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守玉的个人简介
章守玉(1897年8月16日―1985年9月5日),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著名园艺学家、园艺教育家,九三学社社员。
章守玉是中国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的创建者之一,在主持南京中山陵园及其植物园和其他风景点的绿化规划设计与施工建设工作中做出了贡献。
人物生平
章守玉,(1897D1985)致力于唐菖蒲育种工作,选择出数百种类型。是我国近代花卉学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花卉园艺学》,主编了《花卉园艺》等。
章守玉,字君瑜,1897年8月16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在知识分子家庭的熏陶下,自幼刻苦读书,学业优良。191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苏省立第二农业学校,1915年毕业,留校在农场实习。1916年任江阴县立乙种农业学校教员,后任吴县农业技术员。
1918年春,东渡日本学习日语,当年5月,北洋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议》的卖国条约,激起全国人民极大的愤慨和反对,留日学生也群情激愤。章守玉与许多留日学生义愤填膺,纷纷离日回国,以示抗议。7月间,事态平静,他重返日本继续学习。1919年春考入千叶高等园艺学校,除学习果树、蔬菜外,还专攻造园及花卉园艺。1922年回国,应江苏省立第二农业学校校长王舜臣的邀请,回母校任教,讲授花卉园艺、造园和园艺通论等课程,兼管农场工作。1927年夏,应殷良弼校长邀请,到福建集美学校任教。1928年3月南京中山陵园成立,章守玉任陵园园艺股技师,后兼任园艺股主任,工作近10年之久。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章守玉从南京撤到湖南长沙宁乡,因工作无着,家属又在沦陷区,于1938年8月又回到苏州。章守玉热爱祖国,痛恨日本侵略者。后经胡昌炽教授介绍,于1938年底去陕西武功,任西北农学院园艺系教授,讲授造园学、温室花卉、露地花卉等课程。1941年起为西安市的革命公园和莲湖公园做了改造和整理工作。1945年1月兼任西北农学院代理总务主任。同年8月出版了《温室园艺》以及《花卉园艺各论》等书籍。
1945年抗战胜利,章守玉怀着深切的思乡之情回到苏州,与家人团聚。1946年受聘于中央大学农学院园艺系,任教授兼系主任。此时,国内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在此景况下,章守玉只得不顾身体的劳累,兼任苏州农校教员,来往于南京、苏州之间,求得全家的温饱。
1948年12月,章守玉离开中央大学回到苏州,担任迁至苏州的河南大学园艺系教授兼系主任。1949年8月应毛宗良之邀,任上海复旦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过半百的章守玉展望未来,激情满怀。他于1950年所著的《新中国的观赏园艺事业计划》一文中,描绘了新中国绚丽多彩的园林绿化事业。
1952年8月,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复旦大学农学院迁至沈阳。章守玉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举家北上。沈阳农学院在沈阳郊区新建校舍,他主持全校绿化规划设计和施工,为广大师生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1953年,章守玉任园艺系主任,他带领全系师生开展教学改革,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订师资培养规划,为园艺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1953年,他参加了“九三学社”。1955年任沈阳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兼任沈阳市农业局局长。1956年起连任沈阳市第二、三、四、五、六届人民代表。1959年章守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4年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章守玉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受害致残,被迫于1970年退休,回到家乡苏州定居。
