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新的个人简介
赵建新,男,1948年9月出生,汉族,籍贯甘肃临洮。中共党员,教授,戏剧影视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兰州大学校史馆、博物馆筹建办副主任,曾任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副主任,擅长戏剧戏曲和宗教文学研究。指导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元明清方向和戏剧戏曲学专业戏剧影视创作与批评方向的研究生计53名,每届毕业生中均有考取复旦、南开、南大、中大、北师大、兰大等著名高校攻读古代文学和戏剧戏曲博士学位者,被称之“博士摇篮”、“赵建新现象”。
成长历程
1、2000年负责筹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002年招生,2006年接近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标志是2006年首届毕业生考研率53%、一次就业率96%。
2、2003年负责培育筹建戏剧戏曲学硕士点,2005年申报获批,同时主持戏剧戏曲博士点和文艺学博士点戏剧理论批评方向的培育筹建。
3、承担、主持兰州大学 “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项目。
4、承担、主持兰州大学《戏剧影视文学创作》重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5、承担、主持兰州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项目。
6、策划建立 “兰州大学文学院环县道情皮影原生态戏剧文化教学研究基地”。
7、2007年被评为兰州大学“师德标兵”。
8、2007年被评为兰州大学“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
科研项目
1、主持《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兰州大学青年教师项目。
2、主持《丝绸之路古戏剧研究》, 日本世川良一财团教育基金项目。
3、执笔 《中国戏曲志(甘肃卷)――影子腔部分》,国家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之子项目。
4、主持《中国地方戏与仪式――陇东南影子戏研究》,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项目。
5、主持《甘肃古代石刻研究》,日本东京财团教育基金项目。
6、主持《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辑选,甘肃少儿出版社和天地图文公司委托项目。
7、主持《戏剧影视审美范式研究》,国家985工程兰州大学一期二批项目。
8、主持《甘肃影戏研究》,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
9、执笔《环县道情皮影志》审定,中国环县道情皮影研究会委托项目。
10、主持《民族记忆: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戏曲卷)》,读者集团美术出版社委托项目。
教学成果
教学经验1、为本科生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戏剧史》、《中国小说专题》、《戏剧戏曲经典》、《戏剧影视创作》等课程。
2、为研究生开设《中国小说史》、《中国戏剧史》、《古代曲论》、《戏剧戏曲史专题研究》、《戏剧影视创作与改编研究》等课程。
3、指导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元明清方向和戏剧戏曲学专业戏剧影视创作与批评方向的研究生计53名,每届毕业生中均有考取复旦、南开、南大、中大、北师大、兰大等著名高校攻读古代文学和戏剧戏曲博士学位者,被称之“博士摇篮”、“赵建新现象”。
著作教材1、专著《陇东南影子戏初编》,台湾民俗曲艺丛书,1995年。
2、参编《中国戏曲志(甘肃卷)》ISBN中心出版,1995年。
3、合著《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
4、合著《古代作家作品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
5、主编、合著 《中国古代文论选》,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
6、主编、合著 《散文与电视艺术类节目台本创作》,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
7、专著 《陇影纪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8、专著 《曲学初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9、主编《外国电影简史》,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主编 《中国电影简史》,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
11、主编、编著《中外戏剧经典导读》,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
12、主编、编著《中国戏剧简史》,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主要论文1、《李梦阳诗论述评》,兰州大学学报,1985年3期。
2、《散曲 “ 释义” 》,电大学习,1985年7期。
3、《读〈威尼斯商人〉断想》,甘肃戏苑,1985年4期。
4、《〈桃花扇〉的结构艺术》,电大学习,1985年9期。
5、《〈牡丹亭〉的改编艺术》,宁夏艺术,1987年1期。
6、《〈牡丹亭〉的心理描写艺术》,甘肃戏苑,1987年3期。
7、《蒋士铨文学思想摭谈》,兰州大学学报,1987年3期。
8、《蒋士铨文学思想散论》,江西人民出版社《蒋士铨研究论文集》,
1989年。
9、《〈海潮音〉小识》,兰州大学学报,1989年1期。
10、《论宗教文学的内涵》,兰州大学学报,1989年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4期转载,台湾《中国仪式研究通讯》第2辑摘转评介。
11、《论宗教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兰州大学学报,1990年2期。日本《东洋史研究》49卷3号著录,台湾《中国仪式研究通讯》第2辑摘转评介。
12、《近代陇东南影子戏抄本中平番定边戏叙录》,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2期。
13、《论中国宗教文学的民族特征》,兰州大学学报,1991年1期。《新华文摘》1991年4期摘转,台湾《中国仪式研究通讯》第2辑摘转评介。
14、《 “观音戏”论略 》,兰州大学学报,1991年2期。获甘肃省首届戏剧研究论文奖。
15、《甘肃临夏迎神赛会中的假面戏考》,兰州大学学报,1993年2期。
16、《临夏傩戏述略》,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傩》,1994年。
17、《李贽划时代的戏剧理论批评》,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李贽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4年。
18、《中国影戏溯源》,兰州大学学报,1995年1期。
19、《宝卷产生年代蠡测》, 甘肃人民出版社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
1998年。
20、《宝卷与宗教说唱文学》,甘肃人民出版社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
1998年。
21、《红楼梦意境论一》, 社科纵横2002年1期(中国新时期人文优秀成果)。
22、《红楼梦意境论二》, 社科纵横2002年3期(中国新时期人文优秀成果)。
23、《再论汤沈之争及王骥德评价问题》,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4期。
24、《论中国古典悲剧的伦理道德烙印》,社科纵横,2005年4期。
25、《论教坊记中的“戏”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4期。
26、《从“似真非真”看李贽的戏剧真实观》,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6期。
27、《李贽“化工”说探析》,济南大学学报,2006年 3期。
28、《宋“转踏”与“缠达”及二者之关系考》, 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5期。
29、《如诗的太阳河》,文艺报,2006年11月。剧本,2006年12期转载。
30、《论郝经“内游”说》,山西出版集团《郝经暨金元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2007年。
荣誉记录
1、主讲《中国古代文学》(明清部分),获兰州大学精品课程、甘肃省级精品课程(合作)。
2、获兰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合作)。
3、获兰州大学主干课程奖1次。
4、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合作)。
5、获首届“甘肃省高等学校教书育人奖”(此奖二届即易名“园丁奖”)。
6、2003年至今,兼任兰州大学校史馆、博物馆筹建办副主任。
7、2000至2006年,兼任兰州大学文学院工会主席。
8、2002至2007年,兼任兰州大学工会常委、民主管理监督委员会主任,校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教代会提案组组长。
9、2005年起兼“中国环县道情皮影研究会”名誉会长。
10、2005――2007年,策划优秀民俗文化(环县道情皮影)进北京、兰州高校和赴欧洲演出活动。
11、受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之聘,任甘肃省重点文艺创作项目评审专家、戏剧影视评审组组长、终评会评委。
12、受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之聘,任甘肃省敦煌文艺奖评审专家、戏剧影视评审组组长、终评会评委。
13、受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之聘,任甘肃省 “五个一工程”奖戏剧影视类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