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城璞的个人简介
赵城璞,1923年生于陕西南郑,高级教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1944年于陕西汉中联立中学初中毕业后,考入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附师学习三年,毕业后应聘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任教三年。1986年退休后,诗文绘画,笔耕不辍,以亲身阅历,漫谈人生,以赤诚之心,纵论教育。著有个人回忆录《岁月足音》。现居北京通州。个人经历
赵城璞,祖籍陕西南郑县新集镇焦山乡赵家营村。1949年至1953年就读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攻读美术专业四年,在吕斯百、常书鸿、刘文清、黄胃等老一辈艺术家指导下学习绘画。
1949年考入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今西北师范大学敦煌艺术学院)。当时的西北师院没有好的教授,教学设施又差,一度产生了转系的念头,直到1950年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吕斯百先生来工作后,引来了多位著名画家和美术家,如常书鸿、刘文清、韩天眷、洪毅然、梁黄胄、方均、刘闳宇、陈兴华、汪岳云、张阶平、杨鸣山、王启民等。他们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创建了西北师院艺术系。特别是吕斯百先生,他呕心沥血,周密筹措,为开拓西北师院艺术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53年大学毕业后投身教育事业三十三个春秋,忠诚服务,敬业奉献。
艺术系名师云集,刘文清先生教色彩画,韩天眷先生教速写,洪毅然先生教艺术概论、美术史、美术教材教法,刘闳宇教色彩学和实用美术。随后来的黄胄教创作。在教学和生活中与这些老师培养出了身后的感情。尤其是系主任吕斯百先生和刘文清先生,分别为赵城璞作画留念,吕斯百先生还赠与一支油画笔,表达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在大学四年中深得多位艺术名家的悉心教导和敦敦教诲,绘画功底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对其一生影响巨大。
名字由来
父亲给我们四个兄弟取得名字出自“完璧归赵”的典故。大哥赵城璧之名就是这个故事的缩语。我名城璞,字琢之。
“璞”本意是没有雕琢过的玉石,我的名是这个故事的前因而演绎的。事见《韩非子·和氏第十三》: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给厉王,玉工辨识,说是石头,以欺君罪断和左足,后来武王即为,卞和又献玉,仍以欺君罪断其右足,及文王即位后,使人剖玉,果得宝玉。
而“琢之”即意为文王剖玉得宝玉,因“和氏璧”价值连城,是天下的共传之宝,所以到了战国时代就发生了“完璧归赵”的故事。“琢之”即“璞”的解释,亦即“完璧归赵”故事的前因延伸。我取字两个,因《四书》中《孟子·梁惠王》有“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之句,故取用“琢之”。
主要作品
《岁月足音》
系赵城璞个人回忆录。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记录了一个知识分子个人和家庭在百年变迁中跌宕起伏、坎坷多羁的风雨人生,着力展现了父子两代人在新旧两个世代教书育人,,以教育救国报国的赤诚之心和不同命运。书中讲述人生,洋溢着积极进取、不畏艰辛的精神;纵横教育,从实践中感悟,不烦真知灼见的亮点;漫谈艺术,以教育者的视角解悟其独到的见解;说道生活,立足于普通人的真实感受,在平凡中追求不凡的境界。本书记述平实,蕴含哲理,文字流畅,图文并茂,具有故事性、可读性和启示性。书名“岁月足音”由著名书法大师卫俊秀盛意题写。
外界评价
投身教育事业三十三个春秋,忠诚服务,敬业奉献。退休后,诗文绘画,笔耕不镀,以亲身阅历,漫谈人生,以赤诚之心,纵论教育,岁月足音,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