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从的个人简介
赵天从,冶金学家,中国现代锑冶金事业的开拓者。40年代初,他研制出“吹碱氧化法精炼纯锑工艺”和“间接法制取锑白工艺”;80年代中,又首创了“氧化―水解法制取锑白工艺。他著作甚丰,撰写了《锑》和《锑冶金》等名著。赵天从 - 生平简历
1906年12月16日生于河北省赵县。
1933年毕业于北洋大学工学院矿冶系。
1933~1936年在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矿业调查处任职。
1937~1939年在伦敦帝国大学理工学院学习。
1940~1946年任湖南冷水滩纯锑精炼厂和锑品制造厂厂长兼工程师。
1947~1951年任湖南锡矿山工程处主任和锡矿山矿务局副局长。
1952年~任中南矿冶学院(今名中南工业大学)教授、重有色金属冶金教研室主任、冶金系副主任,兼原中国科学院长沙矿冶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科委冶金学科组成员。
赵天从 - 早年生涯
赵天从,1906年12月16日生于河北省赵县一个家道中落的乡绅家庭。1922年,赵天从考入河北省立第15中学读书,开始接受五四运动以来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希翼走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道路。1926年,他考入天津北洋大学工学院矿冶系。从此,他与冶金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3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经工学院院长李书田推荐,于同年6月到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矿业调查处供职。以后,他随中国冶金界著名学者王宠佑到湖南考查锑矿资源,足迹遍及三湘大地。赵天从与锑打交道后,看到外国人开发运走中国的地下宝藏,每每痛心疾首,立志要改变中国冶炼工业落后的面貌。此后,他情系有色金属之乡湖南,成为他在事业上毕生奋斗的地方。
1937年初,他由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资源委员会派赴英国,在伦敦帝国大学理工学院专攻锑冶金。当时英国的炼锑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他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厂考查,将其设备和工艺记在心里,画在纸上。1939年夏,欧战即将爆发,他提前返回祖国,毅然赶到地处抗日前方的湖南,负责恢复和发展锑的生产。
中国锑冶金事业的开拓者
锑是当时国家换取外汇的重要物资,但是,受战争影响,锑的主要产地湖南生产很不景气。他刚到湖南冷水滩,就遇上日军飞机狂轰滥炸。眼见千余吨准备外运的锑锭在一场大火的高温下熔化,如得不到及时处理,就会在露天变质损失,赵天从心急如焚。他对这批几乎要报废的粗锑进行检验后,认为可以回炉精炼,便立即向重庆当局报告,建议就地设厂。
湖南的锑资源堪称世界之最,但冶炼方法十分落后。自1908年华昌公司从法国引进“挥法焙烧法”以来,一直只能炼出品位为99%的粗锑,而国外需要的纯锑要求含量在99.6%以上。因此,粗锑出口后,国外还要再次精炼,中国不得不在价格方面蒙受很大损失。赵天从的建议得到重庆方面的重视和批准,任命他担任新设的纯锑精炼厂厂长兼工程师。在战乱频繁的情况下,他因陋就简,勾画出自制设备的草图,并研究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吹碱氧化法精炼纯锑工艺”。采用这种方法不但减少了污染和资源损失,而且第一次把中国锑的成色提高到99.8%,达到国际上最高的水平,成为免检的出口产品。国内各炼锑厂也先后依此进行了技术改造。这项除砷精炼粗锑的技术,在国内采用了半个世纪之久,人们称之为“赵氏炼锑法”。
赵天从 - 开拓事业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的铁蹄踏遍东南亚,中缅公路被截断。国内生产的纯锑无法外运,工厂开工不足,工人面临失业的境地。赵天从又在苦苦思索,把眼光投向国内。他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实验设备,将纯锑试制成洁白细腻的三氧化锑(锑白)及各种含锑合金和颜料(油漆)。他不顾日机轰炸的危险,带领工人紧张施工,将冷水滩纯锑精炼厂改建为锑品制造厂,推出了中国第一炉采用“间接法制取锑白工艺”生产的锑白。这项工艺,不但解决了因出口滞销带来的困难,而且扩展了锑的用途。此后,国内各锑品制造厂普遍采用此法,并沿用到80年代,赵天从不愧为中国锑冶金事业的开拓者。
1947年,赵天从被调任湖南锡矿山工程处主任。锡矿山地处湘中,是世界久负盛名的锑都。可是,自明朝开采以来,一度被误认是锡矿,而使地名名不符实。经历代无数小矿主掠夺式的挖掘,锑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赵天从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便到各矿巡视,指导排水和开采。矿区沟壑相间,只有羊肠小道相连,赵天从克服重重困难,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
