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光潮

时间:2024-01-08 11:10:42编辑:分享君

诸光潮的个人简介

诸光潮 - 简介

诸光潮:绍兴人,“诸粽”的创始人。

诸光潮 - 发展经历

诸老大原名诸光潮,小名景川,一八六五年生于绍兴城里一个贫苦家庭里,父亲原是锡箔店倌,早年亡故,留下他们弟兄三人,由母亲帮佣拉扯长大。由于家计贫寒,不久小弟夭折,胞兄诸光华经人介绍,未成年就来到湖州,进入茶食行业学艺。一八七八年,诸光潮十四岁上,母亲患病瘫痪在床,生计日趋艰难,遂偕母离绍兴来到湖州投奔胞兄,寻觅生路。

来到湖州后,经在“震远”(即今震远同)茶食店当师傅的胞兄保荐,入该店当学徒。十七岁时对一般的茶食糕点制作技艺均已学成,二十一岁时,对刀功大、难度高的花色云片糕、椒盐桃片、酥糖等细点都能独立操作。老板破格升薪,成为茶食行业青年师傅中的佼佼者。

两年后,他弃职卖粽。因生得身材高大,在挎桶叫卖时颇显眼,人们不知其姓甚名谁,就管他叫“老大”(大小儿的意思)。后来慢慢熟悉了,知道他姓诸,见了面就叫他“诸老大”表示亲昵。随着生意的逐渐扩大,粽子名声的日益提高,“诸老大”这个名称也就从绰号演变成了招牌。

诸老大年幼失学,不识字,二十六岁结婚,娶妻朱氏,生四子,家庭生活和睦。他为人和蔼可亲,由于出身贫寒,发家后对劳苦大众富有同情心,如乞丐饭时上门,常施发熟饭热菜,不准家人以冷饭馊菜施舍。还规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和十五两天上门乞讨者,一律给铜板一枚;年三十晚八时后上门乞讨者,给年糕二两半,家人照此打发乞丐,直至他去世。

一九二七年,诸老大患鼓胀病,卧床不起,同年农历十月初八,流然长逝,终上六十三岁。

一八八七年,诸老大离开了震远同店,迈出了独立门户的第一步。他深深懂得在一无资金二无店面的情况下,指望开一爿茶食店铺,是不切实际的。必须从小贩叫卖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根据多年的经验,他摸准一般人爱吃甜食的习惯,精心制作了桔红糕和甜酥油饺试销。他白天叫喊在茶楼酒肆,晚上出入于书剧场。街头巷尾、大路小弄踏遍了他的足迹。但一段时间卖下来,生意一般,他并不气馁,边叫卖、边观察,从而得各,桔红糕和酥酒饺两种糕点大店小号均有出售,他此生意显得没有特色。有一年清明节前夕,他到街上,只见家家户户都在裹粽子。他立即捕捉到做生意的灵感,第二天即裹了一桶赤豆粽子叫卖,果然一下卖空。此后数日,生意越做越好。通过这个经营实践,他开始意识到做生意必须投顾客所好,卖出自己的特色,才有前途。

他选择了卖粽作为看家生意后,踏踏实实提高经营素质,刻意求工办好二件事:(一)是改进裹粽操作技术。当时民间的粽形大都为“尖角形”。他在裹粽实践中改成“瘦长条四角形”。显然,后者比前者有三点好处(1)外形别致美观;(2)能多煮多装多卖;(3)便于嵌馅心。(二)是提高粽子质量,翻新花色品种。那时江南水乡一带的粽子品种很简单,仅赤豆粽、红枣粽、咸粽等,他大胆地把咸粽改进成“肉粽”,使品种更新换代。在改革实践中,又成功地首创了“猪油洗沙甜粽”,使甜粽和肉粽成为“诸老大粽子”的两大特色。

开始卖粽时,上午准备原料,如粽箬、糯米、丝草、此火等。下午裹粽煮粽。粽子煮好后,装在一只大小适中的提桶内,盖上两块合缝板,即手挎提桶穿街过巷一路叫卖。晚上一手还提着一只马灯照明,在夜深人静中喊着:“火肉粽子……猪油洗沙粽子……”,足迹遍及戏院、书场、作坊等场所。从晚上八点开始,一般至十点以后卖完回家,风雨无阻,从不间断。这段时期大约历时十年。

