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金林的个人简介
祝金林,男,1953年6月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家、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家、景德镇市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铁路陶瓷书画社社长、景德镇艺术瓷厂特聘画师。
媒体报道
师法自然 高情远致
――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祝金林
记者 徐 军
4月的景德镇,波澜不惊。莲社北路,幽静素雅的工作室里,古色古香的瓷瓶静默伫立,茶香袅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祝金林娓娓地聊起了自己的艺术历程。
短短的两三个小时,拨开岁月的烟尘,他领着大家穿越了自己的大半生,讲的是故事,却时不时地迸出一些精彩的句子,这些如点点珠玉的句子蕴含着独特的创作观和睿智的思想,以及宝贵的人生经验。
一块打碎的瓷板画,打开通往陶瓷艺术的大门每个人的成功都是偶然又必然的,偶然是无意中碰到的一个机遇,必然是在机遇来临前做好的准备。
1953年出生于万年县的祝金林,从小热爱绘画,临摹过的纸张不计其数,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上中学时创作的《毛主席去安源》,被视为“镇校之宝”,在学校的墙上悬挂了好多年,直到拆房重建时,才被摘下来。
1970年,祝金林参军进了福州军区后勤部,因绘画功底好,作为创作班子成员,有幸参与了连环画《无影灯下颂银针》的创作。
退伍后,他被分配在铁路部门工作,工作的车站换了好几个,从万年站、香屯站到景德镇南站,再到景德镇东站;职务也不断变换,从保卫干事、宣传助理到客运车间党支部书记,再到俱乐部主任。但不变的是对绘画的热情,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油画《静静的山谷》,国画《云山脚下听渔歌》《匡庐锦绣》《和为贵》,书法《沁园春?雪》等作品都获得了铁路系统比赛的大奖。
和陶瓷艺术结缘,则要从一块被打碎的瓷板画说起。
上个世纪80年代,祝金林在火车站客运车间任党支部书记时,著名画家、辽宁省职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中年来景德镇画了一幅2米×1米的瓷板画。在火车站装运时,工作人员开的叉车拐弯时拐得太急了,“咔嚓”的一声就撞上了柱子。这下麻烦大了,画家脸色铁青,一怒之下将火车站告上了法院,要求赔偿60万。这个天文数字吓到了车站的领导,后来请了景德镇的大师来鉴定这幅瓷板画的价值,大师有些排外和“护犊子”,说只值两三万。
即使是两三万,在那个年代也是非常高的价格。这让祝金林第一次意识到了陶瓷的价值。于是,他想,我有绘画功底,又在景德镇,有这样双重的便利,不如尝试一下,看看自己的画与陶瓷结合能焕发出什么样的光彩。
在陶瓷上作画毕竟和在纸上不一样。从此以后,他利用在车站工作的便利和一些大师交上了朋友,虚心地向他们请教;有时,还装扮成游客,在一些民间老艺人创作时“偷师”……在学习的同时,他开始尝试画些小物件,拿出去请同行指点,竟收获了不少好评。真有这个水平?还是朋友间的客套?为了检验一下,他挑了些作品去参加各种比赛,居然陆陆续续地拿回一些奖项。
一份对艺术的执着,赢得游客的喜爱和尊重执着源于热爱,要赢得尊重还须真情的全身心投入。
55岁的祝金林退居二线做了协理,辛苦了大半辈子终于可以享享清福了,但他终究是个闲不住的人,把原来的“副业”和“主业”调换了一下位置,每天晨曦微现就“闻鸡起舞”,一心扑在陶瓷艺术创作上。
他对待自己的作品就像对待亲生骨肉。
2010年武汉铁路局要赠送湖北省国土资源厅一幅瓷板画,邀请祝金林为其创作一幅2米×1米的《黄鹤楼》。画中要出现武当山和黄鹤楼等景点,但这些景点他一个都没去过,怎么办啊?挨个走一遍,时间来不及。后来他就想出了办法,从网上下载了景点的很多照片,多方位地细细揣摩,最终找到了最佳角度。
室外冰天雪地,室内一丝不苟,整整一个星期,三易其稿,终于在临近过年的时候,祝金林将画好的瓷坯送进了窑。烧制青花瓷的温度必须要达到1500℃,但这么高的温度很容易烧坏东西,所以一幅好的青花瓷作品,除了要画得好,还要些许运气。接下来的4天,祝金林坐立不安,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他爱人看到这种情况,也急得去拜关公求保佑。
开窑的那天,老板刚起床,就看到了早早守候在窑前的祝金林。待冷却后,老板开始从下至上将瓷器取出,看着他的不紧不慢,边上的祝金林恨不得自己冲上去。他的作品在最上面,急切地要求老板先取,老板说这怎么可能。第一件瓷器拿出,烧裂了;第二件拿出,也一样……这时祝金林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他再也顾不上了,直接搬个凳子站了上去……当一幅完整无缺、晶莹剔透的《黄鹤楼》展现在眼前时,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同时感觉自己忽然一下子置身于百花锦簇的春天。
这份对艺术的执着和认真,让他和他的作品赢得了中外游客的尊重和喜爱。
几年前,国防科技大学有位教授走遍了景德镇大街小巷的陶瓷店,人家问买什么,他不作声,在店内扫视一圈就走。几天后,他走入祝金林和几位画友合开的店里,在一幅瓷板画前停住了,端详许久他喃喃地说道:“对,就是这个,我要的就是这个!”这幅作品就是祝金林红色题材的《今回首,离天三尺三》。教授告诉大家,他爸爸是位红军,他从小就有红色情结,这次来景德镇想找幅这方面的佳作,找了几天一无所获,没想到在这里找着了,并且这画的质量还这么高。他当即买下了画,还请祝金林喝酒、合影留念。