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对私营锑矿实行统一收购政策。收购价格经常变动,每月由资源委员会发密电给赵天从。唯利是图的资本家以种种好处相诱惑,希望他透露行情。但他在金钱面前毫不动心,保持着洁身自好的节气。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锡矿山在时代的冲击波中震荡。中共地下党了解赵天从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派地下党员做他的工作,希望他利用工程处主任这一特殊身份,出面组织护矿。他集中矿工,推选代表,成立护矿委员会,抵制国民党军队撤退前的抢劫和破坏。
受战争影响,矿上的1000多名职工领不到津贴,不少家庭处于断炊状况。赵天从与地下党商议后,以急需现金作锑锭运费为借口,带着两名助手直奔广州。南京国民政府刚刚迁到广州,乱作一团,不会轻易给他一笔巨款。他凭“老关系”对那些最后想搜刮财富的人“郑重”票告:锡矿山库存几百吨锑,若有运费即可运到广州。那些人被吸引,并拨出6万元金圆券,赵天从把这些钱兑换成5万银元,空运回湖南,从而使矿工家家升起了炊烟。锡矿山喜迎解放,赵天从将整个矿山完整地交给人民政府接收。他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献上了一份厚礼。
在综合利用和控制污染方面再攀高峰
1950年初,赵天从被任为锡矿山矿务局副局长。他与翁徐文局长密切合作,带领全矿职工投入了恢复生产的斗争。他重新规划了矿山的采掘和冶炼计划,使锑的生产很快恢复到战前最好水平。不久,他被调中央财经委员会计划局重工业处任工程师。1952年春,中央计划局改组,他被聘为北京工业学院冶金系教授,开始了教学生涯。
1952年10月,中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他回到湖南,参与筹建中南矿冶学院工作,任冶金系教授、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并兼中国科学院长沙矿冶研究所研究员。赵天从决心在中国有色冶金工业的研究基地发挥专业特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后半生。
60年代初期,他与教研室的同志一起,在有色金属冶炼的综合利用方面,作了很多探索。他非常注重研究冶炼工艺流程,回收伴生的有价金属,并解决“三废”问题。冶金过程最优方案的选择,一般是工艺流程越短越好。他组织大家一方面把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编写了10余本反映有色冶金新技术、新方法的小册子作为补充教材,开拓师生视野,另一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先后进行了沸腾焙烧、高压冶金、溶剂萃取、氯化冶金等试验。在国内首先利用贫汞矿和选矿的尾矿采用沸腾焙烧法提取汞,以及对硫铁矿烧渣采用氯化焙烧法提取钻获得成功,并用于工业生产,为处理低品位矿料和工业弃渣找到了新途径。接着,他又提出采用汞剂冶金法提取高纯金属的大胆构想。但他看到此法产生的污染较大,不利于工人健康,主张采用湿法冶金的道路来控制和减少污染,开展了湿法炼铅、残渣浸取黄金和脆硫铅锌矿的综合利用等一系列研究,均有进展。他与冶金系的教师对许多矿物原料采用溶剂萃取、氯盐浸出等湿法冶金方法,并在离子交换、熔盐电解等方面作了一系列试验。在湿法炼锑上,他们研制出了用“氯化―水解法”制取锑白新工艺,比由他首创的“间接法”制取锑白,又有新的突破。这项技术在湘、桂、黔等省的炼锑厂推广应用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誉为1986年湖南省10大科技成果之一,1987年又获得部级一等奖,并获专利权。
赵天从 - 著书立说
80年代,赵天从年事已高,为了把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奉献给祖国,留传给后人,他每天黎明即起直到深夜,辛勤笔耕,先后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7篇,出版著作或教材11部。主要有:以英、俄、德、日、法文版书目作依据汇编的50万字《查阅外文冶金文献参考资料》、62万字的《锑》和英文版《锑冶金》。他以10余年精力,主编了一套约350万字的《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手册》和约80万字的《重金属冶金学》。此外,还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卷》的编审工作,并为该卷撰写了部分条目。数百万字的巨著,渗透着老教授的心血。有一天,广东大宝山铜矿炼锑厂派人来告诉他,厂里过去出口日本的锑,由于含硒量过高,总是卖低价,后来从他的书中查到了除硒方法,才提高了产品质量,卖出了上等价格。他听过后,感到十分欣慰。,而其成就最大者首推锑冶金。他那集50多年生产、科研、教学经验于一书的《锑》专著,自1987年在冶金工业出版社问世后,畅销中国。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冶金学家魏寿昆在序言中说:“早在清末,天津北洋大学首届的毕业生王宠佑撰写了国际上第一部锑冶金专著《ANTIMONY》,并于1909年由英国Char1esGriffin有限出版公司出版”。