚上到我这寺中来住,我教你读书。”至此,赵士麟每天晚上都得到醒觉大师的亲授。原来,醒觉和尚就是明末时期的一个大学问家。因不满朝庭的腐败,鄙视达官贵人的专横跋扈,骄奢淫逸,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所以便削发为僧,寄情于山水之间,醒觉禅师与供奉在昆明圆通寺大雄宝殿内的那个慧觉和尚就是当年一起拜师出家的师兄弟。由于醒觉和尚学识渊博,“严师手下出高徒”,赵士麟的学问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

赵士麟每晚回寺醒觉和尚老远就看见一对纱灯。一天,他回来得很晚,身旁无纱灯放光。老和尚就问他:“你今天肯定是做了件不应该做的事啦?”赵士麟禀告道:“学生今晚回来,走到垮马村,有个农人请我给他写了封修书。”禅师说:“天下妇女多苦于三纲五常,拆人夫妻本是不道德的事。你明天一早就去他家把修书取回。”次日天晓,赵士麟就到了农人家里,耐心劝说农人,指出修妻之害,弊在三纲五常,使农民回心转意,当即烧毁修书。赵士麟当晚回寺,又点亮纱灯,认真读起书来。

一个晴朗的夏天,赵士麟路经东龙潭水阁,走到池边捧口水喝,看见水中有一条金黄色的小蛇抬着头在水中游来游去。他便采摘下一片树叶,挖出一个洞,乘蛇游到池边时,迅速将叶套在小蛇的头上。是夜,老和尚做了一个梦,有一条黄龙来向他说:“日间我的小儿到水阁游玩,被你的学生赵士麟用树叶枷住了头。望着在邻居的情份上,速把我儿头上的枷取掉!”第二天,老和尚问了事情的始末,命赵士麟赶快取下蛇头上的叶片。赵士麟来到池边,果见小蛇头套树叶游来。他立即取下蛇头上的那片叶子。小蛇高兴得摇头摆尾地游去了。

是年,赵士麟科考中举,更加奋发努力。清初上京赶考,进士及第,历任江苏、浙江巡抚。赵为人明察秋毫,廉洁奉公,深得民望。后被康熙皇帝选中,升任吏部左待郎,为清代有卓见的政治家。他进了天官府,当了天官后,不忘昔年恩师醒觉和尚的谆谆教诲,深恩大德。时醒觉和尚已经逝世,赵士麟便重修普照寺,并在东龙潭水口上建了一座石牌坊,以彰禅师,留芳千古。

上一篇:贵州大学自考本科

下一篇: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