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佐的个人简介
赵国佐(1881年-1937年7月16日);字:廉右;别名:赵廉佑;号:三多。山西省代县城内碳市街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考入了成立不久、坐落在山西太原的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西学专斋。赵国佐先生在山西大学堂修业九年;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被授予举人出身奖励。光绪三十七年五月二十七日(1911年5月27日)被清廷授予“辛亥科进士”出身奖励;随后赐河南知县(即任)。当时山西大学堂被清廷授予进士出身的则只有光绪三十六年和光绪三十七年(1910年和1911年),两年共十九人。这进士是清廷废除科举制度后,按照新学制规定授予的最高殊容。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山西武备学堂成立,身在山西大学堂潜心苦读的赵国佐先生,禁不住阎锡山和其父阎书堂的游说,冒名顶替阎锡山报考武备学堂,一举名列榜首,使其顺利踏入武备学堂大门。
民国六年三月(1918年3月)应时任山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校长李尚仁先生之邀请,赵国佐先生任山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教务主任。
民国二十二年四月(1934年4月),赵国佐先生负责组稿编撰《山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一览》,现该书被国家图书馆收藏,名为《山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一览》。
民国二十五年七月十六日(1937年7月16日),赵国佐先生因染急病不治去世,卒年56岁。
基本内容
二,“枪替”武备学堂
1902年,年方19岁的阎锡山和他的父亲阎书堂,来山西大学堂找到赵国佐先生,游说年长阎锡山两岁的赵国佐先生,顶替阎锡山报考刚成立不久的山西武备学堂。赵国佐先生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加之自身学业功底扎实,见试题并非生僻之题,一挥而就,便及早交了试卷。张榜时,“阎锡山”三字赫然榜首。阎锡山顺利踏入武备学堂的大门,赵国佐先生的“枪替”之举功不可没,众多研究年轻时期阎锡山的专家、学者和对阎锡山史学感兴趣的爱好者,对此均有表述。
三,勤奋修学斩获殊荣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赵国佐先生考入了刚成立不久的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理化科。赵国佐先生在山西大学堂修业九年;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被授予举人出身奖励。光绪三十七年五月二十七日(1911年5月27日)被清廷授予“辛亥科进士”出身奖励,随后赐河南知县(即任)。当时山西大学堂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并列为三大国立学堂。按清廷大学堂章程之光绪三十年(1904年)《癸卯学制》规定:“预科三年,本科四年;大学堂内设通儒院(即研究生院),年限五年;大学堂毕业可授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奖励。”资料显示:山西大学堂从成立到结束,先后向英国输送五十余名留学生,向日本输送近百名留学生。而被清廷授予进士出身的则只有光绪三十六年和光绪三十七年(1910年和1911年),两年共十九人。这进士是清廷废除科举制度后,按照新学制规定授予的最高殊容。
四,潜心致力教育事业
民国六年(1918年),李尚仁先生(字纲卿)就任山西工业第一校――山西省甲种工业学校校长。同年奉命在这所学校的基础上筹建山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任校长。
民国六年三月(1918年3月),赵国佐先生在山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成立伊始,时任该校校长的李尚仁先生求贤若渴,广纳人才,增强国民教育事业真诚感召下,应邀就任该校教务主任之要职。
根据山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组织大纲,校长一职由省政府任命,教务主任为第一重要职务,由校长提名,上报省政府批准备案。
山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教务处设主任一名,教务员若干名。
赵国佐先生就任后,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为之所钟情教育事业,为学校的发展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网罗人才,耗尽心智。深得校长李尚仁先生的赏识。先生在校任职,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与业界同仁相处融洽,情同手足。
民国十三年三月(1925年3月),在赵国佐先生的引荐下,赵国佐先生山西大学堂的同窗挚友孙晋祺先生自英国皇家大学地质科毕业归国后,来到山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与赵国佐先生团聚,任英文教员,再续同窗情谊。
民国二十二年四月(1934年4月),赵国佐先生负责组稿编撰《山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一览》,现该书被国家图书馆收藏,全名为《山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一览》。
五,尾声
民国二十五年七月十六日(1937年7月16日),赵国佐先生因患急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卒年56岁。
先生驾鹤西游,谨此而记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