“赵天从教授在前辈王宠佑的国际名著之后,总结了新中国30多年来锑的采、选、冶和工业锑品制取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成就,编写了这本《锑》并付诸出版,实是中国冶金界的一件大喜事,深堪祝贺!”“赵天从教授从事冶金技术工作逾50年,早在本世纪30年代即开始从事锑冶金工作,他的研究成果一部分已在王宠佑所著《ANTIMONY》的第三版内引用。本书的问世,不仅显示作为锑大国的中国锑生产的悠久历史及辉煌成果,”同时也“对国际上锑冶金领域的发展和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本书获得了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1990年中国第五届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评委会认为,该书对炼锑历史、锑的理化性质、地质及矿床、采矿与选矿、工业锑品制取和环境保护等,作了全面的反映,“内容丰富,论述扼要”,是“一部锑的小百科全书”,是“具有国际水平的图书之一”。与此同时,以《锑》的主体内容并由赵天从译成英文的《锑冶金》,由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被送到北京和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参展,并被世界一些著名图书馆收藏。
赵天从一生谦虚谨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甘当人梯。著书立说,他尽量吸收中青年教师参加,大家都说:“和赵老师一起编书,是最实际的锻炼,对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外语水平和写作能力,都有全面的提高。”做实验,他走在别人前面,准备仪器,打扫卫生样样都干。他这样做是几十年的习惯,即使再苦再累也出自一片真心。他德高望重,慕名向他求教的人络绎不绝,他都热情解答,一时解决不了的难题,待查到资料后再回信答复。他审查稿件十分认真负责,连标点符号的错误也不放过。他在数百件作品上花费过艰巨劳动,但从不许别人署上“赵天从”三个字。别人感谢他,他说:“从你们花费的劳动中,我又学到了新知识。”大家为他的美德所感动,盛赞他具有“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
赵天从亲自讲授过有色金属冶金学等6门专业课,他是中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导师之一,培养了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严以律己,勤俭自持,他的工资,除购买书籍外,相当一部分接济了别人。在政治运动中,他也遭遇过坎坷曲折,但却始终热爱祖国,热爱有色冶金事业。他于1982~1988年当选为湖南省第四、第五届政协常委。1983年,当他77高龄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高兴地说:“我是垂暮之年喜逢春啊!我虽年逾古稀,但不服老。我愿在有生之年,为党的教育事业和祖国的四化建设继续出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天从 - 主要论著
1赵天从.刘树人.湖南土法炼锑之研究.矿冶半月刊,1934,1(8):3~9.
2赵天从.钨砂去砒试验报告.矿冶半月刊,1939,2(17~18合订本):1~9.
3赵天从.贫汞矿沸腾焙烧.长沙:中南矿冶学院科技情报科印,1960.
4赵天从,夏忠让.氧化铅锌矿综合利用的问题.有色金属,1965(7):13~18.
5赵天从.湿法炼铅的前景,载中国金属学会重有色金属学术委员会株洲会议论文集,I(铅锌),1979.
6赵天从.查阅外文冶金文献参考资料.长沙:中南矿冶学院科技情报科,1980.
7赵天从主编.重金属冶金学(上下册).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
8吴筱锦,赵天从,乐颂光.关于酸性氯化物溶液中pbs的阳极过程.有色金属,1982(4):67~75.
9赵天从,乐颂光.云南锑资源充分利用的技术途径.中国锡业振兴讨论会论文集,1982.
10赵天从.如何发挥湖南锑的优势问题.湖南省发挥有色金属优势会议论文集,1982.
11赵天从,龙炳清,乐颂光.湿法常压催化分解毒砂和磺铁矿的研究.黄金,1987(2):37~40.
12赵天从.锑.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7.
13赵天从.锑冶金(英文版).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
14赵天从,周维陶.中国锑的生产,载钨―钛―稀土―锑第一届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万国学术出版社,1988:53~59.
15赵天从(主编).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手册(共14卷).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2~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