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钧的个人简介
赵世钧(1931--。。),男,汉族,陕西宁强人胡家坝镇。字佩弦,陕西省美协、书协会员,汉中市美协、书协理事,任汉中市老年书画协会副主席,汉中石门书画院顾问。
人物生平
1931年出生于宁强县胡家坝镇。
自幼喜爱书画、雕刻。启蒙陈翰青先生,中学时受业于白日煦、王大平、叶访樵。
七十年代后更得益郭登岑,方济众诸先生的教导。
成就及荣誉
五十年代便在省地报刊发表作品,后期专事中国画山水、花鸟创作,作品多次参加省地及全国性书、画展览并获奖;
作品被编入大型画册和辞典,传送域外。
八十年代后曾参加省地及甘肃、江苏、日本等地书画交流。
现为陕西省美协、书协会员,汉中市美协、书协理事,并任汉中市老年书画协会副主席
2009年荣获“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个人作品
社会评价
宁强县有个赵世钧
宁强县是陕西省西南端的一个山区小县,赵世钧是宁强县的一位极有艺术成就的地方文化名人。外地人很少知道陕西有个宁强县,但当这些人踏上宁强这片热土时,就会感到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化强县,而赵世钧先生则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若给先生定位,其首先是个文化人,其次才是书画家。前者可留给他人评说,我仅仅想说后者,这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愿望。先生自幼喜爱书、画、篆刻及木刻,受业于陈翰青、白日煦、王大平、叶访樵、郭登岑、方济众等大家,日日以诗词文章、书画篆刻为伴,尤以国画名重于世,但终因先生居于偏僻山区而少为外人知道。几十年来,先生默默无闻,在水墨世界里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他没有机遇也不想通过各种关系改变自己的处境,唯独钟情艺术,日见其长。无论画家或书法家,在现实生活中,只是很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就应该有平常的心态。人不是不可追求名利,而是对名利应该持正确的态度。先生前半生命运坎坷,无名利可言。后半生虽条件得到改善,但困于山区小城,即使有名利之想,也无条件。对其而言,事事皆变,唯有对艺术的热爱之情不变。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只要能拿毛笔在宣纸上划出线条,就是书画家,只要能把自己所临摹的东西组合起来者就是国画家,只要会抄写唐诗宋词者就是书法家,艺术语言苍白、无聊、大众,即使如此,个个都是人物,把尾巴翘得高高的。许多人口口声声视名利如粪土,但一旦接触到名利,就失去了立场。更有一些人希望把名利这块蛋糕搞大。搞书画者很多,但真正有成就者有几人?有些人看似疯子一样,但见到名利就不疯了。我不想评价赵先生的艺术水平,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普通艺术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在培养后学者方面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能数十年如一日沉淫于艺术之中的精神。也许正因为先生所处的环境恶劣,在没有鲜花和掌声中能洁身自好,孤寂中独守自己的艺术世界。宁强县虽说是贫困县,但在陕西范围内却是一个文化大县。本县的书法篆刻艺术蓬勃发展,先后举办了五届汉源笔会,影响波及省内外。有数人的书法篆刻作品参加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权威性展览,同时在理论研究方面也颇有成就,成为陕西书法篆刻界的一道独特的现象。人们在总结成就时,都离不开赵先生的奠基性作用,其是源、是根,为后学者提供了一种参照,一种启蒙,一种浇灌。赵先生作为地方文化名人,热心地方的文化事业。在刚刚完成《赵世钧书画作品集》后,其出售画作筹划资金,准备为宁强县的书画界人士出版一本作品集。其实,赵先生的经济并非宽裕,只所以这样干,凭的是对地方文化的良知,对后学者的热爱,对保护地方文化事业的责任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其不仅是一位书画家,更是一个文化人,为宁强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作为后学者,我们对赵先生充满了敬意。其一生作品无数,但全都散入民间。五一期间,兵马俑博物馆的郑安庆先生回故里看望赵先生,希望为先生留下一些音像资料,但令人不解的是先生身边并无自藏之画,我只能通过朋友寻得两本册页及几幅条屏,完成了拍摄任务。拍摄的过程就是叹息的过程,感动的是这种无私的精神,善良大度的气量,其几乎从没有拒绝讨作品者,只要身体状况许可。地方领导及朋友已意识到赵先生的书画是一种文化品牌,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宣传和保护。县上领导组织人力和财力,为赵先生拍摄了音像短片,在县市电视台进行宣传。在西安的李多木先生极力推崇下,出版了《赵世钧书画作品集》。这不仅仅是赵先生个人的事情,更是宁强县文化事业的大事。“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赵先生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但其仍思维敏捷,探索不止。其在花鸟画题材和创作手法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山水画创作方面有了新的境界,在作品中抒发了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情。在书法创作方面,已偏离了大众的艺术语言,以画入书,笔墨丰富,自成一体,人书俱老。尤其是行草作品,用笔变幻莫测,气势逼人,堪称佳作。多年来,为别人为自己写下了许多文章,却没有为赵先生留下一点点文字,只是因为常常在一起的缘故,不知从何说起。在赵先生自费为宁强县书画名人出版作品集之际,写如上文字,以了多年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