中国园艺学会成立之初,章守玉担任文书委员,以后曾担任过理事。1985年,88岁高龄的章守玉又担任了中国建筑学会园林学会顾问。他在我国近代园艺科学的发展中,特别是在花卉园艺和造园事业的发展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主要贡献
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与施工中做出贡献
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在南京市东郊风景秀丽的钟山修建陵墓和陵园,以资纪念。1926年1月开始建陵。陵园的规划设计要求是,既要建设成为宏伟肃穆的纪念性园林,又能反映出兼有文化娱乐、科学研究、旅游休息的大型综合性森林公园。为孙中山建造陵园是一件大事。由谁来主持这项伟大工程,为当时国人所瞩目。1928年经胡昌炽教授推荐,中山陵管理筹备处去电福建集美农校,邀请章守玉赴任。4月,他到南京任陵园园艺股技师,担负起中山陵园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与施工的重任。他把全部精力放在全园的绿化规划设计与陵墓的绿化布置上。在进行全园绿化总体规划时,把我国自然风景区建设与国外森林公园建设的特点结合起来,使整个钟山的自然风景、名胜古迹与宏伟的中山陵以及文化科学、娱乐设施融为一体,既体现了我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技巧与手法,又吸取了日本和欧洲园林的艺术精华。因此,中山陵陵园成了国内外人士瞻仰中山先生陵墓和开展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科学研究、饱览自然风光的著名的综合性公园。
在陵墓绿化布置上,更有其独到之处。陵墓是按照我国传统陵墓建筑的艺术特点而设计的。它呈木铎式,傍山而筑,由南往北逐级升高,依次为牌坊、墓道、陵门、碑亭、平台,最后是祭堂和墓室。墓道长700多米,共有392个台阶。陵墓的建筑设计,一方面要体现出孙中山先生他那伟大恢弘的政治家风采;一方面又要衬托出孙中山先生他那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与人民群众休戚相关的气质和风范。章守玉认为,陵墓的绿化布置应该有利于创造这种艺术意境,因而突出了一片碧绿所产生的伟大肃穆的效果。在墓道绿化设计上采用了树冠整齐呈塔形,树姿优美的常绿树种DD雪松。当人们沿墓道拾级而上时,成排的高大雪松会使人们产生肃然起敬之感。
章守玉在陵堂平台下设计了一圈带花灌木,犹如在中山陵堂之前献上一个硕大的花环,以表示对中山先生的敬仰与缅怀之情,并创造出一种祥和的气氛。低矮的花木,使人们的视线顿时开阔,与墓道狭长的空间形成对比,令人有一种心旷神怡之感。
随后,章守玉又主持了中山陵园各风景点的绿化设计与施工,如名胜古迹明孝陵、灵谷寺、紫霞洞,新建的水榭、音乐台、体育场、植物园、花圃等等。中山陵园是一个纪念性植物园,系中国第一个国家植物园。他当时完成的植物园设计,共分为植物分类区、树木区、松柏区、灌木区、水生及沼泽植物区、杜鹃区、蔷薇区、牡丹区等18个区,其设计图编入陈嵘所著的《造林学特论》一书中,对我国以后的植物园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抗日战争前,章守玉还为南京的一些政府机关、使馆、街道广场、玄武湖公园和私家庭院进行了大量的园林绿化设计和改建设计工作。
几十年来,章守玉一直从事各种园林绿地的设计和建设。如30年代主持镇江赵琛公园的改建设计;40年代西安的革命、莲湖两公园的改建设计;50年代沈阳市北陵、中山公园的改建以及原东北局大院、辽宁大厦大院等的绿化设计。
为繁荣祖国的花卉园艺事业作出贡献
繁荣花卉园艺事业是章守玉为之执著追求一生的事业。我国是“世界园林之母”,原产的奇花异草极为丰富。章守玉认为,研究花卉需要广泛收集国内外的花卉。他认为花卉除草本观花植物之外,还包括木本观叶、观果植物。收集花卉首先应挖掘我国原产的花卉,同时也要收集异国花卉。早在南京中山陵园工作时,章守玉就建立了当时全国最大的花卉基地DD中山陵花圃。据《中山陵档案史料选编》中记载,当时曾从国内外收集各种花卉将近2000种,真是名花荟萃,蔚为大观。
1952年,章守玉从上海到沈阳后,把从上海带去的各种花卉进行栽培观察。他很快发现沈阳地区的夏季气候很适合唐菖蒲的生长发育。因此,他决定在沈阳大力发展唐菖蒲的栽培和开展唐菖蒲的育种研究。
章守玉在栽培唐菖蒲的过程中,不断注意改进栽培技术和方法。为了克服江南地区沿用的高畦栽培的缺点,他吸取了东北垅作的特点,改高畦栽培为垅作沟种。这种栽培方法在春天有利土温的提高,促进球茎发芽,待气温逐渐上升和植株不断增高时,再分次培土起垅,这样植株就不易倒伏,且使新球茎形成时处在较深的土层中,避免土温过高和剧烈变化,有利于球茎的发育。