有个美国小伙子也是逛遍了景德镇的街,最后抱起了祝金林的瓷盘《春猫》,爱不释手。还有一位赞比亚的煤矿老板,收藏了他的瓷板画《秋韵》。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一个人的带动,让敲榔头的手画出精美艺术品能圆自己的梦,是人生一大幸事;能助他人圆梦,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2003年,祝金林担任景德镇铁路俱乐部主任,上任之初,他就发现了几位和自己一样爱好绘画和陶瓷艺术的职工。“我自己是做了喜欢做的事,能不能帮帮他们呢?”祝金林想到这里,就着手成立了景德镇铁路陶瓷书画社。第一期会员16个人,几乎什么工种都有,检修的、开火车的……
当时俱乐部已经有好多兴趣爱好组织了,如围棋、象棋和乒乓球的等等。对于这个“一穷二白”的陶瓷书画社,祝金林看到的是16位成员的一腔热情,虽然没有绘画基础、没有名师指点,但只要有热情,其它的问题还不都是小问题吗?为了这个陶瓷书画社,祝金林有些“偏心”,把相当一部分经费都花在这里,不定期邀请专家授课、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渐渐地,这个陶瓷书画社开始有了一些知名度。
两年后,南昌铁路总工会知道了这样一个陶瓷艺术组织,便邀请他们到南昌举办展览。于是,一辆大车将16名成员和他们的88件作品载到了南昌市铁路文化宫,接下来的五天,这些成员在镁光灯下和掌声中出尽了风头,铁路职工家属和市民都赞叹:“不可思议啊,这些敲榔头的手居然能画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
就像对待刚出土的苗,祝金林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个陶瓷书画社。会员的每一点进步,对他都是很大的欣慰;不管走到哪里,最牵挂的是陶瓷书画社,直到现在他还担任着社长。在卸任俱乐部主任一职时,他对继任者说:“陶瓷书画社千万不能丢掉, 我走后散掉可不行啊!”继任者没有辜负前辈的谆谆叮嘱,尽心尽力地为书画社的发扬光大努力着,会员的水平提高得很快,现 在市级的高级工程师就有5位。
一份本真的坚守,生活和作品都烙上自己风格或许,返璞归真是彻悟生活后必到的彼岸。
现 在的祝金林生活很简单,每天只睡5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和创作。一有机会就带着画笔和相机出去寻访名山大川,庐山、黄山、泰山、井冈山……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他认为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用心学习自然,才能融入自然收获灵感,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有灵性。
“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有自己的灵性和风格。”“多旅游、多写生,才能保证创作灵感不枯竭。”……
几十年如一日,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一些品格:勤奋、专注、执着、谦虚、创新、淡泊……所以,他的生活和作品都烙上了自己的风格。
每每和他人谈及自己时,祝金林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景德镇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我在这里不算什么,和其他大师比,真的是小巫见大巫”。扮游客到民间老艺人“偷师”,是他多年来的传统;即使是年轻的同行,只要画得好,也会不耻下问。学问不论大小他都一视同仁,有时向别人请教半天,仅仅因为看到其一颗葡萄或者是一片芭蕉叶画得好。
他认为,不懂得创新,技艺再高,也只能成为一名能工巧匠,要成为大师,还需要有自己的创造力。他从模仿前辈起步,到得陶瓷艺术精髓一二,一直都在思考和尝试创新。在创作瓷板画《大地回春》时,他将国画中“没骨画”的技巧运用到了这陶瓷山水上,使人耳目一新,一举摘下“上海世博会陶瓷艺术展”、“莆田全国艺术博览会”等大赛的桂冠。
画家最终是以画作来说话的,祝金林深谙这个道理。他一心埋头躬耕于陶瓷艺术的沃土上,抛却琐事,不求闻达。所以,他的作品少了一些功利,多出的是空灵。这在《采菊东篱下》《一鹭莲声》《漓江情》等作品中凸显得淋漓尽致。
“只求耕耘,莫问收获”,或许收获得更多。
来源:《新参考文摘》旅游专刊、江西旅游网视
主要成就
2005年创作的陶瓷作品50*50瓷板画《大地回春》获莆田全国艺术博览会金奖;
2005年在甘肃天水火车站为其创作32幅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的大型壁画,深受当地群众和游客的赞赏;
2006年创作的陶瓷作品100件釉里红瓷瓶《铁骨傲霜》获合肥全国艺术博览金奖;
2007年率景德镇铁路陶瓷书画社成员携88件陶瓷作品,在南昌铁路文化宫举办“景德镇铁路职工陶瓷作品展”,受到领导的高度赞赏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2010年陶瓷作品《大地回春》参加上海世博会陶瓷艺术展获金奖。
祝金林的艺术成就,被《人民铁道》《新参考文摘旅游专刊》《江西工人报》《南昌铁道》《景德镇日报》,以及中国江西新闻网、消费日报网、中国企业新闻网、江西旅游网视等多家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