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雄

时间:2024-01-13 21:59:28编辑:分享君

赵启雄的个人简介

钢琴家,1934年生,原中央歌剧院音乐指导,江苏无锡人,195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声乐系钢琴伴奏工作。

个人履历

五十年代随苏联声乐专家工作两年。前后排练了《奥涅金》全剧,《黑桃皇后》、《弄臣》、《茶花女》等歌剧选场。

先后赴苏联、捷克、匈牙利、芬兰、德国等国,担任青年歌唱家的音乐指导,并多次参加国际声乐比赛。其诸多学生在国际、国内获奖。

1978年入中央歌剧院任音乐指导,两次获得文化部颁发的钢琴伴奏奖。

近年来先后配译了唐尼采蒂的《唐?帕斯夸勒》中译名《骗婚记》、《军团的女儿》、《拉美莫尔的露其亚》,罗西尼的《塞尔维亚理发师》,威尔第的《游吟诗人》等五部歌剧本。其中《唐?帕斯夸勒》、《拉美莫尔的露其亚》已由台湾世界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198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奏员。

1989―1994年任首都歌剧培训学校副校长及音乐指导。

社会活动

为歌剧繁荣尽绵薄之力记首都歌剧培训学校

《人民音乐》1990年5月1日一文

4月17日晚, 首都歌剧培训学校在中央音乐学院礼堂正式宣告成立,同时汇报演出第一期学员培训剧目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多尼采蒂的三幕喜歌剧《唐?帕斯夸勒》又译《帕老爷的婚事》),这样一部经典作品的演出, 主要演员却都名不见经传, 有几位还是第一次登上歌剧舞台, 群众演员由全市各行业人士组成的业余合唱队――女青年会合唱队担任, 指挥是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的研究生,没有乐队, 全剧都由钢琴伴奏;没有布景,台上全部道具只是一椅一几一凳和两张屏风, 换一下摆放位置就算换景……这样不“规范”的演出, 恐怕在歌剧舞台上还不多见, 然而它却旅得了台下诸多音乐界专家及其他来宾们的多次热烈鼓掌。演出结束后, 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及喻宜萱、张权、李德伦、乔羽、沈湘、黎信吕等上台表示祝贺。演员们非常激动, 虽然没有分文报酬。但是他们学了一部戏, 于声乐演唱和戏剧表演方面有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能够上台演戏, 体现出作为演员的基本价值。楼乾贵、郑小瑛、李稻川、赵启雄、董燕雄这几位老艺术家更兴奋,他们半年来的心血没有白费, 创业虽难, 但是这第一步终于胜利地迈出了。

去年(1990年)夏天,中央歌剧院的钢琴家赵启雄译配了《唐?帕斯夸勒》, 并找了几位青年演员试唱。试唱之后, 大家兴犹未尽何不将它排出来呢?于是上述几位老艺术家凑在了一块儿议论起来越谈, 越感叹中国歌剧事业之不景气。近年来, 我国声乐界人材济济, 青年歌唱家参加国际声乐比赛的, 获奖者不乏其人。不过却很少有和国外演出团体签订合同演出歌剧的演员。并不是人家不请我们演, 而是我们会的剧目太少!我们的演员, 在校学习时是打基础, 不可能有很多机会上戏, 等到毕业后分到歌剧演出团体,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还是没有多少戏可演……这样下去, 我们的歌剧事业何时才能振兴!我们的民族歌剧何时才能跻于世界音乐之林?想到这里,大家想:我们几乎已经为歌剧事业奋斗了一辈子, 我们还要进一步为中国歌剧事业的繁荣而奋斗。我们还要办一个机构, 一个民间机构,来培养和歌剧有关的各方面人材, 为振兴中国歌剧事业尽绵薄之力。

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艺术家们一边排戏一边筹建首都歌剧培训学校。全体师生情绪饱满、兴致勃勃:赵启雄为大家印谱子、合伴奏,黎信昌、李维渤进行声乐指导,郑小瑛在繁忙的排练任务中抽时间进行指挥作业,李稻川排戏。学习之余,师生一起把李老师家的几件家俱擞出来, 自己动手刷上油漆, 再做上一些花花草草,道具就准备齐了。与此同时,楼乾贵穿梭于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与文化局、成人教育局等单位之间, 联系成立学校有关事宜。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 戏排的差不多了, 学校成立的事情也有了眉目。在这个集体里, 无所“官”,无所谓“民”, 工作无所谓“费”二无所谓“贱”,著名艺术家不摆架子, 什么跑腿的活、脏活、杂活都干, 但在艺术上要求绝对严格, 演员们无论是“角色”还是“群众”,一丝不苟地学习, 一丝不苟地作戏。这里没有争名夺利,没有金钱挂帅, 大家凭着一片赤诚, 在中央歌剧院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协助下, 终于把这个戏推上了舞台、终于办起了“首都歌剧培训学校”。

二月下旬以来, 这个戏共汇报演出了七场, 除了学校成立大会的汇报之外, 其余六场都是面向广大观众的非营利性演出,其中四场送戏上门到几个大专院校。反响异乎寻常的热烈。一位观众, 戏散后找到郑小瑛, 激动地说“我是靠工资吃饭的,收入并不多, 但是看了你们的戏很受感动, 决定赞助你们一千元,请你们不要公开我的名字”。这是学校收到的第一笔赞助, 数目虽不大, 意义却非比寻常。在人民大学演出时, 气氛热烈, 高潮迭起, 虽然没有字幕, 可是对于许多头一次看歌剧的学生来说, 理解并不困难, 剧中每个出戏的地方, 礼堂里都爆发出会意的笑声,在高等院校校友联谊会演出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十几位外籍师生观看了演出。一位苏联学生说:以前我脑子里的歌剧就是大剧场、布景豪华的大场面, 象你们这种室内形式的歌剧, 很新颖, 苏联现在还没有。成文大会那天,直到深夜十一点半, 学校还接到表示祝贺的电话。数天之后, 一位声乐专家碰到了学校的一位老师, 握手寒暄之后说:我还要再跟你握一次手, 你们这件事办得太棒了, 太有意义了。

当初一个膝胧的设想,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一个剧目的学习、排练和汇报, 填补了外国著名音乐家的名作介绍给中国观众的一个空白;青年演员和指挥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实践机会;业余合唱团参加演出以及把戏送到大专院校更是为歌剧的普及、推广与活跃人民文化生活故了有益的工作。现在, 第二期学员培训工作已经开始, 培训剧目为莫扎特的《后宫诱逃》、威尔第的《游吟诗人》第四幕、英国作曲家沙利文的独幕喜歌剧《法官的审判》。接下去要搞一组中国现当代题材的歌剧选场。学校打算, 一方面介绍外国的剧目, 另一方面要揭力推荐介绍国内作曲家的歌剧新作, 甚至一些正在学习作曲的学生, 学校也愿意为他们提供一个实践的园地。学校的宗旨是培养歌唱、表演、作曲、指挥、导演、舞美等各方面的歌剧人材,扩大国内外文化交流, 丰宫人民文化生活, 萦荣我国的歌剧事业。

上一篇:cad新建图层,cad2007怎么新建图层

下一篇:查看加密qq空间