为了延长切花的供应期,他采取早花早种、阳畦催芽、晚花晚种、排开播种等方法。这就使唐菖蒲花期可从6月末,直到10月上旬,比一般延长了一个多月。
他自50年代起就广泛搜集唐菖蒲的品种类型,并着手唐菖蒲的品种选育工作。通过田间选择自然变异(芽变)、人工杂交等方法,经过10多年的努力,选择出上百个优良类型。如在花朵数上,曾获得一支花数多达20~30朵的多花类型。他选出的许多唐菖蒲优良新变异类型,除少数引种到有关单位得到保存外,大多数因“文化大革命”而遭受损失,成为他的终生遗憾。
章守玉在选育新品种的同时,还注意改进育种程序。以前,从杂交到实生苗开花需经3年的时间。他采用杂交20天左右蒴果变成黄褐色时,将蒴果采下,并提前于9月中旬播种在营养袋中,在温室提前育苗。次春3月采收小球,再行播种。这样,8~9月间即可开花,缩短了育种过程一年多,从而为加速唐菖蒲育种工作提供了新经验。
忠诚园艺教育事业 培养大批专门人才
半个世纪以来,章守玉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园艺人才。他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广泛搜集古今中外的资料,广征博引,既继承了祖国园艺科学的遗产,又吸收了国内外优秀的园艺科学新成就。他不仅注意理论教学,而且十分重视实践,利用各种条件亲植花木。特别在中山陵工作期间进行的大规模花卉栽培以及到东北后努力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栽培各种花卉,获得了丰富的实际经验和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讲课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实践性强,深受学生的欢迎。
章守玉在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教材建设。早在1933年出版的《花卉园艺》,是我国近代花卉园艺方面的第一本专著。40年代在西北农学院任教期间,他又先后出版了《温室园艺》和《花卉园艺各论》两本教材。1962年在沈阳农学院任教期间,编写了《花卉园艺学》讲义上、下册。1978年章守玉虽已年逾八旬,但他想到国内还缺少一本比较全面的园艺花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参考书,就以极大的热情与陈有民、王缺等一起,在《花卉园艺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改编,1982年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花卉园艺》上册。
在复旦大学任教时,章守玉与毛宗良主持开办了全国第一个造园专业以及教学组织工作。后该专业随复旦大学农学院调整到沈阳农学院。1953年我国首届园林绿化专业的8名毕业生现在已成为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的骨干。
教学态度
章守玉把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贡献给了我国的园艺教育事业。他治学严谨,备课认真,他经常告诫中青年教师:“要把老课当作新课教,把熟内容当作新内容来备课。”他在授课中观点鲜明,条理清晰。他的讲稿和在课堂上的板书都认真缮写,字迹工整,端正清秀。
章守玉在任园艺系主任期间,知人善任,注意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全系上下团结,人人心情舒畅。他胸襟开阔,不计较个人得失和恩怨。“文化大革命”中,尽管他受到摧残和折磨,但却坚信乌云终将过去。他对党怀有极深厚的感情,把“文化大革命”后补发的工资1.9万余元全部献给了家乡苏州市政府,支援国家的经济建设。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他不顾体弱多病,参加了南京植物园建园50周年、上海植物园建园30周年的纪念活动;到上海、广州、北京等地考察和指导园林绿化建设;担任《大众花卉》和中国建筑学会园林学会顾问,继续为祖国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1985年9月3日章守玉溘然与世长辞。为了深切悼念章守玉,学生们写了一幅挽联,概括了他一生的业绩:
灌园莳花,辛勤耕耘半世纪,芬芳悠悠飘全国;
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六十载,桃李郁郁遍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