十多年桶叫卖,为他积累了一定的资金。诸老大的名声也随着他的足迹传遍了整个湖州城。这两点为他日后扩大营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信誉保证。随着粽子销售量的日益上升,他感到挎桶叫卖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加之夏令高温季节不宜多做粽子,需出售一些茶食糕点作为补充。因此,一九Ο六年他四十二岁的时候,决定结束沿街叫卖的生涯,转达为定点摊营业。

对于设摊地点,他作了认真的选择,既要设在闹市区,顾及大宗主顾的生意;又要靠近鸦片馆,招揽鸦片客的交易。于是他决定把摊设在彩凤坊瑞源珠宝商店门前(即今人民路五金交电商店处)。瑞源珠宝店老板曾是他的烟伴,交情甚好,瑞源又是墙门堂店面,靠墙摆摊不影响该店生意,从此他又开始了三四年的摊贩生涯。

由于设摊固定了地点,平时买卖可由妻儿照应,他就有了较多的时间钻研制粽技术和考虑经营业务。这段时间他不但对甜粽和肉粽作了进一步的收进,而且按不同季节制作了鸡肉粽、排骨粽、蚕豆粽、豌豆粽等。同时在包装上采用了糙纸包和簧篮,并印了“诸老大”三字的红底黑字招牌纸,使他的摊子具有了小店铺的规模。

辛亥革命爆发前的一九一Ο年,诸老大人到中年,二十多年的经营实践,使用权他初具了一个企业家的魄和和胆识。在四十六岁那一年,他凭借积累起来的资金开了一爿以卖粽为主、兼营茶食的“诸老大”店铺。

“诸老大”店首创时,地点在糊州府庙前青屏巷口,店招牌是“诸老大”三个白地黑字。除粽子外,还经营猪油年糕、糖年糕及其他一应茶食。这些食品全由他自己及家人制作,不雇请师傅或招徒弟。

一九二七年,诸老大卧病时,预感自己不久于人世,便召集四个儿子到床前,指着他从前挎着的提桶,告诫他们:顾客是衣食父母,要保持诸老大这块牌子经久不衰,质量一定要考究,信誉一定要固守。他去世后,四个儿子遵嘱着意经营,生意越来越好。一九三一年该店走了上它的全盛时期,达到发展中的顶点。原有店面已不能适应营业需要。这年春天,即选定上太和坊瑞泰南货店对面(即今人民路向阳布店处)开设新店,新店临近鱼巷口闹市区,店招牌是黑底金字“诸老大”三个字,两旁长条是“诸老大粽子茶食店”八个字,店堂后面是制粽作坊,前楼为职工寝室,后要是茶食作坊。

当然,诸老大在经营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经历了同行竞争、相互倾轧的风浪,但由于它产品质优味鲜,物美价廉,经营作风正派面终于保持了荣誉。

“诸老大粽子”始名於清末年间,到现在有近百年的历史。经历了提桶叫卖、设摊出售及开店营业三个阶段。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经营,使之成为具有我国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近一个世纪以来,东南沿海及海外,特别在江浙一带,诸粽脍炙人口,成为广大群众普遍喜爱的食物。亲朋往来,也以诸粽互为馈赠。诸粽所以能博得这样高的信誉,除了“质优”这个内因,也还有一些外因可考。

当创始人诸老大还在挎桶叫卖的时候,每天穿街过巷,出入烟馆茶楼,其交易对象多属较富裕的中产阶段,对吃食一项非常内行,又善于品尝评议,左右舆论。如果诸老大粽子不能突出色、香、味、形的特色。必然会被那批吃客所否定。再者,由于诸粽可以存放较长时间,顾客就有可能将产品带往外地,馈赠亲友,使“诸老大”名声传播出去。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诸粽正是凭着质量第一、经营作风过硬,而赢得了信誉,打出了响亮的牌子。一九二七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西湖博览会土产馆中,“诸老大粽子”曾作为湖州的名产陈列展出,获优质土产奖。由此名声大振。这年冬,上海利利土产公司(在浙江路、陕西路口)就派人来湖洽谈粽子袋子供销业务。一九三一年后,上海生生土产公司(在浙江路)也与“诸老大”挂钩代销业务。诸粽源源运往上海,名噪上海市场。甚至有人为了赚钱,还出现了冒名的诸老大粽子。

诸光潮 - 相关词条

绍兴、湖州、粽、年糕

诸光潮 - 参考资料

http://news.sohu.com/20070406/n249235866.shtml

上一篇:华为u8818怎么样

下一篇:赵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